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澳夢子

澳洲早期華人的故事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我家前園的變化

(2022-01-03 19:47:21) 下一個

但現在住的房子買了30多年,無論室內外的變化都很大,整體結構沒有太大的改變,前後院則大多了。

前園是剛買就折騰,也不得不折騰。當年並沒有拍下照片,隻能用示意圖還完說明了。

前業主在窗前種了一排以天堂鳥及繡球花為主的植物,寬約80公分,並配有水管方麵淋水。花的前麵是草地,這種家居配置形式在澳洲算是常見的。

澳洲最早期的建築理念是有點奇怪的,沒有基礎圈梁來平穩承載房屋的理念。按他們的說法是房子周邊的地隨四季氣候幹濕而有所膨漲及收縮,房子也會隨之產生微少的升降,但不會影響整體結構。然而這有兩大疑問:第一是雨水使土壤潮濕的分布是不均衡的,臨近房子的多,而處在室內的地麵則滲透不多。第二是不同性質的土壤膨漲(或收縮)也不一樣,尤其是建築房屋後靠近牆壁的回填土沉降得更利害。

在窗前種些植物是不錯的做法,除了觀賞價值外,保護隱私及安全都有了。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影響室內地下部份的通風(混凝土地麵除外)。如上圖所見,我房子前麵的花草能水平下降30公分或以上,則基本上沒有問題。

可惜的是,前業主根本沒有好好打理,花草的腐葉及泥土堆積得比室內的地板還高,牆壁長期在潮濕狀態,買的時候室內已經有白蟻存在了。

磚木結構的房子有了白蟻的麻煩就不多說了,如何處理才能根治算個活。

靠窗不能種花了,種草也不能保證室內不會繼續潮濕,靠牆的水管也得移位(下圖是我決定的示意圖)。

(1)移去部份表土,降低前園的水平,並鋪設混凝土地麵。

(2)在鋪設混凝土地麵之前,預鋪地下去水管及地麵疏水口。

(3)在鋪設混凝土後,在前園圍牆的後麵砌一道磚花槽,以便種花草來遮擋部份外人視線。

當完成所有之後,花槽是種了些天堂鳥之類的。可惜的是天堂鳥的根係太發達了,造成內花槽磚傾斜及移植位。那是2004年的事了。

 

禍不單行的不在這裏,而在所鋪設的混凝土地麵。一般來說,澳洲大部份房屋的前後院都保持一大片草地,這是有道理的。在酷熱的夏天,草地受熱而將地的水份變成水蒸氣揮發,而並非如照在混凝土地麵折射到牆壁,間接造成室內氣溫上升。盡管我家的房屋是雙磚中空牆,但外牆長時間高溫受熱,磚的密度高也難以在短時間散發,到了夜間室內酷熱到令人受不了。安裝冷氣機是個辦法,需忍受年年的電費上升,並非良策。另一可行的是在窗前安裝遮陽,得經常收收放放了;況且其壽命較短,數年後又是另一個生活成本。

 

於是乎想到另外一個辦法,種瓜起棚。瓜棚的麵積幾乎遮蓋了前園,夏天時瓜的葉子完全覆蓋,到冬天時瓜棚是空的,外牆吸收陽光而提升了室內的溫度。真正做到冬暖夏涼的效果。

自從修了瓜棚後,基本上不考慮安裝冷氣機了。盡管室外的溫度在40度以上,室內一般是在32度(或多一點),有風扇就可以了。白天坐在瓜棚下有穿堂風,涼潚瀟,比在室內還舒服。

瓜棚不是一天而就,慢慢地改成現在的樣子(見下圖)。

 

 

瓜棚的材料除了連結部位的螺栓需購買外,其它的都是撿回來的材料,例如別人廢棄的鐵窗花﹑別人在裝修時將原供水管的鐵管(改銅管了)﹑曬衣鐵架的廢料﹑鐵床架等。剛開始時材料不足就臨時用其它頂替,有待日後完善。現在的棚架非常結實,兩個人站在頂上是沒有問題的。

像我這樣建瓜棚在悉尼少見,常導致路人駐足,尤其是在各種瓜掛在棚架的時候。

 

今年的天氣不算好,按時節是滿棚的時候,現在是不到半棚。等滿棚了,在這小綠屋中看看書;或者有朋來訪,可以在棚下喝茶飲咖啡(尤其是當下疫症流行,不方便在室內招呼)。

身在市區,人活在農家,不必考慮去吃農家樂,現在就可以隨手摘個黃瓜或西紅柿當水果。黃瓜長得有點多,送朋友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鬼穀雄風 回複 悄悄話 到底是老建築,大讚!在行家手裏,前後院都非常漂亮!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