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在北外的時光( 一 ) 金 弢: 北外德語七七級 —

忘不了在北外的時光( 一 ) 金 弢: 北外德語七七級 —— 一張畢業照帶來的回憶 (修定稿) 1977年的高考,是一次特殊的高考,是我共和國史上唯一的一次冬季大學招生。七七年——是“四人幫”垮台、文革結束的第二年,經過中央45天教委馬拉鬆會議,終
正文

金 弢:係列小說 《人間家事》——勞牛長尾

(2019-03-31 18:29:16) 下一個

金弢:係列小說《人間家事》——勞牛長尾

 

金  弢:係列小說 《人間家事》——勞牛長尾

建子處理著公文,開著手機,一個信號響起,他知道有微信進來了。

微信上說今天是白露,為了健康,提醒大家要注意飲食。建子頓時醒悟,不覺時間流逝如此之快,腦子裏下意識地聯想到:立秋,處暑,白露,秋分。今日都白露了,再過十四天便是秋分,到了秋風,晚稻該出頭了。農諺道:秋分不出頭,割倒喂勞牛。他這時才恍然大悟,一直以為立秋都還沒過,還一直等著入秋呢!難怪這些天落了幾潮雨,氣溫驟然夜間下降到了攝氏5 度。可不是嘛,一潮秋雨一潮寒。看來這農曆是歐亞通用的。

幹農活離不開節氣,別說還挺準,說晚稻秋分不出頭,割倒喂勞牛還真是那麽回事兒建子不免想起當年考大學前插隊下鄉再熟悉不過的耕牛。說到  “勞牛”,牠可不是泛泛而指的水牛,這是專指被用來耕地的“勞力牛”,就象一個拿 10 分工分的壯年男社員,是個全勞力,而婦女最多也隻有七分工。其它的那些小牛、快生犢的母牛、或 已 “年邁”  的老牛隻能安排些力所能及的農活,而這種壯勞力耕牛農活忙時是要沒日沒夜地幹,到了 “雙槍” 就更不用說了。小暑小割,大暑大割,小暑一開鐮,四個禮拜的 “雙槍” 如火如荼。

建子處理著公文,開著手機,一個信號響起,他知道有微信進來了。

微信上說今天是白露,為了健康,提醒大家要注意飲食。建子頓時醒悟,不覺時間流逝如此之快,腦子裏下意識地聯想到:立秋,處暑,白露,秋分。今日都白露了,再過十四天便是秋分,到了秋風,晚稻該出頭了。農諺道:秋分不出頭,割倒喂勞牛。他這時才恍然大悟,一直以為立秋都還沒過,還一直等著入秋呢!難怪這些天落了幾潮雨,氣溫驟然夜間下降到了攝氏5 度。可不是嘛,一潮秋雨一潮寒。看來這農曆是歐亞通用的。

幹農活離不開節氣,別說還挺準,說晚稻秋分不出頭,割倒喂勞牛還真是那麽回事兒建子不免想起當年考大學前插隊下鄉再熟悉不過的耕牛。說到  “勞牛”,牠可不是泛泛而指的水牛,這是專指被用來耕地的“勞力牛”,就象一個拿 10 分工分的壯年男社員,是個全勞力,而婦女最多也隻有七分工。其它的那些小牛、快生犢的母牛、或 已 “年邁”  的老牛隻能安排些力所能及的農活,而這種壯勞力耕牛農活忙時是要沒日沒夜地幹,到了 “雙槍” 就更不用說了。小暑小割,大暑大割,小暑一開鐮,四個禮拜的 “雙槍” 如火如荼。

“ 雙槍 ” 意指搶收搶種,一到大暑 “雙槍” 進入高峰階段,就要把早稻全部搶收回來,把晚稻全部搶種下去。每年的 “雙槍” 動員大會上,李書記總會重複強調: 全體社員要拿出革命幹勁來,今天一片黃,明天一片青!這是一年中農活最辛苦的四個星期。平常農民熬熬省省的,有一點好吃的都舍不得吃,留起來,連炒菜的食油都省下來,一直留到了 “雙槍” 才拿出來,知道這時人做得最辛苦,身體需要將養。“雙槍” 一到,就不分白天黑夜,而且馬不停蹄一天不歇地一直幹到立秋。晚稻不過立秋關,這是一個絕對不能延誤的節氣,晚稻必須在立秋之前插下田裏,因為遲插一天收割時將會推遲三天。  

