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永恒的天主智慧

(2025-08-01 21:40:33) 下一個

永恒的天主智慧

教宗若望二十三世通諭
紀念教宗聖良一世逝世十五百周年:
伯多祿教廷是基督徒合一的中心

1961年11月11日

致宗座和平共處、尊貴的各位宗主教、大主教、總主教、主教及其他地方主教:紀念教宗兼教會聖師聖良一世逝世十五百周年。

尊貴的各位宗主教,健康與宗座祝福

天主永恒的智慧“大能通達天下,妙妙地統領萬物”。

(1) 它的光芒在教宗聖良一世的靈魂中閃耀著非凡的光輝,仿佛它本身的形象已烙印在心中;這位教宗展現出如此無畏的道德勇氣——正如我們後來的前任庇護十二世正確地稱他為“偉人中最偉大的”(2)——但他卻又如此慈父般的關懷。

2. 他治國的智慧、他博學博識的學識、他高尚的胸懷、他永不磨滅的愛德——這些都是聖良一世為提升聖伯多祿教廷的聲譽而付出的,全能的上帝也在他的眷顧下將我們提升到了聖伯多祿教廷的聲譽。如今,在他逝世十五百周年之際,我們感到有責任弘揚他的美德和不朽的功績,並堅信這些對我們所有人都具有巨大的精神價值,能夠提升天主教信仰的威望並促進其傳播。

畢生的輝煌

3. 那麽,這位教皇的真正偉大之處究竟在於何處?在於道德勇氣?——在於他於452年在明丘斯河畔,除了大祭司陛下之外,別無他物,他勇敢地迎戰野蠻的匈奴王阿提拉,並勸說他率軍渡過多瑙河,所展現出的道德勇氣。這無疑是一次英勇的行動,也與羅馬教皇的和平使命相得益彰。然而,我們必須將其視為一位畢生致力於宗教和社會福祉的傑出人物的孤例,他不僅致力於羅馬和意大利的福祉,也致力於全世界整個教會的福祉。

“正義之路……”

4.“正義之路,如同閃耀的光芒,不斷前進,直至白晝。” (3) 聖經中的這些話語完全可以應用於聖利奧的生平和事跡。要確信這一點,我們隻需思考聖利奧的三個主要特征:1)他是一位全心全意奉獻於宗座服務的人;2)作為基督在世的首席代理;3)作為普世教會的聖師。

宗座的忠實仆人

5. 利奧出生於公元四世紀末。《教宗名錄》記載,他“源於其父昆蒂安,擁有托斯卡納血統”。(4) 然而,由於他早年在羅馬度過,他自然而然地將這座城市稱為他的“祖國”(patria)。(5) 利奧年輕時就加入了羅馬神職人員的行列,並最終被祝聖為執事。 430年至439年間,他以這一身份為教皇西克斯圖斯三世貢獻卓著,並在教會事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此期間,他結交了眾多朋友,其中包括阿基坦尼亞主教聖普羅斯佩和著名的馬賽聖維克多修道院的創始人卡西安。卡西安說服他撰寫了《論主的化身》(6),以反駁聶斯托裏派,並稱他為“教會和神聖職務的榮耀”(7)——對於一位普通的執事來說,這的確值得稱讚!

神學家和外交家

6. 應拉文納宮廷的請求,教皇派遣聖利奧前往高盧,解決貴族埃提烏斯和總督阿爾比努斯之間的爭端。就在利奧執行這項任務期間,西克斯圖斯三世去世了。羅馬教會認可利奧無與倫比的神學學識以及他在外交和處事方麵的實踐智慧,認為沒有人比這位執事更有資格在世上擔任基督的代理權。

一位最傑出的教皇

7. 因此,他於440年9月29日被祝聖為主教,並開始履行其至高無上的教皇職責。他以如此精湛的能力履行了這一職責,以至於他必須躋身早期最傑出的教皇之列,很少有教皇的在位時間比他更長。他於461年11月去世,葬於梵蒂岡教堂的門廊。688年,根據教皇聖塞爾吉烏斯一世的命令,他的遺體被移至“聖彼得堡城堡”,後來,在新大教堂建造時,他的遺體被安葬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祭壇上。

