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與利益:資本主義勝利前的政治論據
作者:Albert O. Hirschman(作者),Amartya Sen(前言)
2013 年 10 月 6 日
https://www.amazon.ca/Passions-Interests-Political-Arguments-Capitalism/dp/0691160252/ref=
在這本書中,Albert Hirschman 重建了 17 和 18 世紀的知識氛圍,以闡明發生的錯綜複雜的意識形態轉變,其中追求物質利益(長期以來被視為貪婪的致命罪)被賦予了遏製人類不守規矩和破壞性激情的角色。赫希曼在這裏對資本主義的興起提出了一種新的解釋,強調了新舊之間的連續性,與馬克思主義和韋伯主義思想共同特征的急劇斷裂假設形成鮮明對比。這裏提出的見解中有一個具有諷刺意味的發現,即資本主義最初應該實現的正是它很快被譴責為最糟糕的特征:壓製激情,以支持商業生活中“無害”但單向的利益。為了將這一漫長的意識形態變化描繪為一個內生過程,赫希曼借鑒了孟德斯鳩、詹姆斯·斯圖亞特爵士和亞當·斯密等眾多思想家的著作。
普林斯頓經典版《激情與利益》收錄了傑裏米·阿德爾曼的新後記和阿馬蒂亞·森的前言,揭示了資本主義從複雜的意識形態轉變中取得勝利的過程,並重申了赫希曼作為我們最具影響力和煽動性的思想家之一的地位。
The Passions and the Interests: Political Arguments for Capitalism before Its Triumph
by Albert O. Hirschman (Author), Amartya Sen (Foreword) Oct. 6 2013
https://www.amazon.ca/Passions-Interests-Political-Arguments-Capitalism/dp/0691160252/ref=
In this volume, Albert Hirschman reconstructs the intellectual climate of the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 centuries to illuminate the intricate ideological transformation that occurred, wherein the pursuit of material interests--so long condemned as the deadly sin of avarice--was assigned the role of containing the unruly and destructive passions of man. Hirschman here offers a new interpretation for the rise of capitalism, one that emphasizes the continuities between old and new, in contrast to the assumption of a sharp break that is a common feature of both Marxian and Weberian thinking. Among the insights presented here is the ironical finding that capitalism was originally supposed to accomplish exactly what was soon denounced as its worst feature: the repression of the passions in favor of the "harmless," if one-dimensional, interests of commercial life. To portray this lengthy ideological change as an endogenous process, Hirschman draws on the writings of a large number of thinkers, including Montesquieu, Sir James Steuart, and Adam Smith.
