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與馮德萊恩矛盾激化,馬克龍提名歐盟委員辭職

(2024-09-17 08:25:27) 下一個

與馮德萊恩矛盾激化,馬克龍提名的歐盟委員突然辭職

楊蓉 yangrong@guancha.cn

2024-09-17  觀察者網

就在歐盟委員會(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預計就新一屆委員會名單發表演講前一天,當地時間周一(9月16日),已獲提名連任歐委會內部市場委員的法國人蒂埃裏·布雷東突然宣布辭職,並公開指責馮德萊恩“治理成問題”。

布雷東當天在社交媒體X(原推特)上公布了一封他給馮德萊恩的信件。信中稱,幾天前,在新一屆歐委會組成談判的最後階段,馮德萊恩“出於個人原因”向法國施壓,要求法國撤回布雷東的候選人資格;作為“政治交換”,她許諾向法國提供更有影響力的委員會職位。

“鑒於這些最新的事態發展——這進一步證明(歐委會)治理存在問題——我不得不得出結論,我不能再履行我在委員會的職責。”布雷東寫道,“因此,我將辭去我的歐盟委員一職,立即生效。”

布雷東辭職一事為馮德萊恩第二任期增添了挑戰,另一方麵也凸顯在國內政局可能發生動蕩的背景下,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歐盟的聲望或許已日漸式微。

Dear president, on 24 juky, you wrote to member states asking them to nominate cadidates for the 2024-2029 college of commissioner

布雷東公布的信件布雷東X賬號

“爆炸性”指控

布雷東現年69歲,自2019年起擔任歐盟委員,是法國推薦的新一屆歐委會委員候選人。歐洲新聞台稱,布雷東此次連任原本被預計將獲得一個重要職位,有傳言稱他有望擔任執行副主席,掌管委員會的首要政策領域。

“政客”新聞網歐洲版16日評價,布雷東此舉是6月歐洲議會選舉後權力交接過程中的一個“爆炸性轉折”。路透社也認為,對於“高度政治化”的歐委會席位提名過程而言,這一進展“出乎意料”。

資料圖:馮德萊恩(左一)和布雷東(右一)法國電視一台網站

歐委會通常有27人,由每個成員國1名代表組成。根據歐委會委員任命流程,歐盟各成員國首先要與歐委會主席協商一致,提出代表本國的人選。歐委會主席必須從成員國提交的候選人中選定委員,並確定委員的具體分管領域。

不過,各個職責領域的影響力有所不同。法新社指出,27名委員職責的具體分配將發出強烈信號,表明歐盟的政治方向和每個成員國的相對影響力。

布雷東提出這些“爆炸性”指控,距離馮德萊恩預計17日宣布下屆委員會名單的講話時間不到24小時。據歐洲新聞台16日報道,歐委會發言人拒絕就布雷東的指控發表評論,隻說馮德萊恩與成員國領導人就委員人選的互動基於“信任和保密”。

“主席注意到並接受了布雷東的辭職,並感謝他在任期內作為委員所做的工作。”據發言人說,馮德萊恩已於16日早上收到布雷東的辭職信,但無法確定她是否提前被告知布雷東會發帖公開此事。

當被問及馮德萊恩17日在法國斯特拉斯堡是否仍將按期公布她的領導班子時,這名歐委會發言人表示,馮德萊恩仍希望能夠在17日介紹新委員會組成的細節,“24小時在政治上是一段很長的時間”。

“早物色好新人選”?

布雷東公開宣布辭職數小時後,馬克龍辦公室表示,法國將提議外交部長斯特凡納·塞茹爾內出任歐委會委員。

聲明稱,馬克龍一直尋求為法國獲得一個重要的歐委會職位,而塞茹爾內“符合所有必要條件”。歐洲新聞台說,同為歐洲議會內部光譜的自由派,塞茹爾內擁有豐富的歐盟政策製定經驗,但沒布雷東那麽高調。

39歲的塞茹爾內自十年前在法國財政部為馬克龍工作以來,就一直是其親密盟友。彭博社稱,塞茹爾內作為馬克龍當時新成立的政黨左翼分支的代表,在後者2017年的首次總統競選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2019年當選歐洲議會議員後,塞茹爾內迅速成為馬克龍在布魯塞爾的得力助手,在歐盟政壇中扮演重要角色。2022年9月,他出任執政黨複興黨總書記,今年1月又被任命為外交部長,成為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曆史上最年輕的外長。

資料圖:塞茹爾內視覺中國

作為歐盟第二大成員國,法國明確表示希望在下一屆歐委會委員名單中獲得一個關鍵職位。馬克龍辦公室16日的聲明稱,希望法國提名的委員分管領域能“重點關注工業、技術主權和歐洲競爭力問題”。據一名來自複興黨的法國高級官員說,法國對布雷東第二任期可能被分到的職責領域並不滿意。

