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我思

用博客記錄生活,借隨筆傳導感悟
個人資料
正文

童言稚氣 “對麵的爺爺摔倒了”!3個孩子嚇壞了,難忘外孫看姥爺的眼神,等等

(2022-05-08 17:33:25) 下一個

     這裏真不愧是陽光充沛的海邊城市。已是傍晚,陽光依舊燦爛!對麵鄰居家的小男孩正從他家窗戶裏向外張望。說老實話,對這個八九歲的活蹦亂跳的小男孩來說,這條街的景色未免也過於沉悶過於乏味了,全是老麵孔:永遠不變的房屋,門前固定的車輛,一年才黃一撥綠一撥的樹木,一年才開一陣敗一陣的花朵,偶爾慢慢駛過的悶聲不響的汽車,偶爾走過的沉默不語的遛狗人以及同樣沉默不語的狗狗,一言不發的散步者……,真的沒啥好看的。但是再不好看的街景也比自家屋子裏的擺設好看吧。所以,小男孩還是經常趴在窗邊往街上看,尤其在厭煩做作業的時候。突然,小男孩眼睛一亮,他看到了這條街上的突發事件、特大新聞:不知為什麽,住在對麵的爺爺慢慢地慢慢地慢慢地往後摔倒了,就像電影裏的慢動作。爺爺似乎想和身體抗衡,但是身體不聽爺爺的使喚,隻見他一屁股坐到石子地上。他想要用手撐著站起來,但是失敗了。男孩子嚇壞了,驚恐焦急地大叫起來:“對麵的爺爺摔倒了!對麵的爺爺摔倒了!對麵的爺爺摔倒了!”空曠寂靜的街上隻有這個小男孩一聲接一聲的呼叫聲。遺憾的是小男孩的喊聲也隻有在小男孩自家屋裏和街道上才能聽到,街道這邊的我們家可一點兒聲響也聽不到。與此同時,這個小男孩看到對麵阿姨的車子緩緩地開到對麵車庫門前。阿姨急急忙忙從車裏跑過去拉爺爺。對麵比他小兩三歲的小男孩一邊哭著一邊大叫:“我不想讓姥爺死!我不想讓姥爺死!我不想讓姥爺死!”小男孩邊哭邊跑向自己的姥爺,幫著媽媽想拉起姥爺,但無濟於事。爺爺紋絲不動。阿姨似乎叮囑孩子進屋喊家人出來幫助拉爺爺。
       對屋外發生的一切一無所知、正在房間裏忙活的我突見外孫哭著進屋喊我:“姥姥,姥爺摔倒了!姥爺摔倒了!”我的第一反應是狐疑:“這小孩瞎講什麽呢?怎麽可能?剛才他還好好的說明天來收垃圾,他要把垃圾桶拉到街邊,怎麽可能突然摔倒了?”
狐疑歸狐疑,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呀。我本能地走出房門,果真看見老伴坐在地上,女兒正試圖拉他起來,他自己也努力站起來,但是身體一點都沒有挪動。我伸手拉住老伴的手,和女兒、外孫共同努力,加上老伴自己的努力,老伴終於站起身來。我、女兒、外孫女一齊扶著他走進屋。大家異口同聲地問他:“現在感覺怎麽樣?現在感覺怎麽樣?”我老伴坐到椅子上,講:“還好,還好。”外孫懂事地讓姥爺躺到床上,因為我們也不知道這種情況下是坐著好還是躺著好,老伴不願躺下來,我也沒有堅持讓他躺下來。
       忙亂中還有些小插曲。
