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農墾中學十年(2401)舉家南下,飄洋過海還是去教書
賴校長來信讓我以海南農墾中學的名義去河北承德參加全國語文教改會議。在會議上遇到許多熟悉的專家學者,全國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會長、人教社總編劉國正先生特地找我談話,殷切希望我到海南繼續進行語文教改。並交給我一項重要任務,希望我到海南後,盡快與當地教研部門聯係,把海南省中學語文教研會建起來。先生語重心長地說:“你去把海南中語會建起了,就是幫了我一個大忙啊!現在全國中語會就差海南省了!”
1990年8月9日承德會議結束,立即乘火車回武漢,準備搬家。這是我一生的第二次搬家。兩次搬家都是因為我的工作調動。而每一次調動工作都深刻地影響我的家庭,特別是對正在成長中的兩個女兒,更是影響她們人生的裏程碑。
第一次搬家是從武漢市的礄口區水廠路中學搬到位於武昌區千家街的華師一附中,也就是說,我從長江以北搬到了長江以南。雖然經曆了許多曲折,終於從一般中學搬到了湖北省著名的重點中學——華中師大一附中。我們第一次搬家隻是過了江,這次搬家則是跨海了!
如果說第一次搬家回到母校是回到了家,那這次搬家,則是離家遠行啊!既依依不舍,又期待詩和遠方!
從承德回到武漢,第一件事就是去聯係集裝箱。與他們約定8月17日到學校教師公寓樓下來裝箱。結果他們延誤到18日下午三點鍾才來,那位來負責裝車的師傅笑著說:“今天裝車去海南是好兆頭呀!818就是南方人說的發一發呀!”謝謝師傅最美的祝福!
今天得到消息來幫忙搬家的除了親朋好友外,更多的是我們88屆的學生:計偉、王江、趙勁鬆、孫涵、汪深、張曉明、唐勝、顧禕晛等。真是人多力量大呀!很快就搬完了必須帶走的家具和全部藏書,裝滿了一個5T的集裝箱。
接著幾天就是親朋好友輪番為我們一家離漢赴瓊舉行餞行宴會。道不完的離別之深情,說不盡的往日之趣事,聲聲祝福句句動聽,難以忘懷!
8月31日下午4點,到武昌火車站站台送別的有:大姐、二姐、小弟和詹柄椿、嚴育開、向求培、吳誌富等老師,以及在武昌火車站工作的69屆學生孫紅焰等。
9月1日晚上10點抵達湛江火車站,賴校長派總務處柯主任到湛江翠園酒店等候我們一家,安排住下之後,約定第二天早上去湛江火車站領集裝箱,柯主任找貨車來裝車。當晚5點到海安,乘汽車輪渡到海口,10點到農墾中學。教導處陳良興副主任帶我班上的學生來幫忙,很快把全部物品搬到四樓我的新家客廳了。我們到淩晨4點半才基本理順。下午,賴校長來家中看望,讓我們先休息兩天,再談工作。我對賴校長說:“家務整理可以慢慢來,學生已經開學了,我們明天就到班上去與學生見麵,先上課吧!“
作為班主任,第一節課講什麽呢?
自我介紹之後,首先祝賀大家憑自己的實力,考取了省重點中學——農墾中學!你們今天能坐在這裏,確實不簡單!我聽賴校長說,你們每一個人都是你們所在農場中學中考的第一名!這說明你們現在的基礎很好,三年後打算去哪裏?請記住古人說的“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希望大家將來一定要跨過瓊州海峽,往北走,越往北越好!中國最好的大學在北京!
