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沒有美國的世界才是新世界

(2025-04-10 00:03:34) 下一個

一個沒有美國的世界經濟

 

發自倫敦——特朗普第二任政府上台也才一段時間,但人們一定都已經在質疑“讓美國再次偉大”究竟意味著什麽。

The End of the Chinese Dream

YI FUXIAN sees little chance of the country and its economy escaping a bleak demographic destiny.

畢竟從所有最基本的經濟指標來看這個國家已經很偉大了。它占據了全球GDP的15% 到 26%(取決於是使用名義數字還是根據購買力平價計算),其經濟規模超過了其他七國集團成員國的總和。盡管人口隻有中國或印度的四分之一,但美國的經濟規模(按名義值計算)卻令這兩個國家相形見絀。美國家庭的平均收入也遠遠高於所有人口超過5000萬的國家。

盡管如此,美國的國內儲蓄率卻低得可怕,而且其收入和財富狀況與其他國家相比極不平等。盡管美國在醫療保健方麵花費巨大,但其健康成果卻低於所有其他發達經濟體,部分人群的預期壽命甚至日益下降。大多數經濟學家都會說美國如果想變得更加偉大就必須改善其財政狀況,讓巨額醫療支出產生更多的社會回饋,並實現更具包容性的增長,廣泛提高收入——尤其是那些處於收入分配最底層的人而言。

鑒於其規模和係統重要性,美國經濟的發展往往也會對世界其他地區產生影響。在過去幾十年裏全球經濟中的其他國家都認為美國體係理所當然地要具備三個主要特征:巨額國防開支(這加強了美國的同盟關係,使其有能力戰勝對手);該國在戰後以規則為基礎的全球治理體係中所占據的核心地位;以及——較少被討論的——巨大國內消費需求。

截至2024年底,個人消費支出占到了美國GDP的68%。這對於任何經濟體來說無論何時都是個非常高的水平,但卻已經在美國維持多年了。美國在全球商品消費中所占的份額甚至大大超過了其經濟在全球GDP中業已占據的巨大份額。由於美國消費與美國進口之間存在密切關係,世界其他國家——無論是敵是友,無論是生活必需品(如能源)還是奢侈品的供應者——都開始依賴美國經濟的這一方麵。

但特朗普總統和他的顧問們不斷威脅要對本國那些最大貿易夥伴征收更高關稅,因此似乎毫不在意幾乎必定會損害美國消費者利益的總體進口減少,因為這要麽會導致物價上漲,要麽會令世界其他國家將注意力轉向別處而迫使美國提高儲蓄率。

這種情況會發生嗎?盡管美國占全球GDP的15%-26%,但世界其他經濟體的規模仍然是它的3-5.5倍。因此我們不難想象一個其他國家決定不再如此依賴美國消費者的情境。為什麽不去實現多樣化呢?

以金磚五國為例,它一直在原有成員(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之外進行擴充以納入新成員和“夥伴國”。如果這些國家突然決定不僅僅是舉行象征性的年度峰會呢?中國可以開始向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提供低關稅或零關稅的貿易和投資,而不是隨意製定針對這些國家的項目條款。它還可以與總人口達美國四倍的印度攜手,為不包含美國在內的全球貿易爆炸式增長創造條件。

同樣,我們可以想象一個新的、眼光更加向外看的德國政府最終會意識到自我設置的“債務刹車”已經阻礙了其發展。就像英國相對較新的工黨政府一樣,它可以出台一項不僅允許而且還鼓勵為國內基礎設施和國防開支進行更多借貸的政策。為什麽不去重拾法國多年來提出的發展歐洲債券市場的建議,或者最終認真看待將歐洲單一市場擴大到所有商品和服務的問題呢?

如果“讓美國再次偉大”最終能幫助每個人擺脫對美國消費者的依賴,那麽世界其他國家都會對特朗普感激不盡。唯一的輸家隻會是普通美國人。

為什麽一個沒有美國的世界才是新世界?

未來最好的世界就是ABA,all but American。

一個沒有美國的世界才是新世界!

轉發:

當男人開始“作”的時候,或許也就沒有女人什麽事情了。

如果說川普1.0時代最讓人錯愕的,就是對中國突襲式發動關稅戰。

那麽,川普2.0時代最匪夷所思的,應該就是對自己的所有盟友突襲式發動關稅戰。

現如今,美國的這些盟友滿臉懵逼,略等於2018年時期我們的感受,甚至更加不解。

這次美國人的戰略徹底改了。

從“一戰定乾坤”幹死我們的策略,逐步變成也要跟我們玩消耗戰。

可是,得有足夠的資源去消耗啊。

於是,川普就把自己的魔手伸向了諸多小弟,怒砍小弟,來向我們證明他的牛逼。

所以,中美未來的鬥爭,或許還會更加激烈。

當然,首先,先得等美國財政喘過這口氣。

按照眼下不斷創新高的財政債務利息支付規模,還要大規模進行減稅,川普深陷困局:

美國財政現金流量表危機。

這個局不能走出來,那就真的變成“熬鷹”了。

到時候,美國的盟友會不會漸漸遠離美國,也是不好說的。

還不如現在由美國人親自操刀,先把盟友家的東西搬走一些。等將來美國人緩過來了,可以再討論如何跟盟友以新的方式合作。

隻不過,經曆了3年多的俄烏衝突,美國的盟友們個個都是苦瓜臉,早就被掏空了很多。

如果按照川普現在的口吻要對盟友收割,各國國內的民生保障怕是守不住,接踵而至的,隻能是更大規模的國內動蕩。

福利是剛性兌付的,你不給,人家就拿斧頭砍你。

因此,這次歐洲、加拿大、墨西哥等國家這麽勇,其實也是被逼無奈了。

然而,這件事,即將觸發全新的蝴蝶效應。

—————————

自由交換,才能產生財富。

川普關稅戰的本質,就是阻礙自由交換,那麽,全球財富的創造必然受到嚴重的打擊。

這個時候,美國的盟友們,就算再不喜歡中國,為了守住自己的生存成邊界線,未來估計也要跟我們做生意。

目前,這個趨勢,已經越來越明朗了。

此時此刻,中國針對歐洲和加拿大的反製,近乎是在倒逼這些國家重新思考跟我們的生意關係。

如果放任這個趨勢下去,下麵這個新的全球走勢就會浮現出來:

一個“沒有美國”的全球化。

由於跟美國沒法好好做生意,那麽,其它國家為了自保,他們相互之間不得不做生意。

於是,下一個時代就變成了:

新的全球貿易秩序=現有全球化減去美國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很有意思的是,這不就是我們為了自保而一直追求的“雙循環經濟模式”所假設的最極端劇本嗎?

放在過去,我們要這麽去布局,很難。

可是,如今,川普親自操刀,幫我們往這個方向去推進事態,果然是“川建國”。

然而,這也不能完全責怪川普,畢竟,好走的路早就被前人走完了。

當今天下,區域強權都在崛起,都不安分,美國視野來看,他控這個盤,確實有點有心無力了。

川普的兩難在於,民主黨建製派構築的全球體係依舊是目前效率相對較高的,可是,卻也是最容易掏空美國國力的。

就像近期美股下跌,其中,川普低估了美股中“政治正確”的含金量和高溢價。

當川普把“政治正確”的泡沫去掉,美股壓力就來了。

而美國與自己盟友的關係,其實也是用“政治正確”的體係構築的利益同盟。

假設川普真的把“政治正確”體係給打崩了,那麽,如何構築這個利益同盟?

你發不出工資,甚至還要搶錢,誰認你當老大?

因此,川普“先收割小弟,再跟中國搏命”的戰略,到底能不能行?現在是一個重大的全球問題,甚至直接影響未來10年全球地緣博弈、各類資產走勢和滯脹趨勢的重大問題了。

—————————

事態,是嚴重的。

據說,加拿大人,已經不稱呼“美式咖啡”為“美”式咖啡。可想而知,他們對於美國人的厭惡之情有多深。

另一邊,歐洲此時宣布大規模軍備投資和基建投資。其實,也是給自己留條活路。

因為,麵對龐大的債務和高福利負擔,歐洲要捍衛自己的歐元儲備貨幣地位。

當初,跟美國抱團對付俄羅斯,就是要給自己的信用“注資”。現在美國是個渣男,完全靠不住,那就隻能自己給自己提供信用。

歐洲央媽和加拿大央媽,都已經表達了,為了自救,可以階段性犧牲通脹的決心。

從中國的角度,這個水,越來越渾了。

既然如此,現在主動在東南彎彎和南海發力,反而有利於川普拉行情。

更好的做法是,強化實控的同時,繼續在經濟混合戰領域發力。

即,隻要證明,中國的科技創新能力不輸美國,甚至還有巨大的成本優勢,那麽,美國的整個“製度信用”就會千瘡百孔。

而且,這也等於向全世界證明,我們的“製度信用”的含金量了。

很多時候,擊倒對手的那“致命一擊”,最好不是由自己出手。

讓美國深陷“人民戰爭”,到處都是反抗的力量,逐步消耗著帝國的綜合實力,遠比我們直接跟美國人攤牌效果更佳。

人,終究是要吃飯的。

如果“沒有美國的全球化”可以正常運行,那麽,“跟美國脫鉤”的戰略也就徹底成功了。事實上,這才是中美終極大攤牌的節點。

但是,如果這個拐點遲遲沒有到來,則中國終究是被美國人卡脖子,那麽,我們在其它任何領域跟美國人攤牌,都會有極強的“反噬效應”。

其實,美國人沒有意識到:在科技、外需、資源、金融等關鍵節點,當美國都給不了我們任何新的好處了,中美全麵脫鉤的條件也就逐步成熟了。

也就是說,如果美國主動的跟我們脫鉤沒有打敗我們,反而讓我們形成不被卡脖子的新的經濟運行模式,那美國對於我們的價值度也就大為縮水了。

按照目前的進度,預計,2030~2035年期間,這個拐點應該就要來了。

中國今天作的所有的布局,其終極戰略的核心,就是這個。

一個沒有美國的全球化分工體係,才是最大的陽謀。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