       插曲一,對麵男孩的爸爸聽到兒子的喊叫也趕快走出家門,走到我們家門口問了一下情況,看我們已經把老人拉進屋,問問沒有什麽需要幫忙的事情,就回家了。後來,對麵男孩的媽媽發信息給我女兒,說:“聽說老人摔倒了,沒有什麽大礙吧?如果需要接送孩子,就告訴我們一聲。”我們兩家是對門鄰居,也是同一國度的同胞,兩家孩子還是同校不同年級的同學。這邊街坊鄰居的孩子多數都在同一所學校就讀。平時我們兩家互相幫助。他們出門旅遊時讓我們關注他們的房屋。我女兒有時忙不過來,曾經請他們幫忙接與他家兒子同校的孩子回家。兩家孩子見麵也很親熱,總喜歡互相招呼招呼,拉拉呱。這次,對麵的小男孩在驚恐萬分中成為我老伴摔倒的第一目擊者和呼救人。感謝你,對門家的小男孩。
      插曲二,見姥爺摔倒在地,外孫驚嚇之餘協助媽媽喊我、參與拉起姥爺,扶姥爺進屋,提議姥爺躺下,完全不像才六七歲的小男孩。想想他哭著喊叫“我不想讓姥爺死!我不想讓姥爺死!我不想讓姥爺死!”就令人揪心。在拉老伴的空擋,我還到女兒車裏看看沒有下車的外孫女。畢竟比哥哥小一點,外孫女完全被眼前的場景嚇呆了。而且她還有個誤判:以她坐在車裏的視線,媽媽的車緩緩開到家門口,和姥爺慢慢向後摔倒的場景幾乎重合,她跟媽媽說是媽媽的車軋到了姥爺,非常驚恐害怕。我勸她下車她不願意下車,縮在汽車兒童座椅裏一動也不動。那天那時氣溫還有點高。我趕緊讓女兒勸外孫女下車。吃晚飯的時候,外孫女已恢複了平靜,她把頭靠在姥爺的手臂上,享受和姥爺在一起的時光。外孫女和姥爺的椅子相鄰,爺孫倆吃飯時矛盾不斷,主要是姥爺喜歡管她,她不服管。但矛盾多,並不妨礙他們關係更親密,也可能這就叫“不打不成交”吧。
     老伴回屋在椅子上坐了一會,我建議他量量血壓心跳。因為他有房顫,心髒一直有隱憂。一量,血壓正常,但心跳較高,113,118,有一次甚至達到123。大家問他怎麽樣?他自己說還好。女兒提議帶他去醫院,以免半夜再折騰。但老伴說沒有什麽,不用到醫院。
        後來,老伴說右手麻,我突然擔心他會不會中風了?告訴女兒還是到醫院吧。
       到醫院,做各種檢查,包括發麻的右手也做了檢查,醫生排除中風,診斷為心動過速。醫生分析手麻是當時摔倒時用手撐地造成的。但鑒於心動過速,醫生說不敢讓他立刻回家,需要留院觀察24小時,進行調整心跳的治療。醫生特別強調,心髒病發作不一定都是心絞痛,無力、眩暈也是其表現形式。幸虧我們買了保險。否則這24小時的收費可就真是天價了。
       24小時不到,在我們的催促下,醫生看老伴身體的確無大礙,也就同意老伴出院了。
       外孫外孫女見到從醫院回到家的姥爺,大有久別重逢的感覺。但兩個孩子可能因年齡差異、性格有別,表現的略有不同。外孫女小一點,一臉單純的快樂,高高興興地問姥爺:“你好一點兒了嗎?”姥爺告訴她好多了,給她一個擁抱,她快快樂樂地走出我們的房間。外孫進屋則用幾分狐疑、幾分揣測、幾分觀察、幾分擔憂、幾分陌生的眼光瞅著姥爺的臉,怯生生地喊了一聲“姥爺”。姥爺給他一個擁抱,外孫似乎放心了很多。外孫複雜的眼神就此留在我的心底,很難忘掉。後來我跟女兒談起外孫看到他姥爺出院後的眼神,女兒告訴我,當時她生過女兒,見到分別幾天的兒子,也是難忘兒子看她時豐富複雜的略顯憂鬱的眼神。算算那時的外孫還沒有現在的外孫女大。看來對同一件事情反應不同主要是性格原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