第二,要想上最好的大學,就要下苦功學會打“漁“。在黑板上大寫”漁“和”魚“,就是說一定要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學會學習。
第三,未來社會需要大家會說話,從現在起你們就要練習說話。每天早自習前進行三分鍾說話訓練。按學號輪流,每天一個人上講台去說話。說什麽都可以,不許照稿子唸。說話必須做到“大膽、大方、大聲“,所謂大聲,就是坐在最後一排的同學能夠聽得清清楚楚。要求必須說普通話。
第四,除了班幹部外,每天上台“說話“的同學就是當天的”值日生“。值日生要負責寫《班級日誌》。記錄班上當天發生好事、趣事;表揚好人好事,批評不良現象;評論各科的教與學,特別要注意研究學習方法。
第五,感謝昨天晚上幫我搬家的男同學。昨天晚上看到大多數同學穿著拖鞋跑上跑下,非常擔心你們上下樓梯的安全。今天來到教室,還看到不少同學穿著拖鞋。因為海南天熱嗎?同學們,你們未來將是一代高級知識分子啊!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注重自己的儀表!在正式場合,一定要著裝整潔,一定要穿鞋!拖鞋隻能在家(學生宿舍)穿。從下午開始,你們隻要進入學校的教學活動區域,一律不準穿拖鞋。三天之內,值日生要注意提醒大家,三天之後,發現穿拖鞋進教室,一律沒收。
作為語文老師,第一節課講什麽呢?
第一,請大家立即背誦陶行知的“提問詩”:“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隻在‘每事問。’”(《陶行知教育文選》第307頁)
首先鼓勵學生敢想、敢說、敢問,同時要求大家預習每一篇課文,上每一堂課,都要質疑問難,培養學生敢想敢問敢說的精神。
“每事問”是“孔子入太廟,‘每事問’”,就是質疑問難,就是要敢於提出問題。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要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課前預習要做到九個字:“翻一翻”、“看一看”、“讀一讀”。
翻一翻:開學前拿到新書後,從頭到尾翻一遍,學會“瀏覽”;
看一看:每周日抽時間看一看下周要學習的內容,學會“速讀”;
讀一讀:每天晚自習讀一讀第二天要學習的內容,學會“精讀”。
“瀏覽”自古以來就是一種讀書的方式,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掃描式和跳讀式。開學前把新教材翻一翻,了解這一冊課本的知識結構及其體係,以便樹立整體觀念,站在全局的高度進行學習。
“速讀”顧名思義就是快速閱讀。其目的是看一看下周一個單元的學習內容。
“精讀”要求仔細閱讀第二天要學習的內容,以便掌握老師的教學要點和重點。
要求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指導學生掌握圈點勾畫的方法,還規定了圈點勾畫的符號。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可見,邊讀邊思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要求學生做到“三思”:
課前思考:預習課文後能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課堂思考:聽講過程中能提出自己的見解,敢於質疑名家名篇,敢於質疑老師的講解。
課後思考:課堂上掌握了哪些知識,還有哪些知識沒有掌握。
最後,我們還要求學生養成經常練筆的良好習慣,這也是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中“作文教學”的要求:“要指導學生課外經常練筆,把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隨時寫下來,以提高寫作能力”。
要求每一個學生準備一個厚一點的日記本。前麵五六頁先空著,以便這一本寫完後在空著的這幾頁寫練筆文目錄。從第七頁開始寫第一篇“課外練筆文“。練筆文寫什麽、怎麽寫、寫多少字,由學生自己決定。每周必須寫三篇以上。
誠然,學語文的良好習慣還有許多,但作為一名高中學生,如果能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邊讀邊思”、“經常練筆”等三種習慣,再有一套比較科學的學習方法,那麽,他不僅能適應現代語文教學,而且還能提高學習效率,更有利於將來大學的學習。
課內作文,按教學大綱要求,每兩周必須完成一篇。每次課內作文必須在兩節課內(兩節課間十分鍾不休息,總共100分鍾)完成。單周寫作文,雙周兩節課自改或互改作文,最後由老師來總評這一次課內作文的寫作和評改情況。
最後,向大家介紹我教過的學生汪深,他是1988年第二十屆國際化學奧賽冠軍。後來在清華大學讀大一時給我寫信說:“我認為學習動機是很重要的。這是‘主動學’與‘被動學’(不管自己承認不承認,有些人雖然確實很努力,但不屬於‘主動學’)的分水嶺。我在學習中起作用的是強烈的求知欲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濃厚的興趣。”
“我的興趣非常廣泛。高一學文言文,我回家從爸爸媽媽的書櫃中把《莊子》、《史記》、《左傳》、《夢溪筆談》等都搬出來了,一是為了查找課文的出處;二是想盡可能多讀一些,提高對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對中國文化的進一步了解。”
要問汪深的興趣究竟在哪方麵,當時實在誰也說不清楚。對數、理、化有興趣就不必說了,還在初中階段,他就已連續五次獲得過武漢市、湖北省、乃至全國數學競賽的二、三等獎,武漢市化學競賽三等獎。
單說語文吧,他不僅喜歡背誦文言文,還特別喜歡參加語文課外活動:詩人雷子明來學校給寫作愛好者講詩歌的創作與欣賞,他擠在第一排聽講,後來,還在課餘寫了一首抒情詩。著名青年作家董宏猷每次來班上講寫作時,他都聽得非常認真。班上的“小記者”去采訪著名的怪味作家祖慰,他和同學們有說有笑地走在最前麵。參加湖北省高中作文競賽,他的作文榮獲二等獎。……
怎麽才能做到汪深說的“主動學”呢?
