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既完美

當下,是什麽?這是一個無法言說的謎
正文

萬事皆空等於啥都沒有,這是頑固且關鍵性的誤解

(2019-04-26 10:38:17) 下一個

讀者抱怨說:看了你好幾個文章,感覺你說的就是宇宙是個終極的self, 啥都沒有,沒有時間,我們就是self 的展現。對嗎?你的話題我不敢追了,看多了怕精神失常。萬事皆空,啥都沒有。想多了我要變神神叨叨的。

答:

幸虧讀者提起了這個問題,否則我就忘了討論。我一直以為讀者可以跟上我意思,其實沒有。當我描寫萬物空性的時候,我並沒有否認我可以看見摸到聞到嗅到各種各樣萬物,它們雖然再本質上是空的,或空性的,但在經驗上是確確實實體驗到。

這位讀者認識到“萬事皆空”,但這隻是正確了一半。還有另外一半同樣重要:“空皆萬事(或萬物)”。讀者因為隻認識到前麵半句的空性,錯以為啥都沒有了,一切都變成虛空,這樣就造成一種誤解,在頭腦上隱形地暗示了終極目標達到後,是完全虛空的VOID,這多可怕呀!

其實不是這樣的。雖然萬物萬事都是空的,但在經驗(或意識)上可以確確實實地體驗萬物萬事。所以空不是你頭腦裏麵幻想的空。佛在《心經》中說的非常清楚:“色是空,空是色”。這句裏麵的“色”就是經驗上的PATTERN。雖然經驗上的PATTERN在感覺上是真的,但其實是空性的。空性的真正意思不是虛空,不是啥都沒有,而是無法定義,無法解釋,無法分解成任何一樣可以描述的‘THING’。當我說我看不到任何東西("THING")存在,並沒有否認我看到眼前有人的形狀,有蘋果,有房子,有汽車,有太陽,有思想,有感覺,等等。這些都是經驗的PATTERN(或味道),就是佛經中說的‘色’。因為它們無法被分解然後定義為任何一個概念,因而本性是空性的。上次我詳細討論了一個蘋果雖然在思想上被認為是一個蘋果,但當你仔細研究它是什麽以後,你不斷用放大鏡去觀察它是什麽以後,會越來越糊塗,你不但找不到蘋果的邊界,你也找不到蘋果的內容,目前量子物理學家認為物質是某種量子波,再過20年,這個理論一定會被推翻的。空性可以用英文表達出來比較精確:Thing is non definable and non resolvable. Therefore you can't say a thing is a thing. 所以,蘋果真的是蘋果,雖然看上去聞上去可以說它是蘋果,但你是永遠無法確定它是什麽東西的,它沒有任何獨立存在,因為蘋果的存在不獨立於觀察它的意識。蘋果不被意識觀察或想到時,根本無法說有蘋果存在。同樣道理,當宇宙不被意識觀察到或想象到,根本無法說有宇宙這個東西存在。萬物是空性的,但一當意識觀察萬物,萬物就即使即刻地再意識中升起了,難道這些同時升起的PATTERNs,不就是意識本身的經驗形式嗎?僅僅再經驗上看似真的,除了這之外,無法確定任何東西是真的。

最麻煩的就是‘真’這個字。因為它太具有確定性。當人們用‘真’這個字,就必須再思想邏輯上確定某個東西是確實存在的,但你永遠不可能。所以,最好不要說‘真’這個字,因為它漏洞百出,因為沒有一樣東西是真的,但也沒有一樣東西不以真實的經驗形式在意識上出現。當你理解到這層,雖然我們隨意還是會說‘真’,但我們心裏已經超越了‘真’和‘假’對立的範疇。

不要失望,悟道後什麽都不會消失,色還是在的,但你無時無刻不知道色也是空的。

換句話說,你(SELF)就是色本身,也是空本身,兩者是一體無二的。

還有一個隱形心理誤解,認為我們的本質*以*經驗PATTERN(色)的形式展現出來。這句話表麵看好像沒邏輯問題,其實已經顯示了誤解。我們的本質不以任何形式出現,我們的本質就是經驗(以及經驗上的無窮PATTERN),同時我們的本質是空性的。因此,經驗*就是*我們的本質,而不可理解為:本質是一樣東西,經驗是另一樣東西,這個對立是誤解。本質沒有把經驗變出來,本質就是經驗。

所以,你眼前看到的任何經驗PATTERN,都是你自己。

沒有‘你’在一邊,經驗PATTERN在另一邊。這是錯誤的心理誤解。

你眼前的一切經驗,不管它們多麽糟糕,多麽乏味,都是神聖的你自己,無二的。

雖然思想上好像覺得有東西“展現”出來,其實東西就是你,展現也是你,看的也是你。從頭到底都是你。看上去是展現,其實你沒有展現。

你看上去好像是宇宙,但你從來沒有偏離你自己一微米。You appear as Universe, but you never leave yourself an iota.

思想概念上的‘展現’‘出來’也都是看上去真,其實沒有發生的經驗而已。

甚至連‘經驗’都無法說有真實的經驗在那裏,Experiencing is non definable and non resolvable.

我到底是什麽?這一切到底是什麽?

就讓這兩個問題選在當下,不要急於回答,因為思想上的任何回答都不可能是準確的,你慢慢地體會吧。體會這些問題不是任務,不是目標,而是ENJOYMEN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