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牛齋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
個人資料
帕格尼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老海歸兒子紮根農村

(2024-01-09 06:37:33) 下一個

老海歸的子女們,大部分都有下鄉插隊的經曆。他們當中自願留在農村,放棄回城,放棄上學,放棄出國,紮根農村一輩子的人不敢說一個都沒有。在海外出生、隨父母回國的老海歸子女,幾乎敢肯定沒有一個人紮根農村。直到看了2019年9月《人民日報》海外版的一篇文章,這個“肯定”才被顛覆了。

這篇文章是這樣開始的: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急需恢複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就在此時,我父親於1951年6月應聘回國,擔任國家林業部部管高級工程師職務。我跟隨父親回到了祖國。他在英國劍橋大學擔任教授職務,精通七個國家語言,但是他卻放棄了優厚的待遇毅然回國,參加祖國建設,報效國家

這個“我”叫張明榮,文章的題目是“烏蒙山區的牧馬人”。文章用了不少篇幅記述自己從小受父親的影響,“父親的愛國敬業精神,一直熏陶著我,並影響著我的一生。

文革開始的時候,張明榮已經是貴州醫學院的大學生了,1968年和六位同學下鄉。大學生下鄉和中學生下鄉是有天壤之別的。中學生下鄉,前途渺茫,有被拋棄的感覺;大學生下鄉是鍛煉,最後由學校分配工作。

張明榮和同學們來到貧困的烏蒙山區,在公社衛生所為當地老鄉提供醫療服務,培養赤腳醫生,與老鄉同吃同住,生活極為艱苦。1970年,下鄉鍛煉結束,同學們都返校,等待分配工作。張明榮卻決定留在山區,三年後與當地一位姑娘結婚,在烏蒙山區的深山老林裏安了家,紮了根。

文革結束後,張明榮再次有機會回城。1979年3月6日,國家林業部為我父親召開了平反昭雪追悼大會,在組織的“決定”中認為,我父親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剛剛成立的時候毅然回國參加社會主義建設,是愛國主義的具體表現。他是一位愛國的、革命的知識分子;是一位有影響、受尊敬、有貢獻的科學家領導提出為張明榮調動工作,他卻謝絕了,繼續紮根農村。

張明榮的母親和姐姐已經移民美國了,回國探親時,告訴張明榮,讓他做好去美國的準備。張明榮卻說,我要像父親那樣,發揚愛國主義精神。我離不開培養我的祖國,離不開善良淳樸的鄉親,更離不開烏蒙山這片土地

張明榮以後多次被評為“全國優秀歸僑僑眷知識分子”、“全國歸僑僑眷先進個人”、“首屆全國五好文明家庭”,出席第六次、第七次全國歸僑僑眷代表大會,受到國家領導人接見。

張明榮的父親是誰,文章沒有提。從林業部為他召開平反昭雪大會看,大概在文革中受迫害致死。在已有的老海歸名單中,沒有對得上號的人。現在隻知道他父親姓張,不知名字,不知學業,不知出國日期等,網上查不出有關信息,很希望有知情者能提供線索。

(注:張明榮是1964年入學的大學生。推算一下,應該是1946年左右出生。要是父親1946年以後出國,應該是帶全家出國,1951年又帶全家回國,張明榮不是在英國出生。帶全家出國回國的老海歸不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世事輪回 回複 悄悄話 這是一個有特色的例子,他應該沒有受到當地老鄉的批鬥。謝謝博主長年專注這個題目。
林海平兔 回複 悄悄話 。。。他在英國劍橋大學擔任教授職務,精通七個國家語言,但是他卻放棄了優厚的待遇毅然回國。。。

可能從劍橋查找吧。。。
華府采菊人 回複 悄悄話 有一些四十年代後期出國留學, 五十年代初中期回來的海歸, 隻要看他的孩子們之間的年齡差距, 就能推斷出老子出國是不是帶了家屬。
若老大1944年出生, 老二1952年出生,就明白了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