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既完美

當下,是什麽?這是一個無法言說的謎
正文

如何融合個人意誌於整體智能的意誌

(2019-04-26 11:56:33) 下一個

以前沒覺得需要談這個話題,但現在被問起,覺得需要談談這個深刻的話題。

讀者的問題是這些:

“我想請教先生的,however,您頭前在其他文章中說,that就是高智能。那麽,這一切井井有條貌似有邏輯在裏頭,貌似努力能成功,肯定是出於“意誌”和“安排”。那麽當你realize了that,你就是that,你是不是就可以編一段兒遊戲程序了呢?”

“That的意誌,That的安排,你又說我就是THAT。那麽當你證悟了That,與宇宙大我合一,不就可以按你的意誌走、去安排了” 

“人們當然會說,資質也好,機會也好,幸運也好,是宿世福德。你今日積累福德,未來也得善果。但是,過去茫茫,未來茫茫。說服力就沒那麽強。而且,時間本身是空相的。沒有時間。輪回就是個夢。我想知道的是,一切難道都是隨機的?如果有個設計者,您又說那個設計者就是宇宙大我,THAT,而我們就是他。那麽一旦我們realize了THAT,我們是不是就可以設計命運了呢?”

 

存在評論:

關於‘命運’的設計者問題:

一切都是THAT,不需要等到發現(realize)了THAT,才是THAT,當下你就是它。 
沒有設計者。說“者”這個字就已經隱性地把無限個體化了。一切是SPONTANEOUS(隨機)的,但也是必然的,沒有錯誤,沒有‘好’或‘不好’。關於命運(KARMA)這個概念,什麽是命運(KARMA)?簡單的回答,就是即時即刻的經驗呈現形式(EXPERIENTIAL PATTERN),既然你就是無限的一切,那麽一切經驗呈現形式(命運或KARMA)都是你的潛能(POTENTIAL),你(就是THAT)具有無限的經驗呈現(命運或KARMA)潛能,思想理智把當下的情況過濾成某一種經驗形式(PATTERN),認為這個經驗形式(PATTERN)就是“我的命運”了。其實思想解釋出來的所謂‘命運’連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準確性都達不到,實際情況遠遠遠遠超越思想的解釋。對於思想來說,它隻能看到類似‘小電影’中的那個‘我的命運’在發展,忽略了其它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的情況或潛能。站著無限整體THAT的位置是不在乎這個‘小電影’的,思想解釋出來的情況太渺小太微不足道了。對於無限整體的THAT(就是我自己),我是不CARE這麽渺小的‘小電影’中呈現出來的暫時的TEXTURAL PATTERN的,管它怎樣發展都無所謂,就算在這個小電影中成為了“億萬富翁”,有什麽了不起?就算在小電影裏麵成為了最慘的“失敗者”,又算得了什麽呢? 你(THAT),是無限永恒的整體,哪能在乎自己某個無限渺小的經驗層麵中的某個經驗呈現形式(俗話說‘命運’)? 
所以,沒有‘設計’這回事。 ‘命運’是個體EGO的幻覺概念,‘命運’是一個純粹的經驗呈現形式,除了是經驗呈現形式外,什麽都不是,對無限的你來說沒有任何影響,不去理睬它。 

關於經驗呈現形式是否‘隨機’的?

關於經驗呈現形式(PATTERN)是否是‘隨機’的? 是的,是隨機的,也是必然的。你沒看錯,它既是隨機也是必然。這是一個矛盾嗎?從個體“人”的位置看這是想不通的情況。在人的語音中隨機的對立麵是必然,對於人的邏輯來說是一個矛盾,但終極智能是超越邏輯因果的,不按“人”的邏輯出牌的。這就是“隨機是必然,必然不異隨機”這個奇跡了。《心經》中的“空是色,色不異空”就是同樣的超越邏輯的情況。

但為什麽經驗呈現出這個情形而不是那個情形,比如你為什麽出生在一個叫“中國”的地方而不是“俄國”?比如你為什麽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而不是出生在英國的ROYAL FAMILY?這是無法回答的,沒有為什麽,沒有原因,這就是佛祖在《金剛經》中常常提到的“如是”,是怎樣就是怎樣,沒有原因,沒有為什麽,無法解釋。但同時又是必然的,沒有錯誤的。

如果我們能去解釋或設計或預測經驗呈現形式,那麽經驗呈現形式就不是無限的THAT了,就變成某種有限‘東西’幻覺了。 

Spontaneity can not be explained in language or logic. Spontaneity is pure Magic!

一切無限‘經驗形式’都同時在無時間無空間的當下(英文:PRESENCE)呈現出來,僅僅是思想把無限的呈現過濾成‘局限的小電影’,普通人稱為是‘命運’。 是思想把完美錯覺成‘悲慘的命運’。明明是圓滿的當下,卻幻覺在“生老病死”的小電影中。 

你隻要知道你就是THAT本身,你就再也不問“為什麽”了,因為一切都是正確的,THAT是沒有錯誤的。一切經驗PATTERN(命運)一絲一毫都不會影響你(THAT),你就是終極金剛石,超越一切,高於一切。所以安心吧,方心吧,你(THAT)是絕對的安全了,超越生死,超越一切表象。你(THAT)是終極的自由,你是終極的圓滿,不再有任何問題了。 

當下就發現你就是THAT,不要等明天去REALIZE。你不需要REALIZE,你當下就是它!

