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樓昨夜又東風

熱血文章,好傳於世人知道;慷慨悲歌共歲歲,湧動心潮
正文

英國紀行--美食篇

(2022-09-12 20:13:51) 下一個

在歐洲各國民眾的日常調侃中,飲食是英國人逃不掉的槽點。英國本土飲食食材單調,烹飪方式粗放,基本上就是拿來下酒充饑的,體現不出菜肴本身太多的精致美感。可隨著時代的發展,特別是大量移民的湧入,像倫敦這樣的國際化大都市已不再是人們曾經印象中的那個美食荒漠。各大菜係應有盡有,水平還都不低。

在這次出行前做調研時,我引用了多個數據源進行餐館興趣分析(一是穀歌地圖,二是米其林餐館榜單,三是貓途鷹(Tripadvisor),四是食客網(Eaters)),結合餐館的位置、風格、評價人數、評分、價位和每日活動區域進行篩選。

在調查餐館的過程中,我首先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在英國,影響力最大的菜係竟然是印度菜。

初聽意料之外,細想情理之中。

由於曾經的殖民聯係,宗主國和被征服國早已水乳交融。這體現了一種微妙的曆史辯證關係:短期看上去你贏了,時間線一拉長你反而輸了。一如元清時代被迅速漢化的異族征服者。

《走向共和》裏有段對話把這種辯證關係描繪的很生動:

(背景:甲午海戰兵敗的消息傳到了北京城)

“小販:‘敗了,敗了又怎樣,自打元太祖以來咱不是一直敗著嗎?可元人他待住了嗎?沒有!不過一百年他不就乖乖地回草原放羊去了嗎?這後來呀,就是咱大清來了。哎,開頭還牛逼轟轟的,說什麽要廢科舉啦,不許咱漢女裹腳啦,這到頭來有怎麽著?咱的科舉照舊,女人哪還不是小腳,誰敗了?咱沒敗!誰來誰敗!就咱這餛飩,他滿人不也照吃照喝嗎?’

小二:‘要說也是啊,表麵是咱敗了,到頭來他們總會隨了咱,那還是咱贏啊。’”

不管政治軍事上多麽強勢,在吃飯問題上老百姓還是會用腳投票的。

書歸正傳,下麵我將分門別類地評述一下這次自己在倫敦旅行期間體驗過的餐館。

倫敦擁有屬於自己的米其林餐廳榜單,榜單裏共有三星餐館五家、兩星十家、一星五十五家、主打性價比的必比登三十五家、主打環保的綠星三家。這些餐館我逐一去了解過,基本上都是典型的米其林風格。個人感覺價格、食材和做法都不太適合我,去了除了發照片炫耀以外,自己不會太享受過程,所以這次一家也沒試。大家有興趣的可以通過其他途徑去了解。

英國菜

炸魚薯條

炸魚薯條(fish & chips)可能是包括我在內絕大多數人提起英國菜時腦子裏浮現出的第一個詞,所以到倫敦以後的第一餐,我就選了一家專做炸魚薯條的老字號Fishcotheque,大盤鱈魚薯條吃起來。

他家這道招牌菜做的確實不錯,分量很大,一條魚比我手掌還寬,特別新鮮,外焦裏嫩,外麵的麵皮嘎嘣脆,裏麵的魚肉入口即化,仿若無物,吃下去感覺啥也沒吃。有一點我不太滿意,那就是它家的塔塔醬竟然不是自己做的,而是從外麵買的現成的,顯得太糙了。