基督在世的代表

8. 那麽,他一生中最顯著的成就是什麽呢?對於這個問題,我們的答案是:基督教會在其曆史上,很少像利奧大帝時期那樣戰勝過敵人。利奧大帝在公元五世紀中葉,如同基督教蒼穹中一顆璀璨的明星。

伯拉糾派和聶斯脫利派異端

9. 要確信這一點,我們隻需思考他是如何被任命為天主教信仰的導師。在這一領域,他贏得了與希波的聖奧古斯丁和亞曆山大的聖基裏爾齊名的聲譽。眾所周知,聖奧古斯丁在捍衛信仰、對抗伯拉糾主義的過程中,堅持神聖恩典對於正確生活和獲得永恒救贖的絕對必要性。聖基裏爾麵對聶斯脫利的錯誤,堅持基督的神性,並堅信聖母瑪利亞確實是天主之母。這些真理是我們天主教信仰的核心,而聖利奧繼承了這兩位博學之士——東西方教會最傑出的人物——的教義遺產,是他所有同時代人中最無畏的捍衛者。

教會合一的捍衛者

10. 因此,在普世教會中,聖奧古斯丁被尊崇為“神聖恩典的博士”,聖基裏爾被尊崇為“道成肉身的博士”。同樣,聖利奧也被普遍尊稱為“教會合一的聖師”。

11. 因為教義的完整性並非他唯一關注的。我們隻需粗略瀏覽他作為牧師和作家的驚人勤奮的大量證據,就能意識到他同樣關心維護道德標準和維護教會的合一。

12. 還要考慮這位虔誠聖潔的教宗在禮儀創作方麵的貢獻,以及他對禮拜合一的應有重視。《利奧聖事典》(8)中的許多主要禱文要麽出自他之手,要麽以他的作品為藍本。

論道成肉身:致弗拉維安的信

13. 或許最值得注意的是,他及時且權威地介入了關於耶穌基督是否除了神性之外還具有人性的爭論。他的努力促成了關於天主聖言化身的真教義的輝煌勝利。僅憑這一點,他便足以確立其在曆史上的地位。

14. 我們的主要證據是他致君士坦丁堡主教弗拉維安的書信,他在信中以驚人的清晰和精確闡述了道成肉身的教義,並表明該教義如何與先知、福音、使徒著作和信經的教導相一致。 (9)

15. 讓我們引用這封書信中一段意義深遠的經文:“因此,在不損害同一位格所結合的兩種本性和本質的特質的情況下,威嚴化為謙卑;力量化為軟弱;永恒化為必死;為了償還我們自身所欠的債,不可侵犯的本性與可受苦的本性相結合,以便,為了治愈我們的病痛,天人之間同一位中保,人耶穌基督,可以與一種本性同死,而不與另一種本性同死。如此,真天主誕生於真人完整而完美的本性中;在祂自身的本性上完滿,在我們所擁有的本性上完滿。”(10)

譴責厄弗所公會議

16. 聖利奧並不滿足於此,他明確闡明了“天主教會普遍相信和教導的關於主降生成人奧秘的內容”,(11)隨後,在致弗拉維安的書信中譴責了449年以弗所公會議。在這次公會議上,歐迪奇的支持者們竭盡所能,以暴力和違憲的手段,強行將這位“極其愚蠢和無知之人”(12)的毫無根據的教條論斷強加於人。此人固執地堅持基督隻有一種本性,即神性。

17. 教皇以顯而易見的理由稱這次公會議為“強盜公會議”。(13) 公會議違背了宗座的明確命令,竟用盡一切手段,將“破壞天主教信仰”(14)和“強化可惡的異端邪說”(15)的任務攬在自己身上。

迦克墩公會議

18. 但聖利奧最負盛名的還是451年舉行的迦克墩公會議。盡管麵臨馬爾西安皇帝的壓力,教皇仍拒絕允許其除非由其本人的使節主持,否則不得召集。(16)尊敬的弟兄們,事實證明,這是教會曆史上最偉大的事件之一,因其莊嚴地闡明了天主聖言的二性教義,並承認了羅馬教宗的首席地位而聞名。然而,我們無需在此對此進行更詳細的討論,因為我們的前任庇護十二世已在一篇重要的通諭中探討過這個問題,該通諭是針對全體天主教世界,紀念其成立十五周年。(17)

