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我思

用博客記錄生活,借隨筆傳導感悟
個人資料
正文

外孫女杠杠的要回了自己的空手訓練棒,外孫一句話暖了媽媽焦慮的心,等等

(2023-09-01 22:50:08) 下一個

      外孫女杠杠的要回了自己的空手訓練棒,外孫一句話暖了媽媽焦慮的心,等等
   外孫女杠杠的要回了自己的空手訓練棒:外孫參加的空手道培訓班思路開闊,活動豐富,極盡所能地使自己像磁鐵一樣吸引著已經參加培訓和未來可能參加培訓的孩子們及其家長們。比如動員家庭其他成員包括成人參加培訓班,比如收取一定的費用組織party,邀請學員的兄弟姐妹參加,給家長放半天假,比如每年都做慈善活動資助培訓班得一個學員回國做慈善活動,動員培訓班學員的家長和其他人捐款,等等
這不,外孫的色帶換了幾次顏色以後,培訓班安排他參加“領導者”培訓,就是讓孩子們結束訓練後再多上15分鍾課,教孩子們怎樣組織、指導比自己年齡更小的學員。孩子參加“領導者”培訓,家長掏腰包那是必須的。培訓班的孩子們都接受過學哥學姐的“指導”,心裏很羨慕這些學哥學姐,當然巴不得參加“領導者”培訓,以便以後自己有機會有資格有能力指導比自己小的學員。家長倒也認可這樣的附加培訓班。
      最初,當外孫參加空手道培訓班的時候爸爸媽媽曾經征求過她們女兒的意見,問她願意不願意參加空手道訓練。外孫女不止一次到哥哥的空手道培訓班和比賽場地觀看過,也喜歡參加培訓班的party和其他娛樂活動。外孫女每次到哥哥的培訓班玩,培訓班的工作人員都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問她什麽時候來參加訓練呀?不僅外孫女,下至一兩歲的孩子上至幾十歲的成人都經常倍工作人員問到這個問題,有些人也真的被他們“問”進培訓班了。有一個懵懵懂懂、滿臉稚氣、但卻認認真真跟著教練做動作的孩子不過兩三歲。外孫女對於空手道訓練時的大聲喊叫有點接受不了,她一直沒有表示自己願意參加培訓班。終於有一天,外孫女表示願意參加空手道訓練了,不僅爸爸媽媽高興哥哥也表示熱烈歡迎,並且主動提出自己也可以教妹妹。當然對於孩子表示願意“教”某某事情的承諾,不必過於認真。外孫答應教我們空手道,算算也有一年左右了,至今還停留在教我們做預備活動“俯臥撐”“仰臥起坐”上。看到姥爺做“俯臥撐”“仰臥起坐”有些困難,外孫情不自禁要扶一把拉一把。當然我們做學生的也不刻苦,一年左右,我們也不過就想起來讓外孫教我們四五次。每次外孫都嚴格地從預備活動開始,每次也都以預備活動結束。至今他對我們做“俯臥撐”“仰臥起坐”還不滿意,我們也就始終過不了外孫的預備活動“俯臥撐”“仰臥起坐”這一關。
   外孫女第一次參加空手道訓練表現非常亮眼。去之前她媽媽心理忐忑不安,擔心女兒該喊話的時候不能大聲喊出來。沒有想到,外孫女很爭氣,訓練時該喊話的時候聲音響亮,動作到位,令她媽媽欣喜不已。參加其他一些拓展活動她也很開心,但是對於扭屁股的動作很難接受。別的女孩子扭得很奔放,教練再怎麽說外孫女還是不願意扭屁股。教練也隻好將就她。
   剛參加訓練幾次,外孫女從培訓班買來的訓練棒(發音類似於“幫義”)突然找不到了。外孫女堅持說帶回來了,放在自己房間裏了。女兒在家裏到處找也沒有找到。我也不甘心,又裏裏外外上上下下幫她們仔仔細細地搜索了一遍,仍然未見蹤影。我跟女兒說:“訓練棒又不是小東西,比擀麵杖還粗,又是鮮紅色帶花的,如果在家裏,不會找不到的。估計還是你們把訓練棒拉在培訓班沒有帶回來。”女兒說:“我已經問過培訓班的管理員,她說沒有看到。”
   等外孫女放學回家,她媽媽告訴她姥姥又在家裏裏裏外外上上下下仔仔細細找了一遍,還是沒有找到。外孫女當時也沒有言語。
    過幾天,女兒帶外孫女參加空手道培訓回家,興奮地告訴我們:“訓練棒找到了!”她指著自己的女兒驕傲地說:“是她自己找到的!今天我沒有跟她講過訓練棒的事情,她也沒有跟我講要找訓練棒。她們訓練的時候我在外麵看手機。訓練結束後她告訴我,她跟老師說:“我的訓練棒丟了,我想看看那一堆訓練棒裏有沒有我的。”老師同意了,她在一堆訓練棒裏翻出了自己的訓練棒。幸虧我在她的訓練幫上做過記號。她還把自己訓練棒上的記號指給老師看,說‘這根訓練棒就是我的,這是我媽媽做的記號。’ ”
聽完她媽媽的敘述,我們都感歎外孫女小小年級卻思路縝密,辦起事來一環扣一環,滴水不漏。從獨立決定試著找回自己的訓練棒到征得老師同意,找到之後還給老師看自己訓練棒上的記號,辦事杠杠的!
   外孫女和她哥哥一樣,喜歡開玩笑,調侃別人。聽說爸爸體檢,外孫和外孫女居然和爸爸調侃起來。外孫女指手畫腳笑咪咪又明顯帶著調侃的口氣問爸爸:“你今天體檢,醫生有沒有檢查你的私密處啊?”說完,她自己先大笑起來。坐在她對麵的哥哥也大笑起來。大人們倒尷尬了。
    外孫喜歡蛇,有很多以蛇為造型的玩具。有一天,他拿兩條最新的蛇玩具在手裏抖動,因為玩具太逼真了,乍看非常像真蛇狂舞。他的妹妹看到哥哥在“玩蛇”,非常害怕,躲得遠遠的,一邊躲一邊矯情地說:“不要嚇唬我啊!不要嚇唬我啊!”其實外孫女知道哥哥手裏抖動的是玩具蛇,但是心理上可能的確有幾分恐懼,尤其如果受到出其不意的驚嚇。。
    孩子們特別喜歡邊看電視邊吃東西,那是一種放鬆和享受。孩子們的爸爸媽媽不允許孩子們在沙發上吃東西,但是有時候如果爸爸媽媽不在他們身邊,他們還會坐到沙發上吃東西。有一天,我看到外孫女把才吃點心用過的碗放在沙發上。因為她正在看電視。我就放她一碼,讓她把沙發上的碗放到前麵的咖啡桌子(茶幾)上。人家紋絲不動,眼都不眨,繼續聚精會神地看電視,冷靜地告訴我:“隻有咖啡杯才能放在上麵。”雖然是狡辯,但從物品的屬性上講,人家也有幾分道理。我反而覺得自己自討沒趣,把碗收走了。
    晚上看完電視,外孫女的懶勁又上來了。她耍賴,非要媽媽抱自己。她媽媽不願意抱她,她就跟在媽媽身邊推搡媽媽、敲打媽媽。我擋在她和她媽媽中間,嚴厲地警告她:“你不要碰我的女兒!”外孫女絲毫沒有遲鈍,立刻反應過來,大笑起來,告訴她媽媽:“So funny!”(多好玩!)我和女兒也一齊大笑起來。
      外孫女提出留在樂高樂園住一晚,以前曾經在那兒住過,這次爸爸媽媽不同意。她說就住一晚不行嗎?媽媽說:“太貴了!沒有預算!”外孫女問:“需要多少錢?”她媽媽略算了一下,說要1000。這時外孫女提出一個“重大的金融課題”:錢是怎麽造出來的?錢是誰造出來的?我們能不能造錢?她媽媽逐一解釋,告訴她:“私人造錢是違法的。”

