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伊麗莎白·安·貝利·塞頓修女

(2025-05-11 10:17:48) 下一個

伊麗莎白·安·貝利·塞頓修女

伊麗莎白·安·貝利·塞頓(Elizabeth Ann Bayley Seton SC,1774年8月28日-1821年1月4日)是美國天主教修女和教育家,被譽為美國教區學校體係的創始人。她出生於紐約,在聖公會長大,與丈夫威廉·塞頓結婚並育有五個子女。威廉去世兩年後,她於1805年皈依天主教。

塞頓在馬裏蘭州埃米茨堡創辦了美國第一所天主教女子學校。她還在那裏創立了美國第一個修女會——仁愛修女會。塞頓去世後,成為第一位出生在美國並被天主教會冊封為聖徒的人(1975年9月14日)。

早年生活

伊麗莎白·安·貝利出生於1774年8月28日,是紐約市一對社會名流夫婦——外科醫生理查德·貝利和他的妻子凱瑟琳·查爾頓——的第二個孩子。貝利和查爾頓家族是最早在紐約地區定居的歐洲人之一。她父親的父母是法國胡格諾派教徒和英國後裔,居住在紐約州新羅謝爾。17世紀末18世紀初,在法國遭受宗教迫害的時期,許多胡格諾派教徒移民到了北美。

作為紐約港的首席衛生官,她的父親負責照顧從史坦頓島下船的移民。在黃熱病席卷紐約時(一次疫情爆發,在四個月內導致700人死亡),他還照顧了紐約人。貝利後來成為哥倫比亞學院的第一位解剖學教授。

伊麗莎白的母親凱瑟琳是一位英國國教牧師的女兒,她的父親曾在斯塔頓島的聖安德魯教堂擔任了30年的教區牧師。伊麗莎白在美國獨立戰爭後逐漸成為美國聖公會的地方長大

她的母親凱瑟琳於1777年去世,當時伊麗莎白三歲,可能是由於她同名女兒凱瑟琳出生時出現的並發症。嬰兒於次年初夭折。伊麗莎白的父親娶了雅各布斯·詹姆斯·羅斯福家族[4]的成員夏洛特·阿米莉亞·巴克萊為妻,以便為他幸存的兩個女兒提供一位母親。新任貝利夫人參與了教會的社會事工,並經常帶著年幼的伊麗莎白進行慈善巡遊。她們前往窮人家中,分發食物和必需品。

伊麗莎白·安·塞頓,摘自《阿普爾頓百科全書》

這對夫婦育有五個孩子,但婚姻最終以分居告終。在他們分手期間,繼母拋棄了伊麗莎白和她的姐姐。當她們的父親前往倫敦深造醫學時,姐妹倆暫時住在新羅謝爾,與叔叔威廉·貝利和他的妻子莎拉·貝利(佩爾)住在一起。伊麗莎白經曆了一段黑暗的時期,為失去第二個母親而悲傷,正如她後來在日記中所描述的那樣。

在這些日記中,伊麗莎白展現了她對自然、詩歌和音樂,尤其是鋼琴的熱愛。其他日記表達了她的宗教誌向和她最喜歡的閱讀段落,展現了她內省和天生的沉思傾向。伊麗莎白精通法語和英語,是一位優秀的音樂家,也是一位技藝精湛的女騎手。

婚姻與母性

1794年1月25日,19歲的伊麗莎白嫁給了25歲的進口貿易富商威廉·馬吉·塞頓。紐約首任聖公會主教塞繆爾·普羅沃斯特主持了他們的婚禮。她丈夫的父親威廉·塞頓(1746-1798)出身於一個貧困的蘇格蘭貴族家庭。他於1758年移居紐約,成為新澤西州林伍德鐵廠的主管和部分所有者。作為效忠派,老威廉·塞頓是紐約市和紐約州最後一位皇家公證人。

他帶著兒子威廉(伊麗莎白未來的丈夫)和詹姆斯加入了進出口商行——威廉·塞頓公司,該公司於1793年更名為塞頓、梅特蘭和公司。小威廉曾於1788年訪問過歐洲的重要會計行,是菲利波·菲利基(意大利裏窩那的著名商人,他的公司與菲利基有貿易往來)的朋友,並將第一把斯特拉迪瓦裏小提琴帶到了美國。

婚姻與家庭

伊麗莎白和威廉·塞頓婚後不久,搬進了華爾街一處時尚住宅。塞頓夫婦在紐約社會地位顯赫,是百老匯和華爾街附近三一聖公會的信徒。伊麗莎白是一位虔誠的聖餐信徒她將約翰·亨利·霍巴特(後來成為主教)視為她的精神導師伊麗莎白與她的嫂子麗貝卡·瑪麗·塞頓(1780-1804)(她的靈魂伴侶和最親密的知己)一起,繼續她前繼母的社會事工——在家人、朋友和貧困鄰居中照顧病人和垂死之人。受父親的影響,她成為“貧困寡婦與幼兒救濟協會”(1797年)的創始會員,並擔任其財務主管。[9]

