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海外生活 · 第一次到美國(之五)
感受美國超市
我們在美國最愉快的是雙休日,這兩天,女兒開車帶我們去紐約、去費城、再去大西洋城,還去了國家森林公園,但是,去得最多的還是美國超市。因為我們三人一周吃的用的,必須在這兩天買回來。
在新澤西,我們經常去的是“美東”和“金門”兩個中國超市。這兩個中國超市,麵向生活在新澤西的華人,可以說,中國國內所有的品牌、名牌商品,在超市應有盡有。在這裏購物,就像走進了中國的商場,看到的90%以上是中國人。大約是在2010年吧,我們還在“美東”遇到了我的學生的媽媽。兩個中國超市的商品,幾乎100%是“中國製造”或產自中國。也搞不清楚那些季節性新鮮蔬菜,如“上海青”、武漢煨湯的“蓮藕”,是空運來的嗎?那也不可能那麽便宜呀!還常去美國最大的超市Costco。總之,不論是中國超市還是美國超市,與國內超市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們的管理模式。
在美國的超市裏沒有任何不尊重人的,如國內有些商場常見的“偷一罰十”的標語,也沒有如國內有些商場常見的“防客如防賊”的所謂“安全門”。顧客進門取購物車去任意選購自己需要的東西,出門交收銀員計價收費,然後,可以推著購物車直到停車場自己的小車旁,卸下物品後,將購物車放在指定地點就行了。2006年在加拿大溫莎的超市購物後,我大女兒特地帶我從自助通道出門,那裏沒有收銀員,但是,有一部電腦,顧客出門時,將所購物品按該物品上的標簽顯示,像收銀員那樣自己用那個儀器掃描一下,所有物品掃描完後,按電腦上顯示的錢數,“刷卡”付款就行了。我看周圍,沒有超市的工作人員在監視,從這裏走出去的大多是年輕人,也沒有發現誰“偷”東西出去了。當時我就想,目前在中國肯定不能這樣做。但是,有些東西,我們是可以向他們學習的。比如,無條件退貨。2000年在新澤西,我看到,小女兒先在一個商場花9.9美元買了一張駕駛座下的塑料墊,後在另一商場發現同樣的東西,卻隻要6.9美元,立即買下這一張,回頭就去退了那一張。那個商場的工作人員什麽也沒問,就辦了退貨手續。當然,退貨必須有該商場的電腦小票,否則,是不能辦的。2006年在加拿大溫莎,大女兒先在一個商場花19.9加元為我買了一副老花鏡,後在另一商場發現同樣的老花鏡,卻隻要9.9加元,立即買下這一副,回頭就去退了那一副。在美國和加拿大的超市出口處,都有一個專門負責退貨的櫃台,方便顧客退貨,且不問顧客退貨的理由。
我們中國現在特別強調“以人為本”,我看美國也好,加拿大也好,那超市裏的設施真正是“以人為本”。隨處可見的靠椅,可供逛累了的顧客在那裏坐一坐,喝杯可樂,而且很多靠椅對麵的還放一部大電視機,讓顧客一邊休息,一邊看電視。還有更人性化的,是可供帶孩子的年輕夫婦一家人使用的衛生間,它比一般的衛生間要大得多,還設有給小孩換“尿不濕”的桌台等。每個超市都有兒童遊樂的場所,帶兒童逛超市,你可以用自帶的兒童車,也可以用超市的兒童車。
中國古人說:“柴、米、油、鹽、醬、醋、茶”開門七件事。現代美國和加拿大是不用“柴”的,全都用電。當然,現代中國許多大、中城市也不用“柴”了,但主要是用“氣”,而不是電。那剩下的六件事是每周必須去超市解決的。每周,我們三人需要40美元左右買回主食、副食,還有肉、蛋、牛奶等。我們三人也曾在美國的中國餐館、韓國餐館以及美國餐館吃過飯,一餐便飯所花的錢相當於我們在家吃一周花的錢。這種消費的價格比,與國內也大體差不多。
其實,在國內,我是不喜歡逛商場的,如果需要什麽,我直接去商場的某一櫃台,買了東西就走人。在美國就不一樣了,除了紐約那樣的大中城市公交係統比較發達外,其他地方人們出行全都是私家車。我們客居他鄉,即使會開車,也沒有資格開啊!女兒要上班,我們一周就有五天出不了門。所以,我非常高興在那兩天陪女兒和她媽媽逛超市。哪怕坐在超市看那聽不懂的電視,也比悶在“家”裏好多了!
在美國感受超市也是雙休日一樂啊!
