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既完美

當下,是什麽?這是一個無法言說的謎
正文

高級“不在乎”

(2019-04-26 11:07:12) 下一個

讀者:

我現在搞不清像這種不需努力的不急不燥的心態是習慣成自然呢還是在這點上悟了呢?在工作中也是這樣,很少有那種挫折感,有時即使有一點也很弱。有時聽別人強烈地抱怨“this is really frustrating"我都會安慰幾句。我的分別心還很重,始終還有個”我“沒去掉。

存在:

今天要談的是高級“不在乎”(Advanced "Not Care"),這是很重要的領悟。在談這個話題之前先回複一下上麵這位讀者的問題,首先我建議你不要去搞清楚自己到底是不是‘悟’了,如果你在工作中很少有挫折感,是好事,隻要FEEL這個感覺,隻要ENJOY這個感覺,但沒必要去分析這個感覺到底算不算“悟”,一分析就陷入思想辯證範疇,感覺的時候‘我’是沒有的,一分析,就好像把虛幻的‘我’拉回來了。

就像我在前篇文章中說的“不再感覺到生活中有任何‘錯誤’”。減少了挫折或錯誤感,就等同於減少了‘我’感覺。‘我’感覺和‘錯誤’感覺是相輔相成的,一麵的減弱,就等同於另一麵的減弱。不要把“我的分別心”當真了,不要把‘我’當真了,沒必要去掉‘我’,不必對這些在乎。這就是今天我要說的高級“不在乎”。

普通的“不在乎”就是不在乎某個特定的‘東西’。比如對於一件事情我不在乎,我不在乎這件事情是否成功或失敗。比如對於‘思想’的不在乎,也就是說,無論思想想什麽,我都不在乎。當看到某樣東西,思想會自然地升起來,這時立刻好像出現一位警察上來提醒你“既然你不在乎這件事情,為什麽還要想它?”,立刻你放棄了思想,不去想它了。比如對‘我’感覺的不在乎,也就是說看破了‘我’的感覺是空性的,好像要去除‘我’感覺才算是正確的。比如‘我’想親老婆,立刻看到了‘我’感覺,馬上出現一個思想說,既然沒有‘我’,為什麽要去親老婆?你就放下了這個欲念。比如,我享受某樣美味的菜,專挑這樣菜因為‘我’喜歡,就在這時突然一位‘我’警察出現警告這是‘我’喜歡的,既然‘我’是空性的,為什麽要去挑選呢?難道這不就是‘我’的分別心作怪嗎?立刻我就放下了挑選,或許還會刻意地挑選不喜歡的菜以此證明沒有‘我’存在。

普通的“不在乎”對於大多數的初學者是常態。他們以為簡單的不在乎某個事情就等於放下了,或‘悟’了,他們會刻意地不去思想,刻意地壓抑自然的欲望,比如自然地在思想上會糾結某件事情,比如我正在考慮自己孩子的未來,這時另一個思想會上來批評自己,既然一切都是夢幻,何必糾結孩子的未來?就這樣,這種思想糾結就暫時放下了。比如我正感覺到性欲的升起,這時另一個思想會上來警告我,既然一切‘欲望’都是錯誤的,為什麽還會有性欲?經這一提醒,性欲就會被暫時壓抑了。

思想可以被刻意地放下,欲望可以被刻意地放下,選擇可以被刻意地放下,但被刻意放下的,以後都會反撲回來,反撲回來時的能量會增強。當它們反撲回來後,你又會進入新的簡單“不在乎”循環中,再次把它們壓抑。這就是普通人的修行,好麻煩啊!好不自由啊!你會不斷陷入這種循環,表麵看上去好像符合各位大師講的道理,但就是感覺不圓滿,不自由。

