旅澳夢子

澳洲早期華人的故事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官員在澳洲的往事 (33)

(2022-05-06 00:25:36) 下一個

中國駐澳洲第八任總領事陳維屏 (四續)

在剛開始介紹陳維屏生平時說過他出生於基督教家庭,父母弟妹均亡於八國聯軍入京時的義和團之手,其後他赴赴美國讀書並得神學、哲學兩博士學位,回國後也從事教會的布道工作。在這種個人背景的情況下,即使就任駐澳洲總領事也並不等於他需要放棄布道工作;在另一個角度看,也可以利用其間向中外人士傳播一些有利於華人或中國的資料和消息。

可惜的是“東華報”某些人或因蔡廷階事而不平,借用其它借口來予以公開評擊。且看“東華報”在1936年8月15日第5頁中以“領事宜盡保僑職責”:

......從前之領事昏庸愚懦﹐不善外交﹐不顧僑務﹐不必論矣現任總領事陳維屏先生富有中西學識﹐擅長外交才能﹐乃任職四年﹐對於往日苛例未見解除﹐現時苛例全無知覺(有僑商某以此新例叩詢總領事總領事答以不知) ﹐殊屬不解或謂我總領事一大宗教家也﹐常受遠近教堂聘請演講耶穌聖道﹐專做上帝工夫﹐幾有應接不暇之勢;對此區區瑣事無暇顧及雲雲﹐未知是否如其然也誠不愧為宗教大家﹐但不知其將何以盡領事職責﹐並將何以對我外交部眷念僑胞之至意吾僑有此領事為福與否﹐可於此以覘之矣

即使陳維屏學貫中西且具超天才的外交能力,更可能在四年中讓澳洲政府廢除華人所有的入境要求,然單“專做上帝功夫”,某些人就不滿意了。

突然想到假如當年僅得一份華人報紙,到今天我們想要研究的話,自自然就照上述作“如是觀”,幸而史學有“孤證不用”一說,否則陳維屏夠冤的。作為常人,持平而不為官言而矯情,修史也如此。

10月24日民國報在第4頁發出“各僑商聯名挽留陳總領事”一文,如下:

駐澳總領事陳維屏氏﹐五載以來為我僑胞辦理一切事務至為盡力﹐清廉正直﹐有口皆碑;近因被人誣蔑﹐頓萌退誌﹐已向外交部辭職本洲各僑商聞訊﹐紛紛慰達陳氏﹐懇切慰留;一麵電呈外交部請勿準其辭職﹐俾能繼續努力為吾僑態度謀幸福﹐為國家爭光榮惟聞陳氏至為消極﹐不知能否打銷辭意也茲將本埠各僑商聯名電文錄後

報導中含電文及挽留名單,包括悉尼大部份商號(共50家),而不包括東華報及公報兩份報紙; 個人則合計共159人。

在陳維屏辭職到離任期間,有關他的報導均出自民國報,東華報未見片言,而致公堂發行的“公報”因沒能幸閱則不清楚。

12月16日悉尼僑商公燕陳維屏,“駐澳洲雪梨總領事陳維屏氏辭職回國﹐經定明年一月間動程。陳氏自蒞任以來﹐辦理僑務素具熱心﹐政績昭著﹐深得中西人士之愛戴﹐我國自派駐澳領事以來﹐以陳氏手屈一指。本埠僑商聞陳氏行將歸國﹐均為之扼腕﹐乃集合團體柬請本省上下議會議員﹑聯邦政要及領事團﹑報界記者等百餘人﹐在本月十六日晚七時在畢街澳洲大酒店禮堂公燕陳氏......。”(民國報1936年12月26日第2頁“本埠僑商公燕陳總領事盛況”

