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掰傳統文化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被尊為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明顯感覺到“廉恥”和前麵的六個字完全不一樣。“孝悌忠信禮義”是有清晰的對象的,如孝的對象是父母等長輩;悌的對象是平輩;忠的對象是長官(古時主要是指皇帝,注中國古代是沒有國家的概念的);信的對象是與自己有利益往來的人;禮的對象是接觸到的人;義的對象應該是朋友。“廉恥”的對象是自己嗎?但“無禮”就是沒有“廉恥”呀!?
“孝悌忠信禮義”應該是規範了一個社會人與其他人交往的準則,應該是英文中說的code of conduct。
在我老家農村,有兩兄弟,其父早早過世,母親守寡把兩孩子養大,都成家了。兄弟兩輪流養老母親,但老大家富有,老二家窮,且妯娌關係不好。老母親在老大家過得很好,但老母親看到老二的兒子(即她孫子,當時隻有10歲左右)眼巴巴看著她吃雞蛋,做奶奶的就把雞蛋給孫子吃。老大媳婦就不樂意了,說老母親可以吃,吃多少都有,但不能給老二家的吃。老大媳婦“不孝”嗎?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移居海外但父母重土難遷,這些人就是“不孝”嗎?“孝”能解決養老問題嗎?窮人的父母就不養老嗎?小時候村裏有一個半瞎子,不能下地做農活,隻能給人理發艱難度日,孩子也好不容易成家了。後來老頭徹底瞎了,不能理發了,後來就自殺了,因為怕給孩子增加負擔。
如果“孝”是一種養老的方式,用“孝”養老隻能增加社會的悲劇。
“孝”同時也可能是一種“心理”需要,但明顯感覺到兩代人在“孝”概念下的“不平等”。沒有“平等”,“心理”需要的“孝”就是一種“畸形”。
有人說:盡管日本經濟上世紀60、70年代已經開始騰飛,美國刺刀下西化的日本社會很“差”,如環境汙染、假貨橫行(其實哪個國家經濟高速發展階段不存在這些問題)。80年代日本回歸傳統,日本人就“高雅”了。
但是美國人沒有去日本以前(即黑船事件)日本就不差嗎?那時的日本就是“天堂”嗎?日本的傳統文化應該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複製版。自有孔以來的2500年,中國傳統文化下的各朝各代不亂嗎?因為亂死了多少人嗎?記得有一本書做過估計。這裏還不討論傳統文化對科技發展影響的問題。
中世紀傳統文化下的歐洲就不亂嗎?在歐洲文藝複興前的世界各地應該都亂。歐洲文藝複興給這個世界帶來了兩個概念或者理念:法製與平等。日本後來好了的原因是:美國人給日本移植了“法製與平等”,在這個大環境下日本逐步回歸傳統。更簡單說,“回歸傳統”降低了“法製與平等”的成本。在西方世界,“法製與平等”是有巨大的社會成本的。非現代國家從來不缺“傳統文化”,缺得是“法製與平等”。很難想象,歐洲放棄“法製與平等”回歸歐洲的傳統:“基督文化”(甚至古希臘、古羅馬文化)和“分封製下的王國”。
沒有“法製與平等”,“傳統文化”往往都是“吃人的野獸”,就像魯迅說的“吃人”。
沒有“法製與平等”的情況下,弘揚“傳統文化”就是鼓吹“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