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遇見(2) 在新澤西偶遇我的學生
大約在2010年吧,我和老伴來美國後,住在澤西市女兒家。每天上午十點左右,風和日麗之時,我們就去哈德森河邊走一走,然後到PATH Exchange 車站旁邊,一個從河邊伸向離岸約五六十米的木板鋪的大平台上,那裏是來探親的住在附近的中國老人聚集地,老太婆們在音樂聲中歡快地跳著廣場舞,老頭們就三五成群天南海北地神侃一通。
現在也記不清是哪一天了,快到吃午飯時間,我和老伴從那平台上走到河邊時,隻見迎麵大樓裏走出來的一位漂亮的華人女士,看著我說:“李老師!您怎麽在這裏呀!”
“你是付子萍!你怎麽在這裏呢?”
她回頭指著那棟大樓說:“我在這裏上班呀!”
她讀初中時,是我們年級一班的,高中三年是我語文實驗班的學生,後來考取了武漢大學。我也調到海南去了。一晃二十多年沒見了。
我告訴她,我女兒在曼哈頓上班,住在這裏。我們經常來河邊散步。
她是下樓去吃午飯的,剛好遇到我們,一眼就認出來了,說:“李老師還是那麽精神!”她一定要請我們一起去飯。
我說我們就住在前麵那一棟樓,我請她去我們家吃武漢飯菜,邊吃邊聊多好。
她說:“下一次吧!我一定要專程去看望您,吃您做的家鄉飯!今天就讓我請您們吃點洋餐吧!”
邊走邊聊,後來還是在一家不中也不西的東南亞餐廳就餐。一坐下來,她就說:
“先讓我簡單匯報一下吧!我的先生也是武漢大學畢業的,他是學物理的,博士畢業。我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已經上小學了。我現在這個銀行上班。”
“今天遇到您,也許是天意吧!”
“怎麽說?”
“我先生想了解國內做留學中介的情況。遇到您這位老教師,不是正好嗎?改天,我和我先生來拜訪您再具體聊吧。”
“好的。非常歡迎!”
我們約定一周後的星期日下午來我們女兒家。
一周後,我們在客廳坐下來後,她介紹說:
“先生叫丁建中,是楊振寧的關門弟子。你們聊吧!”
我看丁博士體魄健壯,健康的古銅色皮膚。一聊,才知道,他還是全美業餘高爾夫冠軍。
他談起準備回國辦一個留學機構,說得比較詳細,計劃也比較周全,理科博士的邏輯思維就是非同一般。
我特別讚成他在美國注冊一個公司,充分發揮他在這邊的資源優勢及背景影響力。後來他創立的“美國普頓教育”公司,在深圳做得非常成功!
如果說我和付子萍在哈德森河邊偶遇是奇跡,那我與初中語文實驗班的學生李映暉的相遇更具傳奇色彩。
也是在那一年,偶遇付子萍之後不久。我們去新澤西的“美東”中國超市買一周的生活必需品。
我和老伴正在蔬菜攤位挑選蓮藕時,老伴用武漢話說:“這個藕跟我們武漢的差不多呢!”
我還沒有來得及搭話,旁邊一位老人:“咦哦(武漢口音‘yi,e’表示驚訝)!你呀們(武漢口音‘您’)是武漢人啊!”
“是呀!”
“你呀們是武漢哪裏的呢?”
“我們住在武昌千家街華師一附中。您呢?”
“真是越說越近,我們就住在首義路。哎呀!真是太巧了!我姑娘就是你們學校畢業的呀!”
“您的姑娘叫什麽名字呢?”
“李映暉。”
“哈哈!我是她的班主任李培永呀!”
原來,她是李映暉的媽媽!初中三年,都是她爸爸與我聯係。高一還在我們語文實驗班(理科),高二文理分科到文科班,後來卡歐了南京大學英語係。當時她爸爸是武漢市三十九中學的教導主任,幾乎每個月他都要來學校了解他女兒的學習情況、在校表現,我們經常就孩子這個年齡段的教育教學問題交流看法。每次家長會也是他來參加,我們非常熟悉。李主任是一位熱心快腸的人,當年為我老伴從漢口調到武昌費了不少心,幫了許多忙,我們至今難忘。
當天,我就與李映暉聯係上了。並告訴她付子萍的電話號碼。
當年春節,你映暉邀請我們一家和付子萍一家去她們家一起過年。
李映暉的先生是她的大學同學,來美國後,是聯合國的終身雇員。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已經讀小學了。她們夫婦二人事業有成,家庭和睦,雙方父母退休後經常來美國與他們共享天倫之樂。
我們三家十幾個人歡聚一堂,四個孩子在寬敞溫暖的幾個房間之間追逐嬉戲;我和老伴與李映暉的父母在客廳笑談今天、昨天和明天;他們幾個同齡人自有他們在海外生活和工作的共同話題。大家各得其所,其樂融融!
中國“年飯”在央視春晚的音樂聲中開始,大家共祝節日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