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UniCareer,作者月野兔
北大清華複旦交大,不知從何時起,成了中國四大金剛的新生代代名詞。
若是家裏有個北清複交的畢業生,都是很值得顯擺和嘚瑟的事情,在海歸被五百強HR批判的各種“不接地氣”的情況下,北清複交這四所學校的畢業生在寒風瑟瑟的百萬大軍中,顯得異常奪目。
然而現在名校畢業不選擇金融或者谘詢,甚至不做投資,就好像很丟人的樣子。
01 | 被投資圈洗腦的北清複交學生們 |
小陳是我在一個創業論壇認識的孩子,北大本碩,光華管理,金字招牌,正因為是北大,本科橫掃麥肯錫、中信的實習,而這次畢業的選擇,他把苗頭對準了VCPE(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在他眼裏,那才是金融金字塔尖的地方,不僅是金錢的光輝,更是所謂真正的價值締造者。
基於對北大的尊重,我小聲問他:“投資有什麽好?為什麽不考慮其他行業呢?”他驕傲的回答我:“投資多有意思,能夠和中國最牛的同行溝通,時刻對接最有潛力的創業者,投資創造的價值還能推動社會進步!”
我繼續追問:“往年北清複交的孩子都去谘詢金融了吧?你不是之前在麥肯錫實習嗎,不考慮進入谘詢行業嗎?”他接著說道:“嗬嗬,他們本質不解決問題,我想活得有色彩”。
“我想活得有些色彩。”
94年學生站在我麵前告訴我這句話的時候,我突然有一些開心交織著難過和失落的複雜心情。
開心是現在的大學生終於為自己而活,或者大部分人可以頂著兩套房父母的光環,肆無忌憚揮霍著屬於自己的時間,失落與難過是因為他把投資和VCPE想的太簡單,或者說把中國的創投圈:這個才誕生20多年的商業環境想得太簡單。
或者在這些孩子天真的想法裏,創業者就是《從0到1》,創業者的心態就是《創業維艱》+《創業的36條軍規》,然而他們所不知道的,書裏一般都會苦盡甘來,能夠寫書的結局都不會太差,但是商業的高概率告訴我們,真實的情況是大多數創業者和投資人在光鮮外表下的錯愕與利益嘴臉。
11號剛上線的《燃點》,是一部在17年創業鼎盛時期的紀錄片,甚至經緯合夥人說:“與創業相關的人都應該看一次《燃點》”。燃點裏麵把大多數人“以為”的創業,相對真實的投映在熒幕上,把創業這件事情解剖出來給大家品味。因為在創業的環境裏麵,失敗是必然的,成功是偶然。
也正因為如此,站在太極的另一邊的投資者,會發現波譎雲詭的一級市場的投資不比二級市場,信息不對稱,認知變現,你甚至分不清楚敵我,找不到方向,這些種種對於一個初出茅廬剛畢業滿懷希冀的孩子而言,直麵如此過分真實的社會,顯得不夠妥帖,甚至有些諷刺。不是害怕他們受傷,隻是不想以如此不堪的方式告訴他們,那些手握幾十億美金的合夥人,說的基本都是謊話。
02 | 病的究竟是畢業生還是行業 |
7年前,我從複旦畢業的時候,VCPE頂著科技創新的名號,在一級市場打得水深火熱,13-15年資本募資容易,也不講究服務體係,上市也不算難,稅收也不算重,出現了一係列互聯網+企業,比較有名的大家都還記得就是共享單車的彩虹車大戰,今年,戴維成為“老賴”被限製出行,ofo被爆出一係列還款危機。
共享單車這個20年前就有人做過失敗的案例,因為一級市場的風口,也掛上了“解決出行最後一公裏問題”估值一度上百億,真格的出現,把天使投資帶入了大眾視野,金沙江一戰成名,可能之前投資圈大部分人也都不認識朱嘯虎,在這些錯綜複雜的人民幣和美元基金背後,躺著的是更加複雜的LP以及利益糾葛。
而也就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期,頂級VCPE的準入標準第一條就是:北清複交或者藤校畢業。
如果你不是,那麽不好意思,我連和你說話的功夫都沒有。
這些偽優質資產的出現,讓人人都在做投資的景象開始盛行,小的基金人數就是一個剪刀手,一年也要投出十幾個項目,然而劣幣驅逐良幣,無論盤子大小,招人的標準都沒有改變:我們隻要北清複交。
18年8月,東方富海董事長陳瑋在複旦創投峰會上發表了“入行19年,現在投資圈的十大怪象”。
“我是中國做人民幣創投比較早的人,1999年進入這個行業,原來我是沒有白頭發,現在太多了。講一下中國創業投資環境,我自己覺得現在是我從業19年以來是最難的環境,真的是非常難。”
他提到募資難(應屆生也不懂);上市難(應屆生還是不懂)、行業亂(估計應屆生還沒有感觸到)、監管嚴(這點估計也不理解原委)。
其實總結來表達就是在資金流動性減少的當下,在GP遍地開花的現在,錢到底給哪個VCPE能有高收益率?