長子威廉·塞頓(伊麗莎白丈夫的兄長)去世後,在1812年戰爭爆發前動蕩的經濟環境下,由於美國抵製與英國的貿易,塞頓家族的財富逐漸縮水。夫婦倆收養了威廉的六個弟弟妹妹,年齡都在十七歲到七歲之間。

他們已經有了五個孩子:安娜·瑪麗亞(安妮娜)(1795-1812)、威廉二世(1796-1868)、理查德·塞頓(1798-1823)、凱瑟琳(1800-1891)(她後來成為第一個加入仁慈修女會的美國人)和麗貝卡·瑪麗(1802-1816)。由於家族成員的增多,塞頓不得不搬到更大的塞頓家族住宅。[5]

喪偶與皈依天主教

塞頓在紐約市的家就位於如今為紀念她而建的教堂所在地,毗鄰的詹姆斯·沃森故居則成為了她的牧師住宅。

1798年至1800年間,美利堅合眾國與法蘭西共和國之間的爭端引發了一係列針對美國航運的襲擊。英國對法國的封鎖,以及塞頓數艘船隻在海上沉沒,導致威廉·塞頓不得不宣布破產。塞頓一家失去了位於曼哈頓下城石街61號的家。

第二年夏天,伊麗莎白和孩子們與她的父親住在一起,她的父親當時仍是紐約港駐斯塔頓島的衛生官員。[7]從1801年到1803年,他們住在州街8號的一所房子裏。如今,這裏是聖母玫瑰教堂(建於1964年)。

在他們婚姻的大部分時間裏,威廉·塞頓一直患有肺結核。壓力使他的病情惡化;醫生把他送到氣候更溫暖的意大利,伊麗莎白和他們的長女陪伴他。他們抵達裏窩那港後,被隔離了一個月,因為當局擔心他們可能從紐約帶來了黃熱病。威廉於1803年12月27日在那裏去世。他被安葬在裏窩那/裏窩那的舊英國公墓。伊麗莎白和她的女兒安娜·瑪麗亞由她已故丈夫的意大利商業夥伴菲利波和安東尼奧·菲利基的家人接待,菲利基向她介紹了天主教。

回到紐約後,寡婦塞頓於18??05年3月14日被聖彼得教堂的牧師馬修·奧布萊恩神父接納加入天主教會。聖彼得教堂當時是該市唯一的天主教教堂。(反天主教法幾年前才被取消)。一年後,她接受了巴爾的摩主教約翰·卡羅爾(當時美國唯一的天主教主教)的堅振聖事。

為了養活自己和孩子,西頓創辦了一所女子學院,這在當時社會地位顯赫的寡婦中很常見。她皈依天主教的消息傳開後,大多數新教徒家長都讓女兒退學。1807年,就讀當地一所新教學院的學生被安排在她位於包厘街史岱文森巷聖馬可教堂附近的家中寄宿。

西頓即將搬到加拿大魁北克,那裏有許多講法語的天主教徒,這時她遇到了一位來訪的神父,路易斯·威廉·瓦倫丁·迪布爾格神父。他是法國流亡者蘇爾比修會修士團體的成員,當時擔任巴爾的摩聖瑪麗學院的院長。蘇爾比修會修士們為了躲避與法國大革命相關的恐怖統治時期的宗教迫害,在美國尋求庇護。他們當時正著手為美國建立第一所天主教神學院,以符合其社會目標。多年來,杜布爾一直設想建立一所宗教學校,以滿足這個新生國家小型天主教社區的教育需求。

對讚美詩的貢獻

伊麗莎白·塞頓在女兒安娜·瑪麗臨終之際,受到一首著名讚美詩第一節“耶路撒冷,我幸福的家”的啟發,添加了原創詩節,並寫道她“從中創作出了屬於自己的音樂”。

這首讚美詩最初出版於1820年之前,此後收錄於幾本以“耶路撒冷”為曲名的讚美詩集。目前已有一份最早出版的帶有現代記譜法抄錄的複製品。

塞頓可能是第一位在美國出生並出版原創讚美詩曲調的女性,也是第一位出版廣為傳唱的讚美詩文本(第2-4節)的女性。

創始人

1809年,寡婦塞頓接受了蘇爾比修會的邀請,搬到了馬裏蘭州埃米茨堡,她們在那裏開展傳教活動。一年後,她創辦了聖約瑟夫學院暨免費學校,這是一所致力於天主教女子教育的學校。這項事業得到了塞繆爾·薩瑟蘭·庫珀的資助。庫珀是一位富有的皈依者,也是新成立的聖瑪麗山大學的神學院學生,該大學由聖約翰·杜波依斯和蘇爾比修會創辦。

