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既完美

當下,是什麽?這是一個無法言說的謎
正文

不要把“接受相對狀態的真”當成是保護傘

(2019-04-26 11:13:41) 下一個

我從來沒有否認相對狀態的明顯性,比如在相對狀態有‘因果定律’,有‘你’‘我’‘他’的強烈感覺,有‘我有意誌做選擇’的強烈感覺。當我說這些相對的表象都是幻覺的同時,從來沒有否定它們的明顯性。幻覺作為經驗是真實的,就像夢作為經驗是真實的,但不改變它們像夢一樣是虛幻的,不存在的。這個情況是表象上的“真”不是真,既真也不真。

在不否定相對表象的同時,請不要把“接受相對層麵的真”當成是讓自己舒服的保護傘。理智最容易傾向於把“接受相對層麵的真”當成是讓自己在邏輯上感覺舒服的保護傘。這樣對於理智來說,很符合邏輯,非常舒服。如果讓理智舒服了,那麽《道》就在你眼前偽裝成‘你’‘我’‘他’,你就看不到《道》了,你看到的隻有讓你舒服的‘你’‘我’‘他’和屬於‘你我他的世界’。

我在不否認表象的“真實”的同時看清一切表象都是幻覺,對於一切表象從不當真。但同時按表象邏輯過日子,不刻意改變表象經驗。這不是簡單的否定或肯定。這是一種難以在語言上表達的《既是而非》的境界。對於我來說,在不否定你我他的表象的同時,從來不把你我他當真,我就是道,道就是我,因而不再必要堅持哪個是‘我’哪個是《道》。

讓我們看看下麵這段有趣的對話吧,涵蓋了非常關鍵點:

存在:

隻要有‘我’或‘你’,這個‘我’和‘你’永恒無法開悟,但可能體驗三昧,三昧也是夢裏的美好經驗。和做一個美好的夢沒有區別,還在夢裏。修行一定是發生在夢裏的經驗,超越不了夢。但很多‘人’把美好的三昧經驗當真成‘悟’了。任何對於‘我’或‘你’的經驗可以美好若三昧,但‘悟’和‘我’或‘你’無關,和夢經驗無關。 

體驗‘無為’,體驗‘無獲得’,也就是我說的‘無追求’,完全放鬆下來,連三昧都無所謂獲得了,記得我說過的高級不在乎,記得我提過的‘無個人意誌’,逐漸會突然找不到‘我’的,無法預測的,但找不到‘我’絕不是任何經驗,不是心理上悟出來的,不是心理層麵的,不知道怎麽來的,所以無法描述。

讀者:

是的,你說的是異曲同工,思想是不連續的,在思想停滯的短暫時悟道,這隻是我讀到的但未曾體驗

存在:

是的,你有點理解我說的。但這沒用,這不是理解層麵的。很多‘人’理解一輩子,都是心理層麵的,但沒有PRIMAL層麵的SHIFT。這PRIMAL層麵的SHIFT好像可以比喻成量子跳躍(QUANTUM JUMP),和‘人’無關,和‘我’無關,和心理理解無關,突然某一刻,就那麽‘哢擦’一下,‘我’沒有了,找不到‘我’了,感覺還在,思想還在,身體還在,大腦還在,經驗還在,它們不再發生給‘我’,與我無關。這是無法描述的。 
也有一些‘人’,什麽修行都沒有,也許還是很俗氣的那種‘人’,突然‘哢嚓’一下,他找不到‘我’了。所以,這個‘哢嚓’和‘人’的學識修養的高低無關,和夢境裏的情節社會地位等等一點關係都沒有。和夢境裏的‘人’的聰明程度,修行的長短無任何直接聯係。這個‘哢嚓’完全徹底的不是夢境裏的經驗,不是‘我’或‘人’可以體會到的。這個《非經驗》一下子讓‘我’能量消散了。In a split moment, the quantum energy of "MEing" will evaporate. All that is left is Totality.

 
當然,說了這些,讓很多‘人’失望了,但我沒有建議你停止修行,停止看書。修行沒錯,隻有通過修行,你會發現修來修去修在夢中,也許通過10年的努力終於在靜坐中體驗到了三昧,但很快你會發現,三昧也是經驗,僅僅是一個好夢經驗,三昧和一切經驗一樣,來來去去,和‘悟’沒啥關係。 很多‘人’誤把卓越的經驗當成“悟”,出來教育人,把三昧中獲得的某些神功當成物證。這種老師會有很多學生,因為老師給與學生們《希望》了。任何‘我’可以依賴的《希望》都是幻覺。


通過‘修行’,你會發現什麽都獲得不到,陷入失望,這個失望是好事,《失望》會讓思想理智無法運作,讓思想理智找不到可以依賴的靠山,也許‘哢嚓’就不遠了,但一旦你去期待‘哢嚓’,它就不會來,當你連‘悟’都無所謂了,那麽你就放下了,這就是高級的不在乎了。

你是終極的存在,又不是個體的‘人’,為什麽要‘悟’啊?上帝是不需要悟的。你也不需要‘悟’。

請直接體驗根本沒有‘你’,發現隻有《道》,無它。

讀者:

但你還是沒有提及臣服。開悟是一種被動的行為,是它找上你,而不是你找上它。

存在:

沒錯,是它找你,而不是‘你’找它,邏輯上來說,因為根本沒有‘你’,所以一切‘你’找它的心理或物理行為都是枉然。 

我不清楚你說的‘臣服’是怎麽定義的。如果你說的是‘投降’,找不到‘我’,連投降都省了,投降是一個動詞,主語是‘我’。如果無‘我’了,誰投降誰?所以就不必要多一個概念了。 

現實是沒有‘主’和‘賓’概念的。不感覺到‘主’和‘賓’對立了,就相當於‘無我’了。

讀者:

臣服是一種反饋,當你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時,反饋回來的。開悟後的行為,請注意我是說行為.  我是虛無的也是實體,你不可以因悟道而毀了這個我.悟道之後如何過日子.這才是我強調的。

存在:

佛經用語是很誤導的, 看山是山是迷惑階段,認為真有‘山’這個獨立的‘東西’,但我看山不是‘山’,我看山什麽也沒看到,因為沒有‘我’也沒有‘看’也沒有‘山’。請注意了,我並不否定在經驗中有‘山’的形狀,並不否定在經驗中看似有‘我’有‘看’,完全沒有否定相對表象的意思。也許可以說我隻看到《道》而無其他。我不否定表象上有‘山’的形狀,但任何表象都是《道》,任何相對的表象都是《道》偽裝扮演的。《道》和印度大師說的SELF是同義詞。因為一切都是SELF,故不必說SELF了,就不說看到任何了。 


你說:“我是虛無的也是實體,你不可以因悟道而毀了這個我.悟道之後如何過日子.這才是我強調的” 
不是這樣的,‘我’不是實體,‘我’從來沒有,是幻覺,但不否認有大腦,有思想,有大腦中出現的‘我’的感覺。‘我’的感覺隻是一個表象上的感覺,並不是實體。注意了,我並沒有否定有‘我’的表象感覺。 你看到了沒有,語言多麽難以表達。 

我現在就有‘我’的表象感覺,表象上的‘我’感覺僅僅是表象,不表明真的有‘我’了。在不否定表象‘我’的同時,是無‘我’的。這不是矛盾。 

當做清醒夢(LUCID DREAM)的時候,你一邊做夢,一邊知道夢是假的。在你知道夢裏的‘我’是假的同時,並沒有像你說的所謂“毀掉”了夢裏的假‘我’。你任由假‘我’在夢經驗中運行,但你不把它當真了。這就是你希望知道的“悟”了以後的態度。夢裏的‘我’當然照常過日子,但你同時知道這是一場夢,不當真。

你既看上去在夢裏,又同時不在夢裏。不要認為這是一個矛盾。

如果你隻在心理上去理解,會理解出虛幻的‘矛盾’來的,這是心理理智在作怪,就沒辦法了。

讀者:

無主賓之分因為是一體的,得道是進入一種絕對的狀態,而我是在相對的狀態。如果你無法臣服,你仍舊是神秀禪師了。

存在:

哈哈,先要找到‘我’。你幫我找找看吧。反正我沒發現有‘我’。 
哪天你找到了‘你’,我們再來談如何讓這個‘你’來‘臣服’,簡單吧?

你說:“得道是進入一種絕對的狀態,而我是在相對的狀態” 

不是這樣的。得《道》不‘進入’任何狀態。雖然表象上有狀態,現實是沒有狀態的,所以《道》和狀態無關,不可能進入任何你現在沒有的狀態。 
就在你眼前,0距離,就是《道》,哪裏有什麽‘我’啊,你當下已經是《道》了,為什麽還要進入某種狀態啊?難道你真的認為你在《道》之外嗎? 
沒有‘你’,隻有《道》,但《道》卻偽裝成‘你’,讓你誤以為有一個‘你’在《道》之外,而《道》卻躲藏在另一個狀態裏,等著你的到來。 

不!《道》就是當下,一切都是《道》,《道》從來不在任何狀態裏等‘你’的到來。隻要發現沒有‘你’,《道》就自然在了。 

《道》就是我一直用的SELF,是同義詞。

我看山,隻看到了《道》,同時不否定《道》偽裝成‘山’的形狀被看到了。我感到了‘我’,知道也是《道》的偽裝,就是《道》本身,看破了偽裝,就知道沒有真實的‘我’了,而至始至終是《道》了,就不必去獲得了,‘我’從來不真的是我,而是《道》本身。

同時不否定‘我’的表象,但不把‘我’當真。

《道》是SELF,是THAT,是《佛》,是DHARMA,用詞不同,相同意思。《道》偽裝成‘你’‘我’‘他’不等於《道》真的變成了‘你’‘我’‘他’。《道》在偽裝的同時,絲毫沒變化,絲毫沒有事情發生。就好像你晚上做夢對你來說絲毫沒有變化,絲毫沒有事情發生,完全一樣的道理。

《道》雖然偽裝成了‘我’,但《道》從來沒有‘我’,也不是‘我’。

你不需要修什麽,隻要當下即時即刻地看破《道》的偽裝,不把偽裝出來的表象當真,你就立地成《道》了。

SELF中無‘我’,但SELF可以偽裝成‘我’來玩個遊戲。

就好像你中無夢,但不妨礙你晚上做個美夢遊戲一下。

《道》就是SELF,SELF就是《道》,簡單的無法再簡單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