Featuring a new afterword by Jeremy Adelman and a foreword by Amartya Sen, this Princeton Classics edition of The Passions and the Interests sheds light on the intricate ideological transformation from which capitalism emerged triumphant, and reaffirms Hirschman's stature as one of our most influential and provocative thinkers.
我為何不信馬克思?為何違背人性的製度注定失敗?《欲望與利益》[美]艾伯特·赫希曼(The Passions and the Interests, by Albert O. Hirschman)
安爭鳴(Stella An) 2025年1月3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q-7haAJPM4
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的這本書,是一本非常經典的資本主義思想史,名叫《欲望與利益》。作者是著名的德裔美國經濟學家艾伯特·赫希曼。赫希曼在這本書裏就提出了一個觀點,那就是:資本主義的興起,其實是中世紀以來人們思想觀念轉變的結果。文藝複興以來,前赴後繼的啟蒙思想家們,不斷用他們的學說去重新定義人類的“欲望”和“利益”。從而逐漸把人們從傳統思想的禁錮中解放了出來,並且最終讓人們相信,欲望並非人性之惡,隻要為欲望注入“智慧的律令”,就可以使之變成有益於人類福祉的力量。資本主義製度因而得以興起。而這本書所講述的,正是這段波瀾壯闊的思想發展史。
在視頻中搜索
導入
哈嘍大家好我是安爭鳴
歡迎回到讀書時間
去年我講了一本奧地利經濟學家米瑟斯的書
用的標題是“馬克思被他瘋狂打臉”
於是呢就遭到了很多小粉紅的唾罵
他們認為我根本就不懂馬克思
認為我沒有資格批判他
說實話我真的不能理解
粉紅為什麽能看得進去我這個殖人做的視頻哈
因為粉紅做的視頻我真的捏著鼻子都看不進去10秒
所以拜托你們能不能別再看了呀
我的節目就那麽好看嗎
言歸正傳
我這罵唉的多少有點委屈
為什麽呢
因為我節目裏邊引用的觀點全部來自作者
那什麽啊“馬克思的唯物史觀太荒謬了”呀
“從根本上就是錯的”呀
那都是米瑟斯的原話
又不是我說的
當然了我也不是不能理解他們為什麽罵我
畢竟我是個殖人
是跟他們立場對立的嘛
所以今天我幹脆也不裝了
我就正式攤牌了
我確實不相信馬克思
也不相信共產主義
原因很簡單
因為我覺得馬克思的願景是違背人性
並且否定人性的
我們都知道
馬克思的理論是建立在
對資本主義製度的批判之上的
他認為私有製是萬惡之源
所以建立在私有製這個經濟基礎之上的
政治法律和道德關係也就都是邪惡的
實際上就是將不平等製度化法律化
所以他就覺得應該消滅私有製
所有生產資料都歸集體所有
由中央依據需求而不是利潤來規劃生產
所以他心中的理想國是一個沒有私產
沒有階級沒有貨幣
所有人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這麽一種社會形態
那大家想想
這種思想的潛台詞
不就是在說
人類的經濟欲望是一種不好的東西嗎
不就是在說
人性中追求利潤的這種欲望是邪惡的
不能讓這種欲望來主導人的經濟行為嗎
那這種對社會矛盾的解決之道
說白了不就是另一種形式的“存天理滅人欲”嗎
我在中國接受了20年的教育
學了20年的馬克思
越學越覺得
他跟某些宗教的意識形態其實如出一轍
隻不過是從唯心變成了唯物
披上了一層華美的科學外衣
當然了我並不認為相信馬克思的人一定就是傻叉
我覺得很多人可能隻是基於自己的人生經驗
隻看到了欲望相對不好的那一麵
他們就像盲人摸象一樣
僅僅看到欲望催生出了剝削
催生出了戰爭殖民和掠奪
但是呢卻忽略了
資本主義在近幾百年中
徹底改變了世界的麵貌
取得如此輝煌的文明成就
其實也是欲望所造就的
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的這本書
是一本非常經典的資本主義思想史
作者是德裔美國經濟學家艾伯特·赫希曼
書名呢叫《欲望與利益》
那接下來就讓我們通過這本書一起看一看
一種和馬克思主義截然不同的人性觀
一起看一看
資本主義對於人類欲望的解決之道
