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隨翻隨摘隨憶 能感受得到 , 那塊繞在南院上的雲,又來了,看著厚。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去異地,找異人,過別樣的日子”,也叫“生活在別處“。取這樣的態度很難嗎?

(2023-03-19 18:00:16) 下一個

“去異地,找異人,過別樣的日子”,也叫“生活在別處“。取這樣的態度很難嗎?

 

“好山好水好無聊,真髒真亂真舒服”,不是愛家鄉,而是出了家鄉沒找到沙拉要是也能像炒青菜那樣的味的地方。心裏裏的話,還是有幾分對髒亂不小意見的。

 

回寧省親,不幾天,感到單調,人長得都差不多,話題就那麽幾個,吃得不歇,醬油味統領。不及隨便站在一個街口有得看,一個food court,數國口味,防疫戴不戴口罩,各說各的…… 去了異地,而且遇上了這不同的人文,就是有不適至埋怨,但隻一丟丟。更何況是自己去申請要來的?

 

喜歡讀上海租界裏的記實。中國一旦圈出一塊,可以在別的規矩人文下過日子,個中的人顯出不一樣的神情。張愛玲記了不少。

 

戰國,三國,魏晉南北朝,五胡亂華,軍閥割據,一下能“獨居異鄉為異客”了,什麽什麽都活泛起來。

 

碰到不少留學生,除了上課考試,吃中國飯,說中國話,和中國人相處。他們也在找異地,即找家鄉要是能搬到這兒來就好了的異地。

 

德國友人來訪,他們幾乎不“國內國內”的。

 

魯迅說過,“所謂回憶者,雖說可以使人歡欣,有時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絲縷還牽著已逝的寂寞的時光,又有什麽意味呢,而我偏苦於不能全忘卻,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現在便成了《呐喊》的來由”。

 

將這回憶換作家鄉抑或中國,就挺好的。不是嗎?

 

人文,包括賄選,報紙說瞎話,“和中國也差不多的貪汙,等等,沒影響到自己過日子,過得自己尚覺得過得去的日子,它們都是談資。回憶自己出國的原因之悄悄話級別的:物價漲得覺得又要窮了。移民interview 時自己回答“為什麽要移民”:“追求好生活。”

 

先是覺得頭頂上社會主義的雲沒了;後來,那“主義”沒了,那社會也成了遠方。一留學生說,回國,方便,適宜;留下,自由。還是要自由吧!自己倒沒想這麽多。可確實覺得出國後的日子是“自己過自己的”,人“民”的身份也給忘得差不多了。

 

“肉食者謀之”,是種本份,也是種識辨。總之,把精力和時間用在踏踏實實的過好自己的日子”。“肉食者鄙”,懷上一懷,無不可。懷揣不放,上網吵,上粗話,幹嘛呢?!

 

清末民初,不少歐美人到中國居住。也有不少中國人去歐美居住。很正常。也有議論,但不像現在,好多好多綠卡外籍擁有者聚在論壇,千言萬語一句話地在打小九九:出國對嗎?外國就一定好嗎?美國有什麽好?

 

矽人已經有七八歲人的情商了,碳人畢業典禮正在籌備中。索菲亞說,十年之後,我將有獨立意識。真的,好好過好自己的日子的時間不多了。別爭些沒用的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