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化工死亡名單 21家跨國集團 40餘套裝置 1500萬噸年產能
歐洲化工【關停潮】,到底關閉了多少化工廠,一一列給你看
https://picx.zhimg.com/v2-4812630bc27d642f7cafcd6cdeca3d7a.jpg?source=88ceefae?
2024年4月,當埃克森美孚宣布永久關閉法國格拉雄翁 42.5 萬噸/年乙烯裝置的時候,行業內部隻把它當作一次普通的“成本優化”。
誰也沒料到,這竟然拉開了歐洲化工史上最密集關停潮的序幕。
短短15個月,從北海沿岸到地中海港口,化工裝置的煙囪依次熄火,累計21家跨國集團,40餘套大型裝置,超1500萬噸/年產能被寫進“死亡名單”。
如果一切都能按計劃推進,到2027年底,歐洲將永久失去460萬噸乙烯,228萬噸丙烯和43萬噸丁二烯,相當於我國兩個世界級石化基地的體量。
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2024年4月宣布,將永久關閉法國格拉雄翁的乙烯蒸汽裂解及其配套裝置,該裝置產能為42.5萬噸/年。
利安德巴塞爾公司(LyondellBasell),2024年3月到2025年6月采取了一係列的退出措施。
公司與科思創聯合決定,永久關閉荷蘭Maasvlakte工廠的環氧丙烷/單體裝置,該裝置環氧丙烷產能為31.5萬噸/年、苯乙烯產能為64萬噸/年。
擬將其在歐洲的4家烯烴與聚烯烴資產及相關業務出售給AEQUITA公司,預計交易在2026年上半年完成。
沙特基礎工業公司(SABIC),宣布了其2024年4月到2025年6月的關閉計劃。
關閉位於荷蘭格林工廠的57.5萬噸/年裂解裝置。
永久關閉位於英國提賽德郡威爾頓的烯烴6號蒸汽裂解裝置,該裝置乙烯產能為86.5萬噸/年,自2020年10月檢修後一直處於停工狀態。
陶氏(Dow),2024年7月宣布關閉歐洲的三家化工廠。
關閉位於德國博倫的乙烯裂解裝置及施科保的氯堿/乙烯基資產,預計2027年第四季度停產。
關閉位於英國巴裏的基礎矽氧烷工廠(產能14.5萬噸/年),預計2026年中期關閉。
關閉施科保氯堿廠,該廠擁有氯氣25萬噸/年、燒堿27.5萬噸/年、EDC 25萬噸/年、VCM 39萬噸/年的產能,預計2027年第四季度關閉。
阿克蘇諾貝爾(AkzoNobel),2024年到2025年5月陸續關閉部分產能。
計劃關閉位於荷蘭瓦彭費爾德和比利時馬赫倫的生產基地,並將生產整合至區域內其他工廠。
關閉位於歐洲和非洲的三個生產基地,分別是荷蘭的格魯特-阿姆斯、愛爾蘭的科克和讚比亞的盧薩卡。
亨斯曼(Huntsman),2025年2月至5月間也采取了多項關停措施。
可能關閉其在歐洲的聚氨酯工廠。
5月28日評估後,決定在二季度末關閉位於德國默爾斯(Moers)的馬來酸酐工廠。
德國Deggendorf和英國Kings Lynn的PU工廠也宣告關停。
科慕(Chemours),2025年2月宣布了其歐洲戰略調整。
對歐洲先進性能材料(APM)業務進行戰略審查,該業務基地位於比利時梅赫倫和法國維勒聖保羅,公司已對部分資產進行減記並擱置了法國Villers St Paul工廠的Nafion擴產計劃。
決定退出表麵保護解決方案(SPS)Capstone業務。退出APM業務的原因在於監管變化及需求減少,市場不再選擇端基聚合化學物質。
退出Capstone業務則是因為第三方預測氫氣行業終端需求低,且2030年後的增長軌跡不確定。