1809年7月31日,塞頓在埃米茨堡建立了一個致力於照顧貧困兒童的修女團體。這是美國第一個修女會,其學校是美國第一所免費天主教學校。這所不起眼的學校標誌著美國天主教教區學校體係的開端。 塞頓的修會最初名為聖約瑟夫仁愛修女會。從那時起,她就被稱為“塞頓修女”。1811年,修女們采納了由文森特·德·保羅和路易絲·德·馬裏拉克在法國共同創立的仁愛修女會的規章

晚年與逝世

塞頓的餘生都致力於領導和發展新的修女會。塞頓被描述為一位魅力十足、有教養的女士。她與紐約上流社會的聯係,以及隨之而來的社會壓力,迫使她離開自己親手創造的新生活,但這並沒有阻止她投身於宗教聖召和慈善事業。她麵臨的最大困難來自內心,源於誤解、人際衝突,以及兩個女兒、其他親人和社區裏年輕姐妹的離世

伊麗莎白·安·塞頓於18??21年1月4日去世,享年46歲。如今,她的遺體安葬於馬裏蘭州埃米茨堡的聖伊麗莎白·安·塞頓國家朝聖地。

遺產

 

到1830年,聖約瑟夫慈善修女會已在西至辛辛那提和新奧爾良的地方開辦孤兒院和學校。她們在密蘇裏州聖路易斯建立了密西西比河以西的第一家醫院。

塞頓最初打算加入聖文森特·德·保羅仁愛女會,但由於拿破侖戰爭導致法國實施禁運,這一合作受阻。幾十年後,即1850年,埃米茨堡的修會團體如願以償地與仁愛女會合並,成為其在美國的第一個分支,正如其創始人所設想的那樣。

如今,六個獨立的修會團體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埃米茨堡仁愛女會的起源。除了最初的埃米茨堡修會團體(現為文森特修會的一部分)外,她們的總部設在紐約市;俄亥俄州辛辛那提;新斯科舍省哈利法克斯;新澤西州修道院站; 以及賓夕法尼亞州格林斯堡。修道院站社區於1860年建立了聖伊麗莎白學院,並於1899年建立了聖伊麗莎白學院。此外,華盛頓州博塞爾市的一座教堂以她的名字命名。伊麗莎白·安·塞頓還被選入國家婦女名人堂。

封聖

1936年1月15日,神學家們批準了塞頓的靈修著作,她的封聖程序於1940年2月28日正式啟動,授予她“上帝仆人”的稱號。 1952年,一位修女請求塞頓為4歲的安·奧尼爾代禱,使她因白血病痊愈,這一奇跡被歸因於塞頓的代禱。這一奇跡促使塞頓被列為真福,並於1963年3月17日被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列為真福。教宗在列品儀式上說道:“在一所雖小卻擁有足夠空間用於慈善事業的房子裏,她在美國播下了一顆種子,這顆種子因著神聖的恩典長成了一棵參天大樹。”

1975年9月14日,教宗保祿六世在聖伯多祿廣場舉行的儀式上,為塞頓列為聖人。用他的話說:“伊麗莎白·安·塞頓是一位聖人。聖伊麗莎白·安·塞頓是一位美國人。我們所有人都懷著特別的喜悅說出這句話,旨在向她誕生的土地和國家致敬,她是聖人日曆上的第一朵花伊麗莎白·安·塞頓是一位純粹的美國人!為你榮耀的女兒歡欣鼓舞。為她感到驕傲。並懂得如何傳承她豐碩的遺產。”塞頓被封聖的奇跡發生在1963年,卡爾·卡林在感染腦膜炎和腦炎後,被治愈,隻剩下幾個小時的生命。

塞頓的紀念日是1月4日,即聖誕節的第十一天,也是她逝世的周年紀念日。

在美國聖公會的禮儀日曆上,伊麗莎白·安·塞頓的紀念日是1月4日。

同名機構

醫院

1980年,仁愛修女會健康網絡在紐約州史坦頓島斯台普頓市原海軍醫院服務醫院的舊址上建立了貝利·塞頓醫院。 該醫院的大部分房產現為裏士滿大學醫學中心的貝利·塞頓校區,另有一部分由天主教社會服務組織紐約棄嬰協會使用。