第二十八條教規

19. 聖利奧拖延批準本次大公會議的決議,進一步證明了他對教會合一與和平的真誠關懷。我們不能將這種拖延歸咎於他的任何疏忽,或任何教義方麵的原因。顯然,正如他自己解釋的那樣,他的意圖是阻撓

第二十八條教規表達了會議教父們對君士坦丁堡教廷在東方所有教會中的首要地位的認同。

20. 這條教規究竟是為了無視教皇使節的抗議,還是為了贏得拜占庭皇帝的青睞而製定,尚不清楚。在聖利奧看來,它似乎損害了其他更古老、更顯赫的教會的特權,而這些特權曾得到尼西亞會議教父們的認可。他還認為,這條教規在某種程度上削弱了宗座本身的權威。他的疑慮與其說是源於第二十八條教規的措辭,不如說是源於製定該教規之人的政策。

21. 有兩封信可以說明這一點:一封由會議的主教們寄出(18),另一封由利奧本人撰寫,旨在駁斥他們的論點,並寄給了皇帝馬爾西安。這封信包含以下勸誡:——

22. “世俗之事與神聖之事,根基不同,唯有主所立的磐石,才能建造穩固的房屋(瑪竇福音 16, 18)。貪圖不該得之物的人,必失去他應得的。”(瑪竇福音 19)

23. 後來,許多傑出的東方教會與羅馬教會分裂,其悲慘的曆史,有力地證明了聖利奧在此表達的預言的準確性,以及他對未來基督教合一瓦解的預感。

邁向天主教的完全合一

24. 為了完善這段敘述,我們順便提及另外兩個例子,以表明聖利奧始終如一地關心維護天主教教會的合一:他介入了關於複活節日期的爭議,以及他為在聖座與基督教諸侯的公共關係中營造相互尊重、信任和友好的氛圍所做出的巨大努力。看到教會和平是他內心最美好的願望。他屢次勸說這些君王與主教們聯手,並支持他們的建議,“以促進天主教的合一”(20),從而從全能的天主那裏贏得“除了王冠之外,還有一枚司鐸的權柄”(21)。

教會聖師

25. 聖利奧不僅是基督羊群的警醒牧人和真信仰的堅定捍衛者,他還被尊為教會聖師,即在闡釋和倡導每一位羅馬教宗都維護和宣揚的神聖真理方麵卓有成就的人。

教宗本篤十六世的悼詞

26. 為了佐證這一點,我們引用教宗本篤十四世在1754年10月12日頒布的宗座憲章《教會的戰士》中,為聖利奧所寫的宏偉悼詞,當時教宗任命聖利奧為教會聖師:

27. “正是由於他卓越的德行、他的教誨以及他作為其子民牧者的無比警醒的熱忱,他才贏得了我們先輩們的‘大聖’稱號。他闡釋了我們信仰的深奧奧秘,駁斥了那些攻擊信仰的錯誤,傳授了戒律和道德準則,他的卓越教誨閃耀著司鐸雄辯的雄偉光輝,贏得了世人的欽佩,以及教會大公會議、教父和作家們的熱情支持。這位最睿智的教宗的名聲和聲譽,幾乎是教會其他任何一位聖師都無法比擬的。” (22)

講道集

28. 他主要通過其眾多現存的講道集和使徒書信,確立了其“博士”的頭銜。這些講道集涵蓋了廣泛的主題,幾乎所有主題都與禮儀循環息息相關。在所有這些著作中,他不僅僅是闡釋聖經的釋經者,也不僅僅是竭力探究神聖啟示真理的神學家。他是基督教奧秘的聖潔闡釋者。他以清晰、詳盡的闡述,秉承了曆屆大公會議、教父以及在他之前的教皇們的信仰。