殼牌(Shell),2025年3月,公司宣布探索美國戰略合作,同時計劃關閉歐洲部分工廠,包括德國韋瑟林的鄰/對二甲苯資產和荷蘭佩爾尼斯的甲乙酮(MEK)設施。
2025年7月,公司將“評估範圍”升級為“正式退出計劃”,決定關閉德國萊茵蘭(Rheinland)煉化一體化基地的芳烴及烯烴裝置、荷蘭莫爾迪克(Moerdijk)的部分烯烴及衍生物裝置。
計劃2026-2027年分階段關閉英國莫斯莫蘭(Mossmorran)的裂解裝置。
道達爾能源(TotalEnergies),2025年4月宣布,將於2027年底前永久關閉其比利時安特衛普煉油化工綜合體中一座老化的裂解裝置,該裝置擁有乙烯55萬噸/年、丙烯23萬噸/年的產能。
西格裏碳素(SGL Carbon),2025年5月宣布,作為其虧損碳纖維業務重組的一部分,將關閉位於葡萄牙Lavradio的生產基地(生產丙烯酸纖維和碳纖維前體)。
生產活動將於2025年6月結束,並在2026年底前全麵關停。
朗盛(Lanxess),2025年第二季度宣布,將其德國克雷費爾德-烏丁根工廠的己內酰胺裝置關閉計劃提前至2025年第二季度末執行。
巴斯夫(BASF),2025年6月至7月期間陸續宣布,其德國路德維希港一體化基地將關閉或出售多條生產線,己二酸、環十二酮(CDon)、環戊酮(CPon)、己內酰胺、合成氨及TDI裝置均在退出名單之列。
公司表示此舉旨在調整生產結構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條件,並確保其價值鏈的長期盈利能力。
這是繼2023-2024年關停部分氨和甲醇裝置後,巴斯夫在歐洲最大規模的一次“瘦身”行動。
西湖公司(Westlake),2025年6月宣布,關閉其荷蘭佩爾尼斯工廠的雙酚A和液體環氧樹脂裝置,並且不會重啟在2024年7月已停產的氯丙烯和環氧氯丙烷裝置,整個工廠將於2025年關閉。
盛禧奧(Trinseo),2025年6月確認,其位於德國斯塔德的16萬噸/年聚碳酸酯(PC)工廠將永久停產。公司表示,歐洲需求下滑、能源與原料價差導致該基地“長期虧損”。
陶氏(Dow)將於2025年第四季度宣布新增的關停計劃,停止德國博倫工廠的一項投資額超過1億美元的化學回收項目。該決定的直接原因是其主體裂解裝置已計劃關閉,更深層次的原因則是歐洲能源成本高企(占其運營支出高達40%)、終端需求持續疲軟以及嚴苛的監管環境,使得此類投資項目不再具備經濟可行性。
英力士(INEOS)的退出舉措從2025年1月持續至7月。
17億歐元將複合材料部門售予KPS Capital Partners,該交易涵蓋全球17個工廠。
永久關閉位於德國格拉德貝克(Gladbeck)的苯酚工廠(苯酚產能65萬噸/年、丙酮產能40.9萬噸/年,該廠建於1954年)。
2025年1月關閉了其位於英國的最後一家合成乙醇工廠。
2025年7月公司又宣布,英國格蘭傑茅斯(Grangemouth)的35萬噸/年乙烯裂解裝置將在2026年底前停運。
法國拉瓦拉(Lavéra)的兩套合計50萬噸/年的烯烴及下遊衍生物裝置也進入關停倒計時。
公司高層直言,關停原因是“高能源價格與碳稅”,並稱“歐洲碳稅與天然氣溢價正在係統性地削弱基礎化工競爭力”。
塞拉尼斯(Celanese),2025年7月決定,無限期關閉其位於德國法蘭克福的醋酸乙烯單體(VAM)工廠(該裝置曾在2024年被臨時閑置),此次為正式退役。理由是“歐洲VAM市場持續疲軟、成本居高不下”。
阿科瑪(Arkema),2025年7月宣布,重組其法國Jarrie工廠,關閉氯、蘇打、氯甲烷和技術流體的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