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物理心髒檢查一般分6種,心髒彩超、心電圖、運動心電圖、冠脈造影、放射性檢查、磁共振,其側重點各不相同。
1,心髒彩超(ECG,Echocardiography),主要用於觀察心髒的結構與運動。人的心髒可以理解為四個屋子(左右心房與左右心室),屋子之間有牆(心肌)相隔,而房門(瓣膜)則是血液在房間中穿行的通道。門的大小、牆壁的厚度都有一定的正常範圍,一旦出現問題,就代表有心髒病了。而心髒彩超,就是負責觀察這些屋子、牆與房門結構的。心髒彩超屬於超聲檢查的一種,不過比起普通的B超,彩超能看得更清楚、更精細,且能了解血流方向、血流速度,能清楚地發現心髒結構異常,比如腔室大小、房壁厚度,還有瓣膜是否存在關閉不全、狹窄、脫垂情況,且能觀察到心髒泵血的能力以及心肌的運動情況。
2,心電圖(ECG,Electrocardiography),主要用於觀察心髒的節律。心髒可自發性跳動,除了跳動次數有一個正常範圍值,跳動的節律也很重要。正常人的心跳會像時鍾一樣精準,且心房與心室有規律地先後跳動。如果時常多跳一下少跳一下,就可能罹患心律失常了,大部分心律失常隻會稍微影響心髒的供血功能,讓人不舒服,不會有致命影響。常規心電圖會用曲線描繪被檢查者的心髒電活動情況,醫生根據這些曲線就能獲知心髒節律是否有問題。除常規心電圖,還有動態心電圖和運動心電圖,前者能 24 小時監測心跳情況,彌補常規心電圖的不足;運動心電圖則是獲取心髒在運動時的狀態,如有沒有心肌缺血等。
3,運動心電圖(EECG,Exercise Electrocardiogram),即跑步心電圖,或心電圖運動試驗,亦有稱心電圖運動負荷試驗,是通過一定量的運動增加心髒負荷,觀察心電圖變化,對已知或懷疑患有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髒病(冠心病)進行臨床評估的方法。與冠狀動脈造影相比,雖然該試驗有一定比例的假陽性與假陰性,但由於其簡便實用、費用低廉、無創傷、符合生理情況、相對安全,因而被公認為是一項重要的臨床心血管疾病檢查手段。運動試驗引發心肌梗死和死亡幾率為0%~0.005%,是比較安全的。
4,冠脈造影(CAG,Coronary Angiography),用於觀察心髒冠狀動脈的情況。冠脈造影是一項風險較小、相對安全、在局麻下進行的手術。如果說人的心髒像棟房子,冠脈就是為房子供水的管道。冠脈分布在心髒外麵,為心髒提供源源不斷的氧氣和營養物質。要了解這些冠脈的情況,就需要用到冠脈造影。通過造影劑,在 X 線下,醫生可以清晰看到冠狀動脈的粗細,以確定後續的治療。
5,放射性檢查(RE,Radiological Examination),包括心髒的CT、冠脈CT、大血管CT以及心肌核素檢查,一般很少用。以心肌核素檢查為例,它是將一種低能量、短半衰期的放射性核素注入心血管內,通過閃爍照相機來觀察這些核素在心血管上積聚的多寡,以及數量變化等來判斷心髒疾病,可評價心肌及心室功能等。
6,心髒磁共振成像(CMRI,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是指用磁共振成像技術診斷心髒及大血管疾病的方法。磁共振是一種無創的成像技術,適用於各個年齡階段的人群。心髒磁共振成像具有良好的軟組織對比分辨率,掃描視野大,可獲各個方位及不同角度的斜斷麵圖像,已成為無創性評價心髒結構和功能的金標準。可顯示冠心病患者心髒結構、功能、心肌灌注及心肌活力,評價心肌梗死範圍和程度。對心髒瓣膜疾病不僅能全麵判斷房室和大血管形態、結構和功能,還可對心髒瓣膜功能進行定性與定量分析。對限製型心肌病和縮窄性心包炎患者的鑒別診斷可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對主動脈及其分支的病變,包括狹窄、阻塞、夾層、壁間血腫、動脈瘤等,已成為無創性診斷方法之一。對先天性心髒病主要用於大血管畸形的診斷及補充超聲心動圖和心血管造影在診斷先天性複雜或複合畸形的不足,可評價外科根治術或減輕症狀術治療的效果和術後隨訪。
進行磁共振檢查前,應去除身上帶的手機、呼機、磁卡、手表、硬幣、鑰匙、打火機、金屬皮帶、金屬項鏈、金屬耳環、金屬紐扣及其他金屬飾品或電子物品。否則,檢查時可能影響磁場的均勻性,造成圖像的幹擾,形成偽影,不利於病灶的顯示;而且由於強磁場的作用,金屬物品可能被吸進核磁共振機架,從而對非常昂貴的磁共振機造成破壞;另外,手機、呼機、磁卡、手表等物品也可能會遭到強磁場的破壞,而造成個人財物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