29. 他的風格簡潔、莊嚴、高尚、具有說服力,堪稱古典雄辯的典範。但在宣揚真理時,他從未為了華麗的辭藻而犧牲精確性。他說話寫作並非為了博取讚賞,而是為了啟迪聽眾的心靈,喚醒他們渴望按照自己所宣揚的真理生活。

使徒書信

30. 使徒書信是他以教皇身份寫給普世教會的君王、司鐸、執事和修士的信。這些信展現了他卓越的領導才能。它們表明他是一位才智敏銳,卻又充滿務實智慧的人;一位品格高尚、堅守決心的人,同時也是一位樂於寬恕的父親;他充滿愛心,聖保羅向所有基督徒指出,這是“更妙的道”。(23)

31. 我們在他的品格中觀察到的正義與仁慈、力量與溫柔的交融,無疑源於耶穌基督在使彼得成為牧羊人喂養祂兒子時,對彼得所要求的愛心。

聖伯多祿和他的羊群。(24)

32. 聖利奧畢生致力於展現基督——善牧的品格,展現於世人麵前。為了證明這一點,我們可以引用使徒書信中的以下經文:

33. “我們既被慈悲的溫柔包圍,又被正義的嚴格包圍。因為‘上主的一切道路,無不充滿慈悲和誠實’(詠 24:10),我們被迫根據對宗座的忠誠,調整我們的觀點,以衡量人類的過錯(當然,並非所有過錯都具有同等尺度),並認為某些過錯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原諒的,而另一些則完全應受譴責。” (25)

獻身於真理、和諧與和平

34. 總而言之,這些書信和講道雄辯地見證了聖利奧在思想和情感、言語和行動上對天主教會福祉以及真理、和諧與和平事業的熱情奉獻。

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與合一

35. 尊敬的弟兄們,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即將召開。你們主教們將圍繞羅馬教宗,與他密切共融,向世界呈現一幅天主教合一的輝煌景象。與此同時,我們將簡要回顧聖利奧關於教會合一的崇高理想,以給予指導和安慰。我們這樣做的意圖,不僅是為了紀念一位最睿智的教宗,也是為了在這一偉大事件前夕,為信眾提供有益的思考。

聖良思想中的教會合一

36. 首先,聖良教導說,教會必須合一,因為教會的新郎耶穌基督是唯一的。“因為教會是那位貞女,是唯一丈夫基督的淨配,祂不容許自己被任何錯誤所敗壞。因此,在全世界,我們應當擁有一個完整而純潔的共融。”(26)

37. 在聖良看來,教會非凡的合一源於天主降生成人的聖言的誕生。 “因為基督的誕生是基督徒生命的泉源;元首的生日就是身體的生日。雖然每個人按著自己的次序蒙召,教會的所有子民也彼此間隔一段時間,但全體信眾,在洗禮池中誕生,是在基督誕生時與祂一同誕生,正如眾人在祂的苦難中與祂一同被釘在十字架上,在祂的複活中複活,並在祂升天時坐在父的右邊。”(27)

38. 瑪利亞最親密地參與了這“身體,即教會”的秘密誕生(28),因為聖神使她的童貞豐碩無比。聖良讚美瑪利亞是“主的貞女、婢女和母親”(29),“她孕育了天主”(30),“永遠的海之貞女”(31)。

39. 此外,正如聖良所言,洗禮聖事使那些在聖盆中洗淨的人不僅成為基督的成員,也分享祂的王權和司鐸職。“凡在基督內重生的人,十字架的記號使他們成為君王;聖神的傅油使他們祝聖為司鐸。”(32)堅振聖事,聖良稱之為“藉著聖油的聖化”(33),加強他們與耶穌基督——祂的身體——教會——的元首——的同化,而聖體聖事則使這種結合更加完美。“因為,”聖良說道,“領受基督的聖體聖血,無非是將我們轉化為我們所領受的,從此,我們的靈魂和身體就擁有了祂,我們與祂同在,一同死去、埋葬、複活。”(34)

40. 但請注意:除非信眾在美德、敬禮和聖事的共同紐帶下保持緊密聯係,並都堅守相同的信仰,否則他們就無法與神聖的救贖主,即宇宙的元首完美地結合,從而與祂組成一個可見的、活生生的身體。“完整的信仰,”聖良說道,“真正的信仰,是堅固的堡壘。”任何人不得加添任何東西,任何人不得減去任何東西;因為若非合一,就根本不是信仰。”(35)

