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以忘憂

古稀之年,知足常樂,助人為樂,自尋其樂!
個人資料
李培永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說三道四(63)忽然想起了“假設”和“求證”

(2021-06-26 09:06:35) 下一個

說三道四(63)忽然想起了“假設”和“求證” (2021-06-21 14:42:34)下一個

說三道四(143)忽然想起了“假設”和“求證”

    2019年12月27日《文學城》發了一篇博文《忽然想起了“外調”》,其中寫道:

有一天,兩位警察,來了解我教過的學生88年在校的表現。這兩位外調人員,以其特殊的身份,傲視一切,既不說明來自哪裏,也不說任何原因,開口就讓我說學生某某88年在校幹了些什麽。我看了看兩位年輕的警察,說:“你們兩位那時也在讀書吧?”

“是呀!現在請你說說你的學生的情況。”

“我還是想知道你們那時在幹嘛?”

“希望李老師配合我們的調查。”

“我的學生當時學習非常刻苦,後來如願考取了華中理工大學呀!”

“他的政治表現怎麽樣?”

“請你們回去看他的檔案,我給他寫的畢業鑒定非常清楚!”

“能不能說具體一些呢?”

“你們說的‘具體’指什麽呢?”

他們兩位的“外調”在雙方無語中結束。

自2018年3月以來,不知不覺在《文學城》發了三百多篇博文了,有朋友建議我將博文分類保存,在整理《說三道四》時,再讀第三十一篇,很想知道當時涉事的那兩個學生被公安局調查的原因。於是,與當事人“過眼雲煙”私聊。

“過眼雲煙”告訴我:

具體時間記不太清楚,應該是89年初的一個下午,我正在乒乓球台旁排隊準備打球,那時候人多球台少,打輸了的就下,正排隊的時候有個同學來找我,說輔導員叫我去係辦公室一趟,不知道有什麽事情要找我,我去了辦公室。

當時除了輔導員應該還有係主任,還有另外兩個不認識的人,輔導員介紹他們時,說他們是高工委的,準備來做我們班主任的,想找學生聊聊,了解一下情況。

隨後就說有人反映,說我最近情緒不佳,是否家裏遇到了什麽困難,需要幫助的話可以提出來,學校可以幫忙解決。我說沒有啊,一切蠻正常的呀!

然後,輔導員就說,今天有人看到你收到一封信後,情緒有點反常了,是不是信裏麵提到了什麽事情了呢?

我說是收到了一封信,可是信還在抽屜裏麵,我還沒拆呀!

老師就說那能否去把信拿來讓大家看看,我雖然不開心,但也答應了,就去教室抽屜把信拿到辦公室,當著老師的麵拆開了信。

是Xmm寫給我的,原文如下:“蚊子,密切注意cs動向,隨時跟我保持單線聯係,落款是‘阿拉伯人’。”

老師就讓我解釋這封信的意思,我就告訴他們,我在中學的外號叫“蚊子”,Xmm的外號叫“阿拉伯人”,cs是一個女生,叫張詢,現在跟我在一個學校,Xmm在另一個學校。Xmm應該是暗戀cs,讓我關注一下,就這麽個事情。

半年後輔導員告訴我,那準備做我們班主任的是安全局的,如果有必要的話,真的會來做我們班主任的。Xmm當時是讀的武大科學技術與信息專業,我是華工分院學機械的。當時的事情就是那封信引起的,應該是信的內容比較容易讓人想多了吧。我當時不敢暴露cs的真實姓名,還編了個張詢的假名,後來一想也太假了,拚音都對不上,幸好當時也沒人多問,這個事情,後來一直都被大家當作茶餘飯後的一個笑話。

兩個同班同學的私人信件,居然引起了國安局的嚴重關切,是什麽原因引起的?“蚊子”剛收到信,國安局的人就來學校了,而且準備長期“作戰”,當“班主任”,近距離接觸這個學生,深入了解情況。

這封私信偶然撞到了一件涉及“國家安全”的大事了嗎?我忽然想到了胡適的“大膽假設”和“小心求證”。

當時輔導員和係主任為了配合國安局的工作,用難以自圓其說的假惺惺地關懷,誘導學生主動拿出那封還沒有拆開的私信,當著他們的麵拆開,給他們看,對他們解釋。且不說這種對學生的態度之虛偽,方式之拙劣,隻說當時“國家安全局”,恐怕不動用高科技手段,無論如何不會知道一封私信中的“嚴重問題”,而且,書信往來是那個時代人們互相聯係的主要方式,每天通過郵局的信件有多少,而要從中發現可能危害“國家安全”問題的一封信,即使是高科技手段,其工作量之大無法想象;為了查證這句隻有兩個學生才能明白的“私密話語”,還派員追溯到中學去外調,其做法實在令人啼笑皆非。而這一切,隻能是“大膽假設”的結果。

誠然,胡適的“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作為研究科學的一種方法論是有其合理性的。如果像國安局某些人這樣推而廣之,以此來對付朝氣勃勃、襟懷坦誠的年輕大學生,豈止是不合理!

“過眼雲煙”還告訴我,有一次高中同學聚會,聽班長說,有人去學校找您調查過,我們自己都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而我們輔導員和係領導那個時候是嚇壞了的,半年後才告訴我一切誤會已經消除。

那兩個警察要了解我的“政治表現”,您說:“請你們回去看他的檔案,我給他寫的畢業鑒定非常清楚!”

後來在95年,受單位委派去德國出差,讓我有機會看到了自己的檔案,的確蠻幹淨的!

您當時的做法讓我們感覺蠻溫暖的,能感受到母校和老師的關愛。

這件幾十年前的事,看起來是“小事”,不就是學生自己寫的那句話有“問題”,而被調查嗎?但是,縱觀事件全過程,深思後極恐,難怪輔導員和係領導當時被嚇壞了。幸虧國安們在“大膽假設”之後,確確實實做到了“小心求證”!

否則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