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外交政策》雜誌8月28日文章,原題:莫迪的外交正在傷害印度利益 就在印度總理莫迪7月13日抵達巴黎進行國事訪問之際,歐洲議會在法國斯特拉斯堡舉行的全體會議對他的信譽造成尷尬的打擊。歐洲議會正在就一項措辭嚴厲的決議進行辯論,決議涉及印度曼尼普爾邦始於5月且持續不斷的族群衝突。曼尼普爾邦由莫迪的印度人民黨統治,但他既沒有訪問過該地區,也沒有在決議做出之際公開呼籲和平。
印度外交正日益招來爭議
上述決議沒有點名莫迪政府,但幾乎沒有掩飾誰應為暴力事件負責,稱“人們擔心有政治動機的分裂政策”。這項決議得到了歐洲議會的批準。就在莫迪開始他在巴黎的外交活動時,印度外交部不得不匆忙作出回應。不出所料,印度外交部發言人稱該決議是“對印度內政的幹涉”,並形容這是“不可接受的”,因為它“反映了殖民思維”。
這不是一次性事件。由於莫迪政府的印度教民族主義議程,印度外交正日益招來爭議。政府的右翼意識形態推動著該國在國內外行動。雖然一些外交官抵製這一舉措,但包括外長在內的其他人選擇接受。從印度議會決議到全麵的抗議,從暗地挖苦到外國政府走廊裏的竊竊私語,抵製的聲音越來越大。
壁畫引發爭議
人民黨的意識形態母體公開宣揚印度教高於其他宗教,並重申其信仰,即印度是一個印度教國家,無視該國的世俗憲法。這種“印度教至上”的觀念正在印度世俗肌體中造成越來越大的撕裂——針對基督徒和穆斯林等宗教少數群體的仇恨犯罪越來越普遍,針對他們的仇恨言論甚至更加猖獗。就在幾周前,莫迪為一座新議會大樓舉行落成典禮,這座大樓上有一幅壁畫地圖,上麵標出了印度的邊界,西起巴基斯坦,東至孟加拉國,吞並了尼泊爾和不丹,印度外交官不得不在南亞次大陸各地滅火。
印度鄰國對這種隨意踐踏其主權的行為感到震驚。新德裏的傳統朋友尼泊爾和孟加拉國同樣感到受辱,兩國都要求解釋。尼泊爾前總理巴特拉伊警告說,壁畫問題將“引發不必要和有害的外交爭端”,有可能“進一步加劇”這兩個鄰國之間的“信任赤字”。
就在這幅壁畫引發爭議的幾周前,美國公開表示,印度人民黨及其下屬的印度教民族主義團體支持尼泊爾印度教團體的要求,要求拋棄尼泊爾的世俗憲法,把尼泊爾變成一個印度教國家。
損害印度地位
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這些事件正在損害印度在全球的地位,盡管可能很少有人願意大聲說出來。美國哈德遜研究所的印度問題學者阿帕納·潘德表示,“毫無疑問,印度國內印度教民族主義的崛起將對印度的全球形象產生影響。”她補充說,印度最近的一些行動已經“損害”了自己的利益,特別是在近鄰,“執政黨的意識形態曆來不被允許影響外交政策。不管印度政府如何,這都無關緊要,因為外交政策是絕緣的。”不過,這種情況正在改變。2019年,莫迪政府修改該國公民身份法,為來自穆斯林占多數的鄰國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的非穆斯林難民的公民身份申請提供快速通道。人民黨個別領導人發表聲明,他們輕蔑地稱這些移民通常沒有身份證件。
地方衝突可能助長印度政府強烈的民族主義。去年,新抵達的印度教移民和穆斯林居民之間的暴力衝突震驚了英國城市萊斯特。據英國媒體報道,警方調查發現,印度教民族主義被懷疑在煽動這些事件中發揮關鍵作用。(作者昆瑙·普羅希特,陳欣譯)