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殺醫事件想到的醫患關係問題

(2019-12-30 11:00:39) 下一個

最近北京發生的殺醫事件令人震驚, 楊醫生何其無辜, 凶手何其殘忍。 不論有人說是醫療製度的問題,還是醫患關係的問題;  不論凶手有任何理由及及借口, 凶手就是一個刑事罪犯,是一個有預謀的一級謀殺案(meditated first degree murder)

 

我從醫多年, 觀察到國內和海外中國人就醫的有幾個特點, 這裏來說一說我的體驗。 

 

中國人一方麵對醫生的診斷治療及其不信任,每次看完病都會再去找第二個第三個醫生去確定; 而且看病後常常不遵從醫囑治療。另一方麵中國人又對盲目相信市場上各種所謂的未經驗證的萬靈妙藥, 常常花大價錢去買沒有功效的那些保健產品。這可能是因為醫生是不認識的陌生人, 而那些推薦藥品的人很多是認識的朋友。當然還有那些會甜言蜜語,送小禮品給小恩小惠的廠家推銷員。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 醫生的地位一直是不高的, 屬於中九流。上層階級對醫生都是予取予奪, 任意生殺。有人說自從曹操殺了華佗以後, 中醫就沒有外科了。 醫生的形象也不是很好。 比如在武俠小說中,就有對名醫的描述 治一人, 殺一人什麽的, 並不是救死扶傷,仁愛無疆。 醫患關係, 一直都是對立。

 

中國人對於醫生的期待是過高的。很多病都是無法根治的, 隻能緩解。不是一到醫院, 醫生就能把所有的疾病治好的。 醫學雖然進步很大, 也不能包治百病。 比如有的人一直吃高熱量高脂肪食品,也不鍛練,這樣長期下來肯定會動脈粥樣硬化。 結果有一天突然發生心梗離世。 家屬會怪醫生搶救不及時。 我有一年在北京時, 一個同學向我炫耀他的地位, 我都吃出脂肪肝了。還有一位親戚, 抽煙打牌,一直說他雖然從不鍛煉, 但是身體甭棒,結果去年偶然發現主動脈瘤。 醫生不是上帝, 隻能在現有的條件下做最大的努力。 

 

疾病的診斷很複雜, 同一種表征可能有很多不同的原因。 比如發燒, 可能是因為感冒, 也可能是尿道感染,還可能是骨髓發炎, 等等。診斷疾病也不是那麽簡單,要做各種檢查, 要用各種儀器。人體那麽多器官和係統, 要仔細查詢。 不然的話就可能治表不治裏, 或者是差之毫厘, 繆以千裏。治療疾病也不是一加一等於二。對每種疾病,常常可以有不同的治療方案。比如去一個地方, 可以坐汽車火車, 也可以乘飛機。而且每個人的體質, 對於藥物的反應也不同。同樣的藥物用在不同人的身上,效果常常不一樣。所以西方人有一句話, 就是“Medicine is an art, not science”, 醫學是一門藝術, 不是科學。在美國治病,一般有治療的標準。 醫生通常根據自己的經驗推薦其中的一種治療方案。病人的病情不同,在治療過程中, 病人反應也會不同,有可能出現偏差, 醫生則會根據病情做相應的調整。

 

有美國的很多華人都是各個領域的精英。 生了病, 就上網查了這個那個的資料, 給自己做一個診斷, 然後就要求醫生做這種那種檢查, 開這種那種的藥。 我承認他們都很傑出很聰明。但他們不是醫生, 沒有上過醫學院, 也沒有受過多年的醫學訓練, 更沒有多年的行醫經驗。不是所有的檢查都應做, 對於檢查項目的結果也不一定都明白。 他們也不懂每種藥品有各種特性及副作用,會不會和自己吃的其他藥產生交叉反應, 也不能就看到藥廠在電視上做的藥品的廣告,覺得某些藥對自己適用。引用紅樓夢裏的賈寶玉問薛寶釵討冷香丸時寶釵說的話:又混鬧了, 一個藥也是混吃的嗎?” 

 

一般來說, 任何重大的事情, 如果不是專業人士, 還是遵從專業人員的意見比較好。 有一次一個病人身體裏長了一個腫瘤, 醫生建議立即手術。 但家屬到處打聽,猶豫不定。光問我就好多次。 有一天他找我說他查資料在麻省總醫院可以參加了FDA的試驗藥計劃(Clinical Trial), 問他太太的病是不是可以參加那個計劃 我對他說, 第一你沒有活檢, 所以不知道是什麽腫瘤, 不可能加入試驗計劃;  而且即使加入計劃, 你也不知道病人是分在了用藥組, 還是安慰藥組。 第二,現在腫瘤還小, 切掉可能就好了, 耽誤太久, 腫瘤會長大, 可能會轉移。 你要早做決定。 

 

有些人, 開了藥回家, 卻不遵從醫囑服藥。我有一個認識的朋友, 有高血壓。 拿了藥後, 經常亂吃。今天早上起來覺得狀態不錯, 該吃一片藥的改為半片; 有時該早晚各一片藥, 當天晚上覺得身體沒事兒了, 晚上那片就不吃了。 有一次他沒按時服藥, 到下午時就覺得不行了, 渾身難受, 頭暈眼花, 惡心嘔吐, 要昏過去了。 朋友送到急診時, 血壓一量高壓180 我後來告訴他我有過一個病人因為高血壓沒控製,造成顱內出血, 最後癱瘓的事情。所以不要自己把自己當醫生。

 

至於在中國和海外華人世界裏流行的各種藥品保健品, 我以前寫過一篇文章假藥橫行 我這裏就不再細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一笑回眸人衣白 回複 悄悄話 病人及家屬應該受到正常和正規的教育, 但是不應該幹涉醫生和醫院的診療。
網上的信息不全麵, 常常有偏差。
阿樂泰 回複 悄悄話 也不能全怪就醫者,當年大名鼎鼎的協和一再拒絕考慮貝誌誠從Internet獲得的朱令可能是鉈中毒信息,嚴重耽誤對朱令的有效醫治,給人的感覺就是傲慢。醫生的一大職責就是educate the patient, 就醫者從網上尋找信息並同醫生分享,醫生也並非全知全能,應該幫助病人一起鑒別,而不是以專業人士地位自居,and shut the patient up. Argument by authority is not a valid argument.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