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樹,不在了 陳文茜 人生有很多價值比金錢來得重要

(2025-04-29 04:24:10) 下一個

《樹,不在了》: 陳文茜最新時評集 另一種溫柔開導

2015-03-25 新華網
 
《樹,不在了》:陳文茜最新時評集 另一種溫柔開導  《樹,不在了》 陳文茜  2015年3月

   [內容簡介]

   世界格局不斷變化,全球化快速崛起,金融海嘯接踵而至,青年一代如何躲過這場經濟危機?“中國”成了最常跳出來的關鍵詞,“貧富差距”、“競爭力”、“教育改革”、“房價”,年輕人的情緒愈來愈重;從歐美到中東,從“自由貿易”到“關稅壁壘”,從“政治聯姻”到“石油大戰”,有誰知道該如何回答這錯綜複雜的全球難題?

   亞洲地區資深媒體人陳文茜最新時評集,以小人物的故事看大政治,將年輕人的焦慮和憤怒,做了另一種溫柔的開導,無關媒體與政治,隻是站在更寬廣的視野,為年輕人展現一個瞬息萬變的世界。

   [作者介紹]

   陳文茜,台灣地區知名媒體人、社會評論家,被李敖稱為“我所見過的最聰明的女人”。1998年,陳文茜被《亞洲周刊》英文版評選為全亞洲25位“創造趨勢人物”之一。退出政壇後從事主持和寫作,並依舊延續她自信敢言、鮮明犀利的風格。除了在港台地區主持《解碼陳文茜》《文茜的世界財經周報》等多檔熱播節目外,她同時也是中央電視台4套《海峽兩岸》節目的特約嘉賓主持,在大陸和港澳台地區都有不可小覷的影響力。

   [編輯推薦]

   亞洲地區資深媒體人陳文茜最新時評集,冷靜清晰的筆鋒,鮮明犀利的風格,貼近時事的距離,揭露經濟大衰退陰影,直麵當代全球體製失靈危機,引領年輕人勇敢向前行。當政治經濟環境這棵老樹日漸凋零,遮蔽我們眾人安然的新樹,在何方?

   [目錄]

   作者序1 於是,他們不再信任

   作者序2 當時,我們還太年輕

   給十八歲以下的你

   愛一個孩子,有錯嗎?

   讓孩子們走過山、走過水

   我們的時代

   樹,還在嗎?

   舊政治,後會有期

   親愛的人生

   致沒有槍聲的戰士們

   給年輕不抱怨的你

   母親節,你快樂嗎?

   台灣,太對不起年輕人

   願希望,永在路上

   太多幸福,或太少幸福?

   汽車頂層上的乘客

   青年與中年胡適

   理智的叛逆

   喧嘩之後的真實

   狹隘

   占領巴西

   曆史的無情複製

   一個孩子的抵抗

   一部“失敗的影片”

   每一段曆史,都有它的情緒

   她、他、她、他

   保卜的尋人啟事

   向前行

   表參道上遇見鳳梨酥

   與雲共舞

   雲的故鄉

   接棒的後人,慚愧啊!

   悼念一個時代

   預知死亡紀事

   你的一票,並不完全屬於你自己

   國際石油大戰,開打!

   怒吼之後

樹,不在了

碳匯林 發布時間:2015-11-10 本文類別:文學專欄 

看台灣陳文茜的文筆,總是被感動著。多年以前,她的《正負二度》的專題片以一個關愛人類的視角去呼喚關注全球氣候變暖,那種聲音雖然很平緩,但是充滿了對全球升溫的焦慮感,我那時被感動了,而且至今。

    當台灣朋友把她的另外一部書《樹,不在了》帶給我的時候,我依然懷著激動的心情。這本書,是對孤島的政治經濟發展的焦慮,隻有那種充滿大愛的人才有的情懷。樹,不在了,根還在,習主席和馬英九先生新加坡之會,那種打斷骨頭連著筋的表達,令我們瞬間淚湧而出。

    大陸兩岸,炎黃之孫,終於跨越隔閡。這將昭示大時代發展的大幕正在拉開。

    如今,社會正在向低碳方向轉型,這同樣是一個革命的時代。生逢盛世,我們其實很幸福。

    樹,即使不在了,隻要努力,我們有能力還地球大地綠水青山。千裏之行足下始。(王軍純)
 

陳文茜:人生有很多價值比金錢來得重要
2015年03月26日 21:22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3月26日電(上官雲) 26日下午,台灣文化界著名人士、媒體人陳文茜攜新書《樹,不在了》在北京舉辦讀者見麵會,並於會後接受記者采訪提問。昨天剛剛過完生日的陳文茜說會將新書的版稅全部捐出,並表示很擔心人們在年輕時代會把金錢當成最高的價值,”隻把金錢當作生活的一部分、足以支撐起一個有尊嚴的生活便可,人生原有很多價值比金錢來的重要。”

  談兩岸:台灣年輕人曾充滿優越感 兩岸都是全球化經濟分工的一部分

  資料顯示,1958年出生的陳文茜是台灣著名女性媒體工作者及政治人物,曾任無黨籍立法委員、民主進步黨文化宣傳部主任等職務,現為媒體節目主持人,主持節目有《女人開講》等等。

  在很大程度上,陳文茜是一個相當有個性的人。在上中學的時候,因為凶悍的教官將其自然卷的頭發判為“發型不合格”,陳文茜幹脆燙了一個爆炸頭。用她的話來說,是“不能讓教官的話說的沒有根據。”

