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rry

Jerry Wang, 海投全球創始人兼CEO
正文

出海印度:在信貸“痛點”中爆發的萬億級市場

(2019-11-26 07:16:14) 下一個
對印度的初印象,主要來自於20世紀末寶萊塢影片中的橋段:華麗的殿堂、精美的服飾、歡快的舞步。如果沒有親自到過這裏,你會以為這就是“歌舞殿堂”,來到這裏就會盡情享受音樂的律動、感受空氣中彌漫著的果子的香甜以及異域的神秘氣息。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我們通過14寸的屏幕了解到鏡頭下的印度:人滿為患的街道、衛生堪憂的街邊小吃、髒汙的恒河、惡劣的居住環境。
 
(印度街頭)
 
這刷新了我們對印度美輪美奐、異域情懷一麵認知。在聽聞印度的“髒亂差”後,想必很多人都沒有勇闖印度的勇氣了。不過一批來自中國的企業家、創業者視其為寶地,正瘋狂湧入。中國企業包括以VIVO、OPPO為代表的智能手機企業,以三一重工為代表的中國工程機械企業,以UC瀏覽器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以海爾為代表的電器企業...
 
印度對“探險者”的吸引力不僅限於中國,也吸引了來自美國的企業包括Google、Facebook、亞馬遜等等。諸如此類,越來越多的國際企業、品牌及創業者加大對印度市場的開拓力度。
 
外資對印度的紛紛入局,刺激了印度的經濟活力及消費潛力。同時也刺激了印度消費信貸市場的發展,印度消費信貸市場目前正如火如荼、風生水起。
 
印度消費信貸市場之所以肥沃,主要依托於以下幾點事實及關鍵數據。

01

人口紅利

也許媒體總是為了達到吸睛的目的,專愛聚焦於“奇葩”的事件,於是,印度阿三吊掛火車等“奇葩”新聞層出不窮。
 
(吊掛火車上的“蜘蛛俠”)
 
在這些“奇葩新聞”背後,你是否從中發現印度的一絲優勢?
 
截至2018年底,印度人口總數為13.6億,占世界總人口的17.8%,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印度和中國是唯二超過10億的世界人口大國,但與中國不同的是,印度人口平均年齡非常年輕。
 

從年齡分布上來看,印度人口結構年輕化,呈金字塔形。截止至 2018 年底,印度年齡在25歲以下的人口占總人口數的 45.7%,25-54歲之間的人口占總數的40.7%,整個國家的中值年齡為27.9歲。

       
這樣年輕化的人口結構能為印度帶來什麽呢?
 
印度年輕化的人口,降低了年輕一代的撫養壓力,由此增加了印度居民的可消費資產。眾多的年輕人口“滋生”了巨大的消費潛力。

02

印度經濟增長飛速

截至2018年6月,印度國民消費約為5149億美元,占其GDP的36%。
 
與此同時,近年來,印度的GDP一直保持高速增長,其增速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即使是在世界經濟增速放緩時,仍能保持平均7.3%的增長速度。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8年7月的最新預測,印度2018年及2019年的GDP增速將保持在7.3%-7.5%的水平。預計到2022年,印度GDP總量將躍升至全球第四位。
 
印度在強勁的經濟增長中催生了諸多行業機遇。
 
印度豐富的自然資源和蓬勃發展的國內市場對外國投資者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外國投資者在印度多個行業和領域,如礦業和能源、金融業、種植業、科技與媒體業等均有布局。
 
在跨國大企業入印布局時,創業大軍也紛紛加入搶占印度市場一塊份額,印度消費者的消費體驗得到大幅改善的同時,一個“關鍵難題”油然而生——借貸困難。

03

4G網絡、互聯網的發展

近年來,印度互聯網市場飛速發展,已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大互聯網市場。
 
截至2018年9月,印度互聯網使用人數達5.6億,較2014年增長1.98倍。與中國不同的是,印度的網絡時代沒有經曆過2G、3G,而是直接步入4G時代。技術和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使得印度使用智能手機的人數得以快速增長。印度對智能手機前所未有的需求使其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市場。
 