41. 為了維護信仰的合一,所有神聖真理的導師——即所有主教——必須與羅馬教宗共融,同心同德、同聲同氣。“正是身體各部分合一,使所有人同樣健康,同樣美麗,而整個身體的合一需要一致同意。它尤其要求司鐸之間的和諧。”他們擁有共同的尊嚴,但等級卻不統一,因為即使在真福宗徒中,盡管他們尊貴的地位相似,權力也有所不同。雖然他們被選舉的權力相同,但其中一人卻被賦予了領導其他人的權利。(36)

羅馬主教,可見合一的中心

42. 因此,聖利奧認為,羅馬主教作為伯多祿的繼承人和基督在世的代表,是整個天主教會可見合一的中心。聖利奧的觀點顯然得到了支持。

福音書和古老的天主教傳統都證實了這一點,正如以下文字所示:“從全世界中,隻有一人被選中,那就是彼得。他被安置在各國所有選民、所有使徒和所有教父麵前;因此,盡管上帝的子民中有許多神父和牧師,但彼得仍親自委托統治所有基督以最高權威統治的人。親愛的,神聖的紆尊降貴賦予彼得的權力,是多麽偉大和奇妙啊。如果上帝希望其他君王與他分享任何東西,那麽除了通過彼得,它永遠不會給予它所拒絕給予他人的東西。” (37)

43. 聖利奧認為,伯多祿的神聖權威與其他宗徒的權威之間牢不可破的聯係是天主教合一的基石,因此他不厭其煩地強調:“這(約束和釋放的)權威也傳給了其他宗徒,而這法令所確立的,也傳給了教會的所有領袖。但將原本屬於所有人的權力委托給一個人來掌管,是有充分理由的。因此,這權力被委托給伯多祿個人,因為伯多祿的形象應高於所有教會領袖。”(38)

聖伯多祿及其繼承者的訓導特權

44. 此外,教會可見合一的另一項重要保障,也逃不過這位聖教宗的注意:即基督親自賦予宗徒領袖伯多祿及其繼承者的無誤教導的最高權威。利奧的話毫不含糊:“主特別眷顧彼得;祂特別為彼得的信仰祈禱,因為如果首領的意誌不被顛覆,其餘使徒的境況將會更加穩固。因此,其餘使徒的力量在彼得身上更加強大,神聖恩典的扶持也如此安排,以至於基督賜予彼得的穩固,也通過彼得傳遞給其他使徒。”(39)

45. 這句話用在聖彼得身上,足夠清晰有力;然而,聖利奧毫不猶豫地宣稱自己也擁有同樣的特權。他並非渴望世俗的榮譽,而是他毫不懷疑,自己與使徒之王一樣,都是基督的代理人。例如,請思考一下他布道中的這段話:

46. “因此,我們銘記上帝賦予我們的責任,沒有理由以隆重慶祝我們司鐸職周年紀念日為榮,因為我們真誠而真實地承認,正是基督在我們一切正當的作為中,成就了我們的聖職。我們不以自己為榮,因為離了祂,我們什麽也做不了。我們以祂為榮,祂是我們一切的力量。”(40)

47. 他這樣說,並不意味著聖伯多祿對基督教會的治理不再有任何影響力。雖然他信賴教會神聖創始人的持續活動,但他也信賴使徒伯多祿的保護,他自稱是伯多祿的繼承人和繼任者,並“反過來履行”了伯多祿的權威職責。(41) 他將自己普世事工的成功更多地歸功於使徒的功績,而非他自身的勤勉。他的許多著作都可以引用來支持這一說法。我們選擇如下:

48. “因此,如果我們正確地行事和正確地頒布了任何命令,如果我們通過每日的祈禱獲得了天主的慈悲,那都是由於他(伯多祿)的功績和功德,他的權能永存,他的權威在他的教區中盛行。”(42)

