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在北外的時光( 一 ) 金 弢: 北外德語七七級 —

忘不了在北外的時光( 一 ) 金 弢: 北外德語七七級 —— 一張畢業照帶來的回憶 (修定稿) 1977年的高考,是一次特殊的高考,是我共和國史上唯一的一次冬季大學招生。七七年——是“四人幫”垮台、文革結束的第二年,經過中央45天教委馬拉鬆會議,終
正文

《國語學習》 佳句探討

(2019-04-01 14:44:01) 下一個
 

 

 


 
《國語學習》
 
佳句探討——讀文友 “惜月” 的    "雁引愁心去  山銜好月來"     
金  弢      
 
在此權且撇開文字、文化及人物背景,就文說文:
 
其中  “ 山銜好月  “  頗具詩情畫意, 這種感受於竊不謀而合:筆者早年在江南山溝插隊時,見過月上山巒的景象:月兒爬上了山巔,徐徐升移,形似冉冉,欲離還銜,此時的新月宛如含著天際,依依不舍,那是一幅 “月銜山” 的景致。妙就妙在我們在此該擇取  “山銜月”,抑或  “月銜山“?鄙意以為後者更是貼切,更近情理。”山來“ 或缺,  ”月來“ 更佳。時逾月中,月亮會早早起身;每逢十六,晚飯後的百姓看到的正是早起的圓月,民間故有  “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一說。至於好月壞月,見仁見智;但且日日新月,公論自在;於是乎擇取 ”新月“,與世靡爭。此處,“新月“ 旨意 ”初升之月“ ;”新月“ 亦可為  ”月初之月“ 解。
 
又說  "雁引愁心去" :敝者管見,  "引" 字趨白,語意嫌顯;再之,用  “愁心”  還是 “愁情”,拙文亦有思量;  "愁心" 嫌穿鑿,略牽強,不如用  “愁情”。“  愁心” 過實、凝重,既然 “隨雁去“,”情“ 則更形象:"情絲" 隨雁飄去。如若換成別種意境:”悲情隨雁去,愁心逐己來“,沉重的心,留滯身際,合乎情理,所以原先的  ”愁心“ 迻寫成 ”愁情“。企聆評家高論。   
 
“雁逝愁情去,山離新月來”
 
我不是學中文出身,是學日耳曼文學,如此發聲,權當班門弄斧了,乞諒。
 
金  弢
 
《豆瓣讀書》,2019年 二月廿四日 易稿於德國慕尼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