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260)
2021 (381)
2022 (335)
2023 (302)
《十七帖》讀議《五)
顏字,正而胖。“正”得煩人,胖得不腴。柳字,骨感,不是沒肉,而是造新款。蘇東坡字,墨豬,胖嘟嘟得小可愛;米芾字“刷”,哢哢得帥;瘦金體,這不是毛筆字的裸體和標本,而是變,吃再多Q10,B100,OMega也沒用。
要之,它們開始是私,但是為了形成風格之公而生產的私,而且大多未成瑕,轉而成了疵。
“錐畫沙”“孫二娘舞劍”“屋漏痕”“印印泥”“折釵股”等,是運用《書法有法》之法中的私下心得。懷素當年聽到顏真卿的“屋漏痕”點撥,覺智於一瞬,“這一趟遠門出得值了”。
值在哪裏?不在轉筆法,即趙子昂所說的“千古之法”,這個方法有人指點,不久就能學會。而轉出自己的這“值”的,沒法教,且沒幾個。
書法的價值,不上市,沒價碼。它是“屋漏痕”這樣的個人書法的具象和感覺。它的積累,讓字的美水平走高。上市的書法,也能這樣,但從《十七帖》中走出來的,和從唐代幾大家中走出來的,有公私之分。細了看,質地上也有不同:私的,手工做的,耐看,耐用。公的,就差那麽一丟丟。(也不盡然)
統統在說,推陳出新,繼承的基礎上創新。這是做工程,辦事業,和書法,文章,本是風馬牛,偏成了連理枝。
行書法,作文章,是找自己的怎麽看,怎麽想。《十七帖》說的,寫的,就是。而弘揚中華文化的書法,是辦展覽,搞拍賣,和搞房地產,大差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