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薩克斯:中國的出現給非洲帶來福音

(2024-05-09 23:03:21) 下一個

傑佛裏-薩克斯:中國的出現給非洲帶來福音

21世紀經濟報道  2007.05.20

關注

上海報道 本報記者 劉莉

5月16-17日,"2007非洲開發銀行集團理事會年會"在上海召開。在非行年會期,見到傑佛裏·薩克斯教授活躍的身影並不令人感到意外。

作為聯合國前秘書長安南"千年發展目標"首席顧問、千年項目主任,傑佛裏·薩克斯(Jeffrey Sachs)一直在為減少非洲的極度貧困、疾病、饑餓而奔走。他2005年的力作<貧窮的終結>(The End of Poverty)令立誌全身心投入慈善事業的比爾·蓋茨如獲至寶。

作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地球學院主任,除休克療法"始作俑者"這個毀譽參半的頭銜之外,被盛譽為"當代凱恩斯"的傑佛裏·薩克斯幾乎可以毫無爭議地得到"當今最偉大的經濟學家之一"的稱號。

逾20年的時間裏,他始終致力於經濟發展挑戰、緩解貧困以及文明全球化等前沿課題,並且為宣傳相關政策而忙碌,以幫助世界各地從不斷發展的經濟機遇和生活狀態中獲益。

"他已經不再僅僅是一名傑出的學者,他還是一個品牌。他與他的助手一起穿梭在世界各地,傳播他的經濟學福音。"英國<金融時報>如此評論傑佛裏·薩克斯。

5月16日下午,傑佛裏·薩克斯以"中國精英如何構造世界的未來"為題在外灘三號的Three Talk論壇上發表演講,同時接受了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

中國願意援手非洲非常難得

<21世紀>:出席本次非洲開發銀行年會是您此次中國之行的主要目的嗎?

薩克斯:是的。我15日抵達上海,參加了非洲開發銀行年會主辦的一些論壇和圓桌。17日飛往北京,在聯合國的協調與安排下我將與中國發改委的官員以及主管中國國際合作的有關人士舉行會晤,討論的重點將是如何切實有效地幫助非洲脫貧與協助非洲經濟發展。

<21世紀>:隨著近年來中非關係的不斷深化,來自西方國家的一些指責與批評一直不絕於耳,比如說中國"掠奪能源、傾銷商品"以及"新殖民主義"。您怎麽看這些評價?

薩克斯:對於這些批評,我從不當真。在我看來,美國以及歐洲一些國家之所以會這樣評論中國,部分原因是出於嫉妒。在中國出現之前,非洲一直都是他們的後花園。

首先,隨著中國的崛起,她對世界的責任也將隨之加大;其次,中國的發展需要原材料與能源;第三,中國希望同這些非洲國家通商,發展經貿關係。以上三點都是正當的理由,毫無爭議。中國是世界上的最好的發展成功的案例。20多年間,數億中國人走出了貧困狀態,同時中國非常成功地利用了外部世界的資源——外麵的市場、技術和資本,來實現自己的起飛,這對於非洲國家而言都具有借鑒意義。中國願意伸出援助之手,這對非洲國家來說是非常難得的機會。

中國的出現給非洲帶來福音

<21世紀>:蘇丹的達爾富爾問題一直是焦點,對此您怎麽看?

薩克斯:雖然中國在整個事件中采取的方式方法與西方國家不同,但我們不能忽視其中積極的影響和作用。達爾富爾問題歸根到底還是貧困問題,各部族之間的衝突、仇殺大部分還是為了搶奪資源,消除長久困擾的極端貧困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源。與美國與歐洲國家所采取的威脅、製裁的方法相比,中國提出的發展方案、經濟刺激對於蘇丹當局更有影響力。我注意到中國還為此專門派出了特使,表明了中國願意參與解決達爾富爾問題的意願。蘇丹需要的是一個幫助發展經濟的解決方案,中國政府意識到了這一點,我去北京的時候也會和有關官員提到這個事情,我將鼓勵他們繼續朝這個方向努力。我對中國的作用持樂觀態度。

<21世紀>:有一種觀點認為,非洲不缺金援,缺的是清官,腐敗和政府失靈是非洲,特別是撒哈拉以南地區持續貧窮的原因,你同意這個觀點嗎?

