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生是場修行,4個字決定福禍

(2018-10-17 19:40:48) 下一個

在東南亞,有一種捕猴子的陷阱。獵人把椰子挖空,放上猴子愛吃的食物,在上麵開一個小洞,綁在樹上。猴子聞香而來,爬上樹,從洞口伸進去抓食物。結果抓食物的手攥成一團比洞口大,便拿不出來了。當獵人趕到,猴子不願舍棄誘惑,隻能被捕獲。

沒有任何人抓住猴子不放,它隻是被自己的執念所俘虜。做人也一樣,心中的欲念使我們放不下,內心的執著使我們受束縛。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場修行,是福,還是禍,隻源於四個字:放下執念。

王陽明以落第動心為恥
 
明朝弘治九年(1496年)的一天,京師城樓下的會試放榜牆被圍的水泄不通。幾個意氣風發的年輕人,昂首闊步從人群走出,談論著去哪裏擺慶功酒。然而,落榜的大多數,卻正倚著牆角掩麵痛哭,捶胸頓足。
 
唯有一人看到自己落榜卻麵無表情,旁人以為他悲傷過度。他卻笑道:“你們都以落第為恥,我卻以落第動心為恥。”這個人名字叫,王陽明,中國最後一個聖人。在他看來,人生本就是修行,科舉隻是修行的一步,即使這步落空了,他還有下一步要繼續。
 
《小窗幽記》中有一幅對聯: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卷雲舒。人生在世,不如意十之八九,難免遇到波瀾,重要的是,平心靜氣,做好自己。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終於高中進士的六品小官王陽明,卻因仗義執言得罪劉瑾,被貶龍場。看守龍場3年的老站長,見到王陽明,大喜過望,直呼:我終於可以回家啦。這裏地處邊陲,既無房,也無糧,隻能居住山洞,采蕨充饑,和山頂洞人的生活差不多。
 
讓仆人沒想到的是,王陽明沒有破罐子破摔。沒有吃的他就開荒播種,還教授當地人種植技術,自給自足。沒有房屋,他就砍樹搭棚,把居住的山洞取名“玩易窩”,搭建的窩棚取名“何陋軒”。
 
王陽明身體一直不好,而此地生活艱苦,瘴氣遍布,他幹脆為自己準備了一口棺材,算是解了後顧之憂。龍場的曆練猶如一場修行讓他放下了榮辱得失,甚至放下對生死的眷戀,依著一顆平常心更加專注的研習心學。
 
隻要一有時間,他就盤腿而坐,冥想悟學,還教當地蠻夷學習漢文,教化他們。
 
這樣的日子,王陽明一過數年,不知年月。一天半夜,他突然大叫一聲,驚醒後渾身是汗,頓覺心中暢快,如浩瀚宇宙,無一絲塵埃。
 
從那晚“龍場悟道”,他明白了心即理,明白了吾性自足。他明白了,即使聖人也無法改變外部環境,聖人要做的就是不讓環境阻礙修行。
 
日本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曾在授勳宴會上,講授自己的人生之道。他拿出了自己的腰牌,示與眾人,上麵隻七個大字:一生伏首拜陽明。
 
佛家說:人都有執念。人生的修行,正是學習放下執念。前半生,苦苦追尋莊子、朱熹,卻每每思之不通。恰恰是他放下聖人的執念,專心悟學之後,才有了“龍場悟道”,心學橫空。不是你不行,隻因還欠人生一場修行。
 
黃公望用四年時間與一條江對話
 
明末有一著名收藏家吳宏裕,臨死之前,他指著一幅畫說:“這幅畫我得帶走,你們把它燒了吧。”這幅畫正是《富春山居圖》,作畫的人叫黃公望。
 
作為那個時代的大loser,考了幾十年的科舉才做了小書吏,沒當幾天受冤下了大獄,出獄時已過半百,一貧如洗。一生潦倒坎坷的黃公望,似乎走到了人生盡頭。就在50歲那年,他想去拜當時的大畫家王蒙為師。
 
王蒙一看此人年過半百,直擺手:太晚了,你回去吧。黃公望可不覺得晚,他不顧王蒙的白眼,每天坐在一塊大石頭上,盯著遠山,坐就是幾個小時。
 
幾個月後,竟然技藝大增,王蒙不解就問他:“你每天都坐在石頭上,幹什麽呢?”黃公望回答:“我在看山看水,觀察鶯飛草長,漁人晚歸”。黃公望就像對畫畫入了迷,之後的29年裏,他走遍山川大江。
 
79歲那年的秋天,他與師弟無用來到浙江富陽。隻見這裏白日江麵如練,夜時星垂平野。黃公望決定不走了,這一停就是四年。四年裏,他每天頭戴鬥笠,腳踏芒鞋,沿江徒步數十裏,風雨不斷。周圍的人看到他頭發花白都說:快死的年紀了,每天還匆匆忙忙的,何必呢?
 
