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與愚

經曆,感悟,思考,探索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趙丹遺言 - 他的遺言和他的藝術一樣,長存人們心中

(2019-10-15 09:33:20) 下一個
趙丹遺言
 
  "他的遺言和他的藝術一樣,長存人們心中。"——溫家寶
 
  ★ 本刊記者/李楊
 
  趙丹已昏睡多日。醫生查房後對黃宗英說,讓親友們來看看吧。黃宗英明白,丈夫已進入彌留之際。她摘下"謝絕探望"的牌子,打開病房門,還在窗台上擺了兩摞趙丹寫的書,《銀幕形象創造》和《地獄之門》,以贈來探視的親友留念。
 
  這是1980年10月初。北京醫院412病房。
 
  10月5日清晨四五點鍾,趙丹忽然異常清醒,目光明亮,話語清晰。妻子意識到,這是回光返照。醫生和家人一直瞞著趙丹,他得的是癌症。趙丹其實知曉自己的病情,隻是從未揭穿大家善意的哄騙。可這次,趙丹突然向妻子交代身後事。黃宗英沒有表現出驚異,隻是撫著趙丹的手靜靜地聽。
 
  "趙丹說,他不要開追悼會,不要哀樂,要貝多芬、柴可夫斯基、德彪西......"
 
  2008年9月12日,黃宗英在上海華東醫院的病房中接受了《中國新聞周刊》的采訪。這位84歲的老人語調緩慢、一字一句:"我想,趙丹是在導演自己的死了。"
 
  趙丹的最後時光
 
  黃宗英又對著小本念一遍:"給領導者以欣賞藝術的自由。是阿丹發明的原話,一字不差。"
 
  就在1980年10月5日,趙丹向妻子交代身後事的這一天,趙丹還跟黃宗英說,他有要緊的話要對組織講。黃宗英說,"那我打電話給夏衍吧。"趙丹沉吟道:"胡喬木,他管宣傳。"當時,夏衍是全國文聯副主席;胡喬木是中央書記處書記,主管意識形態方麵的工作。
 
  黃宗英一邊托當時的文化部電影局局長陳荒煤聯係胡喬木,一邊把趙丹的意見整理成文字。"他擔心匆忙之間說不清,讓我先寫下來。"黃宗英說。
 
  很快,胡喬木在時任文化部副部長賀敬之的陪同下來到醫院。黃宗英現在已經回憶不起是幾號了,隻記得那是個下午。
 
  趙丹睡著,客人說別叫他。黃宗英說:"不,得叫他,他數著鍾頭等你們呢。"黃宗英把趙丹推醒,把枕頭墊了墊,床搖高了一些。趙丹高興地和胡喬木握手。黃宗英對趙丹說:"你要說的話由我替你說,不對或不足時,你隨時插進來。"
 
  黃宗英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記者,那天她代替趙丹說了3個問題:1.黨不要管得太具體;2.給領導者以藝術欣賞的自由;3.支持建立個人風格的創作集體。
 
  黃宗英清楚地記得,當她說到第2個問題時,胡喬木和賀敬之都沒聽懂。黃宗英又對著小本念一遍:"給領導者以欣賞藝術的自由。是阿丹發明的原話,一字不差。"趙丹淘氣地笑了,胡喬木也莫名其妙地笑了。
 
  黃宗英解釋說,演員最怕領導來看戲。領導該笑的地方不笑,該哭的地方不哭,也不敢隨便點頭和搖頭,都盯著一把手的臉色。演員在台上演得都僵了,空氣都凝固了。領導來看戲,就是一個觀眾。他點頭、鼓掌、拂袖而去,都跟戲沒有關係。如果有哪些毛病非改不可,請形諸文字下發。
 
  黃宗英說:"一個劇本豈止是十月懷胎,也許是許多人十年磨一劍的成果。說一句'傾向有問題'就否啦?"趙丹插話:"要辦手續,按規矩,下文件。"
 
  趙丹提的這些意見,與他的個人經曆以及當時整個電影界、戲劇界的情況密切相關。
 
  1951年,趙丹主演的《武訓傳》轟動全國。但沒過多少日子,《武訓傳》受到批判,趙丹遭到禍殃,藝術生命迅速一落千丈。60年代初,趙丹被邀飾演魯迅,滿腔熱情地投入人物創作。誰知,1963年初,上海市委書記柯慶施突然提出,要大寫建國後的13年。而魯迅卒於30年代,《魯迅傳》擱淺。
 
  "文革"後,趙丹又被邀飾演周總理。可正式開拍時,趙丹卻接到了不讓他演周總理的通知。原來,一位高官認為,趙丹30年代和江青的關係究竟怎樣,還沒徹底搞清楚,因此趙丹演總理"不合適"。
 