49. 我們不應認為聖利奧所宣講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教義。因為他作為普世牧人的至高職分源自基督本身,這也是他的前任聖英諾森一世和聖波尼法斯一世的教導(44),並且與他經常闡釋的福音書章節完全一致(瑪竇福音 16:17-18;路加福音 22:31-32;若望福音 21:15-17)。他經常提到“我們必須關懷所有教會,這主要出於神聖的命令。” (45)

羅馬的精神偉大

50. 難怪聖利奧習慣性地將對羅馬的讚美與對宗徒之王的讚美結合在一起。他在一篇關於宗徒彼得和保羅的布道中,以如下的話語開頭讚美羅馬城:

51. “羅馬啊,正是通過這些人,基督福音的光芒照耀著你們……正是他們,將你們提升到如此榮耀的境界,使你們成為一個聖潔的民族,一個被揀選的子民,一個祭司和君王的國家,並通過彼得的教廷成為世界的首都。通過對上帝的崇拜,你們獲得了比通過世俗政府更廣闊的帝國。因為,盡管你們的疆域因你們的多次勝利而擴張,你們的統治範圍遍及陸地和海洋,但你們在戰爭中的辛勞為你們贏得的臣民,卻比基督的和平為你們贏得的臣民要少。”(46)

52. 這位偉大的教皇回顧了聖保羅對羅馬早期基督徒信仰的偉大見證,

他囑咐羅馬人保守信仰的完整性、完整性和無瑕疵。他以慈父般的鼓勵之語說道:

53. “因此,你們這些為上帝所愛、蒙宗徒嘉許的人們——因為外邦人的導師,蒙福的使徒保羅對你們說:‘你們的信德傳遍了全世界’(羅馬書 1:8)——你們應當保守你們心中那份你們知道的、正是這位偉大傳教士對你們評價高尚的原因。你們當中的任何人都不要讓自己配不上這份讚譽,也不要讓哪怕一丁點歐迪奇不敬教義的汙點感染一個長期以來未受異端邪說影響、受聖靈教導的民族。”(47)

聖利奧事工的巨大影響

54. 聖利奧為維護羅馬教會權威所做的英勇努力並非徒勞。正是由於他個人的威望,“使徒之石的堡壘”不僅受到參加羅馬會議的西方主教的頌揚和崇敬,也受到聚集在卡爾西頓的五百多位東方主教(48),甚至拜占庭皇帝(49)的讚美和崇敬。

55. 我們還可以引用居魯士主教狄奧多勒對羅馬主教及其特權教眾的崇高讚譽。狄奧多勒在公元449年著名的迦克墩公會議前寫道:

56. “鑒於貴教廷所享有的諸多特殊特權,貴教廷理應在所有方麵都享有卓越的地位。其他城市因其規模、美麗或人口眾多而著稱……但貴教廷擁有來自萬物之主的最豐富美好事物。貴教廷是所有城市中規模最大、最負盛名的城市,是世界的女王,人口眾多……貴教廷也擁有我們共同的教父和真理導師彼得和保羅的陵墓,照亮信徒的靈魂。這兩位聖人的確在東方崛起,但他們將自己的光芒灑向四麵八方,並自願在西方度過人生的日落,如今他們正從那裏照亮全世界。正是他們使貴教廷如此輝煌。這是貴教廷所有美好事物中最重要的。他們的教廷至今仍蒙受著光明的祝福。”天主臨在,因祂已將禰的聖德安置於此,以散播唯一真信仰的光芒。”(50)

57. 東方教會官方代表對利奧的崇高敬意並未隨著他的去世而終止。拜占庭禮儀將2月18日定為他的瞻禮日,並誠摯地稱他為“正統的領袖,以其聖潔和威嚴而聞名的導師,世界的明星,基督徒的榮耀和光芒,聖靈的豎琴”。(51)

58. 格拉修斯月曆法也呼應了這些讚譽:“作為偉大羅馬的主教,我們敬仰這位父親利奧的自製力、純潔性以及他的諸多美德,他憑借這些美德取得了許多顯著的成就,但他最輝煌的成就是那些與真信仰相關的成就。” (57)

