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78)語文是成才的第一要素
複旦啊複旦!“日月光華,旦複旦兮”。
我生不逢時,1965年參加高考,因“不宜錄取”,連普通大學都沒有上過,對複旦這樣的頂級名校隻能“尊其瞻視,望而生卻”。但是,自從被分配到中學教語文之後,就知道“複旦”老校長、著名數學家蘇步青上任第一天,發表“就職宣言”時曾說:“如果允許複旦大學單獨招生,我的意見是第一堂先考語文,考後就判卷子。不合格的,以下的功課就不要考了。語文你都不行,別的是學不通的。”
蘇步青常說:“我從小打好了語文的基礎,這對我學習其他學科提供了很大方便。”他深刻體會到“語文是成才的第一要素”。
不論前三十年,還是後四十年,年年高考都是第一堂先考語文。而且,1977年恢複高考之後,語文在高考總分所占分值高、考試內容涵蓋閱讀和寫作兩個方麵。可見,國家層麵還是非常重視考核學生的語文水平和能力的。而且,十年動亂後,很多大學理工科還增開了《大學語文》,加強大學生的語文基礎。
然而,八十年代初,改革剛剛起步,百廢待興,國人大多還是抱著“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觀念教育孩子,導致許多學生語文閱讀和寫作能力差強人意。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編輯室(以下簡稱“人教社中語室”),適時推出一套中學語文分編型教材《閱讀》和《寫作》(初中每周六課時,四課時《閱讀》,兩課時《寫作》),高中閱讀教材:高一《文言讀本》(上、下冊),高二《文學讀本》(上、下冊),高三《文化讀本》(上、下冊),一年一本《寫作》。以上是課內使用的教材,每周隻有三課時閱讀教學時間,兩課時寫作教學時間。另外,每學年還有一本《現代文閱讀》,供學生課外自讀。高中其他六個班卻隻有一本《語文》書,每周都是五課時教學時間。
教育部要求全國各省市選擇兩個城市重點中學和兩個農村重點中學,從1982年到1988年進行第一輪試教。
六年試教期間,每年暑假人教社中語室編輯、責任編輯在總編劉國正先生的帶領下,組織全國參加試教的執教老師、各省市教研室負責試教的教研員、集中備課,編輯們解讀編輯理念、教材體例、教學建議等,請著名教師上示範課,執教老師交流試教體會。每年寒假,省市教研室還要組織本地實驗班統一考試,試教老師集中閱卷、評卷、總結,交流試教經驗。
總之,國家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和能力,投入了大量的財力和人力。
1985年,我執教的班,雖然隻有64%的正取生,但是,初中三年實驗結束,試教成果非常顯著。80%的學生升入本校高中,新任校長同意繼續實驗,但是必須按學校例行隨機分班的原則分班。所以,重建的高中實驗班的學生都是我抓鬮抓來的,隻有5個原初中實驗班的學生,僅占全班學生的10%。高中試教麵臨高考,起步維艱,最大的問題是很多家長和學生擔心三年後,高考肯定要麵向絕大多數學習《語文》課本的高中畢業生。分到實驗班的學生大部分都不知道這套教材,一聽說這麽多內容,又不增加課時,而且與全國各地使用的人教社的統編《語文》教材完全不一樣,將來高考怎麽辦?許多家長也擔心,“實驗嘛,就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萬一失敗了,怎麽辦?”
就在實驗班第一次家長會上,汪媽媽首先發言。
她說:“我的孩子能進語文實驗班,我們感到非常高興!因為他小學、初中語文、特別是作文都不好,而一個高中理科學生必須具有較高的語文水平,才能了解中國文化,提高文化素質。而且語文能力強,將來才能研讀各種文章,探求自己所需要的各種知識。李老師剛才介紹了實驗教材的情況,我覺得特別好,真是建國以來改革步子最大的一套教材,內容豐富,而且有係統、有序列、有層次。高一學文言,高二學文學,高三學文化。我們在坐的許多家長都是知識分子,都知道一個文化人,如果沒有一定的文言基礎,就談不上文學鑒賞,也就沒有文化可言。特別可喜的是還有一本《寫作》教材,這對我的孩子幫助太大了!”
汪深的媽媽當時是交通部二航局研究所所長,高級工程師,我們第二次見麵是在學校年級辦公室。當時,教我們班數學的倪政勇老師,讓我請家長來一起商量,怎麽繼續發揮汪深初中數學特別好的優勢,強化高中數學,爭取三年後衝擊奧賽。我和倪老師、汪深和他媽媽,四個人開會製定了一個“三級跳”計劃。即第一級,參加湖北省數學奧賽取得一等獎;第二級,參加全國數學奧賽取得一等獎,並進入國家奧賽集訓隊;第三級,代表國家隊參加奧賽拿金牌。
汪深拿到化學奧賽金牌第一名,載譽回到北京,給我們發電報:“三級躍過一步而已”。他的爸爸媽媽得知喜訊後說:“真是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啊!”