年年 "雙槍" 一開始,淩晨剛過兩點,生產大隊的高音喇叭強有力地開始廣播,嘹亮的革命歌曲把剛剛和衣躺下不一會兒的社員喚醒、催起。還沒完全睜開眼睛的社員們,黑夜中已經跌跌衝衝地行走在崎嶇不平的小道上,摸向田頭。早飯就象法定一樣,肯定是在田頭吃的,家裏所有閑空的、沒有勞動力的老人與小孩都被全體調動起來送飯,各個學校全部停課,配合 “雙槍”,中午回家吃飯的時間緊得隻有僅僅吃一口飯的時間,如果誰正好路過自家的自留地稍稍擺弄一下,往往來不及咽下最後一口飯就得到生產隊門口集合了。晚上要幹到十點,直到月亮早就爬上了山脊,農民總說:曬完了太陽曬月亮。

人做得這麽苦,那些勞牛就更苦了,人累了還能抱怨,還能吭個聲,牛累了什麽抱怨都說不出來,真剩起早摸黑地幹,然而換取的隻是草和汙穢的牛棚。建子跟著放牛的老伯看過牛,一是因為放牛老伯行走已經非常不便,為了不在家裏吃閑飯,他硬撐著出來掙幾個公分,但搬草清牛棚一類的事是絕對不能做了,不過老人管牛的經驗隊裏還是缺之不可的。讓建子做這份活,一是因為他是剛來的知青,活兒不重算照顧他,二是建子自己也想熟悉熟悉牛,他要學習用牛犁田。犁田的技術在於如何把犁,犁把淺了田沒犁透,沒法插秧,而且淺了稻苗發不了根長不好;犁把深了牛拉不動,牛老拱著背,用傷了牛。有的年輕社員把犁把得太深,老農就會高聲大罵:你以為在你老婆的肚子上,把犁頭紮得這麽深 ?!

扣住下一個農諺環節的是 “秋分“,在秋分到來之前,晚稻必須趕上抽穗,如果秋分到了晚稻還沒抽穗,那隻好割倒喂勞牛了。平常,這句農諺容易聽成了:秋分不出頭,割倒喂老牛。”勞牛“ 和 ”老牛“ 是不一樣的,”勞牛“ 是扛大梁老力牛,到了秋風沒來得及抽穗的稻苗,也叫 “秋風稻”,是很有營養的,對勞力牛而言是難得的補品,一般的老牛還沒有資格享用呢。一個生產隊,也叫小隊,120 到 150 來人口,也最多擁有兩頭勞牛,其他未成年的小牛和不中用的老牛隻能幹一些零星的散活, 而勞牛則是農忙的主力,最重最累的活兒都壓在牠們身上,最硬的、最難耕犁的田地都等著牠們去完成,不光勞動強度大,而且還要超時。人累了可以換班,但是隊裏勞牛有限,往往不得歇息。到了這時,勞牛就有口福享用早稻剛抽穗但成熟不了的稻苗。一個生產大隊分有 10 幾個生產隊,建子所在的第七生產隊,因人均田地多,土質好,所以每年收成比其他生產隊都好,年底的分紅都強過他人,好的年頭一個工分能分到一毛錢,而有的隊隻有六七分錢。

建子讀完高中,在農村文盲普遍的年代,一個高中畢業生算是個大知識分子了,他是隊裏的植保員和記工員。因為經濟好,隊裏買得起兩隻壯實而昂貴的勞牛,有些收入差的生產隊,隻能擁有一頭勞牛,到了農忙用牛忙不過來,還要找別的隊借牛。有意思的是,本隊的牛在自己隊裏幹得好好的,很賣力,但一到別的隊,犁田用牛的換了別人,牛就不願意好好幹了,時常怠工,挨了鞭子也不認,耍牛脾氣。建子隊裏的兩隻勞牛,其中一隻他特別喜歡,牠不但體大有力,還很聽話,幹活誠實賣力,而且非常通人性。牠的牛尾巴出奇的長,特別明顯地不同於別的牛,隊裏的老農說牠這麽忠厚,尾巴又這麽長,前世一定是馬投的胎。

為了跟牠配合犁田,建子會主動接近牠,跟牠搞好關係,而幾次合作後,便產生了感情。"雙搶“ 一到,雖然農活很忙,但休息時建子還是不忘記拿些帶穗的僵稻去喂牠,每次去,牛看到建子來了,都會高高地仰起頭,·哞哞地叫著,以引起他的注意,好象在打招呼。到了插完秧不需要用牛時,社員們去耘田,牠在田邊吃草,看到建子來了就會馬上仰起脖子。待建子過去撫摸牠時,牠會用牛鼻子在他胸前蹭來蹭去,象是在回報建子的撫摸。這頭勞牛不光幹活好,還非常明理懂事。