學校

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塞頓高中

塞頓高中是一所位於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普萊斯山社區的教區女子大學預科高中。塞頓高中成立於1854年,前身為聖文森特山學院。它也被稱為雪鬆林學院。 1927年9月12日,雪鬆林學校(Cedar Grove)更名為伊麗莎白·安·塞頓學校(Elizabeth Ann Seton School),以紀念她。

位於馬裏蘭州埃米茨堡的塞頓學校(Seton School)是聖約瑟夫學院和自由學校的直係後裔。[27] 塞頓學校距離……不到一英裏。

原校址,由仁愛修女會讚助。塞頓母校是位於埃米茨堡的一所私立小學,招收306名從學前班到八年級的學生。塞頓母校是馬裏蘭州第84大私立學校,也是全美第3381大的私立學校。該校師生比例為15比1。

在菲律賓,位於拉斯皮尼亞斯BF度假村的伊麗莎白·塞頓學校成立於1975年,即塞頓封聖的那一年。就學生人數而言,它是該市最大的天主教學校。

位??於紐約州揚克斯的伊麗莎白·塞頓學院是一所旨在幫助有需要繼續深造的貧困青年男女的學院,提供理科副學士學位或職業科學副學士學位。 1989年,該學院與艾奧納學院合並。

位於新澤西州南奧蘭治的西頓霍爾學院(現稱西頓霍爾大學)由西頓的侄子詹姆斯·羅斯福·貝利主教於1856年創立,以其姑母的名字命名[31]。位於新澤西州西奧蘭治的西頓霍爾預備學校也同樣如此,這所全男校曾隸屬於西頓霍爾大學,但現已獨立。

以西頓命名的西頓山學校(現為西頓山大學的一部分)由仁愛修女會於1885年創立。該大學在西頓山仁愛修女會的讚助下,繼續在賓夕法尼亞州格林斯堡運營。

伊麗莎白·西頓高中是一所位於馬裏蘭州布萊登斯堡的全女天主教學校,由仁愛修女會讚助,以西頓的名字命名。

西頓家庭學習學校 (setonhome.org)(弗吉尼亞州弗蘭特羅亞爾)是一所天主教K-12家庭學校,成立於1983年,以西頓命名。目前,該校在54個國家/地區擁有超過15,500名學生,主要分布在菲律賓、加拿大和中東地區。

位於馬裏蘭州巴爾的摩的西頓聖母學院。

西頓學院(1963-2016)是伊利諾伊州南荷蘭的一所高中。

西頓天主教高中(1900-2007)是賓夕法尼亞州皮茨頓的一所高中。

位於弗吉尼亞州馬納薩斯的西頓學校也以西頓聖母命名。

俄亥俄州哈德遜的西頓天主教學校(K-8)

賓夕法尼亞州米德維爾的西頓天主教學校(PreK-8)

位於紐約州劉易斯頓、尼亞加拉瀑布附近的尼亞加拉大學也有一棟以她命名的宿舍樓,名為西頓霍爾。

聖伊麗莎白·塞頓高中是位於阿爾伯塔省埃德蒙頓的一所K-9學校。

塞頓天主教學院是西澳大利亞州珀斯的一所高中,成立於1990年,由德維亞拉學院和聖布倫丹學院合並而成。合並後,學校由伊麗莎白·安·塞頓女士讚助。

教堂

多座天主教教堂以塞頓女士命名。第一座以她命名的教區是真福伊麗莎白·安·塞頓,於1963年在紐約州灌木橡樹市建立,並於1966年開學,由仁愛修女會擔任教職。

1975年,塞頓女士被封為聖徒後,聖伊麗莎白·安·塞頓天主教堂在馬裏蘭州克羅夫頓,建立,該教區與她創辦聖約瑟夫學院和免費學校的巴爾的摩大主教區相同。

截至2018年,美國40多個州以及加拿大和意大利都有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教堂。

建築

位於紐約州布朗克斯區的聖文森特山學院由紐約仁愛修女會創立,其曆史可追溯至西頓。學院的特色包括伊麗莎白·西頓圖書館和意大利文藝複興風格的西頓堂,其奠基石由約翰·法利樞機主教於1911年11月奠基。

位於紐約州劉易斯頓、尼亞加拉瀑布附近的尼亞加拉大學也有一棟以她名字命名的宿舍樓,名為西頓堂。

位於康涅狄格州費爾菲爾德的聖心大學有一座以她名字命名的宿舍樓,名為伊麗莎白·安·西頓堂。

位於阿拉巴馬州加茲登的聖詹姆斯天主教堂的教區禮堂被命名為西頓堂,以紀念聖伊麗莎白·安·西頓。

慈善機構

Seton Villa 是一家為殘疾婦女提供住宿的小型慈善機構,由聖文森特·德·保羅仁愛女會在 1966 年在澳大利亞悉尼成立。

[ 打印 ]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