  據黃宗英回憶,當時,胡喬木一邊聽他們講,一邊連連點頭說:"很對,很重要,很有意義。"臨走,胡喬木還讓黃宗英把趙丹的意見整理出來發表。
 
  客人走後,黃宗英放落病床的支架,坐在趙丹身邊,說,"總算你要說的話說了。"趙丹疲憊地說,"看吧。"然後閉上了眼睛。
 
  《管得太具體,文藝沒希望》
 
  "黨大可不必領導怎麽種田、怎麽做板凳、怎麽裁褲子、怎麽炒菜,大可不必領導作家怎麽寫文章、演員怎麽演戲。"
 
  胡喬木他們走後,黃宗英立刻給《人民日報》文藝部主任袁鷹打了電話。袁鷹是黃宗英的老朋友。趙丹住院後,他們也一直保持聯係。袁鷹向《中國新聞周刊》透露,趙丹要黃宗英找胡喬木的事,他事先就知道。
 
  袁鷹在電話中對黃宗英說,"不要再做文字上的修飾,趕快把文章寫來。"很快,袁鷹到北京醫院取回文章。
 
  文章寫在500字一張的稿紙上,落款是"趙丹述說,黃宗英整理"。黃宗英回憶,當時她和袁鷹對視了一下,兩人默契地把"黃宗英整理"5個字劃掉了。"這樣做出於兩個考慮:一是使文章更有力度;二是不要把我牽扯進去。"黃宗英對記者說。
 
  趙丹的文章得以發表,有這樣一個背景:1979年10月,鄧小平在第四次全國文代會上說:"文藝這種複雜的精神勞動,非常需要藝術家發揮個人的創造精神。寫什麽和怎麽寫,隻能由文藝家在藝術實踐中去探索和逐步求得解決,在這方麵,不要橫加幹涉。"從此,"不要橫加幹涉"一句,常常被廣大文藝工作者傳誦、引用,而且還舉著它當作盾牌,抵禦某些繼續對他們施行橫加幹涉的做法。
 
  1980年9月,《人民日報》文藝版開展了"改善黨對文藝的領導,把文藝事業搞活"的討論。趙丹的文章,就是作為這場討論中的一篇。
 
  趙丹在文章中寫道,"《人民日報》正開展'改善黨對文藝的領導,把文藝事業搞活'的討論。看到'改善''搞活'的標題,頗喜;看到'編者按'中'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必須改善,通過改善來達到加強,在這方麵我們是堅定不移的',又憂心忡忡了。""我們有些藝術家——為黨的事業忠心耿耿、不屈不撓的藝術家,一聽到要'加強黨的領導',就會條件反射地發怵。因為,積曆次運動之經驗,每一次加強,就多一次大折騰、橫幹涉,直至'全麵專政'。"
 
  趙丹說,"至於對具體文藝創作,黨究竟要不要領導?黨到底怎樣領導?黨領導國民經濟計劃的製定,黨領導農業政策、工業政策的貫徹執行;但是黨大可不必領導怎麽種田、怎麽做板凳、怎麽裁褲子、怎麽炒菜,大可不必領導作家怎麽寫文章、演員怎麽演戲。文藝,是文藝家自己的事,如果黨管文藝管得太具體,文藝就沒有希望,就完蛋了。'四人幫'管文藝最具體,連演員身上一根腰帶、一個補丁都管,管得8億人民隻剩下8個戲,難道還不能從反麵引起我們警覺嗎?"
 
  趙丹在文中質問:"哪個作家是黨叫他當作家,就當了作家的?魯迅、茅盾難道真是聽了黨的話才寫?黨叫寫啥才寫啥?!""並不是哪個黨、哪個派、哪級組織、哪個支部管得了的。非要管得那麽具體,就是自找麻煩,吃力不討好,就是禍害文藝。"
 
  趙丹還說,"各文學藝術協會,各文學藝術團體,要不要硬性規定以什麽思想為唯一的指導方針?要不要以某一篇著作為宗旨?我看要認真想一想、議一議。我認為不要為好。在古往今來的文藝史上,尊一家而罷黜百家之時,必不能有文藝之繁榮。"
 
  趙丹還說到"外行領導內行"問題,提出"為什麽要死死拽住那麽多非藝術幹部來管住藝術家們呢?有些非藝術幹部在別的工作崗位上也許會有所作為的。可是,如今那麽多'遊泳健將'都擠到一個'遊泳池'裏,就隻能'插蠟燭'了。"
 