那就是“五步學習法”:預習——聽講——複習——做作業——小結“
預習:前麵講的語文預習方法,適用各學科。預習一定要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以便上課時注意聽老師怎麽講那些你不懂的問題。
聽講:一個優秀教師講每一節課,都能做到,“要點清晰,重點突出,難點突破“。作為學生要會聽課,一節課下來,明確要點了嗎?掌握重點了嗎?搞懂難點了嗎?
複習:被動學習的學生一般都是下課後先做老師布置的作業,而主動學習的學生都是先複習老師上課講的內容,認真地看,仔細地讀,包括課本上的作業題,然後再去做作業。我記得高一結束時,化學老師對我說:“你的學習委員汪深一個學期都沒有做作業,期末總評沒有平時成績,怎麽辦?“我找汪深個別談話,他說:”書上的那些作業題,我一看就知道答案,還做什麽呢?”我對化學老師說:“那就按期末考試成績算吧!下學期請您每節課後另外給他布置難一點的作業,您看行不行?”
做作業:一定要獨立完成,特別要學會看老師的批改,找到自己的主要問題。請大家記住孔子對他的學生說的“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複也。”
小結:一周一單元小結,一月一總結。
最後,以荀子《勸學》中的一段話,總結上午兩節節課講的內容吧:“吾嚐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嚐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裏;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八十年代初,我給語文實驗班的學生講這一段話時,曾經問過學生,九十年代的今天也問問大家:處在現代化社會的你們要掌握哪些工具,將來走上社會才能做到“善假於物”呢?
我告訴他們,有遠見的教育家說一定要學會:英語、電腦和開車。
相信曾聽過我講課的學生一定沒有忘記“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附錄一】回國雜記之十四 師生小聚話當年
2018年回國之前,農墾中學1993年高中畢業的幾個學生,在微信中詢問我回海口的時間,盼望到時一起聚一聚。四月中旬回到故鄉武漢,直到八月底才飛回海口。
九月一號下午三點,符文峰、程榮、彭超、林紹童、張德興等,請我到我家附近的京華城喜喜港式茶餐廳包廂小聚。
一見麵,聚會召集人、當年班上的生活委員符文峰就解釋說,本來還有十幾個同學都要來的,沒有想到今天是學生開學第一天,他們都要送孩子去上學,非常遺憾,趕不來。這是我的組織工作失誤!
他們現在正是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齡段,“忙”是常態,可以理解。來的人少也好呀!大家都可以暢所欲言,盡情表達呀!
這批學生也是我到農墾中學教的第一屆學生。他們來的幾個人大學畢業都二十多年了。符文峰畢業於成都電子科技大學,程榮是海南大學的,彭超是中國地質大學的,林紹童是蘭州大學的,張德興是西南政法大學的。逐一問各位後得知,他們都已成家立業,家庭幸福,事業有成。
他們以茶代酒,首先敬我一杯,感謝師恩。非常慶幸自己在農墾中學遇到我們這群武漢來的老師。
他們深情回憶,說李老師來海南第一天給我們上課,就成了我們同學之間互傳的一段佳話。開學第一次班會聽了李老師的講話更是激動不已。至今還記得李老師說三年後你們一定要“走出海南島”,到大陸去讀大學!七八年後,你們要走出國門,去美國、去發達國家留學!現在看我們班的同學,大多數三年後到大陸讀大學,後來出國留學的也有三四個。
李老師還要求我們一定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更新學習觀念,學會科學思維,掌握學習方法。特別強調要認真完成課內作文,更要堅持寫課外練筆文,每周至少寫三篇。
符文峰說:“記得我們農場的符誌甘同學在墾中讀了高中又回縣城複讀。他曾聽過您的課和遊老師的數學課,感歎你們兩位老師講課的水平比縣城老師高許多許多。所以我們非常慶幸能夠成為您的學生啊!”
