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澳夢子

澳洲早期華人的故事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再說堪培拉

(2025-07-28 17:58:50) 下一個

似乎不少人對堪培拉的曆史有興趣,故多寫一點點。先附上1908年時各備選地點在地圖上的位置(見圖1):

圖1 圖中紅點為首都備選位置

較為詳細表達各議員觀點的報導是在維多利亞州的一份地方報Riverine Herald在1908年10月8日第2頁的“Federal Capital Site”中,這裏擇選原英文:“We have Mr. Chapman espousing the cause of Dalgety; Sir William Lyne upholding the merits of Tumut or Tooma; Mr Cntts putting for Orange; Mr. Willis supporting Canberra; Mr. Foster Armidale; Mr. Fuller Lake George, and so on. Behind it all are the two State capitals, Sydney and Melbourne, the latter striving to maintain the Federal capital in Melbourne as long as it can, and the former animated by the desire of getting the federal capital as close to the hundred mile limit as possible, but in such a position that it must be a benefit and not a possible injury to Sydney interests. For this very reason Sydney will not support the site already chosen – Dalgety - because it is proposed to connect that place with Twofold Bay and make the latter the Federal seaport town. With such a conjunction there are of course great possibilities, and the consequence is that Sydney fights against the acceptance of Dalgety, and has refused to concede the extra territory asked for by the Commonwealth”.

雪梨方麵說得很清楚,它之所以反對選擇Dalgety是因為被提議與Twofold Bay連接成聯邦的海港城市。然而從地圖上去看,一旦Dalgety與Twofold Bay連接,極有可能砍去紐省南端與維省接壤的一角(見圖2)。

圖2

到了第二天,被認為最合適的地點是Tumut和Dalgety維多利亞州的報紙Argus在1908年10月9日第4頁),經投票後(39:33)放棄了Dalgety。轉而將目光放到堪培拉,之所以沒有考慮Yass的原因是風景如畫的情況不如堪培拉。直到10月份,眾議院投票支持Yass到堪培拉之間的計劃(維多利亞州的報紙Weekly Times在1908年10月31日第29頁的“Federal Parliament”)。

既已定了首都範圍,那有數步必須走的了:其一是早期首都先建規模;其二是建設資金的準備;其三是早期建築範圍的清理;最後是首都建設的整體規劃。這些程序用了一年多,廣益華報是這樣報導的:

“聯邦內務大臣奧摩厘曾將預備在鳥修威省也士間巴喇建都之計劃宣布。其詞雲,本年二月二十號已從洋人折扶利購地約十七萬零八十個半衣架。此地名曰鈪頓,以作暫時在城外設寫字樓﹑建寓所並小屋等,俾司事者與建造工人等居處之用。本年二月一號,已議準撥銀八千磅,作在此地創路建橋經費。仝日並議定撥銀二千一百零二十二磅,作購買開築橋路器具之用。二月三號議準在該處建築一水閘,以約束葛打河Cotter River之水;又一所約束爹流冧布喇地方﹑茂郎古勞Molonglo River之河流,俟建成而後止,預備需銀五百磅。正月二十號議用銀五百磅,在芒士曹勞莫勞山上築暫用天文台一所,並設備當需之器具。又二月九號議用銀五百四十磅,開築道路約闊十二尺,由此山下而達天文台上。又二月十七號議定設避野兔鐵網在鈪頓Acton草場圍,繞物業外圓長七英裏。按此宣布出後,料新建京都之期,或在於不遠矣”。 (廣益華報1911年4月1日 第2頁“澳洲聯邦預備建京都之計畫”)

上文中的鈪頓Acton,在當時隻算是城外開設臨時寫字樓﹑建寓所及小屋等給與施工的管理人員與工人等居處的地方;到了首都建設進入基本完工階段,鈪頓Acton範圍也就分段給各國在這裏建大使館或駐澳其它外交名稱的地方(誰先誰後就不討論了,直至1920s仍有不少國家的駐澳機關分別按自己的喜好駐在墨爾畔或雪梨)。

期間澳洲政府民政部向全球發出堪培拉城市設計競賽Federal Capital Design Competition邀請。1911年5月公布由美國設計師Walter Burley Griffin獲得初贏,其後進行各種設計細化及完善。聯邦首都設計大賽共有137名參賽者,Walter Burley Griffin是收到設計時的第29位。所有參賽者的設計圖紙都被國家檔案館收藏(https://www.naa.gov.au/help-your-research/fact-sheets/walter-burley-griffin-and-design-canberra)。這些圖片不可能在網上查到,我能看到的是三個。對於學習城市設計或工程管理的人,建議到國家檔案館看看及多理解。這三個設計的圖片分別如下:

(圖3)

現在堪培拉的情況基本上是Walter Burley Griffin設計的格局,他在澳洲受雇到1920年12月。在分段設計及施工情況不大了解,但不同圓的錯致布局在當時頗具前瞻性,也為後來堪培拉的城市現代化留下了空間。

(圖4)

圖4是英國設計師的作品整體作風全英式的,在今天而言頗具曆史的厚重感,卻在今天而言看不到現代化(也沒有留下空間)。倘澳洲要展示社會的發展及時代的適應性,隻能另擇新首都(一如現在的北京)。甚而要按現在社會需求而更新水電之類的設施,絕大部份的屋宇都得承擔昂貴的費用,且吃力不討好。

(圖5)

圖5的設計講究對稱及規整,卻又缺乏靈動性。一旦需要現代化建築時,十字形的四點聯機範圍動彈不得。

當回顧堪培拉的建築史時,無論地點風格都有可圈可點的地方。與中國沒有可比性,因為它隻是行政中心,且為全新建設;而中國則是急就章,且要包羅一切,又靠的是來自蘇聯的完全不考慮中國曆史的專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北京_01link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堪培拉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經過設計後施工建設的首都,而且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典範。即使按照現在的標準衡量,這座城市也是非常優美,宜居,和環保的。可見當時的規劃,設計,和決策者的高瞻遠矚,英明睿智。這的確與北京的改建無法相比,北京當時的確有具有遠見卓識的城市設計大師,但其建議卻遭到了蘇聯人和當政者的否決。不僅北京後來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城改失敗典型,渾身都是大城市的痼疾,醜陋不堪。最主要的是毀滅了一座非常優秀的,獨具風格,設計完整,曆史悠久的古城。如果北京的古城能夠完整的保留下來,現在無疑將會是世界上最完美和神奇的古跡,成為第一旅遊勝地。北京49年被選為首都,確定了她的悲慘命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