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林彪與朝鮮戰爭--林彪是怎麽背上膽小鬼稱號的

(2006-01-19 17:43:47) 下一個
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開國領袖毛澤東》。在這個電視劇中有一段毛、周對話,毛問周誰當誌願軍司令合適,周答:林彪同誌。毛說,我找過他,他說有病,我建議由彭德懷同誌擔任,周答,我同意。看過該劇的人,都會認為林彪是膽小鬼,林彪不想掛帥的惡名是逃不掉了。由於該電視劇是柱子哥編的,不具有可考性,但是確有更大的危害性。而在那具有可考性的傳記和回憶錄中,按說應該可靠性比較強,但是如果讀的人不加以思考的話,資料就不是資料了,而是“飼料”了。 在洪學智的回憶錄這樣寫到:彭總說:“我是毛主席點將來的,本來該是林彪來,可是他說他有病,毛主席命令我來了!” ‘當天(10月5日),黨中央毛主席決定出兵朝鮮,並決定我去朝鮮。主席講:‘原來是想讓林彪去的,他對4野部隊熟悉,可是他說病了,去蘇聯治病去了,所以想讓你去。’ 毛主席問我同意不同意,我沒有推諉”臨危受命,怎麽好推諉呢?從愛國主義講,從國際主義講,我彭德懷都不能說一個‘不’字。” 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逄先知)編審的毛傳裏麵也是這樣描述的:十月二日下午,毛澤東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書記處會議,討論朝鮮半島局勢和中國出兵問題。毛澤東認為出兵朝鮮已是萬分火急。原擬派林彪率兵入朝,林彪托病推辭。毛澤東便決定派彭德懷掛帥出戰。會議決定十月四日召開擴大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正式討論誌願軍入朝作戰問題。毛澤東要周恩來派飛機到西安,將彭德懷接到北京參加會議。 913後,中央下發批判文件,內中提到,林彪“夥同”劉少奇反對出兵—然後便有許多演義故事出台,諸如怕死說,怕丟榮譽說,比較中立的生病說(最著名的是“林彪說他有病” ,反正是如果不加以研究,那林彪托病推辭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但是仔細想想,不是那麽一回事。同樣是洪學智的回憶錄,裏麵記載到13兵團調動,兵團部臨陣換將,均為101一手操辦。楚成瑞的回憶則提到,林彪家為準備林彪入朝事,很是忙亂了一陣。 首先我們要明確指出的是反對出兵和拒絕掛帥,兩者不是一回事。在剛建國的時候,還是有那麽點民主風氣的。10月1日,金日成向中共緊急請求派兵支援,10月2日,政治局擴大會,商議出兵與否,會議的一個議程,就是與會者各陳出兵利弊,以便決策。林彪在會議上指出中美軍隊火力裝備差距,傾向不出兵,如果這算是反對出兵,也是他作為會議參加者應盡的責任。實際上從十月二日到五日,中央開了三天會議。會上充分發揚了民主,毛盡管堅持出兵的意見,但是仍然認真聽取各種不同意見,讓大家把出兵的不利方麵和困難方麵充分地說出來,然後再說服大家。其實,對於打不打的問題,毛也是左思右想,想了很久。如聶榮臻所說,毛澤東對這件事確實是思之再三,煞費心血的。不是毛澤東好戰,問題是美國已經打到我們的國境線上了,不打怎麽辦? 後來毛對金日成講起這件事,說:“我們雖然擺了五個軍在鴨綠江邊,可是我們政治局總是定不了,這麽一翻,那麽一翻,這麽一翻,那麽一翻,嗯!最後還是決定了。” 所有的這一切都證明了對於林彪為代表的反對出兵的人的勢力的強大,史載有林劉周高等都是不讚同出兵的人。 十月四日下午,彭來到在毛主持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屬於中間插入。彭隻是側耳細聽,沒有發言。散會後,他來到楊尚昆住處,詳細了解會議情況。出席會議的有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林伯渠、董必武、彭真、陳雲、張聞天、彭德懷(會議中間趕到)、高崗。列席會議的有羅榮桓、林彪、鄧小平、饒漱石、薄一波、聶榮臻、鄧子恢、李富春、胡喬木、楊尚昆。 十月五日上午,受毛委托,鄧小平將彭德懷從北京飯店接到中南海毛辦公室。兩人進行了一次的談話。彭德懷表示擁護毛出兵援朝的決策。並且毛請彭在下午繼續舉行的政治局會議上擺擺彭自己的看法。實際上讓彭作為自己的救兵和說客。 下午的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仍然有兩種意見。在別人發言之後,彭德懷講述了自己的觀點。他說:“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爛了,等於解放戰爭晚勝利幾年。如美軍擺在鴨綠江岸和台灣,它要發動侵略戰爭,隨時都可以找到借口。” 