不過這頓飯吃完,讓我認識到英國人本身確實不會做菜…

服務員小妹胖嘟嘟的粗人一個,呆萌呆萌的。

直到來吃飯,我才知道,原來英國吃飯小費是自動加進去的。剛開始我覺得這樣很好,但幾天吃下來以後我就發現這固定小費其實比自主小費問題還多……後麵會詳細說。

我習慣性地多給了幾塊,展現一把北美人民的慷慨~

單人消費二十五磅,評價四顆星。

其餘在榜單上,我沒來得及去體驗的炸魚薯條店還有:The Golden Chippy和Baileys Fish and Chips。

英式早餐

因為英美之間的曆史淵源,在美國早餐店裏吃飯時,我們經常會看到一個名為“英式早餐”的套餐。既然已經來到了本土,我當然要去體驗一下正宗的版本是什麽樣的。我去的這家早餐店名為Terry’s Café,在本地居民區,來吃飯的當地人居多,店麵不大,生意不錯。幸虧我到的早,不然還得排隊。我點了名為The works的早餐套餐。一聽這名就知道分量不小,因為你得像幹活一樣費些力來吃這頓飯。事實也證明確實是這樣。這個套餐基本囊獲了英式早餐的所有重要類別:坎伯蘭豬肉腸、綠葉土豆糕、豬血黑布丁、荷包蛋、培根、烤豆子、烤西紅柿、烤蘑菇,外加兩片搭配愛爾蘭黃油的烤麵包。一句話來形容,極盡豐盛之能事。真是帶給人超強的滿足感。其中味道最好的還是香腸、培根和口蘑,比較特別的當屬黑布丁,吃的時候我完全沒有意識到是豬血製成的,還以為原料是黑豆,土豆糕就很平庸了。我吭哧吭哧地吃了半天,最後還是沒能吃完。早上十點半這頓吃完以後,我在外麵跑了一天,直到晚上九點半才想吃第二頓。

單人消費二十一磅,評價五顆星。

其餘上榜早餐店:E Pellicci、Kennington Lane Café、Devine Restaurant Coffee Bar、Café Van Gogh

英式下午茶

和早餐相對應的還有英式下午茶。喜歡看英國文藝影視作品的朋友一定對於這一充滿英倫情調的特殊加餐熟悉且向往。我這次選擇了一家名為Sketch的知名餐廳。這一餐廳品牌主打先鋒藝術創意,官網畫風看上去一點也不像是飯館的主頁,特別的時尚與前衛。進入這家餐館會發現,它裏麵有六個風格迥異的大廳,對應六家風格迥異的分店,有吃早午飯便餐的,有專門喝下午茶的,有吃正式晚宴的,還有午夜喝酒的,其中有一家還是米其林三星。我今天光顧的這個廳,名叫畫廊(the Gallery),以下午茶聞名。

來它家就餐需要預約,不過倒也不難訂,提前兩三天即可。到點可以進場,用餐時間被限定在兩個小時。我一點半如約趕到了餐廳所在地址,從外麵看上去店麵不大,隻有一家門麵。從外往裏看,黑洞洞的一片,幽暗中透著一股神秘。跟門口的店員確認了預約信息後,被引著入內。廊道盡頭右側的一扇門一推開,豁然開朗,一個寬敞的大廳映入眼簾。裏麵人來人往,歡聲笑語,推杯換盞,歌舞升平,一刹那便步入了一個溫暖的銷金窟,好似古龍筆下的賭坊。

用餐環境的最大特點就是少女心爆棚,全粉色裝潢。(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本就是一個充滿少女心的人。以前不知道也沒關係,現在是一定知道了~)從天花板到四牆,清一色的粉紅。以前連沙發座椅也都是粉色的,疫情期間進行了重新裝修,把椅子配色全都換成了土豪金,不過視覺觀感依舊是顯得浪漫而夢幻。餐廳內還有女子弦樂三人組現場表演,更是把氛圍烘托得淋漓盡致。

下午茶吃的一共分四道,分別為頭台、小三明治和小蛋糕、司康餅、甜點蛋糕;喝的則有茶、酒和飲料。食物和茶放在一起構成了固定的下午茶套餐,單價每人69磅。

頭台是魚子醬配蛋黃酪條,味道一般般,嚐著很像薯條,又帶著奶酪特有的濃烈味道,所以幸虧隻有兩條,不然真會把人膩到。

三明治有雞蛋奶酪泡芙、鬆露奶油、咖喱蛋黃醬加冕雞、黃瓜、凝乳煙熏三文魚五款,其中我最喜歡的當屬鬆露奶油口味的,奶香濃鬱,口感細膩。

法式小甜點有蜜桃乳酪蛋糕、蜜瓜棋盤蛋糕、鮮橙開心果蛋糕、巧克力鮮橙泡芙、杏子味馬卡龍和草莓味棉花糖這五種。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個字——甜,糖分攝入嚴重超標。

