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以忘憂

古稀之年,知足常樂,助人為樂,自尋其樂!
個人資料
李培永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俚語新解(1)歪歪灶對歪歪鍋

(2022-10-05 06:09:20) 下一個

俚語新解(1)歪歪灶對歪歪鍋

這個俚語,是上世紀湖北省黃陂縣(現為武漢市黃陂區)農村人說的話。其語意不難理解,說的是百姓生活中“灶”與“鍋”不可分離的關係,歪歪灶正好與歪歪鍋配對,這是本義。它的比喻義就相當豐富了。

話說文革後期,我的一位親密戰友,師資短訓結業後分配到武漢市某中學工作。作為一位中學語文教師,他能說會道,從小生活在武漢繁華的商業區,他的父親是一個三輪車夫,言語之中世俗俚語總是隨口而出,耳濡目染,練就了他的風趣幽默的口才。他的小學語文老師,嚴格的寫字訓練,讓他後來不僅鉛筆字、鋼筆字、毛筆字寫得非常好,而且在短訓班兩年,還練就一手漂亮的粉筆字。完全具備了一位優秀語文教師的“一口話一手字”的良好素質。

但是,他分到那個中學以後,領導發現他的最大優點是,不僅聽領導的話,而且特別能吃苦耐勞。當然,這些優點也是從小受家庭熏染及父母教育的結果。他父親每天早出晚歸,踩著三輪車滿街去拉客,為一家人賺生活費,他作為一個男孩子,從九歲多發蒙讀小學起,放學回家就要為媽媽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年齡再稍長,家裏挑水賣煤等一些重活都是他去做,養成了熱愛勞動的好習慣。

於是,領導給他分配了一個非常光榮而艱巨的任務,負責組織領導學校挖防空洞的工作,落實上級“備戰備荒為人民”、“深挖洞廣積糧”的任務。從此,他身先士卒,晴天滿身灰,雨天一身泥,“戰鬥”在防空洞的工地。學校領導為了鼓勵他繼續努力,決定發展他入黨。入黨後,麵對老朋友的祝賀,他笑稱自己是阿爾巴尼亞的勞動黨員。

學校黨支部一致通過了發展他為預備黨員。沒有想到區教育局黨委組織科要求學校黨支部,進一步了解他父親的曆史及他的愛人(那個年代還不時興稱“夫人”)的家庭背景情況。

他的父親解放前,被抓壯丁當過“國軍”,解放軍百萬雄師過大江時,父親逃跑回到黃陂老家。漢口解放後,到漢口六渡橋最繁華的商業區,當了一個三輪車夫,就在“武漢一男中”操場圍牆外搭了一個簡易棚子,一家四口蝸居在那裏。當時他隻有七八歲,真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父親早出晚歸踩三輪養家糊口,媽媽外出打零工貼補家用,他在那個外邊下大雨屋裏下小雨的破茅房帶著弟弟玩。

他的父母靠著中國農民堅持不懈的勤巴苦做和勤儉節約的精神,日積月累,終於將破茅草房變成了一棟簡易的二層樓房了。

他出生在這樣一個“偽軍”家庭,又因為解放初期父親頂撞街道辦事處主任,而被定為“壞分子”,屬於“地富反壞右”之列。1965年考大學,他理所當然“不宜錄取”。因為高考成績優秀,而被武漢市教育局錄用為中學語文老師。在湖北省實驗師範學校培訓兩年期間,就開始與也是“不宜錄取”的、如今白頭到老的老伴談戀愛。他比我們同屆的同學大三四歲,短訓結業分到學校不久,他就結婚了。他的愛人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遺憾的是一生鍾愛畫畫的父親1957年被打成“右派”。

她父親被打成右派的原因,真是聞所未聞,可謂“奇聞”“奇冤”。直接後果是“一人被冤,全家受罪”。

她父親原本在中國銀行工作,月薪八九十元,但是,他感覺工作單調、枯燥,於是,“反右前兩個月”調到某食品公司宣傳科,從事宣傳工作,負責創作宣傳畫,滿足了他夢寐以求的興趣愛好。她媽媽是小學老師,月薪四十多元。她與兩個弟弟跟爸爸媽媽住在漢口繁華的金融街,家庭和睦,生活幸福,無憂無慮。