呼籲合一

59. 尊敬的弟兄們,我們關注這些事實,旨在毫無疑問地證明,在古代,東西方都曾慷慨地向聖良大帝致敬。但願今日也是如此;願那些脫離羅馬教會但仍將教會福祉放在心上的人,能夠再次見證對聖良那自古以來普遍的敬重。

60. 隻要他們能夠解決彼此的分歧——那些關於這位偉大教宗的教導和牧靈活動的可悲分歧——那麽他們所信仰的信仰將煥發出新的光輝;即“隻有一個天主,隻有一個天主與人之間的中保,就是降世為人的基督耶穌”。(53)

基督誡命的普世性

61. 我們是聖良在羅馬伯多祿教區的繼承人。我們共享伯多祿的羅馬教廷。我們與他一樣堅信耶穌基督賜予宗徒及其繼承者的神聖使命,即傳播福音,為全世界帶來永恒的救恩。因此,我們珍視聖良的願望,希望看到所有人走上真理、愛德與和平之路。

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

62. 為了使教會能夠更好地履行其崇高的使命,我們決定召開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我們堅信,天主教聖統製的這次隆重會議不僅將加強信仰、敬禮和紀律的合一,這是基督真教會的顯著標誌(54),也將吸引各宗派絕大多數基督徒的目光,並引導他們聚集在“偉大的羊群牧人”(55)周圍,他將自己的羊群托付給伯多祿及其繼承者們,由他們永遠守護。 (56)

聖依勒內烏斯

63. 因此,我們熱切呼籲合一,旨在呼應聖良在五世紀多次提出的主張。我們也希望將聖良在《聖經·舊約》中說過的話語,轉化為我們自己的話語。

當愛任紐蒙上帝之意召喚他從亞洲前往裏昂教區,並使其殉道的榮耀降臨於此時,他向所有教會的信徒致函。他認識到羅馬主教是從兩位使徒領袖(57)手中接過這一權力的繼承人,並向所有基督徒發出了如下呼籲:

64. “因為,由於這教會卓越的優越性,所有教會——即世界各地的所有基督徒——都必須與它合一;所有這些信徒(或那些主持教會的人)正是通過與它的共融,才保存了使徒傳統。” (58)

願眾人合而為一

65. 但我們最大的願望是,我們呼籲合一,這呼聲能與救主在最後晚餐時向父的禱告相呼應:“願他們都合而為一,正如你父在人裏麵,我在你裏麵;使他們也在我們裏麵合而為一。”(59)

66. 難道我們能說,天父竟然沒有垂聽這禱告,卻接受了基督在十字架上寶血的祭獻嗎?基督不是說過,他的父從未拒絕聽他的禱告嗎?(60) 他為教會祈禱;他為教會在十字架上犧牲自己,並應許祂永遠與教會同在。因此,我們確信,這教會自古以來,至今仍是獨一、至聖、至公、從宗徒傳下來的;因為它就是如此建立的。

一些充滿希望的跡象

67. 然而,遺憾的是,如今基督徒之間那種所有基督信徒都宣認同一信仰、進行同一禮拜、服從同一最高權威的合一,並不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明顯。然而,我們確實看到世界各地越來越多心懷善意的人士,熱切地致力於在基督徒之間實現這種可見的合一,這種合一真正符合神聖救主的旨意、誡命和願望;這對我們來說,是喜樂的慰藉和無盡希望的源泉。我們知道,這種對合一的渴望是由聖神在他們心中培育的,而這隻能按照耶穌基督所預言的方式實現:“將來會有一個羊圈,一個牧人。” (61)

和平與和好之日

68. 因此,我們懇求基督,我們在天父那裏的中保和代言人(62),賜予所有基督徒恩寵,使他們能辨認出祂的真教會與其他教會不同的標誌,並成為其虔誠的兒女。願天主以其無限的仁慈,加速那期盼已久的喜樂普世和好之日的到來。屆時,所有基督的救贖者,將團結在一個大家庭中,共同讚美神聖的慈悲,歡欣地唱出古代聖詠作者的詩句:“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地善,何等地美!”(63)

69. 同一位天父的兒女,同享永恒福樂的共同繼承人,在和平與和好之日,必將是耶穌基督奧體凱旋之日。

結語

70. 尊敬的弟兄們,值此聖良大帝逝世十五百周年之際,天主教會的處境與五世紀初大體相同。同樣的敵意浪潮席卷而來。在我們這個時代,教會經曆了多少猛烈的風暴——這些風暴擾亂了我們慈父般的心靈,盡管我們的神聖救贖主早已明確警告過我們!