是如何對待人性的
是什麽創造了“資本主義”
在介紹《欲望與利益》這本書之前
我想先簡單介紹一下
艾伯特·赫希曼這個人哈
赫希曼這個名字一聽就是德國人
沒錯
赫希曼呢1915年出生在德國柏林的一個猶太富商之家
猶太人哈
1933年進入索邦巴黎大學
隨後又去了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最後呢又在意大利拿到了經濟碩士學位
圍著歐洲轉了整整一大圈哈
這樣的教育背景呢
就讓他有了比一般人更加開闊的視野
之後赫希曼的人生更是堪稱傳奇
西班牙內戰期間
他投身於共和派反弗朗戈的戰鬥
二戰初期
他在法國馬賽營救了數千名猶太人
其中包括畫家杜尚
人類學家列維·施特勞斯
以及政治學家漢娜·阿倫特
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
他又加入了美軍
後來呢還在意大利參與過對納粹戰犯的審判
可以說在整個二戰期間
為反法西斯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戰後呢他先是供職於美聯儲
參與過援助歐洲的馬歇爾計劃的實施
又在南美的哥倫比亞為世界銀行工作多年
不惑之年呢又轉向了學術生涯
先後任教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耶魯大學、哈佛大學和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
等各種精英機構
簡直就是一個人活了別人三輩子的分量哈
太傳奇了
那麽這位人生堪稱傳奇的學者
在這本《欲望與利益中》
提出了一個怎樣的觀點呢
看過我做的《自由與繁榮的國度》
那期節目的小夥伴
應該都知道
馬克思認為是生產力決定了生產關係
用他的話說就是呃
蒸汽磨創造了工業資本家社會
但是呢米瑟斯卻啪啪打臉了馬克思
告訴我們其實是資本主義創造了技術
並不是技術創造了資本主義
那麽問題就來了
如果不是技術創造了資本主義
那是什麽創造了資本主義呢
資本主義到底是怎麽興起的呢
赫希曼在這本書裏就提出了一個觀點
他認為資本主義興起的主要原因
其實是中世紀以來
人們思想觀念轉變的一個結果
貪財或者說經濟上的利己主義
是每個時代人們行動的一個常見的動機
但是在過去呢
人們隻是默默地接受它
並不會張揚
然而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
這種經濟欲望卻逐漸從人性之惡
變成了一種值得稱頌的美德
正是這種思想觀念的轉變
才使得資本主義這種經濟製度
獲得了道德上的合法性
那這種轉變是如何發生的呢
靠的就是文藝複興以來
前赴後繼的啟蒙思想家們
不斷用他們的學說
去重新定義人類的欲望和利益
從而把人們從傳統思想的禁錮中解放了出來
並且最終讓人們相信
欲望啊並非人性之惡
隻要為欲望注入智慧的律令
就可以使之變成有益於人類福祉的力量
資本主義製度因而得以興起
而這本書所講述的
正是這段波瀾壯闊的思想發展史
接下來我就把這個過程
簡單的給大家概述一下
馴化欲望
我們都知道
在前資本主義時代
歐洲各國一直處在天主教的意識形態統治之下
那這個天主教的思想就認為
我們每個人生來都有罪
而作為一個帶罪之人呢
必須以謙卑為上
而這種謙卑觀呢
就要求人們壓抑欲望
但是呢或許是因為
人們被壓抑的實在是太久了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
一種為商業行為辯護的思想悄然誕生
這種思想就認為
欲望本身其實是無所謂善惡的
我們可以馴化欲望
使之服務於普遍的福利
18世紀初
意大利政治學家維柯就全麵地闡述了這一思想
他說啊
社會利用使全人類步入邪路的三種罪惡
殘暴、貪婪和野心
創造出了國防、商業和政治
由此帶來國家的強大財富和智慧
社會利用這三種注定會把人類從地球上毀滅的大惡
引導出了公民的幸福
這個原理證明了天意的存在
通過它那智慧的律令
專心致力於追求私利的人們的欲望
被轉化為公共秩序
使他們能夠生活在人類社會之中
從那之後
這種馴化欲望使之服務於普遍福利的思想
就開始興盛起來
學者們紛紛開始探討
用什麽樣的方法可以馴服人類的欲望
然後“以毒攻毒”
或者說“用魔法打敗魔法”的這種構想
便被提了出來
也就是說用欲望來馴化欲望
就比如培根說
讓一種欲望對抗另一種欲望
使他們互相牽製
就像各國政府之間
有時必須以一派製約另一派一樣
政府內部也要如此
又比如斯賓諾莎說
有關善惡的正確知識
並不能因為其正確就可以抑製欲望
