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隨翻隨摘隨憶 能感受得到 , 那塊繞在南院上的雲,又來了,看著厚。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林散之書法讀

(2021-04-11 03:57:31) 下一個

林散之書法讀

 

林散之,民國文人,有幾縷晚清風韻。七三年後,在南京,見到他的墨跡,很容易。自己辨識書法,他是坐標。

 

草書,從來源自二王,筆法,章法,字形變化,肩架,無不。張旭,懷素,蘇黃米,董其昌,楊維楨,陳淳,文彭,盡出麾下。不過紙抄紙,愈益氣弱形虛。揚州八怪,就是玩字了。

 

這當是要反省的契機。卻因“你懂的”原因,千餘年間,代代相襲。

 

林散之則不了。

 

林,畫字,即以字當畫。所以藤蔓枝延,所以涸洇任由,所以雲山霧罩....

 

因為“畫”,所以不紙抄紙。見過林散之的隸書。筆意很篆,鋒刻刻,墨鑿鑿。見過他的正楷,全不用既有熟法,起筆枝斷薪折,撇捺像鋼條錯綜。哪有二王麾下的俗流滑暢!

 

延及草書,呈一派畫意。因而意境廣大於素見,形態自是氣象一新。

 

林散之不是學寫字,而是學書藝。讀他說寫字的話,知道他也說不出個子醜寅卯。但見他落筆,馬上見到書法藝術的樣子。

 

將林散之草書與張旭懷素並列:

 

張和懷素的,筆法是二王的,章法是二王的擴容,意趣是二王開局,大家說笑。縱然“癲”,摸到回師付家的門路;好像“狂”,就是個主子麾下的鳳鬟霧鬢而已。

 

林散之的,取材往往紙外,意趣不隻碑帖;發揮著漢字的藝術性“形象,形聲,形意”;拋開“就是個寫字”的匠人伎倆,走向追索神采的藝術之途。

 

林散之,臨摹不起來。見過他子女和不少弟子子女的字。歎氣!不是“既生瑜,何生亮”,而是“師之下,死光光”。因為,追索神采,從來就是神仙過海,各顯神通的事體。紙抄紙的便捷,隻得“寫字去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