陳維屏於1937年1月13日乘船回國,除新任駐澳洲雪梨總領事及其它館員﹑各國駐澳領事及澳洲政界人員外,共約400餘人送行。

有關陳維屏回國後的動向,澳洲早期的華人報紙再也沒有報導。同時他回國的那一年爆發了“七七事變”,中國開始了全麵的抗日戰爭。

網上有一篇以陳維屏為名所寫的文章“失去短暫的,得著永遠的”,在文章中詳述了他的父親是如何開始信奉基督教的﹑他又是怎麽走上同路的全過程(注1)。蘇宗文所著的“曆史的軌跡”中的附錄有“陳維屏自傳”( 注2),隻可惜找不到該書(或許會獲得陳維屏自1937年到1952年的一些資料)。然而在“失去短暫的,得著永遠的”一文中可以找到陳維屏醉心傳教的注腳。

抗日戰爭期間,陳維屏或可能在專門為蔣介石夫婦及國民黨高官所設的教堂內作牧師,這樣說是有根據的,據“官邸之景 - 凱歌堂”報導( 注3),“抗戰勝利後,中華民國首都從重慶遷回南京,為了紀念凱旋,蔣公將南京官邸的禮拜堂命名「凱歌堂」,意指「凱旋之歌」。那時的凱歌堂是在明孝陵的邊上,而負責主持的牧師是陳維屏先生”。

國民黨退守台灣時,台灣並沒有教會存在,在中國的基督教會員大多仍留在國內,部份轉道到香港﹑澳門或海外,部份衛理公會會友隨遷台灣及分居全台各地,而陳維屏的身份是中國北方年議會中退休的牧師。

台灣的衛理公會在1953和1954年陸續在台北、台中、台南、和香港等地成立組織,1954年4月3日陳維屏以“凱歌堂”老牧師的身份會同陳溪圳、侯天民、左睹萍等發起組織“自由中國基督教協會”,並任理事長及全盤接管博愛家園(原名"基隆市私立博愛救濟院",當時外國傳教士們相繼離開台灣)。1955年陳維屏與美籍牧師賈佳美、基督徒張靜愚、鈕永建、郭克悌、陳維屏、瞿荊洲等人首倡設立基督教大學 -“中原理工學院”,即現在的中原大學。

1964年7月4日,64歲的張學良與53歲的趙一荻(趙四小姐)在台北杭州南路美國人吉米·愛爾竇家中舉行婚禮結婚。愛爾竇是張學良的老朋友,證婚人是陳維屏牧師。女方證婚人是黃仁霖。13人來賓中有宋美齡、張群、王新衡、莫德惠、何世禮、馮庸等。1970年12月27日紀政(注4)在台北信女會教堂以基督教儀式舉行的婚禮,也是由96歲的陳維屏證婚。

1970年(民國59年)台灣的柳泉書坊出版了一本陳維屏所著的“證道集”,非常薄的,僅49頁,該書曾在前年拍賣過一本(注5)。

陳維屏1972年病逝於台北,享年97歲。國內好幾個百科都將他逝世的日子說是1936年12月22日,其實那天是陳維屏離任駐澳洲總領事職的日子。

1972年3月3日台灣還舉行了陳維屏牧師的追思禮拜,見截圖如下:

注:

(1) 《中信》月刊第434期(中國信徒布道會)

(2) https://www.getit01.com/p201806203217693/

(3)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5/zhishan/2/3_5.htm

(4) 紀政生於日治台灣新竹州新竹市牛埔(今新竹市香山區牛埔裏)農村,父親紀清池有台灣原住民道卡斯族血統,母親紀王尾則是新埔客家人。她的爆發力強,專長於短跑、跨欄、跳高、跳遠等田徑運動。1968年,在海拔兩千多米的墨西哥城舉辦的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紀政代表台灣晉級女子田徑100公尺決賽,成為第一位晉級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田徑女子100公尺決賽的亞洲人(第一位晉級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田徑男子100公尺決賽亞洲人是日本的吉岡隆德);紀政也晉級田徑女子80公尺跨欄決賽,並在決賽跑出第三名獲銅牌,是代表台灣女性運動員在奧運會上奪得的第一枚獎牌。

(5)  https://www.ruten.com.tw/item/show?22030935963822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