司康餅我點了服務員推薦的原味。現做的餅端上桌時還挺熱乎,搭配康沃爾凝脂奶油和草莓醬,吃起來鬆軟可口。

最後一道甜點是維多利亞櫻桃海綿蛋糕。

喝的話,因為我不喝酒,所以用餐前先點了一杯台灣博主推薦的氣泡葡萄汁,口感酸甜,清新爽口,味道極好。八磅一杯,要不是因為嫌貴,我就多點上幾杯了。

茶可選種類很多,我為了追求原汁原味,隻挑紅茶,先點了一壺格雷伯爵茶,香氣濃鬱,口味偏重;接著又聽店員的建議,品嚐了一下產自福建的紅龍,結果因為喝濃茶在先,導致口味偏淡的紅龍喝起來索然無味。不同種類的茶可免費更換一次,同種茶續水同樣免費,還算良心。

這家餐廳除了食物、裝潢以外,還有一大亮點就是極具藝術感的洗手間。餐廳內燈光為暖色,顯得昏暗曖昧。角落裏有一扇緊閉的暗門通向衛生間,開門一看,又是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一個純白色蛋形的房間,圓弧頂上嵌著幾排糖果色的燈板。兩條台階通向高台,高台上錯落擺放著很多雞蛋形的移動房屋,每一個雞蛋都是一個單獨的廁所。洗手間本身是無性別的,男女通用。因為這房間設計看起來太吸睛,導致很多來上洗手間的人辦完事後流連忘返,拿出手機在那兒上下來回拍,令人啼笑皆非。

在生意這麽好、客流量這麽大的餐館裏,保持一間純白色洗手間的整潔是一間很困難的事情,需要有人不停地打掃。為了配合房間主題,清潔女工甚至需要換上一身女仆裝。瞬間讓我想到了之前的一則新聞,迪士尼環球影城裏廣受歡迎的人偶演員每個月收入也就三千到六千塊錢。一牆之隔,天壤之別:有的人穿著高檔禮服一擲千金,有的人則需要為了生存晝夜辛勞。一直彎腰拖地是一件很辛苦的差事,每次這大姐剛把地拖完,就有新的顧客闖進來用衛生間,有一些為了拍照甚至還在房間裏轉上好幾圈,但她並不介意(至少表麵上),總是麵帶微笑,還識趣地杵著拖把等在角落回避,耐心等客人拍完了再拖。

你說那些來高檔消費的食客靈魂就一定比收入低微的清潔工高尚嗎?我覺得未必。

這麽一個小細節竟讓我不自主地聯想到了狄更斯筆下常常揭露的資產階級社會不公,估計食客裏沒幾個會像我這麽批判現實主義吧。

總而言之,這家餐館還是非常值得來體驗的。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感覺部分服務員態度有些傲慢和不耐煩,好像眼睛裏隻有錢,巴不得你趕緊吃完趕緊走,別耽誤他們的翻台率。高檔餐館很多都是這樣,雖然表麵上個個麵帶微笑,但有些很微妙的東西你是可以感受到的。上流社會,人情味反而更淡,更冷酷,更現實。有錢的時候,個個衝著你笑;一朝落魄,臉色說變就變。