04

銀行卡、信用卡的普及程度低

在智能手機市場在印度大力發展同時,像亞馬遜、Flipkart(相當於中國的京東)等電商在印度也進行著大力的布局。
 
 “消費主義”也如舶來之物,跨過山脈來到此處,隨著外商對印度的不斷投資,印度市場呈現著活力和魅力,印度人雖然可以買到他們夢寐以求的商品和服務,但對於資金周轉困難的居民來說,提前透支並不是那麽的適用。
 
這主要是因為印度的銀行係統由國有銀行掌控,其主要的服務對象是國有企業和大型私人財團,普通民眾很難從銀行獲得服務。
 
在印度,使用現金幾乎已經形成一種固有習慣,銀行卡和信用卡的普及程度相對較低。根據安永會計師事務所2017年7月最新研究顯示,印度依然有19%的人口沒有銀行賬戶。
 
在這樣的消費痛點下,催生了金融科技市場的成長。

05

金融科技布局時

印度在金融科技領域雖是入場不久,但其金融科技市場漲勢迅速。普華永道2018年2月發布的印度金融市場報告顯示,印度已有超過1500家金融科技初創企業。
 
這一行業的大力發展得益於印度龐大的人口基數帶來的市場基礎、印度當地以創新為驅動的創業環境、以及近年來政府的大力支持。
 

相關利好政策包括:2016年底印度政府推行廢鈔運動,推動實現數字化經濟;2017年中推出了商品和服務稅(GST)稅改政策,實現稅收統一;引入統一支付接口(UPI),並使用數字身份證綁定金融服務等。

 
為什麽中國的金融科技公司要進入印度信貸市場呢?印度市場的誘惑力在哪裏?我們總結了以下幾點:
1.印度年輕人口多,信貸市場處於早起,提供了空間大且競爭小的市場。
2.印度監管完善且前置化。印度並不是先有市場,再有監管,將很多無相關資質和牌照的“投機取巧者”擋在大門之外,行業壁壘較高。
3.印度信貸資金主要來源於銀行機構,並且銀行可以提供資金杠杆。
4.印度官方信用局ID信息完善。
 
 
 
 
 

中國步入印度市場的門檻很高

 

 

 
 
 
 
 
印度的信貸市場還處於早期,吸引很多國內機構入駐的目的就在於早期市場的低競爭壓力,也難怪國內的創業者和金融機構都紛紛想去印度分一杯羹。印度人民雖友善,並不意味著印度市場“不收門票”。
 
中國團隊想進入印度互聯網金融市場的門檻相對較高,主要來自於以下四個方麵:
 
一,商業合規性門檻高:印度在外資公司的注冊/稅務/director等方麵要求較多,過程繁瑣,耗時較長。
 
二,資金池獲取難度大:對於初創公司取得金融企業信任難度非常大,需要較高的資金成本以及溝通成本。
 
三,當地資源拓?展阻力大:當地資源對新企業以及國外背景團隊建立信任感難度較大,需要一定的資源以及較高成本。
 
四,對當地用戶了解度不足:當地用戶屬性需要一段時間才能了解特征並建立精準化模型和運營策略,對新企業難度較大,耗時較高。
 
所以進入印度市場並不是像我們所說進入一塊“未開墾的大陸”那樣的簡單和自由,印度的嚴苛的市場門檻將無牌照、無資質、企圖“渾水摸魚”擾亂市場的一批人隔絕在外,有人覺得這個市場看似不好混。
 
正是這看似“不友好”的門檻下,更友好的助力了初創金融科技企業享受新興市場紅利,與此同時,也促進了印度本地金融科技市場的發展及合規。依托於以上背景,創業者、企業家、投資者在印度金融科技市場的“利潤”也是非常可觀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