會議最後作出決定,由彭德懷率誌願軍入朝作戰--這是很多的資料所描繪的。 這時真的做出了由彭德懷率誌願軍入朝作戰嘛?因為此說成立的話,那麽在林去蘇聯前,中央就研究做出了出兵決策,那麽林彪就有以病由推卻,就有拒絕掛帥的嫌疑了。 【原創】林彪與朝鮮戰爭之二--林彪是怎麽背上膽小鬼稱號的? 2004-11-30 14:56:18 【原創】林彪與朝鮮戰爭之二--林彪是怎麽背上膽小鬼稱號的? 大家都知道13兵團是林的四野舊部,該兵團不久前的調防安排,人事結構,補充加強,都是林一手操般的,奈何參戰決定一出,元帥頓時病倒?更為蹊蹺的是,10月2日以及隨後幾天召開的政治局會議,林彪基本參加,會議還未結束,就同周一起去蘇聯進行艱難的談判。談判是那種耗神費心的高層會議、協商、討價還價,還要勾心鬥角,這種腦力勞動是最熬人的,此點可從聶棋聖吸氧看出。這不是一個病人該幹的活。如果說論同斯大林關係的話,高崗應該比林彪也差不到哪兒去的。 關於林彪的事, 師哲在其回憶錄《在曆史巨人身邊》中是這麽描述的,“中央討論(是否出兵)時有兩種意見。另外……出兵朝鮮要取得蘇聯的支持和援助,因而也要聽取斯大林的看法。”所以“中央政治局會議還未結束,就派周恩來秘密訪問蘇聯。” 而同時也指出,林反對出兵,而參會多數也持反對意見,至少是反對立即出兵。另據康一民同誌回憶,林彪與周恩來同機到達莫斯科”——康一民,總理的機要秘書,是總理此次秘密出訪的兩個隨員之一,另一個是翻譯師哲。 可見林彪赴蘇的使命不僅僅是養病,而是負擔某種使命的-那就是同周一起做說客的。那麽林彪是不是膽小鬼,就取決於林去蘇之前中央有沒有決議出兵,如果說林走了之後才決議出兵的,那麽林在在旅途中或在蘇聯,都不會有膽小鬼之說了。 在一些普及型出版物中,這段曆史是被這樣描述的:10月2日,政治局開會,兩種意見議論紛紛,4日,彭總應招從西北飛京,考慮一夜後,第二天發言支持出兵,中央遂定下出兵決心,並決定彭總擔綱,10月8日發布組成誌願軍的命令。摩拳擦掌之際,蘇聯撤消出空軍承諾,中國出兵暫緩,毛讓總理前往蘇聯辦交涉,總理飛蘇聯——飛機搭載著去蘇養病的101;或者到莫斯科後,叫上已經在蘇養病的101——二人告訴斯大林,沒你的空軍,就沒我們的陸軍。討價還價中,毛電報到,不管空軍,咱自己幹了…… 也就是說,總理10月8日秘訪的使命就被改寫成辦理空軍交涉(也包括其他軍事援助),交涉條件是有空軍才出兵。101則是以起碼兩種方式設法養病,順便幫著總理敲邊鼓。如王樹增報告文學《遠東朝鮮戰爭》,就繪聲繪色描述到“當周恩來走在克裏姆林宮寬綽的走廊裏,走向斯大林辦公室的時候,他的身邊還有一位中國曆史上著名人物林彪。林彪是搭乘周恩來的飛機來蘇聯養病的,但當斯大林接見周恩來的時候,周恩來還是把林彪一起叫上。和斯大林的會見極其重要,身邊有證明人是必要的。” 但是隨從周林在蘇聯的師哲卻認為,總理秘密訪蘇是為了“聽取斯大林(對是否出兵)的看法”,但在其記述中表述卻是“不出兵” 。10月10日,周、林二人向斯大林以及蘇共政治局闡明了中共政治局的意見,頂住了斯大林的死說活說,就是不出兵。第二天,總理離開談判地——黑海之濱的阿布哈茲,回到莫斯科。101好象沒有同回,開始養病。毛在70年對金日成說:“雖然擺了5個軍在鴨綠江邊,可是我們政治局總定不了……後來不是總理去了,是帶不出兵的意見去的吧。” 可見林是在不知道中央要出兵的情況下離開北京的,不決定出兵怎麽會選帥呢?後來呢,而是在林不在時,決議更改為出兵,並委派彭德懷擔任司令官。而林同周是知會蘇聯,不出兵——順便養病。 師哲回憶到推脫掉出兵的周恩來從阿布哈茲返回莫斯科,日期大約為12日。當總理回到房間,準備坐下喝茶時,康一民收到國內電報——大意是,政治局多數同誌同意出兵……師某自己“大吃一驚”,報告給總理,總理第一反應是,有沒有搞錯? 師哲的回憶:“後來我才知道:周總理離京後,毛主席做了政治局委員們的工作,他說:我們不能見死不救。政治局的同誌見主席下了決心,自然也就沒什麽意見了。10月8日毛主席致電彭德懷及東北軍區和東北邊防軍負責人……:‘為了援助朝鮮……’並‘任命彭德懷同誌為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員’……因為總理正在旅途中,對這一切無從知曉。” 可見是毛又做了政治局委員工作,使大家同意出的兵。並且是在周林走後,同一天10月8日,毛發布“抗美援朝命令”該命令的內容之一是:任命彭德懷擔任誌願軍司令。為什麽說是在周林走後呢?因為8日離京的總理“對這一切無從知曉”,那麽,與總理同機離京的林應該也是無從知曉的。 在林無從知曉的情形下,中央又進行了討論;在林無從知曉的情形下,中央決定出兵參戰;在林無從知曉的情形下,任命彭德懷出任誌願軍司令……在林無從知曉的情形下,他背上怕死怕打敗仗的名聲……在913之後,更是在林無從知曉的情形下,不知道被加上了多少罪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