  在進入社會後,由於工作的需要,陳文茜開始關注海峽兩岸的關係。她毫不避諱的表示,台灣年輕人出生的時候對大陸人充滿了優越感,如果直說的話,那便是“看不起”,但是後來台灣經濟衰退,現在台灣的每個商店都在渴望大陸客,這讓台灣一些人感覺不是滋味,乃至“惱羞成怒”,指責大陸年輕人偷走了他們的工作。但“其實兩岸都是全球化經濟分工的一部分,承接的是時代分工的角色”。

  為了解釋這個問題,陳文茜拿在那個時代成功發展的新加坡與台灣做對比。1970年,台灣人很雜亂,亂丟垃圾、不排隊,但是同樣的人,到了井然有序的新加坡,便丟棄了這些習慣。

  在陳文茜看來,成功者跟失敗者的差別就在於麵對問題的態度上。成功者會不斷突破向上爬,而失敗者則會在犯錯的時候找借口,“我現在很擔心年輕人會把金錢當成最高的價值。而我是希望隻把金錢當作生活的一部分,足以支撐起一個有尊嚴的生活便可,人生原有很多價值比金錢來的重要。”

  “大家曾經嫌棄大媽在國外跳廣場舞丟臉,我倒覺得無所謂:出國去見見世麵,無形學習當地的禮儀,不要老是從‘買客’的角度來看待問題。”陳文茜說,她最初來大陸第一個印象便是大陸的公廁衛生情況太差,而現在則取得了很大進步,“同樣我在國外經常被塞購物傳單,人家以為我是大陸來的土豪。”

  談發展:要將憤怒轉變為解決問題的方案

  由於關注國際、財經等方麵的新聞,陳文茜在談到相關知識與事件的時候簡直如數家珍。在當天的發布會與采訪提問中,她為記者一一列舉了台灣經濟從快速增長到減慢發展的幾個時期,直至進入高科技的年代,台灣的股市與房地產泡沫化,大量產業外移。

  “中國是一個古老的國家,但作為一個在全球經濟中再次大幅度崛起的角色則是在改革開放、尤其是進入1990年以後。所以,它的身體是古老的,但是‘經濟’則很年輕。”陳文茜分析道。

  在數年前,曾發生過“金融海嘯”,隨之而來的便是經濟的大衰退。那一代的年輕人,剛好走向社會便麵臨了貧窮。陳文茜說,當以“失落的年輕人”來稱呼那代人的時候,好像用一把刀來直接刺穿那麽多人的青春,“這些人的青春其實從中年開始,身體是年輕的,但世界經濟是生病的。走出社會麵臨的是一個完全衰退的時代。”

  麵臨這種情況,憤怒幾乎不能解決任何問題。陳文茜認為,即便這是時代的錯,但要解決它造成的後果,不是無用的憤怒,而是努力學習全球化的經濟跟政治學,才能知道問題源自何方,才能找到自己支持的答案。

  為了更好的解釋自己的觀點,陳文茜以高房價為例進行分析。她介紹,指責高房價的問題在全球都有。比如要解決金融海嘯帶來的問題便是降息,接近零利率,這樣會逼迫大家把錢投到別的地方去,這樣一來,有點頭腦的人會將錢投往股市或者債市,亞洲則是大宗投向房地產……然後後果就是房價高到不行。所以,傻瓜才會在現在買房子。”

  “我媽媽曾經花一百萬美金買了房子,25年過後,現在值五百萬美金。可是在SARS的時候,這所房子跌到80萬美金。”陳文茜說,當了解了全球問題,就不會再感歎買不起房子,“當你覺得隻是憤怒的時候,最好三思而後行。”

  在陳文茜看來,憤怒是思考的起源,能不能理性思考,是一個哲學家、一個社會負責任的實踐行動者與“暴民”的差別:如果通過深思熟慮,知道這個舉動能把社會帶往更好的方向,那麽便是一個了不起的改革者;如果隻是為了製造憤怒的風潮,便恰好相反。

  “在中國的曆史上,我們吃過很多苦,做過不少因憤怒而產生的愚蠢舉動,都讓國家變得更糟糕。人與猩猩的差別不應該是你穿了衣服,而應該是你如何將憤怒轉變成可以解決問題的方案。”陳文茜稱。

  談工作計劃:健康與青春是最大的財富 未來或寫電影劇本

  而對於時下年輕人經常會感到“迷惘”、“困惑”的情況,年過五旬的陳文茜似乎並不是很能理解。她說,年輕人最大的財富就是離著棺材很遠,“比如我自己,哪怕在四十幾歲的時候都沒想過要圓夢是件困難的事情。”

  那時陳文茜想去法國的普羅旺斯,希望能夠了解之前並不熟悉的歐洲文化。但就在那個關節上,她卻生病了,最終演變為臉部蜂窩性組織,需要實施一台高難度的手術才能夠治愈,於是在這個時候,她隻能去紐約看病,徹底放棄了去普羅旺斯的念頭。

  “我這幾年不斷在醫院進進出出,生病住院林林總總有四個月之久。”陳文茜說,年輕人的健康與青春就是最大的財富,可以去任何地方冒險,“我曾在律師、媒體人、文化人物等各個領域轉換,青春就是這麽回事,不斷轉換自己的角色。你覺得它是一張白紙,可以畫上其他內容,而我的紙張已經填滿了,皺皺的很脆弱。”

  因此,陳文茜認為,所謂的跟現實妥協,不過是她那樣年紀的人才會有,而即便如此,她也仍然繼續著角色的轉變,“隨著中國的崛起,西方對中國曆史的興趣達到一個高點。我已經想好我下個階段的工作,比如變為一個電視劇或者電影腳本的撰寫者——當然,不會有人找我做女主角。”

  “夢想,有可能會發生一些事情讓它無法完成。但是如果能夠保持夢想,相信以後會有突破,那麽你的人生會有另外一種精彩。”陳文茜稱。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