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澳夢子

澳洲早期華人的故事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在澳洲文化差異的例子

(2025-10-22 23:57:53) 下一個

這段日子是有點忙,即使上網也隻是匆匆略過,知一點點新聞而已。在整理早期華人報紙的資料時,往往有被衝擊的感覺。如下麵的例子,不但當年發生過,類似的個例恐怕在今天也不少會發生在有華人的異國他鄉。所以趁空拿來與網友們聊聊。

該報導是民國報1932年5月21日第6頁的“菓店華人用斧傷人”),當年漢語言在這報紙仍是用由右而左的直行方式,句中的標點符號不象現在,僅以“。”分隔,對當代人閱讀起來會感到有點暈。所以目前我是將現有的數據改為橫排式並加標點符號,非常費神。原文就不截圖上傳了,其報導如下:

“西人魯麽被厘士頓向在郊外卑士厘地方開設菓子店。本星期一早在埠上某菓子商店被一華人用斧砍傷手臂。被厘士頓現在醫院,華人亦因傷人被控。聞傷者與該店交易已有六七年之久。今早七點五十分鍾入店買菓,以手拍華人肩部,向之作清晨道好。詎料該華人遽行動怒,舉起小斧向傷者便砍。傷者用手擋之致被砍中手臂。事後該華人複行工作,一似閑所無事者。惟該華人未幾即被巡警笠弼臣捕去”。

案件雙方互有商業來往“已有六七年之久”,經營的方式都是菓子商店,所以看起來有怪怪的感覺。其實很簡單,綜合現有的資料,華人的菓菜商店多是在大清晨趕往雪梨的菓菜市場買批發價的物料回去,約在晨7時左右開門接客,賺的是差價,故而利潤不會高。而該西人到華人店買的原因是他不會大清晨去菓菜市場買批發,僅是在華人商店買少量的分銷價菓菜來充場麵。由於買的量少,該西人與案中華人會是僅認識而不熟的關係。

案件的關鍵點是西人“以手拍華人肩部”,在他而言是“作清晨道好”,一如現在澳洲人對不大熟的外人說“Hi, Mai”一樣,打個招呼而已。然而這在當年嗜賭的華人來說,絕對是一個禁忌。這個禁忌現在有多少華人仍有顧忌,不很清楚;但在上世紀80年代的香港人而言非常重要,尤其是社會的中下階層來說。據說在上午之前被人拍肩膀,當日是逢賭必輸。是否應驗很難說,但幾乎是上午不能做的舉動,否則會即使是親朋好友也可能直接反臉。動武的機會不多,黑口黑臉好幾天的相對就多了。

在該西人的角度看,大清晨向對方問好都要挨一刀,心裏說多別扭就多別扭,這就難怪他報警拿人了。似乎該西人傷得不輕,手臂傷口應需縫針的那種,否則不會逗留在醫院了。

或許該華人在前一晚剛輸了錢,心裏正窩氣,那一拍將氣拍出來了,西人成了倒黴蛋。

現在出門旅遊或定居都多了,文化差異這東西不僅僅是在國外,國內何嚐不是一樣,例如彩禮等諸如此類,前段日子才看到一個新郎不堪新娘在結婚當日臨時加彩禮,憤而跳河的事。

盡管幾許人有事不關己的心態,但情緒控製能力有時會不由自主。當碰到如案件中的事情,在國內大多是一個“滾”字,或許加上粗言以對之。在海外何嚐不一樣,要不是“Give Away”,更粗的是“Fxxk off”。 運用的言語不同,心態卻是一樣的。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