單人消費九十磅,評價四星半。

其餘上榜下午茶店:the Wolseley

英式酒吧

酒吧(Pub)也是英倫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我不喝酒,但在旅行的過程中通過觀察也對英國酒吧積累了一些初步的感性認識。英國酒吧外觀上有兩大特點,極好辨認,一是外牆顏色顯眼,常見的有鮮紅和純藍;二是門臉有鮮花裝飾,十分醒目。酒吧命名也很有意思,多同所在屬地領主的家族紋章有關聯,彰顯曆史淵源。要麽直接用領主家族紋章(Coat of Arm)名稱,所以名字裏多帶“Arm”這個詞,像什麽Kings Arm, Queens Arm, Churchill Arm;要麽就用紋章上的動物形象,像什麽Red Lion, Blue Lion, Swan。本來我準備去一家很知名的酒吧吃午飯,結果去的太早,廚子還沒準備好,有酒無菜,就訕訕離開了。這家酒吧名叫the Churchill Arms,位於肯辛頓宮旁。這家店最大的特點就是亮眼外觀,把鮮花裝飾這一特點發揮到了極致,整整兩麵外牆擺滿了鮮花,看上去十分吸睛。有趣的是這家英國酒館賣的竟然是諸如炒麵(Pad Thai)之類的泰國菜,不過即便沒吃,我也能猜到飯菜水平很一般。喝醉了的人吃東西隻為填飽肚子,根本分不出好壞,所以拍過照就算完成任務,沒吃成也不感到特別可惜。喜歡喝酒的朋友有機會可以來試試,感受一下英式酒館的放鬆氛圍。

他國菜

印度菜

我在前文中已經提到,在英國影響力最大的菜係是印度菜,所以可供選擇的好飯館很多。我這次去一共體驗了兩家。

第一家是當之無愧的印度菜排名第一-Dishoom。這家店已經發展成了連鎖品牌,在不同城區都設有分店。雖然各家分店位置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排隊。

要麽是直接肉眼可見排成一列的幾十號人,要麽門口沒人但進去找店員一問至少四十五分鍾。總是從早上開門到晚上關門,等桌的隊伍一直都在。不過它家接受晚上六點之前的預定,所以我選了一個中午去它家吃午飯。

頭台點了柯裏瓦達炸蝦仁,香辣酥脆,鹹鮮可口。隨菜還附送了香菜味很濃的複合醬汁,蝦仁蘸汁以後食用,味道由辣轉酸,又是一番截然不同的風味。主菜我聽店員推薦,點了砂鍋咖喱雞。雞肉應該是小火長時間慢燉出來的,勺子一碰就掉,口感柔軟彈嫩,咖喱醬汁有著濃鬱的奶香味,不像其他飯館味道那麽衝,含在嘴裏更加柔和絲滑。它家的菜就像高檔白酒,雖然度數高,但是喝下去不衝頭。雖然口味偏重,但吃著特別舒服,所以就忍不住多吃。如果不是因為看到菜單上的卡路裏,給我增加了心理負擔,就憑他家這手藝、我一定會接著點一直吃到撐到走不動。這個量剛好,九分飽,已經很滿足了。體驗過後,我認可了它倫敦印度菜頭牌的地位。這麽多人排隊來吃,還是有道理的。

單人消費三十磅,評價五顆星。

第二家同樣是一家老字號Tayyabs,坐落在中東印度族裔聚集地白教堂區。和中國菜一樣,印度菜也分菜係,南印度菜和北印度菜調料口味又有很大差別。這一家店賣的是旁遮普菜,屬於北印度菜的重要分支。我在他家體驗了兩種不同口味的羊肉,搭配主食蒜味饢。常規羊肉中規中矩,跟一般印度菜館的咖喱羊肉沒太大區別。不過它家特色的風幹羊肉倒是很不錯,相比前者味道更加濃鬱,吃起來更有嚼勁。現做的蒜味饢看上去就很誘人,吃起來熱乎軟和,用來配菜剛剛好。

