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十五日解散國會,新的全國大選投票日訂於五月三日。總理黃循財的執政黨人民行動黨(PAP)幾乎篤定勝選,但該黨在五年前大選已因選民對政府日益不滿而選情受挫,加上美國關稅正顛覆全球經濟,這次大選將考驗黃循財的領導力。
新加坡總理公署十五日下午宣布,總統尚達曼當天在黃循財建議下解散國會,提名日則訂於四月廿三日。今年選民人數比二○二○年大選增加逾十萬人,選區從卅一個增至卅三個,改選的國會議席從九十三席增至九十七席。
法新社報導,這次大選時逢星國多事之秋。美國總統川普一月回任後,星國繁榮仰賴的全球貿易係統承受嚴重壓力;川普的關稅幹擾全球供應鏈並引發美中全麵貿易戰擔憂,星國作為全球重要轉運樞紐自覺身處風險當中。
五十二歲的黃循財十五日就在臉書發文說,星國正麵臨全球劇變,世界變得更不確定、動盪且不穩定,「過去數十年造就星國成功的全球環境,或許不再存在」,因此他決定啟動大選,「在這個關鍵點,新加坡人應決定由哪個團隊領導國家,共同製定前進道路」。他上周更在國會警告「基於規則的全球化和自由貿易時代已結束」。
美聯社報導,新加坡一九六五年獨立後一直由PAP執政;前總理李顯龍去年五月在執政廿年後卸任,交棒給當時的副總理兼財長黃循財,代表第一任總理李光耀開啟的家族王朝結束。
黃循財去年十二月也接掌PAP秘書長,這次將是他接棒後首次領軍迎戰大選。
法新社引述星國政治分析家穆斯塔法指出,五月大選對執政黨可能是「最艱難」選戰。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律係副教授陳慶文也說,千禧世代和Z世代選民更能接受國會有可信賴的反對勢力。穆斯塔法也暗示經濟不穩定可能讓選民傾向「避險」而有利執政黨,但陳慶文指,在野黨在新冠疫情期間舉行的上次大選有斬獲。
二○二○年大選時PAP在九十三席拿下八十三席,維持絕對多數,但得票率掉到約六成一,接近歷史低點;主要在野黨之一工人黨則從先前的四席增至十席。
PAP這次將派出逾卅名新候選人來活絡該黨。黃循財將爭取穩固民意授權來帶領國家;陳慶文說,這將強化黃循財和其政府施政手腕,以推行保護經濟並與他國談判的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