薩克斯:是有很多人把窮國的困境歸咎於窮國。他們認為,腐敗、國內衝突和政府失靈是非洲持續貧窮的原因。這個想法同時也成為很多人袖手旁觀、漠不關心的借口。

我認為,非洲的自然地理原因是其一直陷入極端貧困惡性循環的根本原因。地處熱帶造成常年幹旱、糧食匱乏、疾病肆虐,許多國家都是內陸國,加之幾乎沒有任何基礎設施——非洲99%的地區不通電,道路屈指可數。說教與訓導不是不需要,但是對於一群赤貧的人毫無用處,不解決實際問題。

我一直認為中國的出現給該地區帶來福音,因為中國政府采取了很務實的方式,中國在當地大量援建道路、電網,為非洲的基礎設施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當然,我也要提出,援助應當集中給予那些表現良好、政治透明度過得去的國家。比如坦桑尼亞,他們的領導人非常有魄力和遠見,人民和政府都想幹點實事,他們目前就缺資金資助了。

環境汙染將是製約

中國經濟發展的直接障礙

<21世紀>:您一直是經濟發展和環境可持續性聯合議題的主要倡導者,對於中國麵臨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有什麽建議?

薩克斯:可以說中國麵臨的最嚴峻的考驗就是可持續性發展問題。環境汙染將是製約中國經濟發展的直接障礙。

大多數人都隻規劃眼前的事,或者未來5年或10年,沒有人想過未來50年中國會變成什麽樣子。我們正在做一個名為"中國2049"的預測性研究,預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周年之際,中國的人口分布、能源和水資源,以及國際貿易等情況。這個項目將於年內啟動,我們目前還沒有關於如何解決中國可持續發展問題的最佳方案。但有一點可以確定,未來中國的能源結構中煤仍然占據重要地位,清潔煤技術將是研究的最重要的方向。

私人慈善家有時比政府更有效

<21世紀>:聽說您對於富人在扶貧中的作用有獨到的見解?

薩克斯:下期的<時代>雜誌上將有我發表的一篇文章。文章提到,根據<福布斯>最新統計,全球約有950位億萬富翁,他們的財富總值約為3.5萬億美元。隻要他們拿出財富的5%,設立扶貧基金會,那麽將會有1750億美元。這個數字就夠了,那麽我們就不需要八國集團,也不再需要什麽政府了,全世界就依靠福布斯名單上的950個人了。很多例子顯示私人慈善家在解決單個問題時有時會比政府更加有效,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比如卡內基、洛克菲勒、比爾·蓋茨。我希望950人中的一些人能看到我的文章,響應我的倡議。

<21世紀>:您曾是安南的高級顧問,現在同樣擔任潘基文的高級顧問,能比較一下兩任聯合國秘書長的處事風格嗎?

  薩克斯:他們兩人有不少相似之處,比如,他們的性格都比較溫和,從不會拍桌子,處理問題的方式都采取緩和的外交方式。安南任期內的重心是非洲扶貧,而潘基文目前的重點是全球氣候變化。安南任期內遇到很多困難,主要危機還是美國不顧聯合國反對、直接繞開聯合國對伊拉克動武。潘基文的任期才開始,希望他能一帆風順,但國際形勢很複雜,誰知道呢。

Outlook 2024丨獨家專訪著名經濟學家傑弗裏·薩克斯:美元霸權十年內將終結 科技創新為中國經濟注入新動能

袁思傑 2024-01-29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袁思傑 香港報道

1月24日,著名經濟學家傑弗裏·薩克斯(Jeffrey Sachs)在香港舉辦的亞洲金融論壇上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已經在5.5G、數字應用、電動汽車、生物醫藥等許多尖端技術領域取得了世界領先地位,這些技術進步都將成為中國持續進步的主要驅動力。

薩克斯是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兼可持續發展中心主任,2001年至2018年間曾擔任聯合國秘書長特別顧問。目前,薩克斯擔任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主任,在全球各國奔走,呼籲重視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談及美國和歐洲的“去風險”論調,薩克斯表示:“我認為這些政策令人遺憾,我認為中國並不是一個風險,這主要是那些不甚擅長經濟的政客為了拉攏某些選民而推動的保護主義政策。”

“中國需要與世界其他國家發展強健友好的關係,因為雖然美國可以保護其自己的市場,但很難在第三市場競爭。”薩克斯進一步指出。“美國沒有像華為那樣生產5G或5.5G的公司。因此,在基礎設施、數字化、綠色技術和電動汽車等領域,中國公司可以在與大多數新興經濟體的貿易中勝過美國。”

2024年,麵對日益複雜的地緣政治和經濟環境,包括一些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興起,薩克斯認為中國應該繼續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和金磚國家合作機製等多種措施,大力發展新興經濟體市場,進一步穩固全球化道路。

技術進步是中國經濟主要驅動力

 《21世紀》:多年來,您對中國經濟模式進行了深入研究。與西方經濟模式相比,您認為中國模式在哪些方麵可以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尤其是非洲國家分享呢?