隻有把這種知識看作一種欲望時
它才能做到這一點
就比如
我們並不是因為壓抑了我們的欲望才向往幸福
相反是因為我們向往幸福
才能壓製住某些欲望
再比如霍爾巴赫說
欲望才是欲望真正的平衡物
而理性呢無非隻是為了我們的幸福
而選擇必須遵從的欲望的行為
很有道理是吧
就比如有的人特別喜歡吃高熱量的食物
但是呢他卻能夠抑製住
自己吃高熱量食物的這種欲望
為什麽呢
是因為對健康和美麗的欲望
促使他做到了這一點
說白了就是呀
壓抑不好的欲望
可以讓他獲得更大的利益
什麽利益呢
健康和美麗
這就是用利益來馴化欲望的原理
我們都知道
人性啊其實本來就是貪婪和自私的
誠然確實有一部分人
能夠在信仰的驅動之下
去做出利他的行為
但是僅僅依靠信仰建立起來的秩序
是很容易從內部開始腐朽的
要想建立一種具備持久性的秩序
就必須得符合人性才行
說白了就是啊
隻有建立一個受利益支配的世界
建立一種以經濟欲望為驅動力的經濟製度
這樣的秩序才符合人性
才能夠長久
正是基於這種思想
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為商業辯護
比如孟德斯鳩就說
哪裏有商業哪裏就有良好的風俗
雅克·薩瓦裏說
所有生活用品的連續交換構成了商業
而商業使所有人的生活變得溫和得體
然後 18世紀
亞當·斯密的《國富論》橫空出世
用他著名的“看不見的手”的理論
進一步為市場經濟辯護
認為市場機製啊
能夠將個人的自私行為轉化為公共利益
從而正式奠定了資本主義作為“道德經濟”的理論基礎
但是我們也都知道
早期的這些思想家對資本主義的樂觀設想
後來在實踐中出現了偏差
比如早期的資本主義發展
為歐洲國家創造出了大量的技術和財富
然後呢這些歐洲國家就把這些技術和財富
用在了殖民擴張上
雖然這種征服和擴張的欲望
並不是來自資本主義
而是人類自古以來就有的
但是你不得不承認
確實是資本主義的發展
為這些近代的帝國
提供了侵略擴張的技術手段和物質手段
讓這些小小的國家變得強得一批是吧
可以把手伸向全世界
3000年前的古希臘人殖民
基本上都是集中在地中海周圍
因為沒有充足的資源支撐他們走更遠
而中世紀大魔王蒙古也隻能在亞歐大陸禍禍
連日本都搞不定
因為大海阻擋了他們的腳步
他們沒有技術手段突破這道難關
但是 1718世紀的歐洲國家
卻能夠揚著風帆滿世界殖民征服
這不就是得益於資本主義的發展
為他們提供了物質手段和技術手段嗎
但是正如我在《咖啡帝國》那期節目中所說的那樣
隨著現代資本主義的不斷發展
人類持續數千年的侵略擴張殖民掠奪
最後全都消失了
為什麽資本主義能做到這一點呢
其實還是用利益來馴化欲望的結果
當殖民者渴望更多經濟利益的時候
他就會發現
他需要的不是更多的奴隸
而是更多的“上帝”
當一個政治家想取得更大的政績
他就會發現
他得讓國家變得更富裕才行
而要讓國家變得更富裕
他就會發現他需要的不是更大的領土
而是更大的市場
同理
當一個資本家想賺更多的錢的時候
他就會發現
在一幫窮逼身上是揩不出多少油水來的
得讓他們都變得有錢
都享受高福利
沒有後顧之憂
才能讓他們無所顧忌的消費
這就是福利國家誕生的原因
從這也能看出
馴化欲望使之轉化為利益
是需要一個過程的
沒有辦法一蹴而就
直到今天
資本主義都並沒有完全實現對欲望的馴服
反而在某些情況下
激化了物質主義和消費主義
但是讀完這本書
我最大的收獲是什麽呢
就是我發現
資本主義思想其實有著很複雜的道德基礎
它並不是一種簡簡單單的經濟效益的計算
這種經濟製度的背後
其實隱藏著非常深刻的思想和文化的變革
我不知道你是否相信
通過對欲望的引導
可以創造一個更自由更繁榮的世界
反正我是信了
這就是為什麽我認為
資本主義是當今世界上最優越的經濟製度
也是我做了這麽多期相關節目的原因
我是個獨立自主的個體
我覺得我有權選擇自己應該相信什麽
在這方麵我不接受任何的質疑
當然了你可以不信是吧
你可以繼續相信
隻有階級鬥爭才能給人類帶來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你也可以繼續相信
中學課本裏那些非常“可愛”的曆史敘述
比如什麽都是資本主義帶來了侵略和殖民啊
因為他們需要什麽“原始積累”是吧
好那關於《欲望與利益》這本書
我們就先講這麽多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裏麵暢所欲言
非常感謝大家的收看
閱讀豐富人生
我是安爭鳴
我們下期再見吧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