  趙丹以自己籌拍《魯迅》為例說,1960年試鏡頭,反反複複,胡須留了又剃,剃了又留,曆時20年,最終還是沒拍成。
 
  趙丹還指出,文藝創作是最有個性的,文藝創作不能搞舉手通過!可以評論、可以批評、可以鼓勵、可以叫好。從一個曆史年代來說,文藝是不受限製、也限製不了的。
 
  起初,趙丹文章題為《管得太具體,文藝要完蛋》。袁鷹跟黃宗英商量後,把後半句改成"文藝沒希望"。
 
  趙丹的文章發表在1980年10月8日《人民日報》五版頭條。文章見報當天下午,袁鷹帶著報紙去醫院,趙丹病勢垂危,正在搶救。黃宗英含淚告訴袁鷹,她上午告訴趙丹,文章發表了,趙丹眼珠動了一下。
 
  10月10日,趙丹去世。趙丹去世前兩天在《人民日報》上發表的文章,被人們稱作"趙丹遺言"。
 
  文章發表之後
 
  一個領導說,"趙丹臨死還放了個屁。"
 
  文章發表後,文藝界一片叫好聲。然而不久,時任《人民日報》總編輯的胡績偉和副總編輯秦川相繼告訴袁鷹,上麵有話了,一個領導說,"趙丹臨死還放了個屁。"另一個版本是,趙丹"放了一個反黨的屁"。袁鷹說,報社領導受到壓力,要文藝部緩和一下氣氛。
 
  袁鷹借一次去看望夏衍的機會,向夏公請教。夏衍也聽到了這句批評,這類事情他經曆多了,隻微微一笑,勸袁鷹不必緊張:"找人寫篇文章轉個彎就行了。"
 
  可是,找誰呢?停了一會,夏衍想到一個人:金山。
 
  袁鷹一聽就說好。金山是中央戲劇學院院長,既不是文化部的官員,也不完全是民間人士,不朝不野。不過,袁鷹對夏衍說,他同金山沒打過交道,不知他是不是願意。夏衍輕輕擺擺手,說,"我跟他說一下。"
 
  很快,夏衍轉給袁鷹一篇金山的文章,題為《馬克思主義宇宙觀引導著他的藝術道路》。文章開頭便說,"10月8日,趙丹同誌去世前兩天,在《人民日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目是《管得太具體,文藝沒希望》。他很關心改善黨對文藝的領導。""我認為趙丹同誌的這個意見是正確的。"但文章一轉,說,"當然,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說,不管如何保證'個人的創造性和個人愛好的廣闊天地',文藝隻能是黨的事業的一部分,因此維護黨對文藝事業的正確領導,尤其是在方向、路線和政策上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領導,乃是十分必要的。"
 
  就在《人民日報》受到上麵壓力的時候,黃宗英也聽說了上麵的這句批評,並感受到了隨之而來的寒意。
 
  趙丹去世還不到一個月,11月23日,《趙丹遺作書畫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辦。黃宗英用手比劃著對記者說,"我們的記者朋友奇多,但隻有一份報發了大拇指大的消息。"
 
  "畫展9點揭幕,沒想到文化官員頭頭們在8點就到了。"黃宗英說,當官的想了個"到也未到"的辦法,紛紛稱自己當天有會,不能參加畫展了。"一個當官的朋友從趙丹一去世,就搶著幫我主持趙丹畫展,可畫展開幕前一天,他來電話說,離開北京了。"黃宗英說。
 
  看到畫展開幕門可羅雀,黃宗英打電話給中國國家旅遊局的朋友劉小妹,說:"小妹,拉兩車外國遊客來參觀中國電影皇帝的書畫展。"劉小妹也不傻,說:"我給你拉4車來,黃阿姨你別傷心。"
 
  黃宗英拿出電話本,給能書善畫的朋友打電話,"趕快集合到場獻藝"。畫家黃永玉當時在黃宗英身邊,說:"這是阿丹的遺作展,這麽搞,是不是俗了點。"黃宗英淚下,說:"永玉啊,俗就俗點吧。不然死人、活人都受不了。"
 
  4年之後,1985年1月,胡喬木在廣州對參加中國電影表演藝術研討會的文化部副部長丁嶠和電影演員張瑞芳、趙子嶽的談話中,對趙丹文章表示讚同。胡喬木對他們說,趙丹說,黨管得太具體文藝沒有希望。這個說法是對的。黨是政治組織,對文藝本來不應該具體管,何況太具體?即使是藝術組織,比如劇協,也不能管每一個人的創作。莎士比亞的作品如果都由劇協審查,未必能出那麽多好作品。
 
  2006年11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中國文聯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協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了《同文學藝術家談心》的講話,提到了趙丹的遺言。溫家寶說:"他的遺言和他的藝術一樣,長存人們心中。"
 
  黃宗英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常常有人問她:"趙丹哪部電影演得最好?"黃宗英總是回答:"他的死。"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酒後真言 回複 悄悄話 象趙丹這樣的演員在中國實在是太少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