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明媚

健康是自己主觀控製的結果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窮人要翻身的絕招

(2021-09-23 08:20:55) 下一個

運動了,運動了,七、八年再來一次!最近共產黨又開始搞運動了,這次的主題叫“共同富裕”,聽起來非常高大上。不過,在我看來,其實和當年打土豪,分田地,以及早年間的“均貧富”也沒太大差別。新瓶裝舊酒,也就是忽悠一把當代的老少韭菜們。

共同富裕是在天上畫了個大餅子,宣傳的側重點還是在扶貧。讓我們先來看看貧窮的本質是什麽,到底是什麽造成了這個世界上,還是有很多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人們。是他們不努力嗎?是他們的資質不夠嗎?還是他們沒有成功所需要的啟動資金?

首先是眼光的局限,我覺得貧窮不僅是一種財富狀態,也是一種精神狀態。其實現代社會到底還是在進步的,在中國,現在的貧窮以及不再等同於饑餓,也就是說再貧窮的人也能掙到吃飯的錢。同樣的道理,大多數人的貧窮狀態,也並非是他們吃不飽穿不暖造成的。但是窮人的精神世界,相對來說更加枯燥乏味。和富人相比較,他們更渴望滿足自己小小的生理或是物質欲望,來緩解身體的疲勞,發泄自己的心理壓力。而他們辛苦賺來的有限資金,往往不會用於投資或是擴大規模賺更多的錢,而是用來買一些對他們來說,能夠讓自己放鬆,但是屬於相對奢侈消費品的東西,比如說煙酒,音像產品,電子遊戲之類。

其次,我覺得窮人對教育的理念和富人是不一樣的,上不起好的學校是一方麵,更多的是他們認為現有的學校教育對他們孩子的幫助不夠大,因此對上學的期望值也不大。當然,這和現有公立學校的資源以及水平是有關係的,很多窮人的孩子在這樣的學校裏的確沒有學到太多有用的東西。很多人的想法是,與其花時間在這種沒有太大作用的教育體製裏,不如讓孩子早點去打工賺錢。很多窮人這種教育認知的局限,會導致他們的下一代也窮,成為了一個惡性循環。

還有一點就是投資的眼光和手段。我記得看過一篇文章,談到存錢的障礙並非全都來自於外部的壓力,部分的原因還在於人類的心理因素。“明天再開始存錢吧”這在窮人裏是一種普遍的心理,就像前麵分析過的,麵對一些物質和精神消費的誘惑,窮人的自我控製能力相對較弱。因為他們所能存下來的資金本來就非常有限,結果就是,存錢的吸引力對他們並不大,而走偏門,一夜致富的幻想反而更普遍。這也是為什麽窮人中買彩票,熱衷賭博的比例非常高。同時也因為他們投資的經驗少,方式相對單一,他們對投資的理解和手段也非常有限,不夠有耐心,做決定時會更加衝動。

這還不僅是投資眼光的問題。窮人對自己,對下一代的生活和規劃,也不夠全麵和具體。他們沒有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了解家庭氣氛,知識,營養對智力、情商,才能的作用。他們往往會更加追求滿足眼前的利益和刺激,而忽略了人生的長期目標,比如對精神追求,毅力和執行力的培養。

我覺得,窮人和富人在人格和精神上是平等的,他們都有自己的欲望和弱點。但是,均貧富絕對不是解決貧困問題的絕招和捷徑。讓我們先不談分大戶,搞平均主義對社會的巨大破壞力,僅就“共同富裕”這個口號來討論一下。在我看來,“共同富裕”的思想,就是打擊先進,鼓勵後進。如果這個思潮成為了社會的主流思想,結果會是,大部分的人,即使有了創新精神和工作激情,也會三思而後行。因為誰也不願意當出頭鳥,成為被打擊的典型。而從另一方麵來講,即使有些窮人靠均貧富分配到了社會財富,一夜暴富,有了啟動資金,但是因為他們中大多數人的眼光和手段還是有限,而對物質享受的自律性並沒有相應得到加強。結果就會和大多數中彩票的人一樣,最後往往還是一場空。

均貧富的思想和運動,在中國曆史上已經發生過很多次了。早一點的如東漢末年的張角、張魯,北宋的王小波,南宋的鍾相,稍近一點的太平天國運動,以及大家都還記憶猶新的鬥地主,分田地,這些都是以“等貴賤,均貧富”作為鬥爭綱領。這是由下而上的。

自上而下的也有。春秋時期,齊國晏嬰就提出了“權有無,均貧富”的思想。孔子,管仲,商鞅都曾主張國家應通過國家法令去平衡財富的占有。認為“治國之舉,貴令貧者富,富者貧”。另外,漢代董仲舒的限田法,西晉的占田製,北魏、隋、唐的均田製等,以及當代的人民公社大鍋飯,都是這樣的嚐試。結果呢,無一例外,都是無疾而終。

現在經濟出了大問題,新興的資本權貴也尾大不掉,中共大力宣傳“共同富裕”的口號,我覺得是個一石二鳥之計。一來達到收斂財富的目的,二來可以收拾那些不太容易控製的新資本家們。不過,根據幾千年曆史的教訓,我想這場運動的結局還是可以預測一下的,大概率還是會因為“共同貧困”而重新回到改革開放的路子上來。畢竟,人的自由精神是不可能被完全壓製的。不去從根本上營造一個公平公正並受法律保護的自由競爭環境,同時深入完善社會保障製度,光去喊一些高大上的宣傳口號,是解決不了社會不公和貧困問題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