單人消費三十磅,評價四顆星。

其餘上榜印度餐廳:Bonoo Indian Tapas、Brick Lane Brasserie

希臘菜

臨走前的最後一餐,我選在了一家希臘餐館Andy’s Tarverna。

從大類上來說,希臘菜屬於地中海菜係。特色就是烤肉配蔬菜,因其碳水比例的特點在當下大受歡迎。這家店是一對希臘移民開的夫妻店,老板夫婦精明圓滑,長袖善舞,花蝴蝶般穿梭於各桌間。那副做派一看就知道不是憨厚遲鈍的本地人。餐廳裝潢的藍白主題彰顯希臘風情。它家菜選擇很多,本來我想點什麽都包括的雙人特價套餐,把各種菜肴都嚐個遍。結果問了老板說我一個人吃不完,就聽他推薦點了份單人混合烤肉套餐。上菜速度不快,等了好一陣子,菜才端上來。我拿起刀叉嚐了一口烤肉以後,就立刻意識到了一個嚴重問題:菜點少了。因為它家的烤肉實在是太好吃了,特別是秘製烤肉串,火候掌握得恰到好處,既烤熟了,又沒有烤過,讓肉發幹發柴。嚼在嘴裏,肉香、油香、秘製調料香完美融合,讓人仿佛置身雲端。不一會兒的功夫我就風卷殘雲地把這一整盤消滅幹淨了。吃完了還意猶未盡,另點了一份烤肉串外賣帶到機場去第二天早上吃。

單人消費十五磅,評價五顆星。

其他上榜希臘餐廳:Alexander The Great

土耳其菜

和希臘菜一樣,土耳其菜也屬於地中海菜係,所以跟前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我這次體驗的是倫敦塔橋旁邊的一家名為Tower mangal的餐館。雖然它家也有烤串,但我卻點了別的,他們家特色的土耳其紅燴羊肉。配料很簡單,羊肉、土豆、酸奶、番茄、醃辣椒。這道菜得現做,等的時間也不短,不過端上來的時候,盤子裏還翻著泡,看上去就讓人食指大動。因為吃的時候要把肉和酸奶徹底混合攪拌,而且他們好像還加了番茄醬,導致這道菜味道偏酸,同時加了大量孜然試圖掩蓋住羊肉本身的腥膻味。酸辣熱乎,吃著很下飯。結賬時跟老板閑聊了幾句,他年輕時往返於歐美之間搞海路貨運,後來成了家,想找個安全點的地方定下了,於是就留在了倫敦改行做餐館。

單人消費二十磅,評價四顆星。

 

中國菜

本來沒打算吃中餐的。華人從美國跑到倫敦來吃中國菜,聽起來太荒唐了。逛景點過程中,有一天過了飯點,且周圍沒有一個計劃名單裏的飯館,於是就近找了家評價不錯的粵式燒臘店,名叫金山樓(Gold Mine),位於肯辛頓宮北側。它家的招牌菜是廣式燒鴨,可選擇帶骨或去骨,我點了半隻去骨的,味道很正宗,不過價格稍貴。店麵稍顯擁擠,環境一般。那條街上廣式燒臘店有好幾家,門麵看著差不多。這次行程太倉促,沒辦法逐一體驗,分出高下。

單人消費三十磅,評價三星半。

日本拉麵

跟中餐一樣,本來沒打算吃,逛晚了在住處附近就近找了一家名為Bone Daddies的日本拉麵店吃宵夜。這家店位置很隱蔽,不在商業街區,在一個工業倉庫區深處,導航過去的時候我差點以為自己走錯了,因為附近一家商鋪都沒有,一直走到路的盡頭才發現一個門麵前擺著幾張桌子,一兩個客人坐在那兒喝酒聊天。它家拉麵口味選擇倒是不少,除了經典的味增湯和原味豚骨以外,有很多自己開發的新品種,甚至每月還會跟城裏的其他亞洲餐館合作推出聯名特別款。譬如這個月,他們就和一家中式火鍋店合作推出了加了天婦羅炸蝦和火鍋魚丸的所謂麻辣火鍋拉麵……我一個中國人肯定不會去嚐這種鮮,等於吃回去了。我點了一種以前沒見過的雙肉辣味麵,說白了就是叉燒肉加肉末,另外再配上一根紅辣椒和辣椒油。味道還行,就是湯太鹹,我要了雙份麵,就著湯吃依然覺得鹹,可見口味有多重。還有一個缺點就是它家的日式水煮蛋手藝不過關,還沒我煮的好。標準的蛋中間應該是溏心的,而它家的蛋蛋黃已經偏凝固了,火候稍過。價格分量都挺公道的。