有一次在山裏幹完活回生產隊要過分水河,正趕上在修理獨木橋,不能用,如果繞到下一座木橋過河,那得走到山裏另一個生產大隊,有好幾裏地。社員中碰巧有個七、八歲的小孩,走不了那麽遠的路,隊裏的老農說可以讓長尾駝過河去。農民會遊泳的很少,知青不一樣,建子自告奮勇伴長尾駝孩子過河,做個保駕。平常這頭勞牛到河裏去洗澡,都是粗莽冒失地下水,有時會一躍而入。而今天牠知道自己的背上駝著孩子,下水前管牛的老農就說,別的牛不敢保證,長尾沒問題。

到了下水時,牠一反常態,非常小心慢悠地,先用牛腳在河地上摸尋不打滑的落腳地,小心翼翼地進入河裏,下到一定的深度,便不再下沉,讓牛背盡量地浮在水麵上,不讓孩子的屁股浸水。不發山洪時分水河也有 五、六十米寬,河水有一定的流速,長尾就知道斜著逆流遊過河,不至於到了對岸漂得太遠。建子在牛的一邊護航,牛還不時地朝他轉過臉來,那神態象在說:一切安然無恙。

到了冬天農閑,耕作了一年的勞牛,為了節省飼料,牛就要被趕到山上去放養。放牛的,天才蒙蒙亮,就把牛趕到了山腳,牛會自己上山找吃的。到了傍晚,放牛佬到山腳去叫牛,否則,諾大的山,滿山遍野哪裏去找。牛的聽力遠遠超越人的聽力,能聽得很遠,在山上牛聽到了主人在喊,知道該回棚了,會下山來。有經驗的老農有耐性,知道牛聽到喊聲下山需要一定的時間,會耐心在山腳等著。有時候碰上一些小鬼去收牛,喊完還沒兩分鍾就不耐煩了,又繼續喊。路過的農民就會罵:喊呦喊呦,喊死鬼啊!你以為牛會飛?喊了就下山?

一年冬天,大雪封山,但牛照樣得上山找食。白天牛是不能關在牛棚裏的,這樣牛要生病的。那天長尾上山,在山腰裏一不小心滑坡摔斷了腿,下不了山。社員怕牠在雪地裏被凍死給他搭了個草棚,希望它能自己恢複過來。過了兩天,長尾沒有緩情,社員們都覺得牠好不起來了,沒的救了,把情況反映到了大隊。在農村,殺牛是犯忌的,平常的牛農民是不殺的,牛老了,幹不動了,牛辛苦了一輩子,老了就讓牠做些輕巧的活兒,牛是要把牠養老送終的,不到萬不得已是不動刀的。老農說,殺了牛,到了陰間牛要來討命的。

生產大隊李文華書記專門上山去看了長尾,建子因為犁田用過牠,對牠很有感情,也跟了去。李書記對牛說: 我們隻能再給你三天的時間,你快快好起來吧!不然我們也沒辦法。殺豬的山溝佬去了兩趟,對牛說, 我本來是殺豬的,不殺牛。你就趕緊好起來吧,要是過了三天你還站不起來,那就別怪我了,這是隊裏的意思,並且兩次都帶去了秋分稻。農民在傳說,牛在山上多留一天,就少掉三斤肉。

過去,長尾曾經摔壞過一次腿,隻是沒這次嚴重:那是五月春意盎然的季節,萬物春情勃發,一個大清早,長尾從牛棚裏出來,看到溪溝對麵一隻其他生產隊的母牛,一高興便衝了過去,忘掉了腳下一米多寬的溪溝,摔折了腿,半年上不了犁。

但這一回不一樣,苦苦勞作了一輩子的長尾,最終還是未能站起來。

2018年11月9日  德國慕尼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驚濤駭浪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貓姨' 的評論 : 請您讀讀小說 《狗狗旺旺》。真慘!
驚濤駭浪 回複 悄悄話 請您讀讀小說 《狗狗旺旺》。真慘!
驚濤駭浪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貓姨' 的評論 :
感謝文友關注,感謝您的評論。金弢
貓姨 回複 悄悄話 痛心
中國的牛,中國的動物, 實在是太悲慘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