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西方文明起源 英國學者 距今還不過600年

(2025-02-21 15:23:56) 下一個

西方文明起源時間,英國學者坦言:短到距今還不過600年

2025-02-16  百家雜評 江蘇

按照西方主流觀點,古希臘是西方文明“純潔的童年”,之後經曆古羅馬、黑暗中世紀、文藝複興,再到大航海時代與啟蒙運動,最後到近現代。其中,古希臘初期是米諾斯文明,之後是邁錫尼文明,接下來才是我們熟知的古希臘。

以此來看,西方大概就有4000年的文明史,是一個“毋庸置疑”的古老文明。如果與西方承認的中國文明史比較,那麽中國文明史隻有3600年,西方文明史還要長於中國。但問題是,西方這種“文明敘事”到底可不可信呢?

英國學者語出驚人

上述西方曆史敘事到底可不可信,筆者不做判斷,不妨看看兩位著名的西方學者觀點:

首先,德國哲學家奧斯瓦爾德·斯賓格勒:“在崩潰中的羅馬的殖民地範圍之內,未來的西方文化正在西北方潛滋暗長。”

公元5世紀,羅馬帝國崩潰之際,此時“未來的西方文化”才“潛滋暗長”。因此,按照斯賓格勒的觀點,作為一個西方文明的文明,最早也不早於羅馬帝國覆滅,距今最多不到1600年。

需要注意的是,斯賓格勒認為古希臘、古羅馬並非西方文明的“古典時期”,兩者沒有什麽繼承關係,西方文明是後來滋生出來的一個新的文明。

其次,英國曆史學家尼爾·弗格森:“基於某種原因,從15世紀末期開始,西歐的那些小城市在從拉丁語(還有一點希臘語)借來那些不純的語言,以拿撒勒居住的猶太人的教義發展了他們自己的宗教,並從東方數學、天文學和科技中汲取知識後,催生了一種文明。”

弗格森說的很清楚,15世紀末期開始“催生了一種文明”,這就是西方文明,是“催生”而不是自然出現的文明!15世紀末期,大概就是1490年前後,哥倫布到達美洲之際,距今不過500多年。

其中,“以猶太人的教義發展了自己的宗教”,說明基督教起源時間可能很短暫;而“從東方學習了數學、天文學和科技”,說明西方在近代科技來源上編造了很多謊言,其實很多來自東方。

顛覆論斷可不可信

上述對西方文明起源時間的論斷,無疑具有顛覆性,但問題是到底可不可信呢?其實,雖然上述觀點顛覆傳統認知,但並非沒有道理。

無論古希臘、古羅馬存不存在,或者說是不是西方史書描述的那樣,都與西方文明沒有什麽聯係。在中世紀後,西方“複興”了從阿拉伯傳來的古希臘文化,並不是從古繼承下來;至於古羅馬,如今西方西歐人群在羅馬時代是“蠻族”,兩者處於敵對關係,而且古羅馬的政治文化等,在後世西方也沒見到一脈相承等等。

因此,斯賓格勒等就不認為古希臘、古羅馬是西方文明的源頭。其實,有興趣的朋友看看英國曆史,就明白斯賓格勒的觀點很有道理,比如羅馬統治英國數百年,但英國直到7世紀後才進入“國家”時代,即混亂的“七國時代”,國家還沒有什麽製度,壓根就沒有繼承古羅馬什麽製度文化。

至於尼爾·弗格森的觀點,上文他已經說明,即15世紀末才“借來那些不純的語言”、“由猶太教義發展出自己的宗教”、“從東方汲取了數學、天文、科技等知識”,語言、宗教、科技三者匯合後,於是“催生出了一種文明”。問題是,弗格森的這種論斷到底正不正確呢?

首先,英語、法語中都有很多拉丁詞匯,其中英語中還有法語詞匯,是一種高度雜交的語言。但是不是15世紀末“西歐的那些小城市在從拉丁語(還有一點希臘語)借來那些不純的語言”,即英法德等西方語言真正出現於15世紀末,到底是不是這樣,筆者不太清楚,將信將疑吧。

其次,宗教部分的確存在疑點,比如中國第一部《聖經》出現於1823年。即,傳教士在中國近300年,還有鼎鼎大名的利瑪竇、湯若望等,編寫過很多中文書籍,但傳教時竟然連一本《聖經》都沒有,豈不怪哉?或許,15世紀時才發展出自己的宗教,教義還在“推敲”之中,故而沒有!

第三,“科技”是近現代西方文明最大的特點之一(還有一個應是宗教),過去認為最初的科技知識源自古希臘,但弗格森的回答是“東方”。其實,現代溯源考證,以及一些西方學者研究,都表明弗格森的觀點是正確的。也就是說,15世紀之前西歐還沒有相關“科技知識”。

關於西方科技來源,美國學者坦普爾認為“那些奠基現代世界的發明與發現,可能有一半以上均來自古代中國。”還有,全球通史中認為中世紀西歐貧窮落後,然後“西歐人拿來了中國的發明,竭盡全力發展它們,並將其用於海外擴張。”因此,最初主要是“中學西漸”,而不是“西學東漸”。

因此,以這三點來看,弗格森說西方文明始於15世紀末,還真不是嘩眾取寵,而是有其道理。

總之,以斯賓格勒與弗格森的觀點來看,西方文明出現時間並不長,長則不過1000多年,短則不過600年,遠沒有西方主流描述的4000年那麽長。

當然,或許有人認為上述兩人的觀點未必正確,事實也的確如此。但問題是,連古希臘、古羅馬曆史都漏洞百出,那麽西方“4000年文明史的敘事”就一定正確嗎?

