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林昭與甘粹在北京景山公園高閣下合影。房文齋攝
與林昭(1932~1968)君相識,已經過去了整整半個世紀。那顆罪惡的子彈,已讓美麗的生命化為塵土。不過,關於林昭輝耀夜空流星般的坎坷人生,關於她驚醒世人的慘烈冤死,至今依然縈回心中,揮之難去。
本人與林昭有過一段近距離接觸,卻始終噤若寒蟬,從沒敢寫下一言半語。年近八秩,再不會有22載錦繡年華,奉獻給苦役鞭笞。頭腦枯竭,心髒病疲,更經不住再一次煉獄蒸煮。除了強迫自己遺忘,哪有別的選擇?
年前從互聯網和報紙上接連讀到幾篇回憶林昭的文章,喚醒了塵封的記憶,也給我注入了勇氣。我終於壯起膽子,用顫抖的枯手,寫下這篇殘缺不全的悼念文字。
北大來了個林妹妹
1957年,我在中國人民大學新聞係6班學習,當班上26名同學有6人被打成右派分子時,我直接找黨支部書記於恩光個別談話,指責他們率性胡來,傷害好人,違背了毛主席在最高國務會議上講話的精神,並憤怒地聲明:自即日起,退出反右運動,堅決與黨支部劃清界限! 殊不知,此時引蛇出洞的陽謀已在內部發布,隻是普通黨團員尚被蒙在鼓裏。
時任人大新聞係黨總支書記的章某,住過窯洞,喝過延河水,覺悟自然了得。他決心超過法律係,做人民大學的反右英雄。法律係由於出了個全國聞名的右派學生林希翎,流毒廣布,右派比例也最高。章總支書記晝夜部署,東掛西連,一再增補,終於如願以償,當上了冠軍。
包庇右派就是右派!我赤膊上陣,自投羅網,順理成章榮登右榜。最終落得個留校查看的寬大處分。從此摧眉折腰,自咒懺悔,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1958年秋天,北京大學中文係新聞專業,忽然並入人大新聞係。據說,新聞事業乃是黨的喉舌,必須設立在最革命、最純潔無瑕的地方。有著中央第二高級黨校之譽的人民大學,正符合這樣的條件。北大新聞專業的並入,不僅使學生人數大大增加,右派分子的隊伍也更加壯大,其中就有個著名的女右派林昭。
聽說林昭此人不僅與北大頭號學生右派譚天榮齊名,而且堪與林希翎媲美。她說話簡潔犀利,詩文俱佳,曾是北大校刊《紅樓》的編委。鳴放時,她以《組織與良心》為題,作過一次激情洋溢的講演,反響十分強烈。
當鳴放變成反右,林昭許久沉默。有一天,一個同學在大會上遭到圍攻,她忍無可忍,竟然跳上桌子,嚴詞反駁無限上綱、搞人身攻擊的積極分子。她的超常行動,驚呆了衝鋒陷陣的勇士。有人恐嚇地質問:你是什麽人,敢給右派分子辯護?她凜然作答:我是為真理辯護的人! 你敢說出姓名嗎? 有啥不敢的?本人是中文係學生,姓林名昭。雙木林,日旁刀下之口的昭! 如此不顧利害自蹈陷阱的癲狂舉動,一時間成了北大的特大新聞。更加令人驚異的是,右派帽子已經戴到頭上,她卻毫無懺悔之意,認為自己真理在手,無錯可認。
聽到這位女性的異端邪行,我暗暗感歎:原來,自動跳出來為右派辯護、自投羅網的傻瓜蛋,不止我一人。同病相憐,我對這位跟自己一樣引火燒身的林姑娘,充滿了好奇。
機會終於來了。班上的同學到農村搞社會主義教育去了,右派自然不配作教育者,我跟甘粹、伍伯涵、江澤純、雷凡等被安排到係資料室幫忙,為正在編輯的《新聞大事記》搜集資料。
去之前即聽說,大名鼎鼎的林昭也在其中。原來認為,她跟本人一樣,是個性格粗獷的李逵式人物。一見之下,不由大感意外,站在麵前的竟是一位身材瘦削,滿口吳儂軟語的弱女子。頭發濃密,兩隻粗粗的短辮子垂在腦後。臉色蒼白,雙唇線條明晰,一雙大眼睛特別明亮,但目光並不專注,常常是倏忽一瞥,眉頭一蹙,然後輕咳幾聲,目光移向別處。
後來聽說,她在北大落網前,曾有林妹妹的昵稱。追求她的不止一人。有人形容她嫻靜似嬌花流水,行動似弱柳迎風,淚光點點,嬌喘噓噓也有人說她有肺病,因此偷偷稱她病西施。我十分納悶,如此瘦弱的身軀,哪來如許凜然無懼的膽量、語驚四座的雄辯言辭?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
林昭為甘粹(左)和房文齋攝於人大校園
隻為當初一念差
右派學生在資料室幫忙,主要是翻閱1949前的舊報紙合訂本。記得有《大公報》、《新聞日報》、《中央日報》等,上麵刊登的有關新聞方麵的資料,統統摘錄下來做成卡片備用。具體領導這項工作的是資料室副主任王前。此時的右派,人人希望早日摘掉帽子回到人民隊伍,自然是謹言慎行,積極賣力。王前對我等似乎也很滿意,不僅和顏悅色,而且噓寒問暖。課外活動時間,常常攆我們:同學們,別悶在屋子裏,出去活動活動。自從墮落成另類,雖然蒙恩繼續留在學校學習,但做人的尊嚴早已蕩然無存,除了蔑視白眼,就是吆喝斥責。現在碰到這樣一位和藹可親的領導,大家心裏滿懷感激。心想能永遠留在她的治下作個資料員,不再回去做大學生,實在是難得的造化。
王前對惟一的女右派林昭,更是刮目相看,竟將她安排到自己的辦公室,兩人對桌而坐。我們當時都不解,反右已經快一年了,同是延安來的老革命,她與那位章總支書記,為何差別就這麽大呢?