單人消費十九磅,評價三星半。

法式早餐

因為烹飪手法和食材高級,即便在英國,頂級餐廳不少也是賣法國菜,米其林榜單上就有很多。不過我這次吃的不是那種法國大餐,而是旅行途中順道體驗了一家充滿小清新文藝範兒賣可麗餅的法國早餐店。那天我去格林威治天文台和皇家花園遊玩,早上過去以後就順帶打卡了一下格林威治火車站旁這家名為Madeleine’s Creperie的法國早餐店。店鋪很小,長條形的用餐區域,但環境看起來特別的悠閑自在,很符合人們腦海中對於歐洲早餐店的想象。我點了兩張可麗餅,一鹹一甜,鹹的是它家特製的,甜的是加了冰激淩的經典原味款,多加了草莓和紅莓。因為它家的冰激淩得過獎,我想嚐試一下。鹹的這一款我吃不慣,因為它上麵塗了意大利香醋,導致味道特別酸,就像是加了醋的老北京甜麵醬。甜的那款,就更好接受一些。冰激淩味道確實不錯,嚐著很新鮮。不過吃多了以後就會發現,其實法國可麗餅跟國內的雞蛋烙餅本質上是一個東西,味道差不多,隻是換了個更好聽的名字罷了。這家店雖然食物不算驚豔,但我很享受在這裏吃飯的氛圍,很歐洲,不像美式的快節奏,所以總體用餐體驗還是很愉悅的。

單人消費十八磅,評價四星半。

 

最後再說一些對於英國餐館的整體感受。

我前麵提到過,英國的餐館小費配額是固定的,有些店收,有些店不收。這麽一固定,雖然省了算術的心,但卻帶來了更多的問題:既然幹多幹少一個樣,服務員的態度就很敷衍了。我去英國餐館,落座後能主動給我倒杯水的就沒幾家,更別說喝完了幫著續杯了。就餐體驗更像國內,服務員的職責就隻是點菜、上菜和結賬。像我這種在美國呆慣了的,這麽一轉變,還真有些不適應,感覺不如多給點小費換個舒心。

吃飯過程中學到的另一個有趣事實就是原來英國是沒有一元紙鈔的,隻有硬幣。有一次吃完飯結賬,我拿著四個硬幣找服務員,叫她幫我換成紙鈔,省得我不方便帶,人直接愣住了。經她解釋後,我才認識到這一事實,不過好在大部分英國餐館都是接受美國信用卡直接刷卡的,帶現鈔的必要也就沒有那麽大了。

以上就是我這次倫敦旅行到過的所有餐館。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幫助,以後去英國玩,想不好去哪兒吃了,可以回頭來翻翻這篇博客做個參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聽雪樓主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可能歐美對甜度的接受程度都差不多?
聽雪樓主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巴黎到羅馬' 的評論 : 跟民族性格關係很大,英國德國人比較憨厚粗糙,歐洲菜還是得看法國意大利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很讚的一篇旅遊美食文。 涉及麵廣,思考合情合理,圖文並茂。 我收藏了。 英國的甜點也變太甜了,追隨美國啊。
巴黎到羅馬 回複 悄悄話 倫敦的international foods特別是印度飯確實不錯,但是fish&chips、英式早餐、下午茶和酒吧這些英國土產給我的印象太一般了。
世界在我心中 回複 悄悄話 好介紹,分享了你英國美食的體驗
聽雪樓主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混跡花草中的灰蘑菇' 的評論 : 作為長居美國的鄉巴佬遊客第一次體驗英式下午茶,免不了劉姥姥進大觀園,見啥都好。Ritz我也聽說了,隻是旅行開始前幾天訂位已經來不及了,所以隻能等下次了。多謝推薦!
混跡花草中的灰蘑菇 回複 悄悄話 “像倫敦這樣的國際化大都市已不再是人們曾經印象中的那個美食荒漠。各大菜係應有盡有,水平還都不低”, 讚同!英國人隻是不像歐洲許多國家一樣對烹飪那麽有熱情。謝謝介紹那麽多信息,收藏了。那個下午茶看著不是那麽有吸引力,感覺比較粗糙呢,也許是以環境吸引人了?我試過不少下午茶,還是覺得倫敦的Ritz Carlton 的最棒,就是不容易預定上理想時間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