薩克斯:顯然,中國成功建立了一個能實現連續40年快速經濟發展的經濟框架。1980年的中國和今天的中國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經濟體:從貧困到巨大成功,從一個相當基礎的經濟體到尖端技術佼佼者。我經常對非洲領導人說:“看看中國這40年間取得的成就,特別是從1980年到2020年。”這是非洲從現在到2063年應該實現的,屆時也將是非洲聯盟成立的100周年。關鍵的是,中國在規劃、基礎設施的公共投資、提高教育質量、優化醫療保健等問題上為非洲提供了很多指導。這些都意味著非洲國家可以從中國汲取發展經驗,並對非洲實現快速經濟發展充滿信心。

《21世紀》:官方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達5.2%。據您觀察,當前的中國經濟中存在哪些亮點和短期挑戰?

薩克斯:有很多亮點,特別是中國在5.5G領域等領域的技術進步。中國的數字經濟非常成熟。中國還在零碳能源等環境可持續技術方麵取得了進展。在電動汽車、電池技術、光電技術等領域,中國是世界領先者。這些都是有力的亮點。

我認為有兩個方麵的挑戰值得關注。其一是中國經濟的內部問題,即房地產市場以及其商業周期中存在的過度建設和財務困境。這不僅是房地產行業的問題,也是一些地方政府的問題。這一係列挑戰確實存在,但不應誇大,其程度僅中等。第二個挑戰來自美國。美國一直對中國采取非常激進的立場,限製中國進入美國市場,對中國商品提高征稅,並試圖限製技術流向中國。我認為這些美國政策是非法的,違反了世貿組織的承諾,而中國麵臨著一係列由此而起的阻礙。我不喜歡美國的政策,但麵對這些政策,中國對美出口顯著減緩,美國公司在華投資亦然。這就是政治,這就是糟糕卻現實的美國政治。因此,中國需要大力開拓非美市場,找到其他地方進行出口。在這方麵,我認為新興經濟體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21世紀》:展望未來,為實現高質量增長,中國正經曆結構性改革。您對2024年的中國經濟有何看法?在您看來,中國未來經濟增長的關鍵驅動是什麽? 

薩克斯:我會從五到十年跨度的視角出發。在短期內,總有一些具體因素起作用,如金融市場、債務困擾、財政政策等,但從五到十年來看,技術進步才是主要的驅動力。中國已經在5.5G、數字應用、電動汽車等許多尖端技術領域取得了世界領先地位,並在製藥和生物醫學技術方麵日益增強。這些都將成為中國持續進步的主要驅動力。剛剛公布的82個國家的教育水平評分中,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將中國排至前列,這也是非常好的。中國擁有強大的教育、強大的科技實力,以及用科技解決環境可持續性等社會挑戰的強大應用能力。

中國應繼續堅持全球化道路

《21世紀》:在當前消費者信心弱、需求疲軟等問題上,中國如何能夠在繼續推進可持續發展的同時尋求解決這些問題?

薩克斯:首先,我希望中美之間的緊張局勢得到緩和。美國應該遵守國際法,遵循正確的貿易實踐,停止對中國的單邊攻擊,因為這對雙方都是有害的。但與此同時,中國應繼續推動自身的國際化。如果美國不願合作,那就尋找其他合作夥伴,這就是金磚國家在中國政治和經濟政策中發揮積極作用的地方。金磚五國今年迎來五個國家的加入,這很可能是一個積極的跡象。此外,還有數十個其他國家希望加入金磚國家,而加入金磚國家也將意味著加入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擴大這家總部在上海的銀行的作用,這也是一個非常積極的發展。在我看來,“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對區域和全球發展做出的非常有力積極的貢獻。我希望這一倡議得到加強,而不是減弱,為中國的出口提供更多融資,這也將助力共建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我認為,中國應采取多種措施穩固全球化的道路,即使不是與美國,至少也是與其他國家合作發展。

《21世紀》:在技術和全球貿易上,美國和歐洲正采取諸如提高關稅、對芯片等高科技產品實施製裁的保護主義手段。還有所謂“去風險”或“友岸外包”的說法。這會在多大程度上進一步破壞全球貿易秩序和阻礙技術進步?