有一天晚飯前,別的同類都出去活動了,我一個人靠在椅子上發呆。吱呦一聲門響,林昭翩然而至。不等我打招呼,她已經在對麵的椅子上坐下了。端詳了我一陣子,用低低的探詢語氣問道,別人都出去玩,你一個人在想什麽?是想老爹老媽,還是想念愛人孩子?我頹然答道:自身尚且難保,哪兒顧得上父母妻孥! 她略顯吃驚地問道:老兄為何如此悲觀?我反問道:怕是你們太樂觀吧?她許久沒言語,然後掉轉話題說道,你是個很聰明的人,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話,用不著我提醒。你幹嘛犯糊塗呀?
這話觸到了我的痛處。於是徑直告訴她,自己13歲當兒童團長,14歲正式參加革命,22歲就混上了區、營級(後來稱科級)。處處一帆風順。無奈,心比天高,不知安分,不顧組織一再挽留,堅決要求深造,竟然以優異成績考取了人大新聞係。錄取名單在《大眾日報》上一公布,同事驚詫,親友歡呼。自己也像範進中了舉人,差一點得了瘋癲之症。誰能料到,得意的時光不到一年,便墮落成千夫所指的異類。如果不考什麽勞什子大學,留在機關當我的小幹部,輪到下麵鳴放時,陽謀已經昭然,我再傻也不會自投羅網。況且,我出身貧農,曆次運動都是積極分子,又被評過優秀工作者,內定右派的事,絕對輪不到自己頭上。正是可惡的大學,才使我名列另冊,沉入地獄。聰明反被聰明誤,一失足成千古恨!
林昭為房文齋攝於人大校園
林昭聽罷,長歎一聲勸道: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你的處分輕,很快會摘掉帽子,千萬不可自暴自棄。我徑直反駁道:我是個不撞南牆不回頭的莽李逵,不要說情急之下會說出無錯無罪之類離經叛道的話,就是低眉順眼做得不到家,一番努力也要化為烏有摘帽子等到猴年馬月!
沉默一陣子,她說了自己的情況。她出身書香門第。父親曾是留英學生,歸國後一心想為鄉民謀福祉,便報名參加江蘇省縣長考試。結果以全省第一名的資格高中,被任命為吳縣縣長。可是,聖賢門徒不是爾虞我詐的政客們的對手,很快便銜恨而去。母親許憲民也是位向往民主自由的知識分子,1949年後作過蘇州市政協委員。林昭中學畢業後,父親堅持送她到美國讀書,她不但堅決不答應,而且與地下黨偷偷來往,以致與家庭反目,被親友疏遠。大軍一過江,她就參加了革命。先到蘇南新聞專科學校讀書,然後誌得意滿地參加了土改。當時,一些蘇北幹部到了蘇南便競相換老婆,她看不慣,罵他們是陳世美,因而挨過嚴厲的批評。無奈本性難移,反右之初,就鑽進了右派的隊伍。
你看,我不也是一個不識時務的莽李逵嗎?我的肺子有病,但我還要好好活下去,把花花世界都看個明白。 我說: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她摸過麵前的卡片紙,拿起蘸水鋼筆,低頭寫下一首詩,順手遞給我。我一看是順治皇帝的一首出家詩:
黃袍換卻紫袈裟,
隻為當初一念差。
我本西方一衲子,
緣何落在帝王家?