投資不是一件光鮮亮麗的活兒,也不是出入五星級酒店(好吧,很多基金合夥人是這樣)以及每天和CEO侃大山的活兒,這些守正出奇見招拆招才是現在投資圈的真實情況。
所以作為一個北清複交的應屆生,一畢業對任何行業任何細分崗位都沒有認知的情況下,急速壓縮成長周期,倒逼邏輯體係的急速搭建,看似簡單的投資報告撰寫,其實是對他們能力和未來發展的扼殺。
03 | 投資是認知的變現 |
之前一篇很火的文章《投資是認知變現》裏麵說到:
“投資即決策,而決策差異背後的根本是認知水平(“認知是大腦的決策算法”):投資就是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下注,投資的過程就是不斷地在勝率和賠率之間做平衡。”
馬雲所說的,任何一次機會的到來,都必將經曆四個階段: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來不及,也是同樣的邏輯。
所以來自景林的前任投資總結感歎:“不要說小朋友認知沒有辦法變現,現在互聯網日新月異,我都覺得我沒有辦法變現了。”
小陳去頂尖PE做的第一個項目就是教育領域,頂著VP的巨大壓力每天嘴裏念叨的都是“市場規模,完課率,轉化周期,規模經濟”等特別假大空的詞匯,再見到他的時候,他很恭敬的給我遞了一張名片:
“餘總,有機會我們再聊一下對行業的理解”
我苦笑的回答:“可以,就是不知道你想聊什麽?”
“行業,賽道,你們注冊用戶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Average Revenue Per User)多少?今年能賺多少錢?續費率如何?”
其實他可能不知道,這樣和企業溝通,不僅拿不到想要了解的細節數據,也發現不了企業真正的問題,悲催的是忙著招呼LP的合夥人,沒有辦法也來不及幫這些天資看起來高人一等的孩子形成他們的邏輯思考體係。
如此,他們的認知就是片麵的。也因此,那麽多投資人的孩子第一份工作都不是做投資的,他們本就深諳此道。
當然,我知道這篇文章改變不了任何VCPE招聘北清複交以及海歸名校的要求,畢竟對於VCPE的招聘而言,北清複交踩到雷的概率很低,但是大學生們,我說的不僅僅是北清複交的孩子們,應屆大學生不要一頭紮進VCPE,因為你們的閱曆,你們的認知,或者你們的成長空間,不應該不急速壓縮。
04 | 優秀公司向上引領候選人, 而非向下迎合 |
我衷心的希望投資圈重新審視現在的招聘現狀:
Value strength rather than weakness.(發現更多非名校學生的優點,而不是一棒子打死非名校的有經驗候選人);
當選擇北清複交候選人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其實那些985/211有創業甚至行研經曆的學生會有很多獨特的優點,其實每個人都有這些那些的缺點,沒有缺點的均衡發展帶來的是整體上的平庸,但是VCPE在應屆畢業生集體沒有辦法靠認知變現的時候,更多的應該讓這些有潛力的苗子去到實體企業,讓他們在現實環境與問題裏麵找答案,形成自己對於事物的價值體係判斷標準,了解一線的處事節奏,明白親手打樣的關鍵性。
在我看來:優秀的行業以及公司一定是向上引領候選人,而不是向下迎合,所以以這個標準,VCPE縱有光環無限,也不一定是我定義上的優秀。
北清複交的畢業生如果能更多的先接觸實體企業,了解商業運作價值與規律,不要被拔苗助長,這樣中國的創投圈也許才能健康可持續的長久活下去,並且收獲更多有閱曆,懂商業運作規律以及敢想敢衝的年輕人。
畢竟,我也希望中國的投資業未來更好,因為他們才是真正推動科技創新的力量,以及我們公司的融資,還靠你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