你問這個問題:“That的意誌,That的安排,你又說我就是THAT。那麽當你證悟了That,與宇宙大我合一,不就可以按你的意誌走、去安排了” 

是的,這就是無我的情況。沒有看到THAT之外還有一個“我”,一切皆是整體BEING。一切“發生或不發生”都是自發的整體“發生或不發生”,不再有“我怎樣怎樣,我如何如何”之類的疑問。不否認經驗表相看上去似乎有“安排”和“選擇”,但知道這些“安排”和“選擇”不產生於分離的“我”,這些經驗形式即時即刻都是THAT的自發呈現,成功也罷,失敗也罷,不影響THAT,根本不CARE。 

但我不能對還強烈感到有一個和整體分離的“我”的那位說“你的意誌就是THAT的意誌”。 這樣的說法對那位是不公平的,他會誤解的。他或顯性或者隱性地維持著那個人”我“的位置,不自覺地從個人“我”的位置看一切,這樣就不可以說個人“我”的意誌就是THAT的意誌。

就好像對於一個10歲的小孩說終極真相,對他說:“你幹啥都是正確的”,這就像給了他一挺機關槍,他會胡亂掃射的。 記得曾經有一個MASS MURDERER,抓到後問他為什麽要殺人?他說他聽到某大師說一切都是上帝的安排,一切都無所謂,就開殺了。這就說明了對悟性還沒有到達聽得懂不誤解的“人”來說,直接說最高道理確實不一定適合。 

雖然一切意誌都是THAT的意誌,到底什麽會發生或什麽不會發生,我們無法確定也無法預測,經驗既是隨機也是必然。但對於站在個人“我”的位置的那位就不能說“你的意誌就是THAT的意誌”,因為對於這位,他理解的“我”是幻覺,不是THAT。

你問:“我想請教先生的,however,您頭前在其他文章中說,that就是高智能。那麽,這一切井井有條貌似有邏輯在裏頭,貌似努力能成功,肯定是出於“意誌”和“安排”。那麽當你realize了that,你就是that,你是不是就可以編一段兒遊戲程序了呢?” 

這個情況是非常微秒的,很難用語言解釋。但還是試試看吧,終極智能不是“個人智能”,個人智能是終極智能顯現出來的幻相。從個人智能看來,他要搞清很多“為什麽”,比如,為什麽經驗PATTERN是這個樣子而不是那個樣子,為什麽我的命運是這個樣子而不是那個樣子,為什麽這件事成功,那件事不成功。對於終極智能來說這些問題是無意義的,因為無限THAT即時即刻呈現出一切可能性,無限的“樣子”都BANG的一下呈現出來,沒有哪個先那個後,然後在0時間長度的片刻後馬上消散,然後再把無限的“樣子”呈現出來。因此從終極智能來看,現實不是這個“樣子”,也不是那個”樣子“,而是無限”樣子“同時有效。終極智能知道的是無限的呈現,無法去回答個人智能提出來的問題,終極智能隻知道無限,不會回答基於“有限”的位置提出了的問題。終極智能知道一切都是無限,因此是不可能通過語音邏輯解釋給提問者的。

一切都是隨機的同時也是必然的。終極智能不按個人智能的邏輯運行,卻毫不在意地允許”邏輯“幻覺的出現。

 

總結:

人們最希望獲得的答案是,怎麽把個人意誌和整體(THAT)的意誌融合一體?答案就是看破“個人意誌”這個幻覺,不把個人意誌當真。在行使選擇和判斷的同時,知道這些選擇和判斷都是整體意誌的體現,並不真的出於個人意誌。看破“個人意誌”的幻覺就是看破“我”的幻覺,體會無我。

我隻知道我自己的經驗,拿我的經驗舉一個例子,有一天淩晨起床小方便,糊裏糊塗的,半醒半夢的,下床的時候突然有一個“我”的感覺出現了,然後立刻緊跟這一個問號“???”,這一個來回以極快的極微秒的速度發生,完全不是預先準備好的,是SPONTANEOUS的,就這一個問號,就找不到“我”感覺了,就這樣微秒,這樣細微,這樣簡單,我明顯地感覺到了深層能量的移動,好像一個一直繃得很緊的能量大結頭鬆開來了,“啊....”的一下子,沉浸入BEING,不再有“我”。這也許就是佛祖說的“空”境界吧。早上醒來,身體在下床,吃飯,開車,上班,開會,下班,開車,回家,不再有“我”了,在BEING中“事情”在自發自動地進行完成,根本不需要“我”,“我”從來就是幻覺。

還會常常發生貌似困難的情況,好像它們自發自動的會化解,好像自己啥都沒做,就自動完成了。這個情況我很難對“人”說,他們以為在說“神話”,聽不懂的。

當無我了,一切行為都是THAT的行為,不再有“我”概念。也不會有“我的命運會怎樣發展”之類的問題升起。事情好像“呼嚕呼嚕呼嚕呼嚕...”地自發自動的發生消散發生再消散,完全好像是自動駕駛。貌似“安排”在發生,貌似“選擇”在進行,但好像有一種無限的力量在替我安排,替我選擇。不會出錯。當然,貌似“出錯”也不是出錯,沒有“我”去在乎“對”還是“錯”。

“個人意誌”是一種經驗幻覺,看似有,其實沒有。當“我”找不到了,“個人意誌”這個錯覺也就是消散了,一切都是THAT,一切都是BEING,不再問問題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