海南省農墾中學是當年海南省重點中學,也是農墾係統的重點中學。省教育廳規定高中隻能招收農墾係統所屬各農場中學的初中畢業生。我們這個班的學生就是來自全島各個農場,95%是住校生,有些家庭貧困的學生一個學期才能回一次家。
他們個個淳樸善良,勤奮刻苦,像畢業於武漢大學、現任三亞市財稅局總會計師的劉錫安同學,有一次在三亞請我吃飯時,深情地對我說:“李老師,當年我們班好多同學從來沒有在淩晨一點之前睡過覺的呀!”
“我幾乎每天晚上都去你們宿舍檢查呀!你們都很聽話,按時熄燈睡覺了啊!”
“老師您前腳走,我們後腳就開始夜讀了,或點蠟燭、或用手電筒照亮那寄托我們前途的課本,聚精會神一邊看書,一邊對照老師上課講的筆記,回憶思考,咀嚼消化。我們渴望成才,我們深知來自落後的農場中學,如果不努力,就跟不上老師的教學進度。將來就沒有前途!”
他還說到,我們都非常聽你們這些從武漢來的老師的話,隻要是你們要求我們做的事,即使明明知道高考是不會考的,我們也自覺執行。記得老師從上第一節語文課開始,就要求我們練習說話能力。每節課用三到五分鍾,學生按座次輪流走上講台練習說話能力。要求必須講普通話;講話聲音必須讓坐在最後一排的同學都能夠聽到;講什麽都可以,但至少要講三分鍾。
他說:“老師啊,真沒有想到一二十年後發揮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原來,2014年上半年三亞市政府給全市市民發物價補貼大紅包,每一位三亞市民補助360元,在全國引起轟動效應。中央電視台白岩鬆主持的《新聞1+1》5月6日來三亞采訪,市委書記和市長讓財稅局負責接待。劉錫安代表市政府接待中央台記者,回答提問鎮定自若,吐詞清楚,要點明確,重點突出,播出後效果非常好。市委書記表揚他,他說要感謝我的高中語文老師,如果沒有他當年對我們進行說話訓練,我不可能講得好啊!
符文峰剛才說“慶幸”一席話,不僅激起了我想到劉錫安同學,而且馬上想到在座的張德興律師。前幾年,我的一位在海口的同學,因房產糾紛打官司,我請他去幫幫我的那位同學。官司打贏之後,我的同學對他讚不絕口,她說,你的學生真是非常不錯,做事認真負責,上法庭之前做足了功課,在法庭上能言善辯。真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律師!我問坐在我邊上的張德興,你還記得我的同學那件官司吧,她非常感謝你!我以後遇到官司,你可要幫我啊!他笑著說:“一定!一定!”
大家在一起更多的是回憶當年在農墾中學的往事!
大家七嘴八舌。聊到當年給他們講的,我的學生汪深1988年在芬蘭舉行的化學奧賽奪得金牌第一名的故事;還聊到張必琨先生給他們上文言文的學習心得;還有兩位語言大師知之為知之的做學問的態度等等,現在回想起來記憶猶新!真是受益終身啊!
符文峰說,人們總是說人與人之間邂逅是一種緣分,現在回憶起來,我們高一(6)班和李老師的相遇就是緣分呢!想起我們和李老師在農墾中學共同度過的三年時光,都會記憶猶新的!符文鋒轉告劉錫安說的: 二十多年過去了,我隻是模糊地記得張必錕老師曾給我們上過課,許多具體情況現在也記不清了。前幾天看到李老師寫的《一生教語文的張必錕先生》,在家裏找出我珍藏的《練筆本》,感謝李老師當年要求我們每周寫練筆文養成的好習慣,讓我在當時猶如攝像機一樣錄下了張老師上課的一些細節。重溫這些內容,讓我覺得張老師教我們那一段時間雖然非常短暫,但是卻給了我們受益終身的寶貴財富。難忘師恩,感謝張必錕老師!(賴校長曾請張必錕老師到農墾中學當顧問一年,那一年,我外出開會就請張老師代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