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思

離開了主流,失憶。也選擇了忘思?
正文

傳統文化之論孝

(2017-11-22 04:34:00) 下一個

論孝

曾子的孝論: “孝分三等,大孝是讓父母獲得尊敬,次等是不辱父母的名聲,下等是僅能供養。”

孔子的孝論:“不要違背禮儀。” “當父母活著的時候,應按一定的禮節侍奉他們;他們去世了,應按一定的禮儀要求安葬他們、祭奠他們。” “侍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對的地方),要婉轉的勸說他們。如果父母不聽取自己的意見,仍然應該恭敬的對待,不要觸犯他們,雖然憂心操勞,但不要怨恨他們。”

宋程朱理學的孝論:“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

 

從上麵可見孝有兩方麵的表現:

·           物質生活,即贍養。保障父母生活條件。

·           精神生活。曾子強調孝的精神方麵,即讓父母獲得(社會)尊敬;孔子則認為是子女對父母恭敬;宋程朱理學認為是孝是順從父母的意誌, 即“孝順”。

 

值得一提的是孔子把孝放在禮之下,即孝的行為必須合乎禮,或按禮行孝。顯然,孔子沒有把孝放在“仁義禮”同一水平。

 

曾子擴展了孝,他認為:“身體是父母的遺物,用父母的遺物來行動,敢不恭敬嗎?日常起居不莊重,不是孝;為國君做事不忠心,不是孝;做官不謹慎,不是孝;做朋友不講信用,不是孝;打仗不勇敢,不是孝。這五個方麵做不到,災禍會累及父母,怎能不恭敬呢?如果僅僅把飯做好,品嚐後端上去,這不是孝,隻能叫供養。” 感覺沒有什麽與孝無關。

 

典故:曾參的孝

一天,曾參父子在鋤草。地裏麵種的是瓜,曾參不小心,一下把瓜秧給鋤斷了。曾參的父親脾氣特別暴躁,當他看見曾參把這個瓜秧給弄斷了以後,就大怒衝過來了,拿起棍子衝著曾參就是一棍子。曾參也不跑,就讓父親打。一棍子打上去,曾參應聲而倒,一下就暈過去了。曾參醒過來,父親還在那。他對父親恭恭敬敬地說,兒子不孝,惹你生氣了。鄰居都說曾參是個大孝子。但這件事情傳到孔子的耳朵裏,孔子聽了非常的生氣。他跟其他學生說,你們去轉告曾參,說他不孝,我不再認他這個學生了。曾參聽到之後感到很奇怪。怎麽說我不孝呢?他就來見孔子問錯在哪?孔子說,你父親下這個狠手打你,有可能會把你打死。如果把你打死的話,你父親會被官府給抓起來,你父親就等於犯罪了。所以你就讓你父親這麽打你,讓你父親犯罪。造成這個後果,你這才是不孝。如果你孝順父親的話,你應該趕緊跑,別讓你父親犯這個錯誤。別讓他因犯這個過錯被官府抓起來,別讓他承受喪子之痛。

可見“孝”的理解有多遠。

 

現實生活中的孝的狀態

展開史書可以發現,父子、兄弟之間的仇殺比比皆是。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有父母按自己的意誌要求子女,也有子女不照顧父母。大概不是一個“孝”能講得清的。

中國曆史中從來沒有人反“孝”,這說明“孝”是中國的“普世價值”。

 

英文中“孝”概念

英文中沒有“孝”的專屬詞。可以翻譯為filial piety。如果從英文往中文翻譯則為子女的崇拜,像對神一樣的崇拜。不知道他們如果行“孝”。

 

當今生活中如果何實施“孝”

 

·           物質生活。當今世界人的壽命越來越長。絕大部分人退休時父母尚在。對於普通退休工薪階層要支付父母的養老費並不容易,特別是父母有一些老年病。例如北京養老院的費用達到數千元/月,甚至更高,再加上請人照顧的數千元/月以上,一般退休工薪階層實難支付。再考慮一下獨生子女的一代,要他們支付4個老人的養老何其難呀。從西方發達國家情況來看,一般采用自己賺錢養老為主,國家補貼窮人的辦法。對於70後及以後的出生的人,就不應該以“孝”的理念為養老物質生活的基礎。同時,這個世界,有富人就有窮人(有眾所周知的20%的人擁有80%社會財富的理論),如果整個社會仍以“孝”的模式養老,這意味著有不少人的養老都是問題。

·           父母的精神生活層麵。在一個快速發展的社會,年齡相差10-15歲左右就會存在代溝。現在父母很難按自己的意誌要求子女,否則大部分情況下必然矛盾重重。按曾子的給父母爭光的“孝”倒是可行。從另外一個方麵講,父母必須建立自己的精神生活世界,而不能把子女完全做為自己的精神依托。從社會層麵講,應該為退休老人的精神生活提供條件,老人也是社會的財富,就看如何用。

 

按原旨的“孝”,父母在不遠行。大概能做到的不多,畢竟出自於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的理念已經很難在當今商業社會運行。

 

孝是中華傳統,但我們離原旨的“孝”的社會狀況太遠了。當今社會,“孝”是應該什麽樣子?但至少 “孝”的物質生活方麵應該成為一個社會的職責而逐漸減少子女義務,這樣壽命越來越長的老人生活才有保障。精神生活方麵呢?以父母意誌為主宰走向何方?走向平等交流和理解模式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忘思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今留' 的評論 :
您說的很對,西方沒有"孝"的觀念,但中國把孝做為第一道德。今天中國人仍然用孝的道德評價人。這是為什麽呀?中國孝的觀念來源於什麽?為什麽東西方差異這麽大?中國傳統文化中是否隱藏著什麽秘密?這是該文想討論到的。不應該簡單粗暴否認傳統文化,但也不是盲目接受。
今留 回複 悄悄話 西方人根本沒有“孝”的觀念。對神崇拜的心態不同於孝的體貼與真實。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