71. 我們看到“福音的信仰”(64)處處岌岌可危。在某些方麵,有人試圖勸說主教、神父和信眾撤回對羅馬教廷——天主教合一的堡壘——的忠誠,但通常都徒勞無功。

祈求良大帝的庇護

72. 為了使教會擺脫這些危險,我們滿懷信心地祈求那位最警覺的教宗的庇護,他為天主教合一事業付出了辛勤的勞動、撰寫了著作,並承受了巨大的苦難。

73. 對於那些為了真理和正義而忍受苦難的人們,我們重述聖利奧曾經對君士坦丁堡的神職人員、政府官員和人民說過的安慰之言:“你們應當堅守天主教真理的精神,並通過我們的職務接受宗座勸誡。‘因為你們蒙恩,不但得以信服基督,並要為他受苦。’(腓立比書 1:29)”(65)

74. 我們也為那些享有天主教合一保障和穩定的人祈禱。盡管我們微不足道,但我們仍然是神聖救贖主的代理人,我們為你們的祈禱,與基督為祂摯愛的門徒和那些願意相信祂的人向天父祈禱的一樣:“聖父……我祈求……使他們完完全全地合而為一。” (66)

愛德,紐帶

75. 我們懇切祈求天主賜予教會所有子民的圓滿合一,唯有借著愛德才能達到。因為愛德是“圓滿的紐帶”。(67)唯有愛德,才能使我們愛天主勝過一切,並使我們樂於盡一切努力。

以慷慨的精神,盡我們所能地善待他人。唯有愛德,才能使“永生天主的殿堂”(68)、聖教會及其遍布世界各地的子民,散發出超自然的美。

整體完美,個體完美

76. 因此,我們再次以聖良的話勸勉這些教會的子民:“信眾,無論整體還是個體,都是天主的聖殿;正如祂的聖殿整體完美,個體也必須完美。雖然並非所有肢體都同樣美麗,在如此眾多的肢體中也不可能有同等的功績,但愛德的紐帶使他們都同樣分享整體的美。因為他們都在神聖之愛的團契中合一,雖然他們並非都運用相同的恩賜,但他們仍然彼此分享各自擁有的美好事物。他們愛的對象不可能是與他們無關的事物,因為當他們為他人的進步而感到高興時,他們自身的成長也使他們更加豐富。” (69)

圍繞單一標準

77. 尊敬的弟兄們,在結束本通諭之前,我們不能不再次提及我們自己和聖利奧最熱切的渴望:看到耶穌基督寶血救贖的全體信徒,在戰鬥教會的單一標準周圍重新團結起來。然後,讓我們認真地開始戰鬥,全力抵抗敵人的攻擊,他們在世界許多地方威脅著要摧毀我們的基督教信仰。

78. 聖利奧說:“當所有信徒的心團結在一個共同的神聖服從行為中時,當在基督教軍隊的營地中,各方都為戰鬥和防禦做好同樣的準備時,天主的子民才是最強大的。”(70)

79. 因為在基督教會裏,如果愛是女王,那麽任何黑暗王子都無法獲勝。 “當人們的心在對天主的愛和彼此的愛中重新團結起來時,魔鬼的作為便能被最有效地摧毀。”(71)

80. 尊敬的弟兄們,為了實現這一期望,我們滿懷愛心地將天國祝福的真摯賜予你們每一位,以及托付給你們悉心照料的羊群,即我們的宗座降福。

於1961年11月11日,即我教宗任期第四年,在羅馬聖伯多祿大殿頒布。

若望二十三世

拉丁文本:Acta Apostolicae Sedis,53(1961),785-803。

英文譯本:教宗講話,8(1962年7月),7-22。

[ 打印 ]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