   外孫一句話暖了媽媽焦慮的心:女兒周圍一些朋友、同事、鄰居的孩子們長大後都離開家庭,遠走高飛,剩下空巢老人多用養狗養貓看孩子們的昔日照片打發時光。女兒雖然離那一天還遠,但有時也為此焦慮。以前我們以為孩子大了遠走高飛的狀況在這個國家早已習以為常,其實不然。連哈佛大學校長都了解空巢父母的窘境和苦衷,鼓勵子女多和家中的父母聊天交流。

   一天,女兒和兒子談天,講到上大學,她兒子居然也考慮將來就在本地上學,因為本地的確有幾所很棒的大學。聊到最後,她兒子居然說出了媽媽想說而沒有說出口的話:“以後我走到哪裏都和你聯係,都讓你知道我在哪裏。”這句話一下子融化了他媽媽焦慮的心。

   外孫這個小帥哥已經非常關注自己在小女生中的形象了。上學路上看到汽車窗外人行道走著一個認識的小女生,他正要搖下窗戶,突然想起來什麽,又把車窗搖上去,扭頭問妹妹自己嘴邊有沒有早飯殘渣?妹妹用手比劃著說在這個地方有,外孫把殘渣擦掉。又問妹妹還有沒有?妹妹又告訴他還有一粒。直到妹妹告訴他擦幹淨沒有了,他才搖下車窗,和窗外的小女生大搭話。
   他給我們看他畫的自畫像,其他部位還沒畫呢,先把自己的肌肉虛構得清清楚楚。平時經常喜歡擺“Pose”,假模假樣地做一些“型男”動作。
     早晨外孫邊穿鞋子邊哼著歌曲,調子一聽就知道是電視上播放的兒童歌曲。你別說,電視裏很多兒童歌曲的確簡單、活潑又好聽,很適合孩子們的生活節奏,所以外孫和外孫女經常哼唱才從電視裏聽到的歌曲。但我怎麽聽外孫唱的歌詞有點兒不對勁。他媽媽問:“人家原來的歌詞是什麽?”他唱道:“是的是的,我喜歡皮薩…”歌曲羅列的都是好吃的美食。但是他唱出來喜歡的東西都是不上道道的東西。篡改歌詞倒是一把好手。可惜硬是把人家好端端的歌詞給改歪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