對於黃公望來說,死從來不是他考慮的事情,他也決定不了。他唯一能決定的就是畫畫,他有畫不完的畫。直到80歲那年,黃公望才開始創作《富春山居圖》。
 
在中國曆史上,從沒有人用四年和一條河對話,也從沒有人像他這樣讀懂眼前的這條富春江。四年後,《富春山居圖》全部完成。
 
當他的師弟無用看到這幅畫作時,熱淚縱橫,久久不能言語。黃公望,舉手將畫作贈予無用,重重的將筆扔入江中,長籲一聲:我完成了。
 
青源惟信禪師悟道時說人生的3種境界:每個人生的起點,都是見山觀水,但是經曆世事人情,便看不到原本的山水,更是很少有人能看穿山水,回歸自我。
 
黃公望做到了,人生暮年,他沒有執著於還能活多久,也沒有抱怨前半生的潦倒坎坷,而是決定放下過往,重新出發。
 
曆經30年看遍江河山水,不為驚豔眾人,隻求自我達成。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縱使人生多荊棘,也要做好每一天的自己,走好每一步路。
 
成全自己,人生自會成全你
 
曾經看過一句話:人生不缺少追尋的人,但人生隻成全水到渠成的人。這讓我想起影片《三傻大鬧寶萊塢》中,男主角蘭徹的格言:“成全自己,人生自會成全你。”可謂異曲同工。
 
有一天六年級的蘭徹在做高一的數學題,被老師發現了。一問才知道,這個並不是真的蘭徹,而是蘭徹家已故花匠的兒子。小主人不愛學習,而假蘭徹從小酷愛機器工程,經常偷穿小主人的校服去上學。被發現後,小主人的父親決定將錯就錯,但是假蘭徹最後拿到的所有文憑必須給兒子。
 
就這樣蘭徹可以繼續學習,並考入了最好的工程大學。得知真相的朋友十分詫異:大部分人上大學都是拿一個文憑,因為沒有文憑就沒有稱心的工作,沒有嬌妻,沒有信用卡,沒有社會地位。但是這些對他都不重要,他從不關心考試是第一名還是最後一名。
 
在學校的每天,他拆機器,裝機器,甚至徒手拆完學校的廚房設備觀察構造。
 
看到別人無法完成的畢業作品飛行器被丟進了垃圾桶,他會忍不住撿起來,讓它重新飛上了天。校長的女兒難產,突遇大雨無法去醫院,他自製助產設備,用工程學挽救了2個生命。
 
四年後,蘭徹畢業了,他沒能帶走唯一能證明他來過大學的那張工程師文憑。
 
但是他帶走了可以跟隨一生的工程學。世上少了一個工程師蘭徹,未來卻多了一個發明家蘭徹。蘭徹在告訴自己朋友時說,自己從來沒有追求什麽,隻是按照熱愛的前行,小時候是,以後也是。
 
三毛說,刻意去找的東西,往往是找不到的。天下萬物的來和去,都有他的時間。人生也是。你要做的,就是通過人生的修行和曆練,彌補自己的不足,總有一天,你會遇見更好的自己。人生沒有心想事成,隻有水到渠成。
 
花若盛開,蝴蝶自來
 
作家穆帆說:“花若盛開,蝴蝶自來;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人生的路,是一條修行的路。修的是放下執念,修的是自我達成,修的是做好自己。胡歌曾在康複後首次談到那起車禍:“人生是一場難得的修行,不要輕易交白卷”。
 
走出車禍陰影的他深知,唯有腳踏實地修行,才能讓內心更加豐盈,最終能走多遠的路,取決於人生修行抵達的深度。
 
《楞嚴經》說:雖有多聞,若不修行,與不聞等,如人說食,終不能飽。不管聽聞了多少人生,若不修行,如若不聞,畫餅充饑,終覺不到。一輩子是場修行,短的叫旅途,長的才是人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