誠然,汪深沒有能在數學競賽中實現“三級跳”,非常遺憾。但是,正是三年強化數學的艱苦訓練,鍛煉了他的思維能力和應對重大競賽的心理素質,才能在匆匆忙忙強化化學奧賽備考兩周後,一路過關斬將,直達化學奧賽國家集訓十人團隊,最後被選為國家隊四個成員之一,去芬蘭參賽取得金牌第一名的優異成績。據說,那一年的試題之難,前所未有,一道30分的實驗題,來自世界各國的選手,隻有汪深一個人做對了。而這道難題,考的正是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當他反複審視這道實驗操作題的說明後,聯係莊子說的“若夫乘天地之正,而禦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矣哉!”明白了一定要順應自然規律,才能找到正確的答案。大家也許沒有想到,他去參加國際化學奧賽,隨身隻帶了一本他百讀不厭的莊子的《逍遙遊》,也正是老莊的一句話點醒了高智商的他!
回顧這段往事,汪媽媽深情地說,汪深小時候正是我和他爸爸(時任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高高工)最忙的時代,沒有辦法,就買許多小人書給他自己看,後來上學了,就買一些適合他看的書。然後,在全家吃晚飯的時候,讓孩子們輪流說說自己看過的書,或者談談學校發生的事情。我們就結合他們講的內容說說看法,講些道理,如要做一個誠實的人、要團結同學、關心他人等等。
汪媽媽說,汪深高一學習文言文後,每天回家都要到他爸爸的書櫃找與課文相關的原著閱讀。當然,他之所以能夠當堂背誦文言文,那是他掌握了李老師教的文言文誦讀方法。
汪深榮獲化學奧賽金牌第一名回校之後,向全校師生匯報了這次參賽的全過程,特別講述了他是如何找到那道最難的實驗題的正確答案的,使學弟學妹們深受啟發,深刻認識到學好語文是人生第一要素的重要性。
華中師大時任校長章開沅和副校長鄧宗琦接見汪深和他的父母時,特別約請汪媽媽寫一寫家庭教育及對中學教育改革的建議。
1988年9月11日,汪媽媽給華中師大章校長、鄧副校長寫的一封信中說:
從汪深在語文水平的提高方麵看(他高中才分到實驗班),他初中並不喜歡語文,高中進入實驗班後,對語文興趣大大提高,寫作能力和水平也有飛躍性進步。究起原因,一是對實驗教材有興趣;二是對李老師的教學水平和方式方法滿意。例如汪深之所以能當堂背誦難度較大的文言文,主要是李老師教會他如何誦讀文言文,讀順了就容易記憶和背誦。汪深能獲“湖北省首屆高中作文競賽”二等獎,這是我始料不及的,因為他小學、初中語文特別是作文都不好,這說明他高中階段取得了多麽大的進步,對這一點,我們從心裏感謝李老師的成功教育。
既是老師又是朋友,這是李老師和學生的關係。課堂上是師生,認真教和學;課下是朋友,師生可以一同下棋一同交談。汪深經常和李老師下圍棋,也經常與李老師一同去同學家走訪,特別是當同學家裏發生意外的時候。
李老師不但抓全班的升學率,同時也注意培養個別人才。前麵談的王江、孫涵是人才,在對汪深培養方麵也下了功夫。例如有一段時期,汪深不做化學作業,任課老師有意見,汪深則說“題目太簡單,一看就會,何必再做?”。李老師一麵要求汪深往深度和難度方向自學,另一方麵建議化學老師給他出補充題,不必要求做課本上一看就會做的作業。並不是簡單地批評學生,硬性規定他做題。這樣做的結果是學生得到時間多學些東西,任課老師也沒什麽意見。李老師還根據汪深的特長,高一開學不久就為他製定“省、全國、國際奧林匹克”三級競賽的“三級跳”計劃,雖然不是在數學科,而是在化學科實現了這一規劃,但能說明李老師有遠見、能識才並能引導學生成才。
汪深是中國參加國際各學科奧賽奪金牌第一的第一位高中生。時任湖北省副省長韓寧夫在接見汪深和學校校長及老師們時非常興奮地說:“汪深的這塊金牌與許海峰的第一塊金牌一樣,意義特別大!”
我一直認為最大的意義就是,這塊金牌雄辯地證明了“語文是成才的第一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