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三道四(122)漫談人生的“機遇”
人們常說,古今中外不如意事常八九。我體會這裏有兩層意思,其一是麵對不如意的事,要以平常心正視它,承受它。當它來臨之前,有心理準備;當它來臨之時,有勇氣麵對;當它降臨之後,不去怨天尤人。其二是如意的事很少。當它降臨的時候,就是人們常說的“機遇”。
所謂“機遇”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法國著名微生物學家、化學家路易斯·巴斯德在十九世紀曾說過:“機遇總是偏愛有準備的頭腦”。
中國古人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明確告誡我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禮記·中庸》)還進一步非常具體地說明了“凡事”:“言前定則不跆,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
先說“言前定則不跆”。
還記得,2020年初,武漢爆發疫情期間,湖北省舉行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時任省委書記蔣超良,麵對記者提問,答非所問,就是沒有做到“言前定”,所以“詞窮理屈站不住腳”, 隻有低著頭照著稿子念。
更難忘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在北大紀念百年建校大會上,居然照著稿子念,還把小學生都知道的“鴻鵠之誌”的“鵠”(hú)念成了“hào”。如果他講話前(“言前”),把秘書寫的稿子先讀一遍,怎麽會落得斯文掃地的下場呢?
“事前”“行前”要有準備,才能做到“不困”“不疚”,言簡義明就不必多說了。
“道前定則不窮”,我的理解是,此“道”非“路”也,實指“孔孟之道”,就是儒家的思想體係。如果說“言”、“事”、“行”是指人的具體行為,那麽“道”則是指比較抽象的思想。再說古代“貧”指的是“沒有錢”,而“窮”則是“不得誌”的意思。所以這句話的意思是,“思想上有追求、確定了誌向,就不會達不到目的,或者說就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總之,“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強調的“預”,就是凡事要有準備,特別是決定自己人生的關鍵節點,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切實可行的行動計劃,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執著前行“則立”。
1985年,我執教的華中師大一附中1988屆4班是理科班,也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語文教材改革實驗班。這是建國以來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教材改革規模、改革步子最大,也是組織最嚴密、最係統、最有成效的一次語文教材改革實驗。且不說我牢牢抓住人生這個最難得的機遇,堅定不移持續六年堅持不懈帶領我的學生勇往直前,終於取得豐碩成果。
開學第一天第一班會,講了“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還講了“魚”和“漁”,特別強調學習這套改革教材,必須改革學習方法。
也不說,我們這個語文教材改革實驗班三年後的輝煌成績。
隻說我們高中語文教材改革實驗班,抓住機遇培養出了汪深這位國際化學奧賽冠軍的故事吧。1985年秋季入學的學生,按照學校隨機分班的原則,被我抓鬮抓來參加教改實驗的汪深,是一位曾經多次獲得過初中數學競賽全國及省市的一二等獎的數學“尖子生”。
當時,教我們班數學的倪政勇老師,開學個把月後,就發現汪深的數學天賦,讓我請家長來一起商量,怎麽繼續發揮汪深初中數學特別好的優勢,強化高中數學,爭取三年後衝擊國際奧賽。我和倪老師、汪深和他媽媽(時任交通部二航局研究所所長),四個人開會製定了一個“三級跳”計劃。即第一級,參加湖北省數學奧賽取得一等獎;第二級,參加全國數學奧賽取得一等獎,並進入國家奧賽集訓隊;第三級,代表國家隊參加奧賽拿金牌。
汪深從高一到高三,每年寒暑假都在倪老師輔導下備戰奧賽。他參加全省數學競賽完後,自我感覺非常好,拿一等獎沒有問題。但是,結果宣布他得二等獎。倪老師聽說汪深的一道難題得零分,立即找他,問那道最難的題是怎麽做的。汪深像圍棋複盤那樣,把解題的步驟和結果全部寫出來交給倪老師。倪老師認真對照考試參考答案,感覺他的答案是正確的,但與參考答案不一樣。為慎重起見,特地去華師大數學係找幾位教授看看,教授們仔細研究後認為汪深的解答步驟更簡捷,更好,應該給滿分。然而,全省競賽結果是不能改了。這就是他的“不幸”。
但汪深毫不氣餒,兩周後又去參加全省物理奧賽再次獲二等獎,回校後,當天晚自習,輔導學校化學奧賽的尹一冰老師到教室來問他,“想參加化學奧賽嗎?”“想啊!”於是尹老師給他四大本化學奧賽輔導材料對他說:“你在兩周內,看完這幾本資料,就可能拿一等獎!”
汪深沒有能在數學競賽中實現“三級跳”,非常遺憾。但是,正是三年強化數學的艱苦訓練,鍛煉了他的思維能力和應對重大競賽的心理素質,才能在匆匆忙忙強化化學奧賽備考兩周後,一路過關斬將,直達化學奧賽國家集訓十人團隊,最後被選為國家隊四個成員之一,去芬蘭參加第二十八屆國際化學奧賽取得金牌第一名的優異成績。
出國參賽前,汪深到北京大學化學奧賽集訓期間,那時沒有微信,我們師生曾有過書信往來,我在給他信中有這樣幾段話:
“你我都是圍棋愛好者,下圍棋要抓住機會是非常重要的。機會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的事關大小、輕重等等,而左右全局的大機會卻不是經常能夠碰到的。為了要抓住機會,必須有綿密細致的預見、全局觀點和來自經驗的第一感,最後還要當機立斷,‘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在同等條件下,機遇是均等的,但幸運之神更多地偏愛超越自我的人。一個全身心投入事業的人,不要背那麽多包袱!包袱沉重必然壓抑智力的超常發揮。稍縱即逝的機會,沒有那麽多時間顧及其他,想得太多,顧慮重重,必然阻礙臨場的正常發揮。臨場正常發揮,要靠“戰前”積極準備,這恰恰是“超常發揮”的必要條件。試想,聶衛平戰前不仔細研究對手的情況,積極備戰,怎能克敵?他如果沒有良好的競爭心態,又怎能無往而不勝?我相信你能像聶衛平那樣,認真對待每一次考試的。”
我是小女兒高中三年的語文老師兼班主任,1997年大學畢業到美國來讀研究生,我給她的第一封回信有這樣兩段話:
“決定一個人人生發展的機遇也許隻有一次,隻要你抓住這一次,就可以成就你輝煌的人生。有的人一生碌碌無為,並不是沒有機遇,而是他沒有發現,更沒有抓住。
再說,機遇總是給有準備的人的,你如果沒有大學四年的認真準備,大一過四級,大二過六級,大三過托福,大四過GRE。就是有機會,你也抓不住。你現在已經抓住了機遇,相信你一定會成功的!我的一生雖談不上輝煌,但幾次大的機遇,我不僅抓住了,而且充分發揮了它的作用,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我和你!”
人生的“機遇”確實是可遇不可求的,但我相信“機遇總是偏愛有準備的頭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