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弢:博文節選(四)
中國改革開放40年,尤其近來20年,經濟飛速發展是為世人有目共睹的奇跡,精神文明也有了長足進步,但是我們須明白一點,今日中國已遠不同於70年代的中國,這種變化不僅是中國自身的變化,同時中國在世界強林中的角色及地位跟過去也大相徑庭,我們在備受世人尊重的同時,也肩負起了更多的責任。中國曆來被稱之為泱泱大國,同胞不要失卻我們的大國風度。縱觀曆史,中國人向來頗具大國風度,隻是近一百年以來,中國因飽受殖民列強的蹂躪,落伍了,成了人窮誌短,沒有這個底氣談風度了。在這一點上,我們不妨學學美國人,中國人從來都是學好的要比學壞的快。下餐館,人家美國佬能做到寧可少定一杯水,把錢留作小費,為美國爭光,人家還不是同根同族的哪!就這麽愛國。但我們也能寧可少訂半個菜,不要眼大肚小,或為了擺闊;不要走人時杯盤狼藉,吃一半扔一半的,但吝嗇一點點小費,惹人詈恨、讓人詬病。
另外,在一個文明的國度裏——這也是我大中華民族眼下為之而奮鬥的目標,浪費是一種最沒教養的表現,是一種可恥的行為,這樣做,不是你對你辛苦掙來的錢不尊重———這也在對你自己不尊重,——— 要麽就是你的錢來路讓人質疑。有錢不能表示你的身份,更不能體現你的文化。錢是物質屬性的,你錢再多,充其量也隻能說是達到了物質文明,而物質文明僅僅是初級文明,進一步的提升才是高級的精神文明,是一種高境界的文明。這種精神文明,有些人或許一輩子再有錢,也將終身無緣。
我們物質文明已有了大幅度的發展,我們的精神文明也在不斷地提升,這樣我們就增添了更多的自信。有了自信,就具備了自我剖析的能力。是時候了,是中國人到了勇於自我剖析的時候了。——文革時期,我們貧窮,我們落後,我們沒有這樣的底氣和膽識去批評自己。媒體上、廣播裏天天稱頌全國形勢一片大好,人民生活節節提高,資本主義一天天賴下去,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我們是豐衣足食。那是因為當時我們已經差夠了,差得不能再往差裏說了。但今天的中國不一樣,我們不但改變了物質匱乏的貧困,還克服了心理自卑的缺陷,我們現在有十足的底氣和勇氣來正麵剖析自己,直麵自己的不足與缺點。如果做不到這一點,中國的經濟再發展,也永遠成為不了世界人民心中讓人折服的大國。我們必須有這種膽識、有這種擔當,才能木秀於世界強林,才能真正成為世人師表。
中國文化自古以來,從古易到周易,從老莊到儒學,追求的都是精神文明,這種精神文明之所以能承傳數千年,就是因為它們的價值所在。說透了,甚至學曆也是物質性的,是身外之物,隻有學識才是精神的,它被一個人內在擁有,是一個人的內涵,有著無以估量的價值。有了知識,人才能提高自己的修養,這是知識的更高境界、是一種升華,成為知性,無論男女都一樣:一個無知的女性是快活的,一個有知的女性是幸福的,一個似知而非的的女性是痛苦的,但願世間不會有太多這樣的女性;一個無知的男人是渾噩的,一個有知的男人會發奮的,一個似知而非的男人容易自負,可惜世間有了這樣的男人;無知有知與知識無關,這裏指的是知性。一個學曆很高的男人可能是個呆子,一個文盲女人也許會絕頂的聰明。
(2018年9月12日 於德國慕尼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