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既完美

當下,是什麽?這是一個無法言說的謎
正文

真悟的秘密

(2019-04-26 11:35:21) 下一個

很多人讀了我的文章後說,覺得很難,說如何才能真理解?

問題出在他們大多數集中在靠思想上的理解。很多人學了一輩子佛,和他交談之後,發現他一直停留在字麵理解的程度,他們可以背誦《金剛經》或《心經》,字麵上機械性的理解了“空即是色”,其實他們隱性的誤解成有一個‘空’境在色之外,陷入兩元對立(DUALISM)的誤區。字麵上的理解和真悟完全是兩回事。真悟不是通過理解的,而是通過感覺(FEEL)的。

 

真悟的秘密是直接感受(英文FEEL),和你如何思想如何理解完全無關。這個眼前的存在就是感受到的存在。如果你試圖去理解它思維它,你的大腦在不停地轉動,但你還是無法理解出個所以然,你大腦想炸了沒用。問題簡單的多,你無法去想它,但你可以直接地去感受它,感受它的完整,充實,完美無缺。感受它的無限無邊際。你無法找到讓經驗停止的邊界。雖然你無法找到經驗場的邊界,但你確確實實地感受到了這個無限。如果你試圖做的更多,比如想象它,描述它,那就像把自己捆綁起來,陷入了無限邏輯循環中轉不出來。比如有名的雞和蛋的邏輯謎團,是無解的。存在到底是什麽?在邏輯上是無解的,但是在感受上是明顯清晰的,超越解釋的,超越描述的。

 

我說的“感受”不是指“眼睛器官的視覺”區別於“耳朵器官的聽覺”的那種感受。我說的感受是廣義的全方位的親密的直接的感受經驗,甚至連“眼睛”“耳朵”,“手”“腳”“舌頭”都是被感受的經驗。當你看到一顆大樹,“你”不是你,而是一種稱為“你”的經驗。“看”不是看,而是一種稱為“看”的經驗。“大樹”不是大樹,而是一種稱為“大樹”的經驗。在感受(FEEL)中不再區分主語,謂語,賓語,是絕對的親密的整體的經驗感受。

 

講了那麽多,其實非常簡單,你感受到了存在,那麽親密,那麽明顯,那麽直接,那麽的不容置疑,不要去研究存在是什麽,不要把“光”貼一個標簽稱之為光。你不知道“光”經驗到底是什麽,直接感受它就夠了。直接感受它,它就會無言地告訴你它的秘密,這個秘密會被感受到,但你無法告訴其他人,因為這個秘密是超越語言邏輯範疇的,想說也無法說清的。直接感受它就夠了。這就是我今天要告訴你們的秘密,或捷徑。

反之,如果你看到了“光”,思想上分析說光是一種所謂的光子照射到你的眼球膜上產生一種神經流傳遞到大腦,大腦分辨出“光”的感覺,邏輯上似乎合理,但它們是幻覺。“光”並非是獨立存在的光,“眼球”並非是獨立存在的眼球,“光子”並非是獨立存在的光子,大腦並非是大腦,這一切都是純經驗流,好像昨晚夢中述說的故事那樣,除了是純經驗外,沒有這些東西在夢中。

 

感受中,沒有“你”和“非你”的分別。看似好像你感受到無限多樣的事物,其實你隻感受到獨一無二的它(英文THAT),除了它(THAT)還是它(THAT),沒有例外。“光”經驗是它,“聲”經驗是它,“思想升起”經驗是它,“生氣”經驗是它,“愉快”經驗也是同樣的它。它中流過一切經驗,它就是經驗,感受經驗的也是它,被感受到的對象也是同樣的它,是它(THAT)感受它(THAT)本身。

 

真悟就是直接感受它(THAT),這就是秘密所在了。你沒有天堂可以去升華,也沒有地獄可以去受難,一切都是眼前的親密直接的感受它。

 

假設你無法感受它,這“無法感受”還是感受它。感受是它,無法感受還是它,簡單的很,感受是無法關掉的。感受是無法避免的。

 

有很多大師把簡單的“感受”翻譯成學術味道極強的英文AWARENESS,給“人”一個錯覺好像有一個高高在上的或者深深入內的AWARENESS層麵,你必須去發現它,挖掘它,它才能被你獲得。沒有比這個更嚴重的誤解了。中文古文中用另外一個看似高深的詞匯:覺知。這也是嚴重的概念化,把最最直接最最簡單最最親密的“感受”概念化了,複雜化了。

 

其實最早提出“覺知”的那位和尚並沒有說什麽高深的概念,他就說了他自己親密的“感受”,但學生們用大腦去理解,就創造出一個高深複雜的“覺知”概念層麵,好像神仙住在那裏,好像必須天天打坐入定才能開啟“覺知”功能。這些都是誤解。

其實現實簡單到無法更簡單了,直接去“感受”(或品嚐)眼前的‘存在’,不要去研究它是什麽,或不是什麽,不要去研究發生了什麽,或不發生什麽,直接親密地去品味它,感受它,它就會告訴你它的秘密。如果你去思想它,判斷它,分析它,邏輯它,說它說好的或是壞的,它就呈現出一個謎團來忽悠你,你會越來越覺得難以理解了。

 

這個‘存在’是你永遠無法理解的,卻是你可以立刻感受到的。你不需要等待達到某種高級程度才能感受,你當下立即可以直接親密感受它。它是完整的,沒有“部分”概念的。

 

當你直接去感受(FEEL)它,隨著感受的進行,原來以為存在的個體分離的“我”會越來越減弱,被感受的經驗會越來越親密。某個時刻,“我”沒有了,被感受的“對象”也沒有了,隻有“感受”本身了,甚至都不需要說“感受”這個詞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