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我思

用博客記錄生活,借隨筆傳導感悟
個人資料
正文

反思我們大人對孩子的不當言行

(2022-01-29 18:01:30) 下一個
    在和孩子們相處時,大人也常常會出現一些不當言行。
   我們一直對孩子的衛生習慣不滿意,講他們也不聽,難免急躁。一次老伴看到外孫剛剛摳過鼻屎就把髒兮兮的手放到嘴裏,對外孫外孫女的這個壞習慣我們已經講過多次了,他們依舊我行我素,不見有絲毫改正。這次老伴看到外孫又重蹈覆轍不由上火,邊批評邊推外孫一把。外孫立即向他爸爸大聲告狀:“姥爺推我!”
     老伴的這個魯莽舉動確實欠妥。上周日外孫才因為推搡妹妹而吃罰:本來女兒帶兩個孩子到公園玩,母子三人高高興興地出門,不大工夫女兒就怒氣衝衝地帶兩個孩子回家了,外孫還邊走邊哭。原來外孫在玩的過程中狠狠推了妹妹一把,他辯解說妹妹掐他了。因為推得較重,外孫女哭得很厲害。他們的媽媽氣得不輕。此前一再教導外孫在任何場合不許動手,他總是控製不住自己。這次女兒決心處罰他:當即開車把兒子送回家由他爸爸教育,她自己則隻帶著女兒開車返回公園。
    老伴推外孫會給外孫一個心理暗示:這種動作大人能做,我也可以做!大人做得,我為什麽做不得?我叮囑老伴:“以後你不要觸碰孩子們的身體,他們慢慢長大了,反感任何不友好的觸碰。何況這邊的文化也是教育孩子不允許別人隨便觸碰自己的身體。”
      我也有處理不當的時候。孩子們在傍晚放學後吃晚飯前,是喜歡喊“餓”到處找零食吃的時候,即使他們的爸爸或媽媽已經給他們吃過零食了,但他們仍不滿足,還要自己到處搜索零食吃。有一次,他們找到一些三角形的餅幹。外孫女已經把餅幹塞進嘴裏,看到她爸爸走過來的身影,立刻把餅幹從嘴巴裏拿出來,不假思索地告訴她爸爸:“我這是分享餅幹給姥姥的。”
     當時我正在廚房忙活。事前外孫女並沒有跟我提過和我分享餅幹的事情,而且事實上她也並沒有“分享”的意思、提法和行動。我是個特別“實誠”的人,沒有的事情我可不願“認領”。聽她告訴她爸爸說那餅幹是要和我分享的,我立刻本能地硬撅撅地反複“聲明”:“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搞得現場有幾分尷尬。孩子雖小,但是非常機警敏感,她肯定也知道我在“戳穿”她的謊言,孩子爸爸也無所適從。雖然此事不了了之,但我對自己的過激反應感到有點兒臉紅。我沒有必要為一塊餅幹站在道德高地急於“洗白”自己,完全可以更平和一些,更禮貌一點。我可以先對外孫女表示感謝,然後用柔和的語氣反問她一句:“真的嗎?”這樣既傳達了我的洞察又不至於讓別人下不了台。畢竟這不是什麽了不起的大事情。人和人相處要講究禮貌和禮儀,外孫女雖小,但在她不鬧人的時候說話都彬彬有禮,請、謝謝、Could you常常掛在嘴邊。這一點,我們應該向孩子們學習。
     女兒有時候也經常訓斥孩子。上周五外孫的老師發郵件說外孫在代課老師上課的時候興奮,起哄,喊叫,唱歌,搞得代課老師上不下去課,還是另一個老師到班級才“鎮住”亂局。女兒知道後非常氣憤,訓斥他:“你現在破壞學校和班級的秩序,將來走向社會……”,講了很多社會上負麵的例子。孩子聽後受不了,很害怕,哭了,告訴他爸爸媽媽講他將來會怎麽怎麽樣啦。女兒描繪將來的不好前景,給孩子們一個不好的心理暗示。女兒後來也認識到自己於急躁之中講了一些不應該講的話。根據現代心理學的研究,積極的心理暗示可以給孩子的成長帶來正麵的引導;不良的心理暗示會給孩子帶來負麵影響。作為家長和老師,應該多給孩子一些積極的心理暗示,鼓勵他們向好的方向看齊、發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