高級“不在乎”並不否定低級的“不在乎”。高級“不在乎”同時包含低級的“不在乎”,但在基礎上無限深化。當不在乎思想的同時,對於‘思想’的存在與否也不在乎了。舉一個例子,自然地,思想上會自然考慮孩子的未來或學業,在初級階段會希望避免這些思想的發生,批評這些思想的判斷,好像思想是一個壞蛋,你必須要消滅這個壞蛋,但你逐漸地發現,你並無法確定‘思想’就是思想上認為的‘思想’,你認為的‘思想’並不真的存在,它是一個思想上合理的概念幻覺,在無法確定‘思想’概念的過程中,你逐漸地把‘思想’感覺(FEEL)成某種無法定義的能量流,‘孩子的未來’思路好像不再是‘孩子的未來’這個故事情節,而是某種說不清的能量流過,看似有內容,其實內容是空性的,你不在乎內容如何。高級的“不在乎”是不會在乎思想的有或沒有,高級的不在乎也同時不在乎思想的內容是正確的還是不正確的。你任由‘思想’這個能流自由流過,‘孩子的未來’可以想啊,不等於說因為這個想法就有分別心了,就像耶穌親他的老婆,不等於耶穌這個行為就是分別心了。總結一下,高級的不在乎是對一切的放下,不僅放下有或者沒有思想存在,也放下思想內容的正確或不正確。放下不等於避免或排除,放下就是俗話說的“無所謂”或“無關緊要”。高級不在乎不僅不在乎‘我’的感覺存在與否,也不在乎‘我’的行為正確與否。

高級的不在乎就是放下一切的有或沒有,放下一切的真或不真,放下一切的好還是不好,放下一切高尚還是低級。智者不會刻意避免普通人認為的世俗行為。對於智者來說,世俗不是普通人思想上理解的“世俗”,因為一切都是神聖的SELF。

高級不在乎連“在乎”都不在乎,連“在乎都不在乎”也不在乎。換個說法,我不在乎挑選好菜吃。我不在乎‘我’做選擇或不做選擇,我也不在乎選擇做的正確還是不正確。我也不在乎結果是理想的還是不理想的。我雖然是整體存在本身,但我不在乎假裝是一個‘人’,不在乎假裝‘想’問題,不在乎假裝‘解決’問題,不在乎假裝過‘生活’。不在乎死亡,也同時不在乎‘怕死’。‘怕死’的情緒時而升起,那是空性的,對這個情緒我不在乎,為什麽要壓製排除它呢?

當你逐漸地悟到高級“不在乎”,就從一個‘我’警察來監管‘我’的死循環中解放出來了。換一個說法,初級不在乎總是有一個‘我’像警察一樣來監管‘我的分別心’。高級不在乎連“分別心”都不在乎了。“分別”怎樣了?SELF不減少。“不分別”怎樣了?SELF不增加。

高級不在乎連“醒悟”都不在乎。醒悟了怎樣了?SELF不因醒悟而增加什麽。迷惑又怎樣了?SELF不因迷惑而減少什麽。夢境裏的內容完全不影響夢能流本身。

發現‘我’是空性的,不等於否定‘我’的感覺。‘我’的感覺可以自由來去,你不在乎。

發現‘思想’或‘欲望’是空性的,不等於排除‘思想’和‘欲望’。它們可以自由來去,你不在乎。

假若在夢境裏麵你經過10年靜坐,體驗到三昧的超然境界,這個三昧超然境界難道和你坐在馬桶上方便的經驗有區別嗎?沒有!前者是SELF,後者也是SELF。高級不在乎了,就是不再追求“特殊”性了。你知道一切都是SELF,不管是靜坐中的完全發呆(TRANCE)體驗到的天地合一的神奇經驗,還是坐在牙醫門診乏味地等待叫號的經驗,前者是SELF,後者也是SELF,經驗偽裝雖然看似各不相同,SELF永恒不變。所以,你逐漸地體會到“醒悟”沒什麽特別,醒悟不會帶來任何特殊性,“特殊”性是思想上的想象,不是現實。神聖的現實就在你眼前,神聖它偽裝成乏味的排隊,或塞車,或幹活,這些“乏味”是思想上的想象,不要相信思想告訴你的結論。即時即刻地暢飲每一刻的經驗,DRINK IT,FEEL IT,TASTE IT,AND ENJOY IT。

There Is Nothing To Care, Nothing to worry, not even worry about 'me' or 'not me', not even worry about 'thought' or 'no thought', not even worry about 'right or wrong', not even worry about 'partial' or 'whole'. Just drink your experience as if it's a most wonderful wine, moment by moment. By drinkg your experience, tasting it fully, feeling it fully, you are drinking YOURSELF, you are tasting YOURSELF, you are feeling YOURSELF. By these alone you will get to know YOURSELF although you will never be able to explain it to others.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