按照兩名知情人士對《金融時報》的說法,用塞茹爾內取代布雷東是馬克龍和馮德萊恩私下討論時提前商量好的,是法國在下一屆歐委會陣容中獲得“最佳角色”的一種手段。路透社也援引消息人士稱,馬克龍已通過談判為法國提名的人選確定了一個“強化”的執行副主席職位,負責監督內部市場和工業相關工作。

專家:法國“退讓”顯示國際聲望式微

事實上,布雷東與馮德萊恩的不睦並非秘密。美國《紐約時報》、法新社等國際媒體指出,布雷東在布魯塞爾以直言不諱和不總是遵守黨派路線而聞名。英國《金融時報》形容馮德萊恩和布雷東的工作關係“充滿動蕩”,兩人經常因政策和言辭風格發生衝突。

例如,馮德萊恩3月獲得歐洲議會最大黨團歐洲人民黨(EPP)黨團提名競選,此後於6月連任歐委會主席,布雷東則曾公開質疑EPP是否應該繼續掌管歐盟,還稱EPP“本身似乎也並不相信自己的候選人”,引發轟動。多名歐盟官員告訴路透社,這惹怒了馮德萊恩。

今年1月,馮德萊恩提名與她同屬德國基民盟(CDU)的歐洲議會議員馬庫斯·皮珀出任歐委會中小企業特使,遭到布雷東等4名歐盟高級官員質疑“任人唯親”,因為這一職位在歐盟機構中屬於最高級別公務員之一,每月工資大約1.84萬歐元(約合2萬美元),可謂“肥差”。在這一任命被“翻炒”出來後,皮珀4月宣布放棄該任命。

布雷東本人還因與美國科技界億萬富翁馬斯克公開爭吵而聞名。上個月,在馬斯克準備在X上直播與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前總統特朗普的訪談之前,布雷東在X上發公開信,警告馬斯克此舉可能“傳播仇恨內容和虛假信息”,遭馬斯克猛烈回擊。

布雷東這一做法引起歐盟同事不滿,布魯塞爾擔心此舉涉嫌幹擾美國大選。歐委會當時發布聲明解釋,布雷東的做法“違反規則”,寫信的時間和措辭既沒有與馮德萊恩協調或得到授權,也沒有征得委員們的同意。

美國德國馬歇爾基金會政策智囊團副總裁伊恩·萊塞(Ian Lesser)稱,部分歐盟委員,包括布雷東在內,一直都對馮德萊恩“集權式的領導風格”心存不滿。盡管在萊塞看來,馮德萊恩的領導風格是她在過去五年中取得成效的關鍵,但“在歐洲體係中,有能力的強勢人物難免不太適應來自高層的強有力領導”。

2024年6月27日,比利時布魯塞爾,馮德萊恩(左)和馬克龍在歐盟峰會上交談視覺中國

一名歐盟外交官告訴法新社,布雷東辭職表明馮德萊恩有能力把他拉下馬,“如果馬克龍不同意換人,他不會辭職……所以他輸了,而她則變得更強大了”。

從另一角度,此事也可視為歐盟兩大重量級國家——馮德萊恩所代表的德國與法國——在歐盟的權力博弈。布雷東辭職前不久,政治勢力減弱的馬克龍任命來自右翼政黨共和黨的米歇爾·巴尼耶出任總理,試圖平息法國在提前選舉導致懸浮議會後的政治危機。

從過去幾周報道來看,馮德萊恩向成員國施壓,要求更換提名人選的做法並不是秘密,隻是通常對象都是斯洛文尼亞、羅馬尼亞這類小國。

譬如,本月6日,斯洛文尼亞前審計法院院長托馬日·韋塞爾宣布退出歐盟委員競選,稱他與馮德萊恩“對歐委會應如何運作的看法不同”。據斯洛文尼亞多家媒體報道,馮德萊恩曾向斯洛文尼亞施壓令其更換候選人,原因是對韋塞爾政治實力不滿和希望歐委會中有更多女性成員。

美國政治風險谘詢公司歐亞集團負責歐洲事務的董事總經理穆傑塔巴·拉赫曼(Mujtaba Rahman)16日分析認為,法國不得不另選候選人顯示其在歐盟內部的式微之勢,以及馬克龍在國內地位的削弱。

“一個國家提出一名候選人,然後又被要求派出第二名候選人供考慮,這種情況非常罕見。”拉赫曼說,“(歐盟和法國)在人選個性和授權問題上存在一些摩擦這件事本身,確實讓人懷疑為什麽會發生這種情況,這也能讓我們看出馬克龍目前在歐洲享有的影響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