薩克斯:我認為這些政策令人遺憾,因為我不讚同這些政策。我認為中國並不是一個風險,所以我認為不需要“去風險”。這主要是那些不甚擅長經濟的政客為了拉攏某些選民而推動的保護主義政策。我認為對於中國,部分應對方法是反對這些措施,呼籲遵守WTO規則,呼籲遵守全球規則,同時進行雙邊談判。此外,中國需要與世界其他國家發展強健友好的關係,因為雖然美國可以保護其自己的市場,但很難在第三市場競爭。美國沒有像華為那樣生產5G或5.5G(基建)的公司。因此,在基礎設施、數字化、綠色技術和電動汽車等領域,中國公司可以在與大多數新興經濟體的貿易中勝過美國。因此,美國或許可以保護自己的市場,但從世界大多數人口的維度來看,中國將擁有龐大的市場。

美元“武器化”加速國際貨幣多元化

《21世紀》:您在之前的采訪中提到美國已經將美元這個全球貨幣“武器化”。您對去美元化趨勢和國際貨幣多元化有何看法?

薩克斯:顯然,美國的行為正在加速國際貨幣多元化,因為假如你是一個與美國不太友好的國家,他們可能會扣走你的資金。這不僅涉及俄羅斯,還包括委內瑞拉、阿富汗、朝鮮等許多國家。這些金融製裁意味著持有美元資產變得不再安全。如今眾說紛紜,我們可以接著觀察:看看歐洲和美國是否不滿足於在我看來是非法凍結俄羅斯資產,甚至考慮沒收俄羅斯資產並將其交給烏克蘭。這是公然違反國際法的行為,但美國未必不會這麽做,因為政客有時在行事時並不太約束自己的行為。美元“武器化”的同時,金磚國家也在推動尋求擺脫美元的替代方案。金磚國家已經成立了一個工作小組,旨在製定替代的支付機製。我相信這些機製將在金磚國家今年於俄羅斯喀山峰會上得到采納。這對金磚國家是一件好事。美國是自食其果。擁有美元作為儲備貨幣是一種特權,但這個特權不應該被濫用。

《21世紀》:但顯然這個過程需要一定時間,畢竟現在主要的支付體係還是以美元作為主導國際貨幣。

薩克斯:我在學界的同事大多認為美元主導還有好幾十年,但我認為其最多再維持十年。

《21世紀》:中國現在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您對人民幣國際化的未來有何看法?

薩克斯:我認為人民幣將迎來國際化。我相信不僅會像現在一樣,在中國國內進行中央銀行數字貨幣的試驗,還將應用於國際結算。我認為,在金磚國家,或許不會出現單一的金磚國家貨幣,但金磚國家之間可能會進行以金磚國家貨幣計價的貿易,而人民幣無疑將在其中扮演關鍵角色。中國人民銀行或將與其他金磚國家的中央銀行簽訂貨幣互換協議。中國將成為一個債券發行市場,可能會發行人民幣計價的主權債券。因此,我認為一個完整的人民幣金融生態係統將會得到迅速發展。

不排除未來美國經濟疲軟可能

《21世紀》:目前對全球經濟的看法存在分歧。您依然認為美國經濟今年會出現衰退嗎?頑固的通貨膨脹問題將如何繼續影響經濟?

薩克斯:顯然,當前有許多不確定性,有政治原因,有進行中的兩場地緣衝突的原因,也有環境的衝擊——今年又將是氣溫嚴重偏高的厄爾尼諾年,這也就意味著將會有很多環境幹擾。中期來看,美國經濟當然不會衰退,還將繼續增長。但我要說,這伴隨著相當大範圍的不確定性。2023年,美國經濟的韌性令人驚訝,但這也可能意味著2024年令人驚訝的可能是經濟疲軟。雖然我不是專業的短期宏觀經濟預測師,但我認為由於地緣政治、衝突、金融製裁和環境衝擊,當前是一個相當高度不確定的時期,而且美國一再證明對其商業周期的預測並不準確。目前,美國股市繁榮,通貨膨脹似乎在減緩,看起來是一個相對正常的年份,但美國經濟是周期性的。因此,我不排除任何可能性。

《21世紀》:您提到了日益惡化的氣候危機。同樣,地緣政治緊張態勢也在不斷升級。在這樣的背景下,您如何看待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薩克斯:可持續發展需要和平與合作。當我們陷入不斷的地緣衝突,當美國、俄羅斯、中國和歐盟等主要力量之間關係緊張時,可持續發展的進展就會受阻,許多弱勢地區和貧困地區隻能感受到危機。如果我們要解決全球問題,就必須停止雪上加霜。這意味著我們需要從美國和中國開始,在主要大國之間發展合作。由於美國不公平的貿易行為,我認為這方麵的責任主要在美國,因此我希望美國能夠意識到,當前這種試圖攻擊中國經濟的方式或許是不錯的短期政治手段,也可能不是。但無論如何,這作為經濟手段都是糟糕的,亟須改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