天有不測風雲。反右運動開始,他父親是單位新人,同事們隻知道他的工資比公司一把手的高多了,是單位第一高薪;宣傳科的六位同事,還知道他熱愛畫畫,每天都沉浸在自己的專業中,無暇也不願參與閑聊。開會鮮少發言,因為初來乍到,不熟悉也從不議論單位的事情,更不妄議領導。誰知道,運動後期,公司按上級規定的指標3%上報時,還差一個,於是就把他父親這個沒有片言隻語“右派言論”、新來的“高薪”人士也報上去,結果,他被打成右派。工資連降了三級,月薪隻有40元。後來下放到郊區農場勞動改造。幸虧農場領導發現他的專長,讓他勞動半天,還有半天到場部搞宣傳,辦“場報”。少受了許多“勞其筋骨”之罪。

但是,他的愛人在學校卻受夠了同事的冷眼歧視,領導的無端責難,忍無可忍,不得不憤而離職。幸福家庭頓時墜入社會底層,娘兒四個每月指望他的那點工資維持生活,苦不堪言。每到發工資之日,都是13歲的大女兒(就是長大後成為我戰友的夫人)去郊區農場取回來。她當時非常害怕去農場,那個年代,還不擔心路上遇到拐賣婦女兒童的壞人,而是每次去父親那裏,場領導都要找他談話,要她與父親劃清界限,還要求揭發父親的右派言論,提高認識。每當她談到這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時,她情不自禁地怨恨自己的父親,他為了實現自己的愛好,而“害了我們一家”。

她從13歲起,每個月都要交給班主任一份“認識”材料,後來遇到一位初中黨員班主任還要求她每周交一份。她還那麽小,哪裏能夠“認識”右派的本質,進而無情批判呢?於是隻將所有的怨氣都傾瀉給了父親。

1978年父親被平反,單位找不到一份她父親當年的“右派言論”材料,倒是學校的黨組織退還了女兒寫的厚厚幾本“認識”材料。

最大的遺憾是她飽受磨難的母親,還沒有等到父親平反之日,就撒手人寰,去了永遠沒有精神折磨、生活磨難的天堂。

她母親的喪事,全靠夫君一手操辦,讓母親一路好走,一路走好。

再回頭說她的夫君入黨的事。

區教育局組織科負責人再三叮囑學校黨支部,對出生“壞分子”家庭的他能否入黨,一定要慎重。但是,學校黨支部深感,如果這樣一位勞苦功高、所有黨員一致同意他入黨的同誌,不能加入組織,實在不好開展黨建工作,懇請組織科深入基層了解情況,批準該同誌入黨的報告。

組織科深入學校認真調查研究之後,基本同意基層的意見。決定在批準他入黨之前找他個別談話。

談到他與她愛人的出身問題時,他說,如果當年武漢市教育局不把我們這些出身不好的人集中起來,送到短訓班培訓,我們還真難相遇,她住在金融一條街的“富人區”,我住在學校圍牆邊的貧民窟。 

我們當年集中到短訓班時,曾百思不得其解,國家一再強調各級學校要培養無產階級的可靠接班人,但是,又集中一大批出身“地富反壞右”的“孝子賢孫”,培訓以後去中學當老師,就不擔心這些人把學生培養成資產階級的接班人嗎?這樣明顯的悖論,居然沒有人給我們一個說法。

而我們在短訓班的男女生到了戀愛季節,正逢文革“老子英雄兒好漢”橫行一時,“老子反動兒混蛋”甚囂塵上。所以“地富反壞右”子女連串聯、到北京去參加毛主席接見紅衛兵的基本權力都被剝奪了,還不能“星星惜惺惺”談戀愛嗎?而且全國都處在無政府狀態,年輕人自由戀愛恰逢其時,於是“壞分子”的兒子與“右派”之女兒在短訓班相識、相知、相戀,就水到渠成。他用黃陂家鄉話對組織科那位領導說,我這個“壞分子”的兒子,娶了“右派分子”的女兒,這不正好是“歪歪灶對歪歪鍋”絕配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李培永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歲月沈香' 的評論 : 謝謝你的關注!我講的都是真人真事,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大陸老人都記憶猶新!能讓你這位台灣同胞同胞理解,深感欣慰!
歲月沈香 回複 悄悄話 故事講得好看!現在記住了“歪歪灶對歪歪鍋”!謝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