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澳洲早期華人的歷史有興趣,經常會碰到“坑”這個名詞,記得有人解釋過,但以我近年所查看的資料來看,近乎有些解說不通。然而這個詞在中文資料中出現的頻率較高,如果僅是看看歷史,倒不會出現多大的問題。倘一旦深入研究又不知所以然,就寫不下去了。我是困惑了很久,最早的理解是“一般的報導中有〔埠〕和〔坑〕兩類,有火車途經的小鎮,多稱為“埠”;而沒有火車抵達的小埠或村落則稱為“坑”以示區別。 〔坑〕的人數多寡不一,在金礦區會人流來往不絕,而羊壩菜園之類的會較少人” - 到頭來發覺錯得離譜。也看到過不少似是而非的文章,故專門說說。
先舉些例子:
從所收集的看,“坑”字的用法經常會與地名連接,例如:阿化金坑Ophir(紐省)﹑都孖刺埠金坑(紐省)﹑依竹架Echuca(維多利亞省,又名“大水坑”) ﹑麥衣為金坑(維多利亞省)﹑必治活埠Beechworth(維多利亞省,俗稱煙塵坑)﹑他厘坑(昆士蘭省)﹑襪癬啞坑Mathinna(塔省)﹑砵蘭地錠坑Burrundie(北澳,波雲打山上)﹑灣地坑(北澳,波雲打埠) ﹑ 囉頓坑(北澳,波雲打埠)等等。
詞組的有“坑上”,有時會連接地名,例如“本省坑上豈埠” ﹑“穀都咖埠坑上”Goodooga;但如“坑上各地”就不好理解實際所指的地方了。
另一詞組是“過坑”,現在的理解是“去了礦區”或“到了其他礦區”。
在前人提供的資料來解釋,先看下圖:
在廣告中先提“坑”名是“波哯坑Bogan River”,再說明“近哥爐埠Gongolgan”的“他宮Tarcoon”。
換言之“坑”的意思是指河流River,嘗試驗證一下。見下文:
“本省坑上豈埠,貽來雙鯉言。該埠俱是大羊壩,富翁居多。每年所出羊毛工藝,用人不少。我華人在埠側,另立圍牆,有數百餘人,爰居爰處,或往或來,兼以洋妓三四十名。夜間燈影輝煌,月下歌聲嫋娜,引動遊蜂浪蝶,徘徊問柳尋花。覩風景之繁華,不讓秦樓楚館也。兼設票廠攤場賭博,卜晝而蔔夜”。(廣益華報1895年5月31日 第3頁“人之無良”)
文中指的是紐省的豈埠Hay(有譯作“喜埠”),但這個“坑上”要查了。豈埠Hay緊鄰的河流是Murrumbigee River,其下遊還有Narrandera 及Wagge Wagee等淘金礦區。
再查廣益華報1900年1月27日的這一段: “隔雪梨七百餘英裏西方內地金礦之小埠,其形如村落,工人來往不絕….由此觀之坑上商務未廣,亦如鄉中景象無異。此處現未設有火車….” 。
1公裏等同於0.6214 英裏,也就是說該埠在悉尼向西方向的約450公裏左右。在查地圖時,Wagga Wagga到悉尼是456公裏,同樣緊鄰Murrumbigee River;另一個淘金礦區Temora, 到悉尼是432公裏,卻不緊鄰河流;再一個是Lambing Flat, 到悉尼是371公裏,地區內有一條溪名為“Big Spring Creek”,但距離不對。其他的離悉尼更遠,就不考究了。
Wagga Wagga是沒有火車到的地方,所以廣益華報1900年1月27日所指的應是Wagga Wagga或鄰近範圍內的小鎮。
維多利亞省的依竹架Echuca(又名“大水坑”),則在澳洲最長的河流 - 麥累河Murray River旁,並有其支流的Campaspe River的岔道口上。
再驗證北澳的砵蘭地錠坑Burrundie,則在McKinay River的旁邊,而文中所說“波雲打山上”,應為Darwin南麵的Mount Wells山區。
故而,可以將“坑”理解為河流,而帶有地名的是指該地緊鄰某個河流;而所指的某坑是當年某地緊鄰河流的淘金礦區。
英文中的Bay是“灣”, Gully是“隘穀”, Valley則指“溪穀”。
中文中的“地方”,例如“筆吾呢地方”及“波路鹹希路地方”等,由於無法查證“筆吾呢”和“波路鹹希路”的英文,無法驗證,隻能說是人口比較少的地方名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