參考資料:《子思:為什麽“謊言帝國”指的是西方集團整體?》、《尼爾·弗格森——文明》等

子思:為什麽“謊言帝國”指的是西方集團整體?
觀察者網 2022-04-01 08:38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子思】
“謊言帝國”說的主要是美國,但同時也指整個西方集團。
一直以來,西方集團有一個將自己與世界其他部分區別開來的重要標誌,就是它總是不厭其煩、喋喋不休地將“言論自由”、“多元觀點”、“平衡報道”、“信息透明和自由流動”等等大詞掛在嘴邊。
而其實這恰恰也正是“謊言帝國”的主要標誌。因為隻有“謊言帝國”才最害怕它的真實罪行得不到謊言和欺騙的掩蓋,才最需要依靠所謂“言論自由”原則為謊言的製造和傳播提供便利。
這一點在很長時間裏不容易被識破,善良的人們還誤認為這是一種文明的體現、人權的體現、進步的體現;但是在一次次見證了西方集團以自由、民主、人權的名義犯下的驚人罪行之後,其中的欺騙性也就暴露無遺了。
事到如今,完全可以試行這樣一個規則:隻要聽到某位西方政客又開始大談自由,基本上就可以判斷他正在準備幹壞事;而隻要聽到他又開始大談“言論自由”,基本上就可以判斷他又要撒謊了。
當年美國總統小布什發動入侵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戰爭,他那個時期的演講,幾乎每篇都會將“自由”這個詞重複使用很多次,最多時在一篇演講中“自由……自由……”了幾十次。這是在幹什麽呢?事後回顧地看,美國在這些侵略戰爭中犯下的實際罪行也恰恰與“自由”這個詞的使用頻率成正比。
 
2001年10月7日,時任美國總統布什下令對阿富汗實施軍事打擊。(視頻截圖)
眼下這場烏克蘭危機,西方的這一套又來了。歐盟主席馮德萊恩在幾天前的演講中激情四溢地說:“如果自由有名字,它的名字就是烏克蘭,烏克蘭國旗就是今天的自由旗幟。”話音落處,掌聲四起。
是的,一個主權國家被如此隨意地當作地緣政治棋盤上的棋子,數千萬人民被如此草率地當作大國博弈的犧牲品,西方集團這些公然的犯罪,當然都需要靠“自由”這個萬能的大詞來掩蓋。而那句被大詞掩蓋的真話是什麽呢?做個很簡單的置換就出來了——如果“毀滅”有名字,它的名字就是烏克蘭,烏克蘭國旗就是今天的“毀滅”旗幟。
在大英帝國全盛時期有句流行語,“一個地區隻要是自由的,它就是英國的”。遺憾的是,200年過去了,當今世界的大多數人聽到這些西方政客大談“自由”時,第一反應仍然是對字麵含義的憧憬和感動,而不是看到背後的真實時的惡心嘔吐。這的確是西方“精神武器”的高超之處。
 
人們不禁要問:為什麽作為彌天大謊的“自由”這個詞會有這麽大的作用,幾百年裏幾乎百用百勝?為什麽這個彌天大謊會是西方集團的獨家專利,獨門絕技?“自由”與“西方”這兩個概念之間的內在聯係到底是什麽?
要解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探討一下今天人們所說的“西方”到底是個什麽?
第一點,說到西方,它並不是一個像亞洲、非洲、印度這樣的地理表達,它在地理上不是固定的,而是不斷發生變化的。
它最小的時候,是歐美各國之間發生混戰的時候,常常隻有盎格魯撒克遜國家和法蘭西代表西方,包括德國在內的中東歐都不是;最大的時候,則是麵對世界其他幾大主要文明如中華文明、伊斯蘭文明、印度文明等的時候,這時的西方不僅可以包括整個基督教世界、高加索人種,甚至還可以包括亞洲的日本。
這就意味著,它並沒有一個固定標準,完全根據現實政治需要而臨時編造。日本人在種族上與高加索人種差距巨大,但可以被接納進西方;加勒比國家在生活方式上非常接近西方社會,可是並不被承認是西方;俄羅斯在宗教上與基督教世界的聯係千絲萬縷,照樣被西方所排斥。
第二點,今天這個不可一世的西方,在世界曆史上,實際上是一個很晚近才誕生的、新生的集團,比大多數人以為的要晚得多,因為古希臘-古羅馬並不是它的“古典時代”,而所謂的“西方文明1.0”也完全是一個編造。西方作為一個文明的誕生,最早也不早於羅馬帝國的覆滅。
有一種說法是,“在崩潰中的羅馬的殖民地範圍之內,未來的西方文化正在西北方潛滋暗長”(斯賓格勒,1918),如此說來至今不過1000多年;而另一種說法是,“基於某種原因,從15世紀末期開始,西歐的那些小城市在從拉丁語(還有一點希臘語)借來那些不純的語言,以拿撒勒居住的猶太人的教義發展了他們自己的宗教,並從東方數學、天文學和科技中汲取知識後,催生了一種文明。”(弗格森,2011)如此說來至今不過才500多年。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