【附錄】笑談邂逅 ·在新澤西偶遇我的學生
大約在2010年吧,我和老伴來美國後,住在澤西市女兒家。每天上午十點左右,風和日麗之時,我們就去哈德森河邊走一走,然後到PATH Exchange 車站旁邊,一個從河邊伸向離岸約五六十米的木板鋪的大平台上,去參加華人聚會。那裏是來探親的住在附近的中國老人早晚的聚集地,老太婆們在音樂聲中歡快地跳著廣場舞,老頭們就三五成群天南海北地神侃一通。
現在也記不清是哪一天了,快到吃午飯時間,我和老伴從那平台上走到河邊時,隻見迎麵大樓裏走出來的一位漂亮的華人女士,看著我說:“李老師!您怎麽在這裏呀!”
“你是FZP!你怎麽在這裏呢?”
她回頭指著那棟大樓說:“我在這裏上班呀!”
她在華中師大一附中讀初中時,是我們年級一班的,高中三年是我的學生,後來考取了武漢大學。我也調到海南去了。一晃二十多年沒見了。
我告訴她,我女兒在曼哈頓上班,住在這裏。我們經常來河邊散步。
她是下樓去吃午飯的,剛好遇到我們,一眼就認出來了,說:“李老師還是那麽精神!”她一定要請我們一起去吃飯。
我說,我們就住在前麵那一棟樓,我請她去我們家吃武漢飯菜,邊吃邊聊多好。
她說:“下一次吧!我一定要專程去看望您,吃您做的家鄉飯!今天就讓我請您們吃點洋餐吧!”
邊走邊聊,後來還是在一家不中也不西的東南亞餐廳就餐。一坐下來,她就說:
“李老師,您先讓我簡單匯報一下吧!我的先生也是武漢大學畢業的,他是學物理的,博士畢業。我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已經上小學了。我現在這個銀行上班。”
“今天遇到您,也許是天意吧!”
“怎麽說?”
“我先生想了解國內做留學中介的情況。遇到您這位老教師,不是正好嗎?改天,我和我先生來拜訪您再具體聊吧。”
“好的。非常歡迎!”
我們約定一周後的星期日下午來我們女兒家。
我們在客廳坐下來後,她介紹說:
“先生叫DZ,你們聊吧!”
我看D博士體魄健壯,健康的古銅色皮膚。一聊,才知道,他還是全美業餘高爾夫冠軍。
他談起準備回國辦一個留學機構,說得比較詳細,計劃也比較周全,理科博士的邏輯思維就是非同一般。
我特別讚成他在美國注冊一個公司,充分發揮他在這邊的資源優勢及背景影響力。後來他創立的“普頓教育”公司,在深圳做得非常成功!
如果說我和FZP在哈德森河邊偶遇是奇跡,那我與初中語文實驗班的學生LYH的相遇更具傳奇色彩。
也是在那一年,偶遇FZP之後不久。我們去“美東”超市買一周的生活必需品。
我和老伴正在蔬菜攤位挑選蓮藕時,老伴用武漢話說:“這個藕跟我們武漢的差不多呢!”
我還沒有來得及搭話,旁邊一位老人:“以哦!(武漢口音‘yi,e’表示驚訝) ,你呀們(武漢口音‘您’)是武漢人啊!”
“是呀!”
“你呀們是武漢哪裏的呢?”
“我們住在武昌千家街華師一附中。您呢?”
“真是越說越近,我們就住在首義路。哎呀!真是太巧了!我姑娘就是你們學校畢業的呀!”
“您的姑娘叫什麽名字呢?”
“LYH。”
“哈哈!我是她的初中班主任李培永呀!”
原來,她是LYH的媽媽!初中三年,都是學生的爸爸與我聯係。當時她爸爸是武漢市一個中學的教導主任,幾乎每個月李主任都要來學校了解女兒的學習情況、在校表現,我們經常就孩子這個年齡段的教育教學問題交流看法。每次家長會也是他來參加,我們非常熟悉。李主任是一位熱心快腸的人,當年為我老伴從漢口調到武昌費了不少心,幫了許多忙,我們至今難忘。
當天,我就與LYH聯係上了。並告訴她FZP的電話號碼。
當年春節,LYH邀請我們一家和FZP一家去她們家一起過年。
LYH的先生是她的大學同學,來美國後,是聯合國的終身雇員。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已經讀小學了。她們夫婦二人事業有成,家庭和睦,雙方父母退休後經常來美國與他們共享天倫之樂。
我們三家十幾個人歡聚一堂,四個孩子在寬敞溫暖的幾個房間之間追逐嬉戲,四個老人在客廳笑談今天、昨天和明天,他們幾個同齡人自有他們在海外的共同話題。大家各得其所,其樂融融!
中國“年飯”在央視春晚的音樂聲中開始,大家共祝節日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