我抬頭問道:莫非,你也後悔當初那一念之差?不,不穿上黃袍,怎能對貧苦的農民做那件大好事呢。沒去美國留學呢,也不後悔?我追根問底。沒等她作出回答,別的同學回來了,她轉身離去。
林昭為房文齋攝於景山
替朋友嚴守秘密
資料室副主任王前,是一位略顯憂鬱的女人。身材苗條,線條柔和。雖然人到中年,卻風韻不減當年。臉色雖然有些蒼白,卻細嫩得吹彈得破,加之衣衫得體,風度翩翩,誰見了也要多瞟上幾眼。她是人大副校長聶真的妻子。聶真身材中等,臉色黝黑,態度和藹,作起報告來像拉家常。我們都納悶,年輕漂亮的王前,怎麽能看上個年近六旬、有些婆婆媽媽的老頭子?後來才得知,她本是劉少奇的前妻。與劉少奇離婚後,才嫁給了內室空缺的聶真。
大概是曾經離異的緣故,王前總給人一種柳眉顰蹙、百無聊賴的感覺。可能認為右派自身難保不會告密,王前經常跟林昭講一些心裏的苦衷。此時,林昭跟單身漢甘粹正談著戀愛。甘粹多次向林昭打聽新聞。林昭嚴守自己的承諾,除了搖頭歎氣,隻有一句一言難盡!至於細節,絲毫不肯透露。甘粹覺得林昭對我印象不錯,讓我試試挖點新聞。我不識時務,竟然遵命不爽,偷偷地詢問林昭,結果可想而知。雖然碰了一個軟釘子,卻從心裏敬佩她忠於友誼的誠信精神。
右派有啥資格談戀愛
人大新聞係最初招生有三個前提條件:黨團員,曆史清白,三年以上革命曆史。因此在資料室幫忙的右派,都是調幹生,而且年齡偏大,有的已三十多歲,大都成了家,隻有林昭與甘粹是單身。日久生情,不知什麽時候,兩人談起了戀愛。為了不影響改造,開始極端秘密,連我這個好朋友也不知情。
一個禮拜天,甘粹悄悄約我出去玩。當時的政治氣候,右派結伴外出,有臭味相投甚至密謀破壞的嫌疑。要想結伴,隻能分頭行動,然後到約定地點會合。甘粹突然相邀,我仍然認為是為了避嫌。可是到了遊人稀少的景山公園,發現他與林昭已經候在了大門裏麵高閣的後麵。林昭並不扭捏,坦率地告訴我,他們在戀愛,約我出來,一來是相信我,二來認為我的攝影課學得有點樣子,想請我給他們拍幾張紀念照。我慨然從命,用學校發給實習的蘇聯相機,給他們認真拍了幾張。然後轉到北海公園南門外的團城又拍了幾張。分手時,甘粹一再叮囑,千萬不要告訴任何人。
房文齋為林昭拍攝於團城
我自然是守口如瓶。
不幸,他們談戀愛的事,很快就被上麵知道了,並傳下話來:立即停止非法活動,集中精力改造,不然後果自負!這反倒激怒了林昭,從此不僅公開與甘粹接觸,而且頂風而上,公然在黨總支門前,親密地攜手漫步。不用說,更加嚴厲的警告隨之降臨。林昭更加憤怒,索性拉上甘粹,徑直到總支辦公室,要求開介紹信登記結婚。總支書記章某一陣冷笑:右派有什麽資格結婚?異想天開!我們有公民權,為什麽不能結婚?林昭理直氣壯地質問。章某凜然作答:你認為給你們公民權,就是公民嗎?別忘了,右派是資產階級反動派!
反撲如此猖狂,付出的代價自然是無比慘烈。甘粹立即被發配到新疆農建三師勞改農場,等於判了無期徒刑,年逾半百方才被赦回,差一點將小命扔在大沙漠裏喂了野狼。對學生右派下如此狠手,在人民大學也是絕無僅有。林昭則因肺結核日漸嚴重,被攆回蘇州老家治病。
十年浩劫期間,她以現行反革命罪被捕,關進上海提籃橋監獄。由於不肯認罪,有期變無期,最後被秘密處死。司法人員去她家索要五分錢子彈費,家人才知道親人已經遇害,但不告訴屍體扔在哪裏。
林昭的冤案平反後,親友同學為她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並在蘇州郊外為她建墓立碑。我打聽墓地在哪裏,打算去祭吊。聽說墓中並沒有她的骨灰,隻有她的一綹頭發和她生前用過的一枝鋼筆。既然找不到林昭的長眠地,我打消了親去祭奠的念頭。
林昭與父母的墓地
十年前,攝影家胡傑自費拍成一部短片《尋找林昭的靈魂》。我有幸得到了這張影碟的拷貝。在林昭的遺像中,有一張在北京景山公園高閣下與甘粹的合影。那正是50年前鄙人的作品。是甘粹從地獄回到人間後,特地寫信向我索去的。
照片上,林昭穿著一件素花旗袍,挽著甘粹的手臂,兩個26歲的年輕人,臉上都綻露著天使般的微笑
文章原載《南方周末》2009年3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